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校对)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783

  懂了!
  看明白了!
  魏仁浦暗暗点头,他是真的要忍不住给叶华伸出大拇指!
  “行了,不要哭了!”老魏厉声道:“我知道怎么办!”
  李氏被吓得收敛了哭声,呆呆道:“老爷,你要怎么做?”
  “还能怎么办,该罢黜就罢黜!属于咱们儿子的,不能让给外人!”
  李氏一听喜极而泣,老爷实在是太英明了。
  离着四更天不远了,也没法休息,李氏亲自去厨房,给魏仁浦煮了一碗参汤,又给他的马车里加了两个汤婆子。
  天还没亮,魏仁浦就出了府门,毅然直奔皇城而来。
  需要重考的一百多位官吏,也都陆续赶来。
  他们每个人提着篮子,里面装着笔墨纸砚,除了身上的官服,其余就跟参加科举的士子一般不二。
  好多人心里发苦,现在还能穿着,等考试结束,这身官服,头上的乌纱,怕是就保不住了!
  出主意重试百官的人,真该千刀万剐!
  偌大的朝堂,就没有人能主持公道吗?
  王相公,李相公,魏相公,还有薛相公!
  天下的读书人都看着你们呢!
  士林之望,天下瞩目!
  你们就不能挺身而出,跟昏君奸臣,拼一个你死我活吗?
  面对无数人的期盼,魏仁浦坐在马车里,甚至连车帘都没有撩开,随从家丁,将马车保护的严严实实,不准任何人靠前。
  一直等到钟鼓响起,百官随着太监,直奔大庆殿,参加考试。魏仁浦才从马车上下来,迈着大步,走了进去。
  就在魏仁浦的后面,是叶华跟师兄李肆,他们两个看了好半天的热闹了,李肆摇了摇头,感叹道:“文人薄情,莫过如是。指望这帮老家伙能替他们拼命,真是做梦!”
  叶华呵呵一笑,“他们也不是无情,能当爷,谁又愿意当孙子呢!”
  李肆想了想,笑道:“也是这个理儿,不过当年的房玄龄,魏征等人,可都以巴结豪门为荣啊!”
  “那是你们家老祖宗太客气,太手软了!如果不在开国的时候,把规矩立好,以后只会越来越歪!”
  李肆深以为然,感叹道:“我越发觉得,大周有朝一日,会比大唐更加辉煌!”
  “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师兄弟两个哈哈大笑,一起步入大庆殿。
  今天的考察,几位相公,包括翰林学士李肆,全都是考官,而叶华呢,他是负责科场纪律的……考场所用,全都是新进入宫的小太监,还有军中暂借的士兵,这些人和满朝的官员,没有半点关系。
  他们只是奉命行事,每一个官员的身后,都有不下五双眼睛盯着,谁也别想作弊!
  “朕承袭太祖江山社稷,天下万民之望,不敢旦夕懈怠,尔等身为天子之臣,有牧民之重,更不可滥竽充数,良莠不分。今日考察,是为了优劣得所,人尽其才,尔等务必拿出真正的才学,不要让朕失望!”
  柴荣没有太多的废话,只是淡淡道:“开始考试吧!”
  试卷和草纸发了下去,一百多位臣子,面对着卷子,开始搜肠刮肚起来……这其中虽然难免有庸才,但也都是经过寒窗苦读,写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是一点问题没有。
  坑爹的是陛下要求务实,要求言之有物,这就很难说,谁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能打动帝心,免去一难……
  这帮人只能全力以赴,顺便祈祷漫天神佛保佑,半天的功夫,总算把文章写好,战战兢兢,交了上去。
  下午的时候,就是几位考官阅卷的时候了。
  大家团团围坐,每一张卷子,都要轮流看过,魏仁浦看得眼睛发酸,直流眼泪。他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一百三十多篇文章,能看得过去的不过是十几篇而已!
  他都一一挑了出来,“你们几位意下如何?”
  王溥没有说话,李谷满脸的苦涩,他把这十几篇拿在了手里,一一看过之后,“魏相公,他们的才学虽然不错,但老夫以为……”李谷挺直了腰板,厉声道:“不能姑息养奸,全都要罢黜!”
第454章
四大奸相
  李谷的话,让老魏都吐血了,我最多想罢黜八成,你怎么连一个都不留?就不怕没法交代吗?
  李谷绷着脸,他随手拿起一篇文章,送到了魏仁浦的面前。
  “魏相公,你看看,这一篇文章,有多少个生僻的字词?”
  魏仁浦接过来,仔细看着……在另一边,李肆和叶华也在谈论这些文章,这次考试,是一道策论,一道贴诗……李肆道:“唐代科举,包括贴经,墨义,策论,杂文,其中以策论和杂文为主,而杂文当中,又以诗作最为关键……要想写一篇打动考官的诗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李肆笑道:“师弟,你以为该如何作诗?”
  叶华耸了耸肩,“我又不会写诗,哪里知道!不过以我来看,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科场的诗作,也要语出惊人才行!”
  “高见!”李肆笑道:“眼下科场举子作诗,多以贾岛等人为宗师,有五大特点……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
  叶华含笑,“归结起来,就是不说人话!”
  李肆伸出了大拇指,虽然说得不客气,但事实就是这么回事!
  为了能引起考官的兴趣,他们往往会在用词造句上面下大力气,如此一来,就犯了苦吟派的毛病,或许有一二佳句,但是整体诗作的完整性不行,艺术造诣也不高,甚至视野狭窄,目光偏颇……总而言之一句话,除了能用来考试之外,就没有别的价值了。
  李肆又道:“诗作如此也就罢了,真正可怕的是连文章也这么做,就让人殊为无奈了!”
  叶华拿过几篇文章,快速浏览,才看了一半,他就遇到了好几个生僻的字。
  通篇勉强读下来,叶华只有四个字评价,“险怪奇涩”。
  一篇好文章,应该是说理通透,读起来连贯顺畅,如饮琼浆,酣畅淋漓……绝不是在一些字词句读上面折磨人!
  偏偏这些科场文章,就喜欢卖弄文采,耍弄学识。
  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玩意,非要弄成一大段华丽的骈文,中间还塞几个生僻的字词……好容易都弄清楚了,结果却发现说的不过是狗屁倒灶,谁都清楚的老生常谈,一点真知灼见都没有。
  看这种文章,叶华有个感觉,就仿佛便秘十天,好容易来了感觉,蹲了一刻钟,结果只挤出一个屁!
  “奶奶的,真难为他们了,怎么写出来的!”
  叶华气得想骂娘。
  李肆感叹道:“从晚唐以来,诗风和文风都走偏了,士人把才华都用在了这些没用的东西上,又哪来的精力研究民生利病,又如何匡扶君道?世家把持科举,可谓是贻害无穷!”
  叶华又忍着肚子疼,勉强看了一些,他已经确认,这些诗作就是西昆体的鼻祖,而文章,则是太学体的祖宗,全都是艰涩难懂,华丽卖弄……在原本的历史上,要到欧阳修主持科举,才一举涤荡唐末五代以来的务虚奢华之风,彻底扭转了文坛走向。
  可惜的是,欧阳修下手晚了,他只改变了文风,却没有改变士风,更没有影响到官场风气……这一次就提前下手,下重手,彻底改变!
  叶华粗略看了一遍百官的考试结果,已经打定了主意。
  同时,以王溥为首的诸位相公,已经相继阅卷完毕,都心中有了定见。
  王溥沉着脸道:“诸公,随我去面君吧!”
  大家面色凝重,点头答应。
  等向皇帝施礼之后,王溥沉声道:“臣等无能,有负天恩……所取之士,皆徒有其表,不足道也!臣斗胆提议,请将所有官吏,悉数罢免!”
  柴荣愣了一下,他没有急着答应,而是看了看其他人。
  “你们呢?有没有别的看法?”
  李谷抢着躬身道:“启奏陛下,朝廷选官,是用来牧民治国,并非卖弄文采。可自晚唐以来,士人多浮华,好卖弄!沉溺小道,而不知民间疾苦,老臣实在是不知道,留着这些官吏,还有什么用!臣恳请陛下,全数罢黜!”
  还记得几天前,李谷还费尽心思,要保护那些官吏,何以几天的功夫,就成了罢黜他们的急先锋?
  其中的缘由,能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魏仁浦。
  老魏稍微思索一下,也就清楚了。
  魏咸美是训导员中的第一名,他被召回京城,参与科考。而李谷的宝贝儿子李吉也去了,他没魏咸美的本事,只排在了二十名左右,算是中等。
  作为标杆,魏咸美的前程是确定的,无论如何,会试和殿试都会顺利通过。
  而李吉呢,上与不上,却还不好说。
  李谷为了儿子,也不得不撕下老脸,只有把以往的进士全都拿下,才能给李吉留下足够的位置。
  可以说,为了下一代,李相公彻底不要脸了。
  在这几个人当中,薛居正的情况更糟糕,他儿子只排了三十五名!是所有取得科举资格的训导员当中,最后一名,吊车尾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7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