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9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6/1119

  就凭这一番话,足以治一个诽谤圣人的罪名了!
  司马光真是想不到,师父的见解竟会如此高明,他仔细思索了一阵子,用力点头,“师父所言极是,以师父的意思,莫非是要加强相权?可若是如此,师父就更不该退位!”
  “错!”
  王宁安笑道:“如果我一直赖在那个位置上,加强的不是相权,而是王宁安!”
  吸!
  光光转了好大一圈,才渐渐明白,忍不住伸出了一个大拇指,师父就是师父,佩服得说不出话来!
  “所以我想做的是相权平稳交替,同时要保证政策延续,不会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君实,你说,要做到这两点,应该怎么办?”
  司马光想了想,立刻道:“要用可靠的人,要提拔忠心的官吏!”
  “你说的忠心,是忠于陛下?还是忠于我?还有,你刚才也说了,我能提拔一个首相,还能提拔两个,三个,一直提拔下去吗?”
  “这个……”司马光犯难了,“师父,我还是觉得,要培植一股强大的势力,可是要培植势力,就离不开利益二字……那铁路的事情?”
  聪慧如司马光,也觉得被绕进了一个死胡同,怎么也走不出来了。
  王宁安轻笑了一声,“君实,利益未必体现在金钱上面,包括的东西很多,有理念啊,想法啊,良知啊……总之很复杂的。”
  “可是这些东西都敌不过利益来的实际啊?”司马光不解道:“当年范相公他们不就败给了夏竦那几个小人吗?历来都是君子受苦,小人得利啊!”
  “所以要让君子强大起来!”王宁安笑呵呵道:“一个君子未必斗得过十个小人,但是一群君子联手,真正结成一个战阵,互相配合,去研究小人的弱点,制定缜密的作战方案,按照严格的纪律落实,就未必会输,君实以为然否?”
  司马光还是不解,“师父,君子之道,历来是不党不群,要做到师父所言,只怕会很难!”
  王宁安颔首,“没错,这事情是我第二次向外透露,你能猜到第一次是和谁说的吗?”
  见师父笑意盈盈,司马光开动脑袋,想了许久,才迟疑道:“不会是王介甫吧?”
  “正是!”
  王宁安笑道:“在江南的时候,我们就提到推动变法,要防止人亡政息,要选择一些优秀的人才和官吏,大家秉承相同的理念,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合作……任何的国策,不应该是一个人的想法,必须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而要更改推翻,也要一群人点头。君实,你觉得这个看法如何?”
  师徒两个已经走了好几圈,重新回到凉亭,司马光坐在冰冷的石墩上,反复思量,渐渐地,他终于明白了师父的想法。
  如果真的像王宁安设想的那样,也就不用担心清算,更不用费大力气收买拉拢利益集团……而且真正做成之后,甚至能建立起稳固的相权,从而避免因为皇帝更迭,而造成的国家混乱,甚至可能跳出盛衰循环。
  越想司马光越觉得这个办法高明,到了最后,他甚至忍不住手舞足蹈了。
  “师父见解高明,弟子是彻底服气了!”
  说完,司马光一拜再拜,表示叹服。
  王宁安摆摆手,“君实,那你现在觉得还需要给那些豪商巨贾好处吗?”
  司马光果断摇头,“师父,如果我们能联合大多数优秀的官吏,还有地方上能干的人才,形成一股足以左右朝局的力量,当然不用向豪商巨贾妥协!弟子以为,干脆就以六艺的班底为基础,落实此事,弟子不才,愿意充当先锋!”
  坦白讲,司马光这个人让他去执政理财掌军,都有些为难,只能说中规中矩吧,但是让他玩人事,拉帮结派,调和阴阳,那绝对是一把好手!
  经过这一番谈话,司马光仿佛新生了一般,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三天之后,王宁安再度召集政事堂,以及六部诸卿,开始议论发钞的事宜,司马光率先带头,他表示朝廷储存金银数额增加,的确可以顺利发钞,填补亏空,此前提到出售铁路股票的事宜,很不妥当,他愿意收回。
  就在皆大欢喜的时候,突然文彦博站了起来,阴沉着脸,巡视一圈,而后怒道:“老夫反对!”
第972章
我就是不想还钱
  文彦博最初的心情还算不错,只等着王宁安门下内战,他好坐收渔人之利,可突然司马光去造访王府,听人说出来的时候,这位容光焕发,老文还琢磨着,莫非王宁安点头了,他都想准备钱,去弄点铁路股票玩玩了。
  但是万万想不到,事情突然就变了,居然改成了发钞,别人不明白,老文能不懂吗!摆明了是要印纸片子还债,简直岂有此理!
  “王爷,老夫斗胆请教,这发钞提议,你是否支持?”
  王宁安含笑,“我基本持肯定的态度,不过这是政事堂会议,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畅所欲言,全都说出来。”
  “好,让说就行!”
  文彦博挺直了胸膛,咳嗽了两声,清清嗓子。
  “诸位,如果老夫没记错,朝廷的户部虽然每年都有不少黄金白银涌入,但是这些年平均发钞都在2000万贯以上,库存的金银根本无法支持增发的货币……如今还要一下子增加3000万贯,试问,如此滥发,就没有一个约束吗?”
  文彦博怒视着王安石,“王相公,这个札子是你上的,当年汉武帝滥发白鹿皮币,诸葛亮滥发太平百钱,殷鉴不远,难道王相公不清楚吗?你素来以善于理财著称,拿出这等误国害民之法,到底是何居心?”
  还真别说,老文作为大宋第二个异姓王,又是老牌的宰相,发起怒来,不是等闲!
  好在王安石也不是寻常人物,他淡淡一笑,“文相公,滥发货币,的确会祸国殃民,但是这一次却不是滥发,而是增发!”
  “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了!”
  王安石昂然而立,大声说道:“诸公,铁路修建之后,能带动大宋的经济发展,增加无数商机……货币就是商业的血脉,空有商机,没有货币,如何能繁荣经济?如何能让老百姓受益?此时增发货币,正好增加通货,何来误国害民之说?”
  “胡说八道!”
  老文急了,“王相公,历来货币发放,都是以金属储备为基础,以往发行铜钱如此,后来推行金元改革,也是如此。我大宋府库空虚,没有那么多的金银,你们却偏要印制那么多的货币,试问,这些货币有担保吗?如果向朝廷挤兑,朝廷拿得出金银吗?而且没有了担保之后,货币不过是一张纸,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如果你们如此做了,谁又能监督得了?”
  文彦博几乎咆哮起来了,“燕王,王相公,还有支持这个方略的诸公,你们想过没有?朝廷出了亏空,理当正道直行,无非是开源和节流两途,哪有靠着印钱补亏空的……这算什么?这不就是朝廷带着头耍无赖吗?”
  轰!
  老文连珠炮似的话语,震撼了全场,就连章惇都瞪圆了眼珠子,傻愣愣看着文相公,奶奶的,老货肚子里有东西啊!
  敢情他能屹立不摇,靠的不光是脸皮,这一番道理说出来,那是掷地有声!
  的确,怎么看,用印钞填亏空,都有点不合情理,只是在这时候,章惇可不会跳出来帮文彦博说话,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觑,一起默不作声!
  啪!
  文彦博气得一拍桌子,怒吼道:“燕王殿下,你主持政事堂以来,处处以爱民自居,如今居然用出此等残民之法,你的良心不会不安吗?”
  王宁安被问得雅然一笑,你文宽夫什么时候讲究过良心了?不过老货如此愤怒,王宁安也猜得到原因。
  增发钞票这事的确很值得商榷,尤其是控制不当,胡乱发钞,就会像前后空一格的某公,发了金圆券十个月之后,两万倍通膨,直接被老百姓推着小车,送到了东海某仙岛养老去了……足见滥发钞票的恐怖。
  但是,适度增发钞票,还是利大于弊的!
  “文相公,你既然问到了,那就不妨敞开了谈一谈。”
  “好,老夫正想领教王爷的高见!”文彦博气鼓鼓坐在椅子上,一张老脸,比驴还长!
  王宁安不疾不徐,“刚刚文相公提到,说货币要以金银为依据……看起来有道理,但仔细推究,却未必合适。”
  “以我大宋为例,金银铜矿的产量都不高,前些年,从西域,从交趾,大理等地,开发矿产,填补国用,也的确缓解了钱荒……可问题是,铁路建成之后,商业需求,百倍增加,以当下的货币发行量,以及海外金银的供应量,能不能解决缺口,大家伙不妨议一议?”
  王宁安似乎又找到了当年在六艺上课的感觉,而且恰巧下面的人当中,除了文彦博等人,其余都是他的弟子。
  大家伙仔细思量之后,全都摇头了。
  不得不说,大宋实在是太大了,就以明朝来说,靠着吸收美洲白银,积累了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结果不但没有催生出工业化,反而弄得流民四起,天下大乱……王宁安估算过,就算立刻拿下美洲,每年提供100万两白银,依旧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说,大宋想要迈进工业化的门槛,就必须放弃金属本位,推行信用本位,说白了,就是朝廷根据实际需要,印刷货币!
  “方才文相公还举了汉武帝,和诸葛武侯的例子,的确,他们都造成了货币滥发贬值,物价上涨,损害民生经济……但是大家伙换个思路,假如当时的汉朝和西蜀,生产的货物上去了,市面上的东西多了,还会不会造成物价上涨?我想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货币和实物之间,是相对关系,我大宋通过铁路,通过使用蒸汽机,生产的商品数量几十倍,几百倍增加,如果不增发货币,消耗这些商品,结果会是如何?”
  这一次韩宗武主动接过了话。
  “王爷明鉴,物价上涨,固然不好,可物价下跌,则更加可怕……货币不足,市场交易完成不了,商人无法获利,自然就会停止生产,到时候,百业萧条,老百姓纷纷失业,动荡不安,情况会更加糟糕……所以此时适度增发货币,是很合适的。”
  王宁安的这番话,似乎从理论上说清楚了,增发货币的必要,在他的学生当中,多数人都是持支持态度,即便像范纯仁这种实诚人,也能勉强接受。
  当然抛开学理,一句话,老子就是准备用纸片子还账,就是想当无赖,你能怎样?
  咱们的文相公,那是怒火中烧,他哼了一声,“王爷,你说了大半天,依旧没有回答老夫,如果滥发货币又会如何?谁知道市面上需要多少,谁知道你们会不会滥发?现在铁路的亏空那么大,要用钱的地方那么多……如果开了这个口子,谁想印多少钱,就印多少钱,朝廷岂不是要威信荡然无存了?”
  他抱拳拱手,轻笑了两声,“总而言之,老夫是绝对反对,老夫也会向陛下上书,陈述此事,不管结果如何,老夫都能坐视朝廷法度崩坏,肆意胡来!”
  说完之后,文彦博居然起身,径直离开,连谈都不想谈了。
  老文离开,包括王安石在内,都有些迟疑,这个老货是不是吃错药了,往日的油滑善变都跑到哪里去了,怎么铁了心要和王宁安作对?这还是文彦博吗?
  大家一脑门问号,倒是王宁安他看的清楚,老文敢肆无忌惮,还是自己给了他胆子,正是因为现在顶着异姓王的光环,没谁敢把他怎么样,尤其是他打着仗义执言,为民请命的借口,更加肆无忌惮!
  再有,增发货币,的确会惹来一大群人的愤怒……这些人当中,不乏王宁安昔日的部下,也不乏很有实力的豪商巨贾,老文是看准了,有这些人支持,他没什么好怕的,反正老子也进不去政事堂了,这就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他奶奶的,还怪自己了!
  王宁安无奈摇头,“文相公反对此议,那你们呢,还有没有类似的看法?”
  连着问了两遍,贾章满脸为难,开口了,“王爷,我是支持增发的,可似乎也应该有所节制,否则会酿成大祸……文相公的见解未必是错的……”他的话犹犹豫豫,吞吞吞吞,生怕被划到文彦博一伙,但是又不全然认同,显得很滑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6/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