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702

  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此刻已经看得目瞪口呆,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梅兰芳演完《贵妃醉酒》,又演了一出《游园惊梦》,整场表演便宣告结束。
  “啪啪啪啪!”
  全场观众起立鼓掌。
  所有演员回后台卸妆完毕,穿着现代装束重回舞台,由使馆翻译负责介绍他们的名字,以及刚才在戏中所演的角色。
  当听到是一个男人在演杨贵妃时,史汀生不由惊呼:“偶买噶,真是难以置信!”
  梅兰芳火了。
  美国国务院的官员,以及各国的使节,纷纷排队上前与梅兰芳握手,满口溢美之词。
  第二天上午,华盛顿的几家报纸,纷纷报道了这次演出的盛况,并称京剧为“来自远东的完美艺术”。
  梅兰芳虽然受邀去百老汇演出,但却不太懂美国这边的操作。
  正好南开大学的张彭春教授,如今正在美国讲学,二人是熟识的老朋友。
  梅兰芳找来张彭春一合计,后者帮他出了两个主意:第一,在商业演出前,要先在报纸上做宣传;第二,聘请一个熟悉美国演艺界的经纪人。
  梅兰芳是真有钱啊,宣传费撒得很干脆。梅剧团还没出发,纽约那边的报纸已经开始铺天盖地的进行报道,并在文章里向美国人民科普京剧的相关知识。
  直至梅兰芳踏上前往纽约的火车时,《纽约时报》的新闻标题是这样的:“受五万万人欢迎的大艺术家梅兰芳要来纽约了!”
  周赫煊比梅兰芳更先出发,不过在离开华盛顿前,他跟司徒俊葱在旅馆中有过一次交谈。
  周赫煊第一句话就问:“阁下跟司徒美堂先生是什么关系?”
  司徒俊葱笑道:“同乡且同名而已。”
  周赫煊却是不信,因为司徒俊葱太年轻了,而且担任的职务也非常微妙。
  我们先要搞清楚一点,中国致公党和洪门是有区别的。
  中国致公党的第一任领袖是陈炯明,第二任领袖是李济深,主要活动地点在中国本土。
  而司徒美堂领导的是五洲洪门致公总堂,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
  两者虽然名义上属于同一组织,后来也最终合流了,但如今双方机构管理和运营是分开的。
  至于司徒俊葱,实为中国致公党的人,也是唯一被五洲洪门接纳的致公党中人。他现在有两个身份,一个负责中国致公党的宣传工作,另一个负责五洲洪门与国内的联络工作。
  这种关键且敏感的身份,再加上他姓司徒,怎能不让人多想?
  即便不是司徒美堂的直系后辈,也至少是族人。
  司徒俊葱也不绕弯子,直接说道:“周先生,恐怕不是洪门中人吧?”
  “为什么这样说?”周赫煊笑道。
  司徒俊葱解释道:“我常年奔走于旧金山、香港和广州三地,早就听说了周先生大名,也从青帮口中得知,周先生自诩为洪门兄弟。我立即前往旧金山,向司徒美堂先生查询实情。司徒美堂先生对此很重视,调查了美国所有的洪门堂口,但都没有周先生的存在。”
  “哈哈哈哈哈,”周赫煊大笑不止,实话实说道,“司徒兄,实不相瞒,天津青帮当时要拉我入伙。在无法推脱的情况下,只好说自己的洪门中人。这样做确实有欠考虑,还望司徒兄向司徒美堂先生禀明实情。”
  “原来如此。”司徒俊葱哭笑不得。
  要知道,周赫煊在欧美闯出偌大的名声,美国洪门这边也是很重视的。当听说周赫煊也是洪门弟子后,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足足调查了一年多,最后得出结论:查无此人!
  司徒俊葱跟周赫煊闲聊片刻,试探着邀请道:“周先生是否愿意加入致公党?”
  周赫煊问:“是中国致公党,还是五洲洪门致公总堂?”
  “都可以加入,两者并不冲突,我们已经计划着逐渐合并为一体了。”司徒俊葱道。
  中国致公党跟国内联系太深,周赫煊仔细考虑说:“我还是加入五洲洪门吧。”
  司徒俊葱问:“那我们就先定个时间。”
  周赫煊说:“我接下来要去纽约,等把事情办完,自会前往旧金山向司徒美堂先生谢罪。”
  “谢罪不敢当,”司徒俊葱抱拳道,“在下恭候周兄大驾!”
第316章【股神】
  10月初,纽约证券交易所。
  周赫煊看着那些交易员跑来跑去,交易大厅嘈杂不堪如同菜市场,所有人都伸长脖子盯着黑板,这传统且原始的股票交易方式让他大感有趣。
  张谋之是做买办和房地产起家的,从来不玩金融。他此刻看着节节攀升的大牛市,心里已经在打退堂鼓了:“明诚,这美国股市很红火啊,哪里有半点崩盘的迹象?不如,我们还是打道回府吧。”
  “就快崩了。”周赫煊笑道。
  张谋之还是感觉不妥,问道:“贤婿,你这次带了多少钱来?”
  周赫煊比出四个指头。
  “4万大洋?”张谋之道。
  周赫煊笑着摇摇头。
  “难道是4万美元?”张谋之惊讶道,4万美元换算过来就是接近10万大洋了!
  张谋之虽然生意做得大,但一来有些不相信周赫煊,二来也不愿调动太多现金,他这次仅带了八万银元过来。
  真是没想到啊,自己这个女婿不声不响的,居然能自由调动10万现金。张谋之心里有些感慨,同时他也担忧起来,万一赔本的话,自己女儿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张谋之摇头苦笑,这回是鬼迷心窍了,才会相信女婿的话,远赴重洋跑来美国玩股票。
  一个学者的话能信吗?
  张谋之决定保守一些,最多只拿3万银元出来,不管赚还是亏,都坚决不陪女婿玩下去。
  至于周赫煊,他真的只带了4万美元吗?
  呵呵,这个数字再乘以十!
  从褚玉璞那里抢的钱,国内外已经结算的出书版税,还有卖内衣的利润、办报纸的利润,周赫煊这次一股脑的都带来了,加起来足足87万大洋。
  这些钱首先存入花旗银行的国际账户,扣除一些手续费后,在美国这边自动兑换成美元,数额为:40.4万美元!(1929年美元兑银元汇率为1比2.15)
  翁婿俩9月底便来了纽约,已经在股票交易所混了一个星期,还拿出些小钱来买涨。
  自从七月份小幅下跌后,美国股市已经连涨两个月,而且是坐火箭那般飙升。周赫煊和张谋之随便扔了几千美元进去,闭着眼睛买股票,如今居然赚了4000美元有余,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回报率。
  张谋之也不禁感慨啊,玩股票是真的赚,比修房子的速度快多了。
  如果没有周赫煊提醒的话,他会一直买涨买下去,感觉快到顶了才收手。
  二人从交易所出来,找了家西餐厅吃午饭。
  用餐结束,周赫煊递给侍者1美元小费,对张谋之说:“爸爸,今天下午去拜访一个人。”
  “拜访谁?”张谋之问。
  周赫煊笑道:“美国第一投机客。”
  纽约第五大道730号,大名鼎鼎的李费摩尔便在这里办公。他开着一个小型证券公司,手下仅有几位员工,业务虽然不多,但接的都是大单生意。
  六年前,李费摩尔帮人当操盘手,本金高达5000万美元。
  这可是20年代初的5000万美元,那时美国一年的税收还不足40亿美金。
  周赫煊只懂简单的股票交易,而且还是后世全电子化的交易系统,这跟传统的人工操作区别很大。想要在股灾之际做空美股,那就必须得请一个专业的交易员。
  既然要请,那当然要请最好的。
  历史上,李费摩尔在1929年大股灾中,利用放空美股狂赚1亿美金,甚至连美国政府都求他别再做空了。
  翁婿俩来到李费摩尔的证券公司,前台小姐有些诧异地看着他们,因为她从没接待过亚洲客户。足足愣神了好几秒,前台小姐才微笑问:“两位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们的吗?”
  周赫煊直接说道:“我想见李费摩尔先生。”
  前台小姐说:“抱歉,李费摩尔先生很忙。如果你要请操盘手的话,我可以推荐其他人。”
  “麻烦你进去通报一下,”周赫煊道,“就说《大国崛起》的作者周赫煊前来拜访。”
  前台小姐显然没听过周赫煊的大名,仍旧礼节性的微笑道:“抱歉,见李费摩尔先生需要预约。”
  周赫煊死盯着她笑道:“你确定要将一个大客户拒之门外?”
  或许是周赫煊表现得太过自信,说起话来从容不迫,前台小姐犹豫片刻,终于说:“请稍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