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3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5/702

  常凯申点头道:“这倒也说得通。”
  “委座,你看杂志的事情……”戴笠小心问道。
  “那本杂志就让他办下去吧,强行停刊的影响也不太好。对日本人,不能一味的惯着,《非攻》只要文章别太激进,那放任自流即可,”常凯申想了想说,“至于引进美国步枪生产线就不必了,我已经派人去了德国,希特勒愿意跟中国展开合作,直接买毛瑟步枪的图纸更划算。”
  戴笠笑着拍马屁:“委座英明。”
  常凯申又说道:“不过磺胺药品必须增加进口量,你让周明诚保证每年300万的份额,价钱方面都好说。”
  “他会答应的。”戴笠欢喜道。
  磺胺生意的巨额利润,自然不可能让戴笠一个人拿。至少得找杜月笙合作,才能更加方便的进货和出货,而常凯申这边也是要分一些的。
  每年价值300万元的磺胺,戴笠这些人可以卖出2000万元,甚至是更高的价钱,谁让这玩意儿太稀罕呢。
  当然,随着伦敦药厂扩大生产规模,磺胺在中国市场肯定越来越常见,到那个时候就不能往死里卖高价了。但至少在这一两年之内,戴笠等人都会因此发大财。
  离开憩庐以后,戴笠立即给周赫煊拍电报,把常凯申的意思说明。
  周赫煊的回复是:每年300万元的出货量完全可以,但药价必须提高两成,而且今年只能提供50万元的药品,因为欧洲那边已经卖断货了。
  戴笠连忙跑去找常凯申,常凯申的批示只有一个字:可!
  周赫煊长舒一口气,这几条狗终于喂饱,《非攻》也能继续刊印发行了。
  周赫煊倒也不亏,反正药品生产出来就是拿来卖的,卖给谁都可以。即便利润不给常凯申、戴笠,也会被其他中间商给吃掉,老百姓永远不可能买到廉价药。
  只不过,周赫煊感觉很憋屈,他真的不想跟戴笠这样的人打交道。
  戴笠虽然策划刺杀了汉奸张敬尧,但他杀的进步人士更多。比如几个月前还跟周赫煊有说有笑的杨杏佛,就在6月份遇刺身亡,背后的策划者正是戴笠。
  明年,戴笠还会策划暗杀进步报人史量才,策划暗杀抗日将领吉鸿昌,死在他手里的爱国者难以计数。
  ……
  “真是乌烟瘴气啊!”
  周赫煊扔掉手中的《申报》,戴笠让他感到恶心,而关于马占山的新闻,同样令人作呕。
  马占山此时已经辗转来到上海,公开表示自己只收到171万元捐款。而根据各方统计的数据,这两年全国捐给马占山的财物至少在2000万以上。
  剩下的钱去哪儿了?
  只有鬼知道。
  此事最近闹得很大,甚至激起了学生和群众游行,大家纷纷督促政府彻查到底。
  自从马占山因江桥抗战而成名后,赢得全社会的疯狂崇拜。有人填词谱写《马将军之歌》,有人拍摄电影《马氏抗战风云》,甚至出现“马占山牌香烟”,还有人走上街头募捐“马军长抗日基金”,成千上万的女青年寄出求爱信,给马将军为奴为妾在所不惜。
  然而,现在大家发现被骗了,他们捐出的大部分钱财不翼而飞。
  比如广州的思思中学,校方特别发行了一种“救国券”,上边印着“救国捐款”、“乐捐援助黑省马将军抗日救土”等字样。全校师生踊跃捐款,只要参与捐赠的,最少也捐了1元,整个学校捐款多达6000余元。
  抗战捐款去向不明的消息曝光以后,思思中学的师生们义愤填膺,跑去找学校抗日救国会讨说法。而学校抗日救国会坚称自己没有贪污,已经把捐款全部寄给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则表示自己并未收到捐款。
  谁说了假话,没人知道。
  或许他们说的都是真话,但这些捐款在某个地方出了岔子,被不知名的某些家伙给私吞了。
  这件事搞得舆论哗然,极大的打击了民众的爱国热情,甚至有不少人怀疑是马占山贪污了抗战捐款。
  南京国民政府派出专员调查此事,很快抓到十几个小虾米。比如几个上海混混,利用民众的抗日热情搞“马军长抗日救国基金”,居然在一年内吸纳捐款3万多元,这些钱全部被混混们挥霍一空。
  那几个混混直接被枪毙了,因为社会影响实在太恶劣。但真正赚得钵满盆满的大人物,却依旧逍遥法外,这些家伙是在透支国人的爱国精神,跟投敌的汉奸一样可恶。
  难怪马占山那么受欢迎,肯定是有人借机炒作,不断地在背后推波助澜捞好处。
  国难,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是一场饕餮盛宴。
  就在此时,北方又突然出现一个爆炸性新闻——吉鸿昌、方振武二人公开自己的共党身份,率部在察哈尔南部地区建立根据地。
  早在七月份,常凯申以“妨碍统一政令、破坏国策”为由,命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一起前后夹击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冯玉祥无奈之下只能解散抗日同盟,而吉鸿昌和方振武一怒之下,就高调的宣称自己是共党。
  当《非攻》杂志出版到第三期时,何应钦和日军非常有默契地对吉鸿昌、方振武展开围攻。一边是侵略中国的日军,一边是正规的中央军,居然也能联合起来展开军事行动。
  无奈之下,吉鸿昌、方振武被迫投降,接受了南京政府的收编,两人跑到天津来做寓公。
  吉鸿昌在天津刚刚找到住处,便跑来三乐堂找周赫煊。
第546章【又是地下党】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周赫煊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吉鸿昌,这位将军此时穿着便装,戴着一副黑色圆框眼镜。可能是这几个月辛苦抗战的原因,看起来没有照片上那么胖,细长的双眼炯炯有神。
  “周先生,久仰了!”吉鸿昌抱拳道。
  周赫煊笑道:“吉将军,你好!”
  吉鸿昌拿出《非攻》杂志第三期,放在桌上说:“周先生这本刊物办得极好,我在前线打仗时,也常常抽空拜读。”
  “我一介书生,不能如吉将军那样杀敌报国,也只有写文章吼几声了。惭愧!”周赫煊汗颜道。
  吉鸿昌突然问道:“周先生可是共党?”
  周赫煊笑着说:“我暂时还没加入任何党派。”
  “那可惜了,干脆跟我一起入党吧。”吉鸿昌怂恿道。
  “吉将军不是已经加入共党了吗?”周赫煊诧异道。
  吉鸿昌笑着摆手:“那时我异常愤怒,才赌气宣称自己是共党的,结果引来中央军更疯狂的进攻。”
  “原来如此。”周赫煊终于搞明白。
  后世对于吉鸿昌的身份说法不同,有资料显示,吉鸿昌1932年就加入共党了。但根据党史资料显示,吉鸿昌是在1934年3月份,由宣侠父介绍其入党的,两人还一起在天津秘密组建抗日武装。
  就如吉鸿昌所说,他是由于自己在前线抗战,何应钦却率16个师在背后捅刀子,才一怒之下负气宣布自己是共党。这种做法明显意气用事,引得中央军的进攻更加猛烈。
  吉鸿昌当时估计是气疯了,干脆不再进攻日本人,回师猛攻何应钦重兵把守的北平。
  就在前段时间,吉鸿昌兵败被俘,被何应钦押回北平准备关起来。在押解的途中,吉鸿昌用抗日救国的大道理,成功说服看守他的士兵。那个士兵有感于国家大义,夜里闭上眼睛装睡,吉鸿昌这才悄悄逃脱。
  也即是说,吉鸿昌现在属于逃犯身份,他是秘密来到天津的。
  周赫煊在知道情况以后,立即说:“吉将军,你在旅馆里住着很危险,不如就在我这里落脚吧。”
  “不用,”吉鸿昌摆手道,“我不想连累你。”
  周赫煊笑道:“哈哈,吉将军,你不必担心。别的事情我做不了,但保护个把人还是可以的,就算被老蒋知道了,他也不敢派人来抓我。”
  吉鸿昌皱眉想了想,抱拳道:“先生高义,鸿昌就打扰了!”
  “不用客气,都是为了国家。”周赫煊说。
  吉鸿昌问道:“周先生,你的《非攻》杂志还缺人手吗?我可以为你推荐一个人才。”
  周赫煊道:“谁啊?”
  吉鸿昌笑道:“王剑秋,一位留学日本的先生。他对日本的情况非常熟悉,可以帮你编辑相关文章。”
  王剑秋是谁?
  周赫煊想了半天也没有印象,此人能够得到吉鸿昌的赞誉,那多半是个使用化名的地下党。
  周赫煊假装对此不清楚,一口答应道:“可以啊,编辑部正好缺人。”
  “多谢,多谢,”吉鸿昌高兴道,“周先生,实不相瞒,我这次来天津是要秘密组织抗日武装的。你有没有兴趣加入?”
  周赫煊摇头道:“我不会参加任何组织,但我可以免费提供5000瓶磺胺。”
  “就是那个英国的抗菌神药?”吉鸿昌大喜。
  周赫煊叹息说:“讲实话,吉将军,我并不看好你的行动。”
  吉鸿昌问:“周先生有什么特别见解?”
  周赫煊反问:“你如果组建起抗日武装,准备在哪里开展军事行动?”
  “察哈尔,”吉鸿昌说,“察哈尔的局势比较混乱,许多地方日军和中央军都顾及不到,正好方便抗日武装的发展。”
  周赫煊摇头说:“察哈尔四战之地,一旦在那里组建抗日武装,很容易受到中央军和日军的夹击。毕竟吉将军已经公开宣称自己是共党,南京方面肯定会不遗余力地消灭你的部队。”
  吉鸿昌问道:“那周先生认为哪里合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5/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