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9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7/1119

  ……
  刘沆作为创立东林书院的元老,他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滔滔不断讲起来,东林最初只是一些保守派想要反击六艺和百家的舞台,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保护孔孟道统……但是很快,反对变法的世家大族就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帮助东林,一跃成为东南最大的书院。
  每一个创始人,书院的讲师,都得到了无与伦比的优待,到了哪里,前呼后拥,人人敬仰……所谓投桃报李,人家给予了那么多的好处,他们自然就要给世家说话,更何况二者的利益高度一致,东林就此订下盟约,从书院一跃变成了庞大的朋党集团!
  最初东林是想借着吏部和言官,向王宁安发起挑战,但是修路的举动,让他们感到了强烈的危机。
  一旦铁路修好,从京城到江南,只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他们再也不是化外之地,朝廷的势力随时会进入东南,这帮人自然要反击。
  抛出晏几道的案子,并且发动吏部考察,是他们比较仓促的两招。
  “这么说,晏几道是东林设计的?而吕公著,也是你们的了?”
  刘沆顿了顿,还是点头,“晏几道和郑侠关系不错,他还偷偷跑到东林听讲。”
  “嗯,那漕帮闹事呢?还有柴家,又是怎么回事?”
  “柴家重新得到册封,急于振兴家业,而漕帮又想着把势力深入长江,他们一拍即合,东林书院也乐得利用他们,阻挠修路。”
  “那宋敏求也是你们的人了?”
  “嗯,的确也是。”
  “漕帮作乱,又是怎么回事?还有倭寇侵犯东南,也是你们做的?”
  提到了这里,刘沆突然激动起来!
  “王爷,老夫是大宋的臣子,我反对变法有之,但是我绝没有半点谋逆之心,天地可鉴!”
  王宁安突然很想笑,也不知道这位刘相公是天真啊,还是老糊涂了。
  勾结倭寇,怂恿漕帮造反,这要是不算谋逆,只怕跑到宫里,把小皇帝的脑袋割了,都不算事了!
  “王宁安,我知道你的心思,不过老夫要说,凡事都有缘由,若非你挑起争端,东南的世家也不会反击,本来相安无事,是庸人自扰!你处处奔着别人的要害去,人家能不反击吗?”刘沆侃侃而谈,仿佛他们有多少道理似的。
  王宁安也只是摇了摇头,这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光看看这些世家的德行也就清楚了,一旦利益受损,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而且干得心安理得。
  如果不清除世家力量,直接进入工业时代,所有的工业化代价,都会转嫁给普通的百姓,到时候大宋不亡国才怪呢!
  而且工业化必然会带来财富不均,人们之间因为收入不平等,而怨气冲天,如果世家窥见机会,添油加醋,稍微煽动,就是一把大火!
  王宁安给自己定了五年的任期,他没有奢望一步登天,但是他必须为大宋的工业化扫清障碍,保守和自私的世家必须淘汰。
  这不是辩论,而是战争!
  “刘相公,你既然振振有词,那放火烧了杭城百姓的救命粮,这也是对得起天地良心?为了给我王宁安添麻烦,你们什么不敢做?”
  这回可踩到了刘沆的尾巴,他怒气冲冲。
  “王宁安,你休要污蔑老夫,此事老夫半点不知情,他们根本没有告诉我!”
  “那他们告诉你什么?又准备了那些杀招,来对付本王?”王宁安猛地一拍桌子,牢房的桌子也是垃圾了一点,直接散架子了。
  把刘沆吓了一跳,他的老脸变色,嗫嚅了好半天,才说道:“他们准备再次勾结倭寇,还,还有控制荆湖等地的粮食,还……”
  “还有什么?”王宁安厉声追问。
  刘沆迟疑了半晌,无奈道:“还有摩尼教!”
  “你是说他们要怂恿摩尼教造反?”
  刘沆张了张嘴,还是点头承认!
  ……
  “真相大白,真相大白啊!”
  接到了八百里急递,赵曙像是疯了!
  他这些日子,一直饱受煎熬。
  东南的事情越来越大,从官场到市场,从朝廷到民间,都乱了起来,甚至还冒出了倭寇。不止一人,给他上书,要求召回王宁安,改派温和的官员,前去安抚,如果再这么闹下去,只怕会动摇大宋的国本。
  赵曙再三犹豫,也幸亏他深信师父的办事的能力,而且此刻赵曙的身边,有司马光,有王雱,全都是支持变法的人,就这样,赵曙才没有动摇,咬牙撑着。
  直到今天,他终于松了口气,坚持是对的!
  瞧瞧吧!
  这么多的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
  东南的世家,还有保守派,东林书院,漕帮,这些人简直就是一颗毒瘤!
  多亏了师父手段高明,才把毒瘤剪除,如果放任下去,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赵曙稍微坐了一下,就立刻下旨,“去,让王学士带着人,把吕公著给朕拿下,还有十几个和东林有关的朝廷命官,一个别放过!”
  王雱领了旨意,就准去下去安排。
  赵曙也想召集御前会议,商讨东南的事情,正在这时候,一个太监跑了过来。
  “圣人,圣人大喜啊!”
  赵曙发愣,太监上气不接下气道:“皇后娘娘要生了,圣人快过去看看吧!”
  听到这里,赵曙简直要疯了,我的小祖宗啊,你什么时候不来,这时候来!“快,快随着朕去延福宫!”
第950章
最有福气的孩子
  东南的事情一箩筐,赵曙全都扔在了一边,显然不是个好皇帝该做的事情,但是却没有人苛责皇帝陛下。
  皇后肚子里的小宝宝太重要了!
  无数双眼睛都盯着,期盼着。
  如果是一个男孩子,他将是大宋皇帝的嫡长子,他的父亲坐拥当世最富庶,最强大的帝国,拥有亿万子民,辽阔疆域,权势无与伦比。
  他的母后是都察院掌院学士的千金,大宋数得着的才女,还没有出生,他的父皇就许诺,要封他为扶桑王。
  而此时,正有几万名精锐的禁军士兵,在倭国作战,为了完成皇帝的诺言,奋力拼杀。
  何其幸运,生而为皇子!
  又遇到盛世,小家伙的运气简直让人嫉妒!
  或许正因为如此,皇后王青足足折腾了大半天,孩子还没有生出来,皇宫上下,都急得团团乱转,赵曙满头是汗,他只能不断祈求赵家的祖宗保佑,再有,就是寄希望钱乙,希望钱神医能够施展回春妙手,庇护孩子和大人的安全……皇帝不停念念叨叨,跟神经病似的。
  除了皇宫,京城又何尝不是!
  贾昌朝找来了一盘羊脂玉的象棋,和儿子贾章对弈,爷俩的心思都不在棋盘上,只是胡乱走了两步,贾章就开口道:“这是陛下的第一个孩子,无论如何,只要保住了,就非比寻常!”
  贾昌朝叹了口气,“陛下专宠皇后,如果诞下嫡子,必然是我大宋的储君……谁要是能攀上这条线,几十年的荣华富贵,也就顺理成章了。”
  贾章怦然心动,“爹,您老能不能想办法,让孩儿谋一个位置?”
  “你?你能干什么?”
  贾章不服气道:“孩儿好歹熟读经史,又精通算学,刑律,还带过兵,不敢说全才,也差不多了,父亲觉得,孩儿还教不了一个小孩子?”
  “哈哈哈,如果光是凭着本事,你虽然不算最好,但是为父还能帮你疏通……可是不行啊,你还没看出来?王宁安能肆无忌惮,就是因为他是天子之师,当今圣上,视西凉王为父,人所共知,有前车之鉴,谁不想抢夺太子师的位置!”
  贾昌朝道:“别人不说,醉翁的学问不用说,还有苏老泉,他也教过当今圣上,再有,王介甫,甚至年轻一辈的王雱,苏轼,司马光……这些人,你能抢得过哪个?”
  贾章被问得无话可说,论起学问和才能,他当然不惧,可问题是这几位要么和王宁安更加亲厚,要么就是皇后的娘家人,贾家虽然和王家结了姻亲,但总是隔着一层,不算冷,可也热乎不起来。
  “不要想太多了,日后能捞到一个伴读就不错了……实在不成,为父不要这张老脸,去找王宁安求,难不成还求不下来!”
  贾章脸上发烧,“都是孩儿无能,连累父亲了。”
  “别说那个。”贾昌朝摆了摆手,“吕公著是完蛋了,吏部天官可是个好位置,为父会帮你谋取的。”
  听到这里,贾章难免喜出望外。
  吏部尚书,那可是大权在握,吕公著利用这个位置,险些暗算了王宁安,谁人不知!
  如果能拿下吏部天官,那可是赚大了,只是贾章稍微思量一下,就摇头了,“父亲,王宁安应该不会让的,而且孩儿现在是御史中丞,以言官头子接天官,只怕没有先例。”
  贾昌朝哼了一声,“以外藩为首相,还没有先例呢!你不用担心,为父会给你谋划的。”贾昌朝压低了声音,“如果皇子顺利诞生,文宽夫会有天外飞仙的一招妙棋,到时候你就等着看好戏吧!”
  贾章听傻了,“爹,文宽夫不是被王宁安收拾得服服帖帖,人家盛传,文彦博就是王家的小妾,唯命是从,他怎么还敢和王宁安斗?”
  “无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7/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