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书(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313

  “可你们却是想害死我们在场所有的人,”谢清溪看着地上整齐摆着的好几条狗,旁边有人正在准备点火,只是因为那日的大雨,这些柴火都是潮潮的,一时竟是点不着。
  说话那人便是最先提议吃狗肉的人,他一见不过是个小丫鬟,便立即说道:“你又是哪里来的臭丫头,也敢管爷爷的事情。”
  可谁知他刚骂完,只见一个身影从谢清溪身边掠过,一下子窜到了对面。‘啪啪’两个响亮的耳光响起,那男子被打完之后,都还觉得一场梦般。
  陆庭舟此时已经重新站在谢清溪的身边,只见他冷冷地看着那人说道:“若是再敢污言秽语,直接抹了你的脖子。”
  他身手太过诡异,气势又太过凌人,根本不是这些百姓见识过的,那男人身边站着的人都往后退了两步。
  “诸位乡亲,并非是方丈大师不愿你们吃这些狗肉。实在是这些野狗已经死去多日,又经过大雨淋过,只怕此时身上也有瘟疫产生,若是诸位吃下去,难保不会染上瘟疫。大家此时吃这些狗肉无非是为了活命,可若是染上瘟疫的话,可是药石难医的啊,”谢清溪见人群安静了下来,立即开口劝阻道。
  十瘟九死,由于瘟疫的死亡率实在是太高。就算是没经历过瘟疫的人,此时光听到瘟疫的名头,便已经吓的哆嗦。那些刚才还热火朝天杀狗的人,此时也一下子扔掉手中的刀。
  “你胡说八道,”只有那个人先前被打的人还强撑着说道。
  “诸位乡亲,我乃苏州布政使谢树元之女,我与我的母亲也同大家一般,都被困在西鸣寺不得下山。我们也同大家一般,可是请大家相信,朝廷一定来救咱们的。”谢清溪此时说话铿锵有力,坚定的语气让不少人都重新燃起了希望。
  “原来这寺中真的有贵人同咱们一样。”
  “居然是布政使大人的夫人和女儿,那布政使大人一定会派人上山来救咱们的。”
  “就是,我就不信,布政使大人难道连自己的妻女都不救,那这会咱们同样也有救了。”
  就算这些人不相信谢树元会来救自己,可是一听谢大人的夫人和女儿也都被困在这山上,这些饥饿的百姓一下子找到了希望一般。
  就在此时,一声巨响从山脚下响起,那声音犹如炸开什么东西一般。
  谢清溪抬头看了眼陆庭舟,他的眼中也升起一丝喜悦。
  “是有人炸开挡道的山石了,咱们得救了,”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这些饿了两天的百姓,犹如瞬间有了力量一般,欢呼着,庆幸着。
  “我们有救了,”谢清溪抬头看着面前的人。
  可陆庭舟却朝山脚看了一眼后,又转头深深地朝她看了一眼。
  “怎么了?”旁边的人群欢呼雀跃着,可是她却突然有种说不出的失落。
  “清溪,我该走了,”陆庭舟突然说道。
  谢清溪刚听到这句话,突然眼前便一片模糊,眼泪来的太快,以至于她都没办法忍住,泪珠顺着她的眼角止不住地滚落。
  “别哭,乖,”陆庭舟见她一下便哭了出来,心中也甚是难过。
  若不是她被困山上,他早就该启程回京了。
  陆庭舟微微俯下身子看着她,浅淡的眸子带着无尽的温柔。
  “我将在京城等你归来。”
  ☆、第61章
亲人见面
  第六十一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年又一年,当终于踏上归途的客船时,连激动都不能简单地表明此刻的心情。外放当官,离家数十载,当终于可以回京的时候,不管是谢树元还是萧氏都在心底唏嘘了一次。
  当年原以为在苏州卸任后,便可回京城述职。谁知一场地震却将所有计划大乱,苏州出现地震,整个苏州府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可是苏州布政使谢树元在危急之间,救灾及时将损失降低到了最小。
  于是皇帝陛下一个高兴,便大手一挥让他升职加薪了。刚好那江南布政使不是刚出了事,那好,就你去当吧。于是谢树元一跃从正三品升到了从二品的位置。不到四十岁便已经是当朝二品大员,实在是年轻有为。
  谢清溪也挺高兴的,这要是隔现代,她爹就是以三十七的年纪,当了江浙两省的一把手,便是以后到了中央,那也是杠杠的资历。
  于是原本一心想着回京城的谢树元,收拾收拾包袱,带着老婆孩子去金陵上任去了。
  这三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以至于谢清溪都不知从头说起了。她大哥哥在前年的时候,跟着商船出海去了,一年多都未回来,吓得萧氏天天在家吃斋念佛,就连谢清溪都时不时地抱抱佛祖的脚。
  好在去年的时候,商船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成是非和纪仲麟。不过纪仲麟是去挣钱的,她大哥哥和成老师则是去领略域外风光。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虽说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过她娘亲还是在她哥回来之后,坚决坚定坚持不让他再离开。好在谢清骏也知道海上风险实在是大,他既是已领略与域外文化和民俗,自是安心在家中读书。
  至于谢清溪,她投资商船的一万五千两银子,迅速地滚到了六万两,又迅速地翻了两倍,如今已经有十五万两银子之多。这海上贸易的利润实在是惊人,不过这些也都是拿着命换回来的。
  谢清骏回来之后,她时常会缠着他讲些海外风景。每回讲到那些洋人女子穿着长裙,露着白胸脯,谢清懋便转头不听,倒是她和谢清湛两人听的津津有味。
  谢清溪最喜欢的就是谢清骏给她带回的一条蓝色西洋裙,里面巨大的内衬,将腰肢收得细细的蕾丝布条,还有蕾丝花伞,粉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各种各样的蕾丝,将谢清溪的少女都激发了出来。
  以至于她在自己房中偷偷穿了那条裙子时,朱砂吓得赶紧让人将院门关上,生怕被旁人瞧见了。
  “娘亲,咱们还有多久才能到京城啊,”谢家是走水路回京城的,沿着京杭运河一路往北。
  谢清溪刚开始坐船的时候还有些兴奋,时常拉着朱砂坐在窗口看两岸的风光。可是等她风光都看腻了,这天津都还没到呢。
  萧氏素来好性子,对谢清溪更是说不出的耐心,她安慰道:“你再将那条鸳鸯戏水的帕子绣好,大概便到了。”
  因着船上无趣,众人自然是各自找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如今谢清懋要下场考乡试,谢清骏作为古来人,自然需要指点一番。不过谢清懋本身才学也过人,两人倒多为交流。
  如今只苦了谢清湛了,上头两个哥哥年纪都大,相互交流便可以。所以谢树元如今闲来无事,天天指点他功课。因着谢清骏和谢清懋两人都是学神级别的,所以到了谢清湛这里,谢树元的要求自然是不低,于是谢清溪时常听见她六哥哥的惨呼声。
  至于谢明贞,她如今正在绣自己的嫁妆,是的,京城的姑姑做亲。原本萧氏是想等着回京,亲自给谢明贞相看的。可谁知皇上大手一挥,他们全家又在金陵待了三年。
  谢树元不愿让女儿嫁在江南,若是日后受了委屈,只怕也是鞭长莫及。于是,他便写信回京,希望家中能帮忙相看合适的人选。
  江老太太虽说辈分大,可是她这样的年纪也不会经常出门,便将此时托付给了自己的亲女,也就是谢明贞她们的姑姑,谢家大姑奶奶。
  这位大姑奶奶嫁的是定北伯府世子,而她保的媒便是自家三叔的嫡次子。当初谢树元一听是嫡子,又是出身定北伯府,便觉得不错。
  可萧氏却不这般觉得,她是出身永安侯府的,对于这些京中的勋贵自然也是了解的。这定北伯府听着是不错,可是细细追究起来,也不过就是听着风光。首先,这说亲的还只是定北伯府三房的,如今爵位在大房,三房日后顶多是靠着大房过日子罢了。
  其次说的是嫡子,可这嫡子的父亲都尚且不能得封荫,更别提这位嫡次子了。如今大齐朝凡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封荫子弟,说起来谢树元如今都可给谢清骏他们谋个职务,这定北伯府还不如谢家来的实在呢。
  再说了,如今这些勋贵人家,身上有着爵位,可是却极少有实权。因此这些人家都是靠着爵位带来的俸禄和田产过活,家中主子年年在增加,可是进项就那么点。到了最后,有些人家落魄的连面子上都遮不住了。
  据萧氏了解,这个定北伯府这些年也没出什么有出息的人物,家中子弟皆平平。就连那位世子爷的官职,都是靠着老丈人才能得来的。
  可见这家人实在是没什么出息,只不过听着好听罢了。
  谁知她将自己的忧虑告诉谢树元的时候,他反而哈哈一笑,只说道,没出息怕什么。如果这家子弟都有这种,只怕这样的亲事也轮不到谢明贞,说到底谢明贞这庶女的身份,能嫁给定北伯府的嫡子,那也算是高嫁的。
  况且,自从大姑奶奶保了这门亲事之后,京城那边的信就一封接着一封的来,都是夸赞那后生上进可依靠的。后面就连江老太太都让人写了信过来,说她也让人打听过了,这孩子读书也上进,为人也本分,是个不错的。
  连自己亲娘都这么说,谢树元自然不会疑虑,毕竟哪有亲祖母坑害自家孩子的。况且那边也说了,谢家家风正,大姑娘又有永安侯府嫡女这样的嫡母,自然是个好的。
  况且方姨娘一听说,京里的大姑奶奶竟是给大姑娘,定了位伯府的少爷,恨不得天天替大姑奶奶上炷高香。连她这样的性子,说话走路感觉都带风了。
  谢树元同意了,连方姨娘都欢天喜地成这样,就算萧氏心中觉得不妥,也没反对到底。
  结果大姑娘的亲事还没怎么着,二姑娘就险些要疯了。谢明芳只比谢明贞小了一岁,上头的姐姐说了亲事了,那就轮到她了。
  可谁不知道,她们母女三人不得太太的待见,这庶女的亲事可是握在太太手里头的。如今大姑娘得了这样好的亲事,这谢府的奴才们都在等着看二姑娘能有什么好亲事呢。
  当然这些都是朱砂告诉谢清溪的,朱砂越长到大这包打听就越发地厉害,府里简直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事情。谢清溪自然也乐得听这些八卦,平日也不拘束着她,只是她不敢让萧氏知道。萧氏那样的性子,最恨奴才碎嘴了,要是让她知道了,朱砂也没好果子吃。
  有时候,谢清溪都忍不住要感慨,一晃就连大姐姐都说了人家了。她如今已经十一岁了,按着古代十五岁及笄的成例,她再过两年便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清溪,咱们下一盘棋吧,”谢清湛这日的功课终于让谢树元稍稍满意,放了他半日休息的时间,赶紧过来找谢清溪玩耍。
  谢清溪一手捻着手中的针,一边慢悠悠地说道:“我还是想绣会花。”
  如今她再也不像小时候那般,觉得啥事不做只等着享福就好了。虽然谢家有这样的条件让自己这般,可是不管到哪里,总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混吃等死这种事,也不该由她这么个小孩子来做。
  想通了这点的谢清溪,迅速地改变了自己。三年前,谢家初到金陵,谢清溪便求着萧氏给自己找了个教琴艺的师傅。这琴棋书画,琴乃排在第一位,大家闺秀虽不说样样精通,可是这乐器多少还是会些的。
  谢清溪在大学的时候,看见古筝社的那些妹子,穿着好看的旗袍画着精致地装容,在台上弹奏古琴的时候,别提有多羡慕了。
  如今轮到她自己了,便知道这台上的几分钟,可是需要台下几年功夫的钻研的。
  “你之前不是很喜欢下棋的吗?怎么这会又不爱了?”谢清湛拿着棋盒,笑呵呵地问她。
  如果你下十盘输十盘,而且是被完虐的,估计你也再也不想下棋了吧。怪就怪在谢清溪当初选了一个最不合适的对手,成是非可没有什么礼让之心,逮着谢清溪就虐。以至于她如今看见这棋盘,恨不能就砸了。
  “这棋子可是暖玉的,触手生温,我求了好一阵,爹爹才愿意给我的,”谢清湛赶紧说道。
  谢清溪这才撇头看了眼他手中的棋盒,所以你不是想来找我下棋,只是想要炫耀一下,这个是暖玉的棋子吧。谢清溪用一种,我已经看透你的表情鄙视地看着他。
  不过谢清湛素来和她随意惯了,谁让这是他可爱的同胞妹妹呢。
  “好吧,就陪你下一盘吧,”谢清溪放下针线,让朱砂将桌子上的针线筐收了下去。接着又让丹墨将她的棋盘摆上来,两人便对弈起来了。
  谢清溪笑呵呵地看着他说道:“咱们即便是下棋,也该有个彩头吧,要不然多无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