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702

  皇家艺术学院的校长首先走上台,隆重地把周赫煊介绍一番,随即带头鼓掌欢迎他的到来。
  片刻之后,周赫煊开始个人表演,他笑道:“诸位都是艺术娇子,我这个人不懂艺术,所以就不在大家的面前献丑了。今天我想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和同学们探讨一下莎士比亚戏剧……”
  台下的薇薇安两眼放光,她最喜欢的就是莎士比亚,没想到周赫煊今天会讲这个。
  周赫煊见台下的师生都在仔细聆听,他继续说道:“修辞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文学创作手段,莎士比亚的巨作当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式多样的修辞格,其中以明喻和暗喻两种手法最为突出。就拿莎翁的四大悲剧来说,描述人生的段落有170处,约61个段落出现暗喻,约有10个段落出现明喻。”
  “《麦克白》里面有一处写道:‘生命如凋零的黄叶’,这是一种周期类概念隐喻,表达‘人生是植物的枯荣’。又比如《李尔王》里面‘厄运是投石和弓箭’、‘苦难是大海’,这是一种精神类隐喻,表达‘人生是磨难’……”
  “从修辞学角度来看,明喻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而暗喻却是相合的关系。在戏剧和文学创作中,喻体必须拥有适宜性原则,为明喻和暗喻的使用提供认知解释。比如《奥赛罗》里有一句‘像主人的驴子一样度日’,喻体‘驴子’是范畴‘被奴役者’的典型代表,喻体的适宜性较高,因此莎士比亚在这里选择明喻。”
  “我认为,人类的语言能力,并不一定是独立的能力,它必须跟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紧密相关。明喻和暗喻在文学戏剧作品当中的表达,正好切合了这种认知能力,因此明喻和暗喻的使用可以极大提高作品的戏剧性和感染力。莎士比亚非常擅长用暗喻手段创作悲剧……”
  随即,周赫煊围绕着莎士比亚的隐喻风格,展开对莎士比亚悲剧和诗歌的分析。
  台下的大部分学生听得迷迷糊糊,而皇家艺术学院的老师却兴奋无比。
  周赫煊这又是在放大招啊,莎士比亚戏剧一直是剧评界的研究重点。但直到70年代,研究者才把莎士比亚的隐喻作为认知悲剧诗歌的手法,周赫煊足足提前40年抛出这种研究方向。
  不但如此,周赫煊在演讲的过程中,还加入了“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而“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分支学科,一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成型。
  这一场学术演讲搞下来,无疑是在戏剧界和语言界扔出两颗原子弹。
  现场聆听讲座的皇家艺术学院教授们,此刻已经快被炸飞了,周赫煊仿佛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周赫煊对此却并不太清楚,因为他讲的这些,放在21世纪属于戏剧常识,只要对莎士比亚戏剧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他一个不小心又超越时代了。
  “轰!”
  “啪啪啪啪啪!”
  学校的老师全体起立,疯狂拍着巴掌,校长更是激动地冲到台上和周赫煊握手。
  周赫煊看着校长狂热的眼神,心想:这特么至于吗?
第484章【绝代佳人】
  皇家艺术学院20多位老师,排着队上台与周赫煊握手,而且一个个表现得极为恭敬。
  而台下的数百名学生则大多一脸懵逼,他们只觉得周赫煊的演讲很高深。很少有人意识到,他们刚才所聆听的内容,放在整个戏剧研究界都属于轰动性的学术成就。
  怎么说呢?
  就像在中国重新解读《红楼梦》,并且开创了一个“红学”研究的新方向,内行人士不因此而疯狂才怪!
  老师们一脸尊敬地拍手欢送周赫煊离场,薇薇安好奇地靠过去,问自己的戏剧课老师詹森:“教授,周先生刚才讲得很精彩吗?我有些地方没听懂。”
  詹森教授崇拜地说:“岂止是精彩,简直让人叫绝。毫无疑问,周先生是当今最伟大的莎士比亚戏剧研究者之一,他的研究理念是开创性的,是前所未有的学术大发现!”
  “那么厉害?”薇薇安美目圆瞪,感觉不可思议。
  莎士比亚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戏剧家的范畴,他代表着英国最辉煌时代的最高艺术成就。随着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莎士比亚戏剧更是象征着文明高度,属于一座无法逾越的艺术丰碑。
  正因如此,当晚清时期西学东渐时,莎士比亚戏剧也作为先进的文学艺术被引进中国。
  严复把莎士比亚翻译成“狭斯丕尔”,但只是简略的提了几句。梁启超正式定名为“莎士比亚”,可惜还是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新文化运动后,田汉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一系列作品,也只是在进步知识分子中获得追捧。
  于是乎,中国的翻译家们感到耻辱,堂堂的莎士比亚大文豪,中国人居然不懂得欣赏,实在是太可耻了!
  近些年的中国翻译家、剧评家们,几乎是抱着救国的心态在翻译、研究莎士比亚,似乎只要国人接受并崇拜了莎士比亚,中国就能脱离野蛮进化到文明时代。
  不止是中国,美国那边也好不了多少,已然把莎士比亚奉为文学戏剧之神。
  就算周赫煊没有其他的任何成就,只要戴着一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的帽子,便能在全世界各地横着走。
  薇薇安和丹妮两位少女想要凑过去沾沾文气,但她们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周赫煊早被学校师生团团包围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校长,亲自担当保镖为周赫煊开路,最后把他请到会议室做学术交流。
  整个皇家艺术学院宣布停课一天,所有教授和讲师全部聚拢起来,向周赫煊请教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新思路。
  只要这项莎士比亚戏剧研究的成果发表出来,必将名扬全世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也能跟着沾光,同时学校的老师们也会变成莎士比亚研究专家。
  薇薇安目睹这一切,自言自语道:“太疯狂了,整个学校都在围着周先生转。”
  丹妮崇拜得不行,双手捧心道:“这才是我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年轻、英俊、睿智、才华出众……上帝,我一定要跟他回亚洲,我要做他的妻子,就是只是其中一个妻子也可以!”
  “你也疯了?”薇薇安好笑道。
  丹妮站在楼下,指着二楼的会议室说:“我就在这里等着周先生下来,不和他见面就一直站在这里!”
  薇薇安耸耸肩:“快中午了,需要我给你带吃的回来吗?”
  “当然,我要软面包。”丹妮说。
  “那你慢慢等吧,我去吃午饭了。”薇薇安虽然也想聆听周大师的教诲,但她还有理智,不可能像丹妮表现得那么疯狂。
  直到薇薇安吃完午饭带着面包回来,丹妮还在楼下耐心苦等,薇薇安只能陪她一起等候。
  终于快傍晚了,两个少女看到周赫煊在老师的簇拥下现身。但她们还没来得及上前说话,就看到周赫煊跟老师们一起去吃饭,一边走还在一边讨论戏剧研究问题。
  薇薇安无奈道:“走吧,丹妮,你没有希望了。”
  丹妮语气坚决地说:“不,我一定要试试。这是不能错过的好机会,只要认识了周先生,我就能在英国戏剧界扬名,不管是出演戏剧还是拍电影,都能够得到极大的便利。”
  大萧条时代,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丹妮出身于小商人家庭,但家族企业已经到了破产边缘。如果不使用非常手段的话,她要苦熬多年才能慢慢出头,而一旦搭上周赫煊这种大文豪,则瞬间前程似锦。
  两个少女变成了跟班,守在餐厅外面直等到天黑,终于看到周赫煊与老师们告别。
  英国的出租车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已经基本上停运,周赫煊只能步行去车站乘坐电车回旅馆。
  丹妮快步追赶上去,大声喊道:“周先生,周先生!”
  由于路灯的灯光比较暗淡,周赫煊只看到两个女人的轮廓跑来,他笑问:“有什么事吗?”
  丹妮喘着气说:“周先生,我是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丹妮·蒙斯特。今天听了你的戏剧讲座,我感到非常的震撼,我希望能够继续聆听你的教诲。”
  “呃,今天很晚了。”周赫煊婉拒道。
  丹妮锲而不舍道:“不如我们去咖啡厅喝一杯吧,我请客。”
  周赫煊说:“改日吧。”
  “求求你了,周先生,只喝一杯咖啡。”丹妮直接上前挽住周赫煊的手臂,负责安全事务的孙永振没有阻拦,他认为不应该打扰先生的艳遇。
  嗯,这个保镖极不负责!
  周赫煊感到有些头疼,只能答应道:“那好吧。”
  丹妮回头朝薇薇安眨眨眼睛,挥手道:“玛丽,明天见!”
  薇薇安虽然也想跟上,但不好破坏闺蜜的好事,只能笑道:“再见。”
  周赫煊不想被女妖精吃了,连忙找个电灯泡,对薇薇安说:“这位同学也一起去吧。”
  薇薇安和丹妮对视一眼,丹妮随即大方地笑道:“玛丽,走吧。”
  三人步行来到附近的一家咖啡馆,直到灯光大亮,周赫煊才看清薇薇安的容貌,顿时给惊艳得快眼瞎了。
  下巴略微尖细的鹅蛋脸,五官精致得如同雕刻出来一般,皮肤光洁细腻。特别是那双灰蓝色的眼睛,柔弱当中又带着一丝野性和狡黠,简直就是天生的尤物。
  周赫煊不动声色的坐下,点完咖啡试探道:“还不知这位小姐的芳名。”
  “薇薇安,”薇薇安回答说,“薇薇安·玛丽·哈特利。”
  周赫煊心想:名字对上了,果然是她,费雯丽!
  “薇薇安”就是“费雯”,只不过翻译不同而已。“费雯丽”的现代译法应该叫“薇薇安·利”,民国时期流行这种翻译方式,喜欢给外国人加一个中文姓氏。
  整个20世纪的西方世界,一共有两位绝代佳人难分高下,一个是费雯丽,另一个是奥黛丽·赫本。
  《乱世佳人》、《魂断蓝桥》、《安娜·卡列尼娜》……周赫煊看过费雯丽太多的经典影片,因此一眼就能认出来。
  丹妮很快就发现情况不对,明明是她约周赫煊过来喝咖啡,结果周赫煊的注意力全在闺蜜身上。那对狗男女聊得好不快活,周赫煊妙语如珠,逗得费雯丽不时发笑,丹妮已然彻底地沦为陪衬。
  防火防盗防闺蜜!
  眼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丹妮好多次想要插话,但也只能作为聊天的添头,她急得都快哭出来了。
  周赫煊正在为舞伴人选而头疼呢,现在突然有了主意,发出邀请道:“玛丽,明天我要出席艾伯特王子的舞会,你能赏脸做我的舞伴吗?”
  “王子舞会!”
  费雯丽和丹妮同时惊讶得叫出声来,王室贵族的舞会,对她们而言太过遥远了,以前连想都没有想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