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702

  周赫煊想起这段时间的中西医之争,又联想到后世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的争论,他把薛颠请到办公室,单独跟这个武疯子聊起来。
  “薛师父请坐。”周赫煊笑道。
  薛颠得意地说:“我的身手还过得去吧?周先生来做我们国术馆的名誉副会长,不会辱没你的名声。”
  “薛师父确实高明,”周赫煊说,“本人也对中国武术非常感兴趣,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你讲。”薛颠道。
  周赫煊问:“传说中的内功是否存在?”
  薛颠哈哈大笑:“周先生,我也看过你的武侠小说。如果你问的是小说里那种内功,当然不可能存在。内功,不过是内劲被神话后的说法。”
  “那什么是内劲呢?”周赫煊又问。
  薛颠仔细思考后回答道:“内劲就是一种力的使用方法。”
  “方法?不是真实存在于丹田的力量?”周赫煊惊讶道。
  薛颠哈哈笑道:“那都是吹出来的,年轻时我也相信。其实每个人都有力气,就看能发挥出多少,而武术的训练,不过是让人学会如何高效的激发和使用人的潜力。当然,这话你别往外说,不然我就要成为中国武术界的过街老鼠了。”
  周赫煊又问:“那武术究竟有几分是真的?”
  薛颠道:“关门弟子学的都是真的,普通弟子学的九分假、一分真。”
  “这么假?”周赫煊惊讶道,“那你为什么还告诉我这些?不怕我到处乱说吗?”
  薛颠道:“你不是武林中人,告诉你也无所谓,反正又没第三个人听到。”
  周赫煊问道:“那些什么武术套路,都是花架子吗?”
  薛颠直言道:“对普通人而言,武术套路相当于体操,只练套路一辈子都成不了高手。对学武的弟子而言,武术套路相当于基础,可以用来活动筋骨,锻炼身体的协调和反应力。对一门拳术的传承而言,武术套路就是招式秘笈,但却是被修饰过的秘笈。”
  “修饰过的秘笈?”周赫煊没太听懂。
  “对,而且修饰得很过分,已经相当于花拳绣腿了,”薛颠解释道,“比如套路当中,需要跳起来转身出拳。但真正实战的时候,哪有那么麻烦?直接回身就可以了,既快速又高效。”
  周赫煊问:“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不合常理的套路?”
  “很简单,为了方便拳术的传播,”薛颠笑道,“真正打架是很难看的,套路就要漂亮得多,外行看了觉得高深莫测。特别是达官贵人,清朝的八旗子弟,就有许多爱好武术的。他们自然不可能真的苦练,但又想学东西,套路就非常适合他们习练。”
  “就为这个?”周赫煊颇为无语。
  薛颠继续道:“还有就是为了区分门派,你要知道,武术界的竞争很激烈。武术套路中的一些起手式和招牌动作,大部分属于毫无用处的东西,但它们能够代表各自的拳法特点。还有一些就是残留下来的兵器动作,比如太极拳的云手,真正打架屁用没有,但如果换成剑就不一样了。”
  “何解?”周赫煊问。
  薛颠说:“太极云手,其实就是双手剑的换把动作,只有使用双手剑时才有功效,使单手剑都用不上。再说使用单手剑时,左手的剑诀你会不会感到多余?”
  剑诀就是左手食指和中指并拢伸直的动作,所有剑法套路中都会出现。
  周赫煊点点头:“是很多余。”
  薛颠笑着说:“因为古代打仗时,士兵右手执剑,左手执盾。演化成武术套路后,盾没有了,左手捏的剑诀,就相当于盾牌。如果一个剑客不练盾法,那剑诀等于摆设。除非你用左手去挡对方兵器,拼着两败俱伤,否则剑诀动作非常累赘。”
  周赫煊问出心中最大的疑惑:“太极拳是真的吗?四两拨千斤什么的?”
  “四两拨千斤就是胡说八道,真正打架拼命时,你连对方的拳头都不好接住,还有时间去以柔克刚?”薛颠不屑地说,“我跟你讲啊,什么阴阳太极、什么五行八卦,全是假的。我学过八卦掌,里头的八卦理论是假的;我师门学的是形意拳,那五行理论也是假的。把这些套在拳术里,无非是让各自的门派变得有文化底蕴,变得高深莫测。”
  周赫煊问:“这么多假的,那什么才是真的?”
  薛颠回答得很直接:“能打人的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当今武林非常糟糕,各派为了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创造了好多乱七八糟的招式,其实那些招式根本没法用于实战。我最看不起太极拳,太装模作样了。”
  周赫煊笑道:“太极不能打?”
  “当然能打,”薛颠不假思索的说,“太极拳最开始叫陈家沟拳,是村民练来对付乱兵和土匪的,不能打练来做什么?坏就坏在那个杨露禅。”
  “杨露禅不是一代宗师吗?”周赫煊道。
  “他是一代宗师啊,”薛颠笑道,“但他要在京城推广拳术,给那些八旗子弟做教头,能用陈家沟拳这种土名字吗?于是什么太极阴阳就来了,各种没用的花架子招数也来了。一两百年下来,现在的太极成了富贵拳,得了富贵病,能打的极少。你要是看过太极拳关门弟子的修炼方法,再对比普通弟子的套路,你会发现那完全是两种拳术。都骗人的。”
  周赫煊笑道:“为了糊口赚钱,大家都骗人?”
  “骗啊,我也骗,”薛颠说,“我自己创了个形意拳象形式,也不敢说是自己创的,我得说是跟五台山上的老神仙学的。不这么说如何服人?如何吸引弟子拜师?”
  “你创的象形式很厉害?”周赫煊问。
  “当然厉害,”薛颠牛逼哄哄道,“别看这几年的武术擂台,获胜者大多数是形意拳弟子,但形意拳的缺陷也很大。我的象形拳,就弥补了形意拳的漏洞。”
  周赫煊好奇地问:“形意拳有什么缺陷?”
  薛颠说:“最大的缺陷就是招与劲不合,打人的招式推人的劲,看着凶猛,也能打到人,但杀伤力其实不足。所以我师父那一代练形意拳的,经常跟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交流,用别的拳术优点来弥补自身不足。我创的那个形意拳象形式,就是借鉴了八极拳的厉害之处,不过好像并不受同门认可。”
  “你弥补了形意拳缺点,还不被同门认可?”周赫煊有些搞不懂。
  薛颠讥讽道:“那些人啊,还不是嫉妒?再说我的形意拳象形式,打出来很像八极拳的招式,跟西洋拳击也颇为类似。这多丢脸啊,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把形意拳的祖宗都忘了。”
  周赫煊问:“按你的说法,国术馆教的那些东西都是样子货?”
  薛颠点头说:“大部分是假的,但还是可以强身健体,多练几年对付普通人绰绰有余。真想登堂入室,学习秘传法门,那必须有资质、有品行才可,这种杀人的招法可不能乱传。”
  “李景林公布的武当剑法也是假的?”周赫煊问。
  “那倒是真的,”薛颠无语道,“李大帅把修炼法门也一并公开了,并不仅仅只有套路。不过嘛,他是军阀,不靠武术吃饭,自然对这个无所谓。”
  周赫煊继续问道:“你跟李景林谁更厉害?”
  薛颠自信地说:“不用兵器的话,我一分钟内就可以杀死他。他如果用剑,我也可以用刀,也是几分钟可以解决。”
  “他那么糟糕?”周赫煊问。
  薛颠笑道:“他当然糟糕啊,看他走路虚浮,就知道平时疏于练习。再加上年老力衰,连你那个姓孙的护卫,都能轻松打赢李大帅,他只不过名头响亮而已。”
  好嘛,原来所谓的“剑仙”,实战居然那么悲剧。
  这个薛颠可惜了,再过几年就要信奉“一贯道”,沉溺于封建迷信不可自拔,最后在新中国被枪毙。他那一派的武术也随之失传,包括他自创的形意拳象形式。
第298章【剑掌无双周赫煊】
  4月1日。
  这是天津县国术馆成立的日子,地址就在天津东马路东门南公安局运动场旁,隔壁不远即是河北省国术馆。
  天津在北伐胜利后,就被南京政府设为特别市,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直辖市。
  但为毛还有天津县呢?
  天津县隶属于河北省,县治设在灰堆,也即后世天津河西区土城一带。
  周赫煊来到国术馆门口时,这里已经站了许多围观群众。
  薛颠介绍道:“周先生,这位是天津公安局局长曾廷毅先生,也是我们国术馆的名誉馆长!”
  周赫煊抱拳道:“曾局长好!”
  “周先生好。”曾廷毅颇为热情地说。
  曾廷毅是傅作义的人,自然也是阎锡山的人。他虽然不知道周赫煊是阎锡山座上客,但周赫煊在天津名望很高,自然是需要结交的。
  薛颠又介绍道:“周先生,这位是天津县长李少微先生,也是我们国术馆的馆长。”
  “李县长好。”
  “周先生,久仰大名!”
  请这位李县长来做馆长,跟请周赫煊做荣誉副馆长一样,都是拿来充门面的。李少微对此并不上心,后来只做了几天馆长便卸任,由形意拳高手高志仁接替。
  但这些人都不管事,真正负责国术馆日常事务的,还是副馆长、教导主任薛颠。
  天津不但混混多,习武的人也很多。
  自天津中华武士会解体后,天津涌现出各种五花八门的武术团体。什么国术研究会、通臂拳术社、风云国术社、修武国术社、国术研究社、道德武术社、青年国术社……等等等等,至少有数十家之多。
  再加上乱七八糟的武馆,如果有拳师能博得“津门第一”的名头,那放在全中国也可排进前列。
  南京国民政府很重视武术发展,以至于政治上的派系斗争也延续到国术馆中。比如天津市国术馆,就跟河北省国术馆闹得很僵,前者是南京政府支持的,后者是阎锡山支持的。
  天津市国术馆甚至用下三滥的手段,打着河北省国术馆的名号招摇撞骗,目的自然是为了抹黑对手。
  现在成立的天津县国术馆,同样有阎锡山支持,貌似想二打一怼死天津市国术馆。
  再来说说南京那边,去年底政府甚至组织了武术国考,现在连国术馆当教练都要执照。而没有通过国考发执照的,不得组建国术馆,只能组建国术社,或者研究会。
  去年底,还有一场全国性的武术大赛,很有些武术打假的性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