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783

  假如柴荣登基,他的地位就要打折扣,假如再让那几个人抢在前面,成了储君的师傅,未来的朝堂上,哪里还有他的位置!
  虽然文官们表面上和和气气,温文尔雅,但是真正涉及到利害之争,绝对比武人来的凶狠险恶多了!
  两者就好比学术辩论会和街头打架斗殴,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叶华,你要是能帮着老夫,把这事搅黄了,我,我欠你一个人情!”
  以魏仁浦的身份,说出我欠你人情,基本上就等于以后老夫会鼎力相助,咱们联手吧!魏相公已经发出哀求了。
  天赐良机啊!
  叶华盯着地上的砖,仿佛要用目光穿透似的。
  “魏相公,你看了两本书,其实我觉得你该再看一本!”
  “什么意思?”魏仁浦怒道:“别打哑谜,老夫懒得费心思!”
  叶华很认真道:“除了道家和兵家之外,儒家也有价值,儒家告诉我们如何维护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在家中,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朝廷,要君贤臣忠,心怀苍生。神州大地,如此庞大的疆域,众多的百姓。自从汉唐以来,历代都尊奉儒家,作为显学,其中的道理魏相公不会不明白吧?”
  “嗯!”
  魏仁浦重重吐出胸膛里的浊气,脸色阴沉,他显得很不满意。
  道理好说,魏仁浦是真的瞧不上儒家的那一套。
  尤其是龙蛇起陆,天下归一的时候,让儒家大行其道,只会影响扫清六合的速度。魏仁浦也不只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大局。
  “冠军侯,老夫的身份,实在是不方便,你要是能联络将领,一起阻止此事,那就功德无量了。”
  “呵呵,陛下做决定的时候,根本没有问我的意思,这种事情陛下也不会问我,说了还不如不说!”
  “唉!难不成朝堂要成为酸儒的天下吗!”魏仁浦气结,猛地一拍桌子,胡子撅起老高,更上了年纪的山羊似的,来回乱动。
  叶华突然笑了,“那个魏相公,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魏仁浦眼睛放光,“计将安出?”
  “以儒治儒!”
  ……
  明天就是郭威动身的日子,叶华,骠骑卫,还要文物大臣都要陪同,次相王溥身为主祭,要负责全部流程,到时候该用什么礼仪去祭奠孔夫子,全都是他说了算,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记入史册,丝毫不能错。
  好在王溥胸有成竹,早就有了腹案,稳如泰山,一点没有忙乱的意思。
  “王相公,我以前读过一句论语,叫‘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话当作何解释?”
  王溥笑了,“难得冠军侯好学,这八佾舞祭祀时的乐舞,按照周礼,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每佾八人。季氏是鲁国大夫,得有四佾,而竟用八佾于家庙,实为僭礼。夫子感叹春秋礼坏乐崩,这就是一例!”
  “哦!”
  叶华恍然大悟,“夫子一生忠于大周,偏巧我朝国号也是大周,还真是冥冥之中,早有天数啊!”
  王溥似有所得,沉吟半晌,欣然抚掌,赞道:“冠军侯解的妙,陛下提三尺宝剑,恢复汉人江山,北却契丹,南服唐越,功莫大焉,正应该祭奠孔夫子,以显示天子圣德,岂不美哉!”
  王溥翩然有度,说话好听,讲出来的道理,让人不能不信服,哪怕魏仁浦也被弄得哑口无言,就看叶华这小子能说出什么来!
  “王相公,八佾舞是天子之舞,夫子不屑……既然孔夫子连八佾舞都不用,让天子亲自去祭奠孔夫子,是不是违背了夫子之心啊?再有,我听闻自古以来,天子有大功绩,当去泰山封禅,把心怀告诉苍天,这才是正办!告诉孔夫子算什么?难道他比老天爷还大?这个恐怕说不通吧?”
  听完叶华的话,王溥突然陷入了沉默。而魏仁浦却是心中欢呼,差点喊出来!
  行啊,叶华啊,你小子够厉害!
  魏仁浦故意装成关切,“王相公,既然夫子讽刺奸佞之徒滥用天子之礼,那怎么好让天子亲自祭奠,不妥,实在是不妥!我看就算了吧!”
  开什么玩笑,王溥立刻反驳道:“魏相公,当年汉高祖亲自祭奠夫子,方有大汉400年江山,如今陛下大胜而归,正好效仿汉高祖,怎么能算了?”
  这两位争吵,提到了刘邦祭祀孔子,叶华突然道:“王相公,当初高祖刘邦,真的去祭祀过孔子吗?”
第173章
前科累累的儒家
  郭威听说汉高祖刘邦去祭奠过孔子,立刻来了兴趣,刘邦斩蛇起义,建基立业,开创了大汉400年江山。
  郭威出身寒微,如果能达到汉高祖的程度,做梦都能笑醒了。
  因此郭威煞有介事,要求效仿汉高祖的礼仪,去拜祭孔子。
  皇帝提出了要求,大臣们当然要照做。
  身为朝中的学问大家,王溥当仁不让,可是找来找去,也就只有《史记》的一句话。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孔子。”
  太牢就是猪牛羊三牲祭品,规格极高,凸显刘邦对孔老夫子的尊重之情。可这句话让郭威有点傻眼了。
  刘邦路过鲁地,去没去曲阜?到没有到孔庙,献了祭品,有没有祭文,对孔老夫子的后人,有没有封赏,孔家后人有没有答谢……
  郭威一连问了许多关键的问题,王溥那么大的学问,居然也犹豫了,这些细节谁知道啊?
  这时候魏仁浦发话了,他提前下了功课,把史书找了一遍,然后对郭威道:“陛下,史记高祖本纪当中,并没有记载祭祀孔子。”
  “什么?”
  郭威大惊,史记成书于武帝朝,正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假如刘邦真的去拜祭孔子,正好给了汉武帝独尊儒术最好的支持,刘彻大可以说高祖皇帝都拜祭孔子,我尊儒术,是效法高祖。
  假如这样的话,整个事情就简单了。
  汉武帝大做文章,史书怎么能不写?
  可问题是高祖本纪居然没有记载,只是在《孔子世家》里面,写了简短的一句,连时间都没有,实在是可疑!
  王溥不愧是学问大家,在短暂的迟疑之后,立刻道:“陛下,根据《汉书》的记载,此事发生在高祖12年的十一月,自淮南返回长安,路过鲁地,特意祭奠孔夫子的。”
  郭威立刻让人去找,《汉书》上果然有记载,貌似是真的。
  可魏仁浦又不慌不忙,摆出了证据。
  这次他拿的是《高祖本纪》的原文,这上面没记载去祭奠孔子,那这段时间刘邦干了什么呢?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10月的时候。刘邦先击败了黥布,把他打得狼狈逃窜。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打了大胜仗的刘邦,回到了老家沛县,留下了著名的大风歌,宴饮十余日,刘邦担心老家百姓负担太重,要离开,父老百姓哭求,刘邦又留了3天。
  换句话说,刘邦在沛县住了半个月到20天左右。
  期间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黥布于鄱阳。
  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豨当城。
  做了这么多大事,刘邦11月回归长安。
  在于黥布征战的时候,刘邦中了箭,在路上伤势越来越严重,转过年,又灭了燕王卢绾。还立下了著名的白马之盟!
  刘邦的病越来越严重。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
  可刘邦却嫚骂一声,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而后几个月刘邦就驾崩了。
  通读高祖本纪之后,尤其是最后的两年,郭威都感叹良久,刘邦这个皇帝真不容易!
  从起兵抗秦开始,和项羽征战,接着建立大汉朝,又马不停蹄,一直到死,都在为了帝国奔波劳碌,铲除一切祸根。
  或许只有在沛县的时候,面对家乡父老,念诵大风歌的时候,才是刘邦唯一放松身心的时刻……一个月的时间,从鲁地到长安,还带着病体,除非刘邦会缩地成寸,不然绝不可能。
  郭威看完之后,已经确定,《孔子世家》上面的那句话,应该是假的,不是太史公作假,就是后人填上去的。
  很有可能是修《汉书》的时候,给天上的,所以才选了十一月,让时间看起来通顺,但还是经不起推敲。
  原来刘邦没有去祭祀过孔子,想想也知道,如果刘邦祭祀孔子,把儒家看的那么重,何来文景两朝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何以汉武帝雄才大略,要尊奉儒家,还遭到那么大的阻力?
  一言以蔽之,就是后世儒家士人,为了给脸上贴金,公然篡改历史!
  这种事情并不新鲜,毕竟在手抄竹简的时代,填上和减去几个字,还是容易的,文化的话语权都在少数人手里,只要他们能够保持默契,就不会露馅,后人也只能将错就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7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