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702

  刑堂堂主继续道:“若违以上禁忌、誓言,当受三刀六洞之罚。可听请了?”
  周赫煊说:“清楚了。”
  礼堂堂主开口道:“入我洪门,当遵守礼仪……”
  这位讲了半天洪门礼节,还教会周赫煊一些洪门切口,仪式终于进入最终程序。
  忠义堂外边的院子里,响起敲锣打鼓声,这叫“舞狮呈瑞”。
  接着有人端来一碗酒,周赫煊划破手掌,滴血而入。
  门外的猪牛羊开始狂叫,这是要杀三牲,只有重要成员入门才会如此隆重。
  周赫煊饮完血酒,司徒美堂喊道:“开宝用印!”
  “护剑”拔剑而出,“护印”打开印盒,在“盟证”提供的盟誓文书上盖留洪门印章,周赫煊也在上面签字画押。
  司徒美堂又喊:“传赏!”
  负责筹备、忙碌这场入门仪式的洪门弟子纷纷入内,周赫煊朝他们逐一点头致谢,并开始分发红包。
  司徒美堂又喊:“谢赏!”
  那些领到红包的洪门弟子,排成一排,集体向周赫煊行礼道:“谢周大爷赏赐!”
  司徒美堂继续喊:“送客!”
  洪门弟子排队离开忠义堂。
  司徒美堂笑着宣布:“礼成!”
  入门仪式终于结束,众洪门大佬纷纷起立,走过来向周赫煊抱拳祝贺。
  周赫煊的入门仪式搞得太隆重了,一般洪门堂口收小弟,只需请茶、发红包、封利是即可,根本不需要如此复杂。
  司徒美堂挽着周赫煊的手,众人前往附近的酒楼吃饭。
  宴席由洪门公费出钱,欢迎周赫煊这个“新福”入门。洪门不像青帮要排辈分,入门便互称兄弟,不过周赫煊作为“客卿”,大家还是照旧称他为“周先生”。至于那些洪门普通弟子,则尊称周赫煊为“周大爷”。
  张谋之是“周大爷”的岳父,也被当成贵宾接待,甚至连他们的随从也在宴请之列。
  孙永振跟几个普通弟子坐一桌,他乐道:“先生这回可风光了。”
  张谋之带来美国的随从鲁大福说:“是啊,今天真真开了眼界,没想到拜入洪门是这样的。”
  洪门弟子纷纷问起关于周赫煊的事迹,可惜孙永振不善言辞。如果他弟弟孙永浩在场,肯定把周赫煊吹得天花乱坠。
  至于周赫煊,他在宴席结束后,带着岳父单独拜会司徒美堂,说起开避孕套工厂的事情,希望洪门能够多多帮助。
  美国的《排华法案》,只是限制中国人移民而已,并没有禁止中国人在美国开设公司和工厂。但美国歧视华人是肯定的,想要开工厂的话,最好能有当地帮会照应,而洪门就是非常合适的靠山。
  为了结交洪门,周赫煊也是花了血本,直接捐赠出1万美元。他还承诺,未来的避孕套工厂,会优先招收华人雇工,这对洪门而言非常具有诱惑力。
  司徒美堂帮他们出主意道:“如果要办工厂的话,首选自然是在加州,这是洪门总部大本营,保证没人敢来找茬。如果要在东部开厂,我建议选在纽约。我有个老朋友叫罗斯福,他是纽约州州长,可以帮你们引荐一下。”
  周赫煊狂汗,未来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居然是司徒美堂的老朋友……
第323章【罗斯福】
  开工厂选址很重要,比如交通是否便利,比如距离水源和原料产地的距离等等,这些都需要仔细规划。
  周赫煊和张谋之如今只确定了大概位置,他们决定开两家避孕套工厂。一家设在加州,主要供应西部市场;另一家设在纽约(州),主要供应东部市场。
  司徒美堂在美国混了50年,能量和人脉都很大。他帮忙聘用工厂管理和技术人才,白人和华人皆有,然后又安排手下帮忙勘察选址(加州这边)。
  为了拉拢洪门,周赫煊还主动邀请洪门入股投资。
  可惜如今美国百业凋零,洪门大佬们都不看好避孕套业务,不想掺和进来陪周赫煊玩。最后还是司徒美堂拍板,投资进来2万美元,占有12.5%的股份。
  另外,周赫煊投资6万美元,占有37.5%股份;张谋之投资8万美元,占有50%的股份。
  周赫煊专门给避孕套品牌取了个响亮名字,叫做“杰士邦”。他们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杜蕾斯”,“杜蕾斯”也是刚刚创立的,如今亦在挑选厂址当中。
  张谋之留在旧金山筹建工厂,周赫煊却拿着司徒美堂的推荐信,前往纽约州府拜访罗斯福。
  司徒美堂在统一美国洪门之前,曾创立过洪门分支机构“安良堂”,总部(安良总堂)设于纽约。而罗斯福那时正在做律师,担任安良总堂法律顾问长达十年之久,直到他准备竞选副总统才卸任(1919年)。
  罗斯福根本不缺钱花,少年时期就继承了父亲留下的12万美元遗产,他母亲又在外公那里继承了130万美元遗产,而且叔叔还是前美国总统。这样一个富二代、官二代,却在担任海军助理部长期间,一直兼做司徒美堂的法律顾问,可知两人的私交非常深厚。
  周赫煊乘火车前往纽约州时,梅兰芳和他剧团已经辗转芝加哥巡演。百业凋零的大萧条时期,梅兰芳的演出居然场场爆满,足见美国人民对他的痴迷。
  《旧金山纪事报》关于周赫煊的采访刊登后,立即被各大报纸转载。他提出的“产能过剩、财富分配失衡”观点,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重视,甚至连美国国务院和州政府都在对此展开讨论。
  ……
  奥尔巴尼,美国东部的一座小城市,它最初只是荷兰人建立的贸易站,如今却成为纽约州的首府。
  嗯,纽约州的首府不在纽约(市)。
  州政府大楼,是一座西方宫殿式建筑,造型非常宏伟。可惜许多地方没有建完,属于一栋烂尾楼。
  据传,当初因为建楼时耗资太大,州长责令停工,以至于墙上的许多雕刻都没雕完。原本设计的是圆形穹顶,亦被草草改为普通屋顶,怎么看怎么别扭,画风差别太大,丑爆了。
  罗斯福自从当上纽约州长后,全家都搬进了这座烂尾宫殿。
  纽约州是美国最富裕繁华的州,许多大公司总部都设在这里,股灾受损最严重的华尔街亦位于纽约市内。作为纽约州州长,罗斯福最近焦头烂额,整天都忙于开会,或者是接见各类大资本家。
  这天傍晚,罗斯福家的客厅里,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12岁的小儿子约翰,盯着桌上的烤火鸡问:“妈妈,我们要提前过圣诞节吗?”
  罗斯福夫人埃莉诺笑道:“今天宴请了重要客人。”
  “又是哪位资本家?”独女安娜冷笑道。
  埃莉诺纠正说:“是一位渊博的学者。”
  安娜呛声问道:“就是那种只会说空话假话骗人的经济学家?”
  “安娜,注意你的言行。”罗斯福非常不高兴,他最头疼的就是这个女儿。
  安娜虽然才23岁,但已经结婚三年。她结婚的原因很简单,外婆要她去国外留学,而她不想读大学,于是随便找了个男人嫁掉。
  她的丈夫比她大10岁,只是个普通的股票经纪人。夫妻俩感情本来就不好,丈夫这次又在股灾当中破产,两人大吵几架后,安娜便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回到娘家。
  这妞够叛逆任性的。
  一家人等到晚上七点多,女佣终于带着周赫煊进来:“先生、太太,周先生到了!”
  埃莉诺立即推着(轮椅)罗斯福过去,跟周赫煊握手道:“周先生,欢迎你来我们家做客。”
  “非常荣幸。”周赫煊笑道。
  埃莉诺夫人介绍道:“周先生,这是我的女儿安娜。”
  周赫煊伸手道:“安娜小姐你好。”
  “嗯。”安娜毫无教养可言,只是随口应了一声。
  周赫煊只好尴尬地把自己的手收回来。
  罗斯福更加尴尬,连忙介绍儿子转开注意力:“这是杰米,我的长子。”
  22岁的杰米就稳重得多,微笑着和周赫煊握手道:“周先生你好,我是詹姆斯·罗斯福,目前在哈弗大学读金融专业。我非常佩服你对股灾的预判,这次听说你要来家里做客,我专门从学校赶回来。”
  “詹姆斯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周赫煊笑道。
  这个年轻人,可是二战中的远东和中东观察员,得好好联络一下感情。
  至于罗斯福的二儿子艾略特、三儿子德拉诺,此时都在寄宿学校里读书,并没有出现在晚宴中。
  倒是小儿子约翰,一直好奇地看着周赫煊,因为他很少见到黄种人。
  周赫煊被领到饭桌前坐下,罗斯福夫妇热情的招呼他吃东西,聊的尽是家常,丝毫没有涉及股灾和经济危机的话题。
  直到用餐完毕,罗斯福把周赫煊请到会客间,亲自添加木材,在壁炉中燃起熊熊火焰。
  周赫煊想起关于罗斯福的传说,这位在当上总统后,邀请了很多学者做智囊团。他向专家请教问题时,并非用正式开会的方式,而是坐在壁炉前闲聊。
  罗斯福的大儿子詹姆斯也好奇的跑来,搬凳子坐在旁边聆听,甚至手里还握着个记事本。
  罗斯福拿出一本《大国崛起》,笑道:“我喜欢看书,但只读历史和传记类。对于经济学,我是丝毫都不懂的,有些问题想请教一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