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8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4/1119

  文彦博急忙站起,伸手拉住了王宁安!
  “景平,你给我坐下!”
  文彦博深吸口气,“景平啊,这些年你坑老夫的时候还少了?我都一把年纪了,你把我弄到西域,又弄回京城,来回折腾,骨头都要散架子了,老夫可曾有一丝一毫的怨言?你不要总是怀疑老夫,认为我自私自利,什么都想着自己。你手下也是一大帮人,咱们身为主事者,不替手下人着想,他们就会造反的。”
  文彦博说着,坐在了王宁安的身边,两个人勾肩搭背,跟一个人似的。
  “你建议把煤矿和铁矿收归国有,是想充实国库,这个老夫清楚,可是你也要知道,垂涎矿产的人有多少?地方的水有多深?如果不把他们安抚好了,就没人替我们办事了!”
  说到这里,文彦博突然长叹连连。
  “官字怎么写?一顶乌纱帽,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口,上面的口吃的是朝廷的俸禄,下面一个口,吃的是百姓民脂民膏!老夫少年读书,入仕为官几十年,不敢说别的,至少大宋的官场,我是看的明明白白!要想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就要先喂饱官员,他们吃不饱,就会去吸老百姓的血!你可不要忘了,官是一路披荆斩棘考出来的,都是最聪明的人物,一个个比猴子还精!你指望着靠朝廷规矩,靠那些御史言官,能限制住他们?简直笑话一样!”
  文彦博道:“煤铁的利益牵连太大,就算朝廷都收归国有,一时也开发不出来,同样需要地方士绅商人配合,吸引投资吗!这还是景平你教给老夫的。老夫就是想不明白,你一个主张发展工商的人,怎么在这么简单的事情上,非要和大家伙较劲儿呢?”
  文彦博的这一番高论,还真是振聋发聩。
  这就是文彦博的高明之处,他一肚子花花肠子,一肚子算计,偏偏拿他没办法,因为老家伙把握分寸炉火纯青。
  如果仅仅因为利益之争,弄得不可开交,王宁安当然可以向对付韩琦等人那样,施以重手!
  可老家伙如此“坦白”,就让王宁安有种一拳打在空气上的感觉,有点闪腰啊!
  只是对于老文的道理,王宁安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宽夫兄,你认为让地方私人去做,朝廷收税,那我问你,朝廷能收多少税?”
  “这个……”文彦博老脸拉长了,“普通商品的过税和住税加起来是百分之五,钢铁属于大宗商品,能收上来百分之十……景平,这个真不是小数目了,老夫算过了,每年至少能给朝廷增加千万贯的税收,你还有什么不满的?”
  “我当然不满!”
  王宁安突然一拍桌子,豁然站起,“办煤矿,铁矿,建钢铁厂,就那么简单吗?需不需要建立学校,培养人才?需不需要修筑道路,运输原料和成品?需不需要处理征地问题?如果工人发生了纠纷怎么办?受了伤,没法工作,又怎么办?钢铁工厂,污染了环境,破坏了山林,弄脏了水源,引起地方百姓不满,又要怎么办……”
  一口气问了十几个问题,把文彦博弄得都瞠目结舌了,“这,这,老夫也没想过!”
  “你没想过,可是我想过!如果光是征收一成的税,够干这么多的事情吗?更何况把矿区交给了地方,他们产出多少,朝廷能完全掌握吗?到时候上下其手,还不一定贪墨多少呢!就算按照你宽夫兄所说,朝廷能拿到一千万贯的税收,可是足够填补这么大的窟窿吗?”
  “你有你的道理,我也有我的道理!我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朝廷不能赔钱,发展产业,是增加税收,充实国用,不是肥了那些地方的士绅豪商!朝廷也不会替他们擦屁股!”
  文彦博老脸通红,他艰难地咽了口吐沫。
  “那,那啥……王爷,你打算怎么办?”
  “不怎么办!两条路,一个是收归国有,由朝廷提取利润,一个是提高商税,而且是全面提高!朝廷可以鼓励新产业,新技术发展。但是想把本王当成猴耍,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那就试试,看看谁是那个猴!”
  ……
  拖着疲惫的身躯,从王府回来,文彦博一屁股坐在了红木圈椅上,胸膛一起一伏,脸色差到了极点。
  儿子文及甫急匆匆赶来,见老爹这副模样,也吓了一跳。
  “爹,莫非没谈妥?”
  “唉,王宁安啊,这小子真难对付!”文彦博哀叹口气,烦躁道:“拿点水来!”
  “是是是……”文及甫急忙将一碗紫苏熟水递给了文彦博,老文喝了之后,这才把经过说了一遍。
  当说到最后两条路的时候,文及甫都跳了起来。
  “爹,绝对不成啊!商税万万不能提高!”文及甫压低了声音,“爹,这些年咱们手上的产业太多了,如果真的提了税收,那可就惨了!”
  文彦博翻了翻眼皮,“我又不傻,这点事情还不清楚?可问题是王宁安他不会答应的!不提商税,就吃不到煤铁的那块利益!为父打听过了,那个蒸汽机十分了不得,一台就能顶得上上百匹马的力量。幽州西山的煤矿,在几个月时间内,就产出了过去五年的总量!据说这个冬天,五十万人,有八成都用上了煤炭!这是多大的一块肥肉啊?”老文五官纠结,双手乱晃,那个表情简直和王刚演得和宝宝有的一拼!
  身为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知道的消息不少,比如刚刚工部和户部就上交了一份产业评估,是以幽州为例子,预估日后蒸汽机能带来的效益。
  他们估计,每年能带来几亿贯的收益,带动的相关产业,更是以百亿计!
  “爹,孩儿也想不明白,你说王宁安他就不为了自己想想!他难道不想独吞利益?要知道他们王家,也是地方上顶级的豪门!论起实力,咱们家,孔家,还有这些家族,绑在一起,都未必有王家的力量!他为什么愿意替朝廷谋利啊?”
  文彦博无语摇头,他识人无数,按理说王宁安拉帮结派,培植势力,下绊子,耍手段,很多时候,心肠黑得不见底儿!
  可偏偏在关键的时候,他总是站在朝廷,站在百姓一边!
  “或许这就是先帝有识人之明吧!”文彦博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第843章
皇后是个贤内助
  和文彦博谈完,又陆续有人前来拜访,王宁安全都以身体不适挡下来,他真的是有点疲惫,狠狠睡了一觉,第二天,恢复了精神,吃了点肉粥,宫里的太监就来了,赵曙请他过去。
  匆匆来到了宫中,师徒分别也有大半年了,赵曙比之前又长高了一点,当年快一年的皇帝,小家伙也有点威严了,平时面对臣下,还有身边的太监,不苟言笑,还挺吓人的,不过面对师父,立刻变成了少年模样。
  他亲自搬来椅子,请王宁安坐下。
  “师父,到底该怎么办,可要给我拿个主意啊!”
  王宁安没急着下结论,而是笑呵呵道:“陛下,臣想知道,你是怎么看的?”
  “朕吗?”
  赵曙沉吟了一下,还真别说,小皇帝的确下了功夫,他咳嗽两声,然后就滔滔不断,开始讲了起来。
  首先,王宁安坚持要把煤矿和铁矿收归朝廷,显然,朝廷一下子多了一大笔财源,是个顶好的事情。
  而且钢铁煤炭都是顶重要的战略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现在的市民都喜欢用煤炭取暖,至于钢铁,更是制造武器,对外发动战争的必需。
  显然,王宁安的主张是站在朝廷一边,站在赵曙这边的。
  但是小皇帝也没有盲目听从师父的。
  他想了很多,“师父,如果把煤矿和铁矿收归朝廷,要划到哪个衙门?是给工部,还是个户部,或者单独成立一个管理煤铁的部?是不是要增加很多官吏,另外朝廷现在也拿不出太多的钱,把煤矿和铁矿收上来,未必能立刻开发。再有……现在许多地方衙门的财政困局还没有解决,如果把矿产都收上来,他们没有了财源,只会更加压榨百姓,就算为了安抚地方的士绅,也要给他们一点甜头儿……师父,你说是不是?”
  王宁安含笑,他很满意,小皇帝没有盲从,能多动脑子,多思考问题了。
  “陛下,臣也清楚,全部收归朝廷,很不现实,朝廷的力量不够。可是还是按照现在的税率,朝廷吃亏太多……陛下若是想有大作为,根本没有财源支持,国穷民富也就算了,如果都放给地方,势必闹得国穷民穷,只会便宜了那些士绅豪商。”
  赵曙忙不迭点头,“师父所言极是,那师父以为,朝廷的税制应该怎么改?”
  “以往朝廷是农税商税并重,尤其是变法以来,商业繁荣,贡献了七成左右的岁入,可是这个岁入结构很不合理。”
  “怎么讲?”
  “陛下,朝廷征税,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过税,也就是过路税,一个是住税,就是进入市场交易的税……换句话说,朝廷仅仅针对流通环节征税,而放过了生产环节。”
  赵曙疑惑道:“师父的意思是,无论是煤炭还是铁矿,都是生产产品,应该征税?”
  “嗯,农民种田,不论卖与不卖,都要交田赋,何以工商可以不交税?”王宁安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其实这也是蒸汽机等发明出现,工商业发展,带来税收变革的必然。
  过去提到了商人,他们仅仅是将一地的商品,运到另一地而已。
  比如粮食、皮草、布匹、盐巴、药材,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个别从事生产的商人,也仅仅是手工业为主。
  可现在不一样了,产业链延伸,各种产品会越来越丰富,渐渐的,负责生产的工业部门,会超过负责运输销售的商业部门。
  而且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另一种组织——企业,也会应运而生,到了这时候,还仅仅征收一点过路费和交易税,根本说不过去。
  作为王宁安的弟子,赵曙很快理解了其中的关键,立刻点头赞同。
  “师父的确高明,提议把矿区收归朝廷,应该是师父故布迷阵,改革税制,才是师父的本意吧?”
  王宁安没有否认,“陛下,蒸汽机出现之后,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就在幽州,已经用蒸汽机驱动锻床,驱动纺织机了。”
  赵曙瞪圆了眼睛,急忙问道:“师父,我听谁用蒸汽机织出来的布,就跟流水似的,哗哗的,不用一个工人?”
  “这不准确,只是不用传统织工了,还是要有人负责蒸汽机,也要看着织机,但总体来讲,工人减少了八成,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
  王宁安难掩兴奋,“陛下,臣记得杜工部有两句诗,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可见即便是大唐,老百姓也有穿不起衣服的,不过到了我大宋,或许就能改变了……”
  这可不是王宁安吹牛,蒸汽机带来产能暴涨,而且以蒸汽机作为开端,大宋就能进入工业时代,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不能盲目高兴,企业可是一种很强大的组织,如果没有事先定好规矩,等到企业庞大起来,再想征税,就会难上加难,根本推不下去。
  总而言之,王宁安要做的就是立规矩,把利益分配好,尽量替朝廷多争一点,朝廷手里的钱多了,才能照顾普通百姓。
  而且还有一件事,也迫不及待了,那就是教育!
  是时候培养更多的理工科人才了,不能把宝贵的资源,都放在培养文人上面,哪怕是新派的文人也不成,大宋能说会道的人太多了,可能做事,能做科学研究的太少了!
  ……
  就在王宁安和皇帝商量的时候,政事堂也召开了会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4/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