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171

******************************************************************
次日清早,杨岳盛了白粥,端给今夏,问道:“昨夜里发了什么事?”
今夏拿了个三丁大包,边吃边诧异道:“你睡得也忒死了,昨夜里闹那么凶,竟是一点不知晓么?”
杨岳很是郁闷:“我早就听见动静,想赶上去,可被你叔摁住了。他说陆大人对付得来,用不着我多事,说什么也不许我上去。他功夫那么好,劲道又大,我哪里是他的对手,被摁得动都不能动。”
“想不到我叔还挺聪明的,不用看就知晓陆大人肯定没事。”今夏赞叹了几句。
杨岳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今夏附耳过去,正欲告诉他,忽见店小二领着一名小厮进来。
“在下奉胡都督之命,将此物呈给陆大人,并请陆大人过府一叙。”
“胡都督?!”
今夏眯起眼睛,狐疑地打量小厮,昨夜刚闹那么大阵仗,今早胡宗宪就像没事一样派人上门,还要请陆绎过府一叙,真当旁人都是呆子不成。
岑福迎上前,安全起见,启了匣子看一眼,才皱眉合上。
“大公子,胡总督派人请您过府一叙。另外还送了……”
听见岑福声音略顿了顿,陆绎拉开门,看见旁边还有一名小厮,手中捧着个宽宽的长匣子。
岑福已知晓匣子内是何物,当下伸手打开给陆绎看。
匣内有两柄长剑,还有两条血淋淋的胳膊,看得出是昨夜来偷袭陆绎的黑衣人的胳膊。陆绎皱了皱眉头,示意岑福将匣盖合上,向小厮叹道:“我昨夜已放了他们,胡都督这又何必。”
胡宗宪昨夜派人杀他,应该是听到赵文华被贬后,生怕自己对他不利,急病乱投医。眼下又斩了属下的胳膊来求和,希望自己不计前嫌……看来,夏正惨死,加上赵文华被贬,朝中弹劾折子堆如雪片,这些事情让胡宗宪方寸已乱。
“胡都督原是要送上他二人的首级,但徐师爷说陆大人是胸襟广阔之人,既放了他们,定不愿见他们以命谢罪。”捧匣小厮道。
“徐师爷?”陆绎微挑起眉。
“是,徐渭徐文长。”
陆绎略一沉吟,点头道:“好,我随你去便是。”
岑福不放心道:“大公子,让我与岑寿随行吧。”
“不必,我既然赴约,自然信得过胡都督。”陆绎摆手拒绝,入内更衣。
见陆绎一身天蓝实地纱金补行衣,本色厢边经带,行至内堂,今夏不安道:“你当真要去他府里,你莫忘了……”
陆绎拦了她的话:“不妨事,我心中有数。”
“我和你一道去?”
“你腿还未痊愈,一瘸一拐在胡都督面前未免太失礼了。”他微微一笑,转身离去。
忐忑地看着他的背影,今夏泄气地咬咬嘴唇。
***************************************************************
之前吊唁夏正时,陆绎已来过一趟胡府,只不过仅在外堂停留了一盏茶功夫便告辞了。今日由小厮引着,一路往里走,直把他带至后花园。
正是初夏十分,园中数株石榴树正值花季,花开似火。
胡宗宪沉着脸,负手而立,目光不知看向何处。身侧石桌旁坐着徐渭,手抚茶杯,亦是不言不语,一径出神。
听见脚步声后,胡宗宪转过身来,看见小厮身后的陆绎,面色稍稍放松,由于昨夜之事,他一直担心陆绎不肯赴约,眼下看见他来了,想来此事还有商量余地。
徐渭也看向陆绎,因见他经昨夜一事,竟还敢孤身前来,目中便多了几分欣赏之意。
“言渊啊,”胡宗宪大步迎上前,面上笑道,“你肯来便好,我只担心你因昨夜之事误会了我,不肯登这个门了呢。”
陆绎笑道:“既是误会,卑职又怎会挂怀。”
“好!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你这般胸襟,我们这些老家伙自叹不如、自叹不如啊!”胡宗宪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请他入座。
陆绎却不忙坐下,转向一直静静立在旁边的徐渭,施礼道:“这位,便是人称青藤居士的徐渭徐师爷吧?”
徐渭不卑不亢地还礼道:“文长参见陆大人。”
“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言渊之幸也。”
“文长愧不敢当。”
胡宗宪倒未料到陆绎对徐渭这般敬重,当下招呼他们入座。家仆奉茶之后,他让他们尽数退下,后花园中不许任何人入内。
眼见家仆都退了出去,陆绎知晓胡宗宪要说正事,但先开口的却是徐渭。
徐渭问道:“陆大人今日孤身前来,自然是信得过都督。那么我们说话也就开门见山,不必忌讳。昨夜,陆大人让人带回的那句话‘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指得是什么?”
陆绎一笑,却并不明说,只道:“我知晓因赵文华被贬一事,而且现下朝中又有许多人弹劾胡大人收受倭寇贿赂,私通等等,胡大人心境想必苦闷得很,所以我让他们带话安慰大人。”
听出他不愿明说,想是对自己仍有顾忌,胡宗宪便干脆道:“我知晓言渊你此番来两浙身负要事,就是要查明白我到底有没有私通倭寇,是不是?”
“职责在身,请大人见谅。”
“不必请我见谅,你今日肯孤身前来,我对你也就不再隐瞒。”胡宗宪手一挥,“文长,你把我们这些年的苦心经营,都告诉他吧,究竟是不是通倭,由他来定夺。”
☆、第九十九章
徐渭重重点了点头,将手边的两浙海防图展开,请陆绎来看。
“陆大人应该知晓,从八九年间,沿海就时有倭寇出现,但一直也没闹出什么大乱子,倭乱是到了近些年才愈演愈烈,只因倭乱的背后有两个人在操控。其中一个是徐海,去年被我们用计降服,已投水自尽;还有一人便是汪直。”
“汪直与徐海不同,他在海上多年,被尊称为老船主,兼并了几十股海上势力为他所用。”徐渭的手指在图上数处点了点,“这些势力里,以东洋人为主,还有沿海渔民、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汪直在一日,尚能让他们服服帖帖,一旦杀了汪直,他们失去控制,就会更加麻烦。”
“我与都督研究许久,只能设计诱汪直上岸,然后加以控制,凭此操控海上势力,平定倭乱。结果……”
说到此处,徐渭长叹了口气,才接着道:“大事将成之时,御史王本固横插一杆,将汪直抓入牢中,后来的事,陆大人你应该都知晓了。”
后来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陆绎自然知晓:汪直被抓,朝廷上一片喊杀之声,独胡宗宪上书请求不要杀汪直,让他为朝廷效力,约束倭寇,可惜无人认同。朝中纷纷指责胡宗宪放纵罪犯,必有内情。也因为此事,陆绎才会奉命往两浙调查。
此时回想起汪直死前所说的话——“杀我一人无碍,只是苦了两浙百姓,我死之后,此地必定大乱十年!”
事情一件一件对应起来,真相已然就在陆绎面前,他很清楚胡宗宪并没有说谎。
“将夏正送至毛海峰处,是汪直的要求?”陆绎问道。
提到夏正,正戳到胡宗宪的痛处,他深闭起眼,无奈地点了点头:“……是我害了这孩子。”
徐渭狠狠道:“汪直疑心甚重,都督这些年为了请他上岸,可以说是费尽心力,折损得又岂止夏正一人。若不是那个蠢笨如猪的王本固,何至于此!将都督数年心血,毁于一旦。”
陆绎低头看着海防图,沉默片刻,之后道:“我想到军中走一遭,不知可否方便。”
胡宗宪尚在揣测他的用意,徐渭已然明白。
“陆大人是想深入了解倭寇状况,然后再上奏朝廷?”徐渭道。
“正是如此,虽说胡都督为了汪直,费数年心力,但若无有力证据,只怕朝中人还是会误解都督。”陆绎道,“何况圣上那边,也须得呈上详尽的回禀。”
胡宗宪点头道:“此事不难,我的手下俞大猷眼下正在岑港与毛海峰对峙,你若有兴趣,可以去岑港走一遭。你想何时启程?”
“越快越好。”
“明日一早,我派人带你去。”
“如此甚好,多谢都督。”
胡宗宪却仍是忧心忡忡:“难得言渊你处事公正,胡某十分感激,但我担心的是……京城里面,那些言官恐怕不会消停,我在朝中无人帮衬,只怕圣上偏信小人之言。”
陆绎微微一笑:“都督此言差矣,圣上若信了那些人,便不会叫我来走这一遭了。”
“所谓孤鸟难鸣,这朝中无人,终归不是长久之策。”
陆绎似笑非笑:“都督,言下之意是?”
“严嵩严大人那里……”
胡宗宪话才说一半,便被陆绎止住,他从怀中取出一张画像,展开给胡宗宪看。
“都督可认得此人?”
“罗文龙!”
胡宗宪一下子就认出此人。
“他是都督的下属?”
“是个叛徒,原来曾帮我接近徐海,后来他居然和倭寇混一块儿去了。”胡宗宪狠狠道,“此人对我记恨在心,我已经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你怎得会有他的画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1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