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校对)第7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8/783

  妇人已经走进了门,她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
第794章
富商的日子难过了
  江南的夏日,最是难熬,在外面走一趟,就犹如顶个火盆,浑身上下,像进了桑拿房似的。
  哪怕躲进了屋子也不管用,温热的风,让人几乎窒息。
  叶华躲在了府邸纳凉,花厅下面有流水通过,带走热量,流水还推动一个水车,由水车带动风扇,不停吹拂着,温度至少比外面低了六七度。
  就在叶华的手边,还当着一个西瓜,刚从井水里取出来。
  李肆匆匆赶来,进了花厅,立刻心旷神怡,他劈手撕开了胸前的衣服,对着风扇,一个劲儿猛吹。
  “我说师弟,还是你会享受,老哥可吃了苦了。”
  李肆这几年身体发福,心宽体胖,别说在南方,就算在北方,也承受不住了。他瞧见了西瓜,急忙捧过来,也不用刀,直接摔碎了,捧起一瓣,大口大口啃着,弄得满身都是汁水,毫无形象可言。
  李肆还有一番道理,在西瓜面前,不分贵贱,贩夫走卒也好,内阁大学士也罢,要的就是个豪迈的劲儿!
  啃了多半个西瓜,李肆打了个饱嗝儿,终于舒坦了。
  “师弟,你这招真灵了!”
  叶华挑了挑眉头,示意他说下去。
  “你还不知道吧?让工会和农会进议会,那些富商可都倒了霉了!”
  李肆手舞足蹈,给叶华讲起议会当中的故事……刘嫂就是个普通的妇人,她的丈夫被马祥的走狗推到了热水锅里烫伤死了……工人们觉得刘嫂是个好人,值得他们信任,就这样,决定公推刘嫂,出任议会代表。
  刘嫂并没有立刻答应,她花了十天的功夫,去研究议会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十天下来,刘嫂终于有了一些感悟……议会能给朝廷提建议,而且还能审核预算,对不合理的项目提出质疑。简单说,就是能管钱袋子,这可是了不得的权力,就算当再大的官,手上没有资源,也没人听你的。
  “难怪姓马的能为所欲为,草菅人命!”
  刘嫂哼了一声,她握紧了拳头。
  议会本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掌握权力的人,他们以权谋私,只顾填饱自己的私囊,又有几个人是真心替百姓说话的!
  丈夫已经死了,老天把机会给了自己,绝不能让类似的悲剧再发生!
  想通之后,刘嫂决定答应工人的要求。
  她把自家的面馆交给了那个老妇,并且又请了两个帮工,让他们操持面馆。
  刘嫂带着干粮,拿着一个葫芦的清水,每天去工厂,去工人的家里,去询问他们的父母妻儿,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要求。
  刘嫂会写的字不多,但她愣是记了厚厚的一本。
  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她给剔除了,剩下的全都带进了议会。
  上百人的议会,只有她这么一个女人!
  开什么玩笑?
  朝廷大事,也是妇人能够议论的,头发长,见识短,她懂得什么!
  很多代表,包括学者在内,都嗤之以鼻。
  有人更是冒坏水,让刘嫂第一个上台发言。
  大家伙翘着二郎腿,跟看猴戏差不多。
  一个区区妇人,也配跟他们并驾齐驱?瞧着吧,今天就让你出丑,讲不出东西,胡说八道,立刻就会成为所有人的笑柄!
  包括很多记者在内,都盯着那个小小的演讲台。
  刘嫂深深吸口气,迈步走了上来。
  “你们以为老娘没有见识?我会怕吗?别忘了,那天审讯马祥的时候,侯爷就坐在她的前面,什么场面没见过,你们这些废物,还比得上侯爷吗?”
  刘嫂清了清嗓子,就侃侃而谈起来。
  “我的丈夫在工厂烫伤死掉了……他死之后,留下了我,一个八岁的女儿,一个三岁的儿子,还有一个一岁的儿子。原来一家五口,靠着丈夫的工钱生活,我平时会做一些女工刺绣,填补家用,有时多些,有时少些,用处不大。他活着的时候,我们过得紧巴巴的,等他受了伤,卧床不起,大把的药费花出去,我们这个家就垮了。”
  刘嫂讲述自己的情况,她的语气很平和,但是听的人,尤其是工人和农民的代表,包括一些军方代表,以及几位教师出身的学界代表,都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刘嫂说的是普遍的情况,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难处……从乡村出来,脱离了熟悉的环境,没有宗族亲戚可以依靠,环顾四周,都是陌生人,遇到了困难,没有人愿意伸手拉一把,这就是许多人推崇的城市化,说起来真的没有那么美好!
  所以许许多多的工人,他们第一个想的是安全!
  这个安全跟钱多钱少还真没有直接的关系。
  刘嫂抬起头,对着所有人道:“我提议,要给工人保护,如果在工作中受了伤,落了残疾,工厂作坊要赔偿,而且要提供合理的赔偿,不是给几两银子就打发了,要负担医药费用!”
  “你疯了!”
  还剩下的几位富商代表听不下去,立刻站起来,指责道:“我们雇佣工人,已经给了工钱,他们的死活跟我们没关系!”
  刘嫂呵呵一笑,“没关系?可据我所知,投军报国的将士,如果负伤,死去,都是有赔偿的!”
  “工人不是将士!”富商切齿道。
  “将士为了大周而战,工人替你们赚钱,有什么不同之处?朝廷都要抚恤赔偿,你们怎么能例外?”
  “我,我们没钱!”富商怒吼道:“让我们填这个无底洞,需要多少银子?对不起,拿不出!”
  刘嫂笑了起来,“就知道善财难舍,我也不要求你们出全额,工人也可以负担一些!”
  富商们不解,“你,你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两个字:保险!”
  ……
  还真别瞧不起工人,他们数量众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伙凑在一起,总会想出办法的。
  保险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早在开辟海上航路的时候,就有船只保险,进而有发展出船员的人身保险,如果航海过程中,出现意外,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有的工人就提出来,要参考航海船员,给他们增加保险。
  至于保险的金额,工人和资本家各出一半!
  奶奶的,还是让我们出血!
  富商们气炸了肺,他们坚决不同意。
  只不过这一次可没人替他们讲话了。那些学界的代表纷纷缩起了脖子,这帮家伙向来如此,哪边风硬就倒向哪一边!
  过去商人势大,没人敢跟他们较量,学者自然靠过去,现在工会,农会,加上军方,占了绝对优势,再出来帮商人说话,不怕被戳脊梁骨啊!
  文人退缩了,商人孤掌难鸣,眼看着这一条通过,成为议会向朝廷提出的建议之一。别看只是建议,其实落实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官员们也不傻,工厂出了伤亡,很多时候都找到了朝廷,希望朝廷给做主……本来和朝廷没关系的事情,非要落到他们头上。
  管了,朝廷要出钱,不管,又要挨骂。
  所以与其里外为难,不如就交给保险公司,官方很满意不但采纳建议,还顺势答应出资两成。
  这样一来,官方两成,工人三成,工厂五成!
  那些富商都气炸了肺,敢情朝廷跟工人站在了一起,他们成一头儿的了!
  不止文人不靠谱,就连官吏也是如此!
  商人们赶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单,被彻彻底底,孤立了起来。
  如果光是一个工伤保险也就算了,刘嫂又提出了一个更要命的问题!
  大周的工厂成立不久,招募的工人普遍年轻,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以冠军坊为例,许多早年的老工匠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
  冠军坊会根据工匠的贡献,工作的年限,每月提供一笔退休金,大约相当于薪水的一半多一点。
  冠军坊的薪水本就高,即便折半,也够辛苦了十几年的老工匠过舒心的日子。
  可这是冠军坊,不是普通的工厂!
  “养儿防老,工人们上了年纪,理当让他们的儿孙负责养老,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富商更加强烈反对,工伤保险还用不了多少钱,如果加上个养老保险,那他们就惨了!
  这一次更多的工人代表站在了刘嫂一边,义愤填膺,说着自己的意见……“我们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落了一身毛病,到了动弹不了的地步,就一脚把我们踹出去,生死不论,还有没有半点人情味?”
  “你们不出钱可以,那就提高工钱,我们要自己存养老的钱!”
  “没错,进了城,什么都要钱,指望着儿孙?要给他们多少负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8/7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