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7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7/1119

  其实韩绛并不适合玩阴谋诡计,他出身名门,受过一些历练,也办过许多事情,但总体来讲,他就是个循吏,如今之所以出头,是被逼的没有办法!
  “老夫实在是想不通,你们怎么会如此鲁莽!王宁安大势已成,非要和他争,岂不是以卵击石!而且以往你们不也是好交情,有什么事情,直接谈一谈,或许有回旋的余地,至于生死相拼吗?扪心自问,你比韩琦和富弼又如何?”老头不客气地教训着。
  韩绛连连点头,十分惭愧,“我这也是被逼无奈,王宁安那边下手太狠了,根本不留活路啊!就算想谈,人家也不愿意谈!”
  老头子立刻变了颜色,“当真到了这个地步?”
  “可不是,我们想推曹皇后出来,也并不是想和王宁安死磕,只是眼下圣上和太子都听他的,没有一个人能说得上话,我们太被动了。”
  韩绛在给老前辈讲解处境,而另一面,司马光也来到了王宁安的府邸。
  ……
  “我想知道,韩绛为什么会跳出来?为什么好好的盟友,会变成敌人?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司马光一脸的惭愧,连连躬身。
  “师父,弟子这一次就是过来交底儿的,有些事情,还真需要师父拿主意!”司马光说着,斜眼看了看王宁安对面的椅子,心说师父啊,该让我坐下来吧!
  王宁安沉着脸,怒道:“你给我老实站着,惹了这么大的篓子,还想坐?做梦去吧!”
  司马光老大没趣,可也不敢说啥,只能诚惶诚恐,将事情说了一遍。
  最初王宁安只是略微怀疑韩绛,但是突然有人跳出来弹劾皇后,把杀母立子的戏码戳破,等于救了曹皇后一命。
  王宁安且能不明白,顺着这帮跳出来的官员,自然能找到他们背后的老板,韩绛也就浮出了水面。
  王宁安还真有些惊讶,他和韩家可是老朋友了,就算韩家和东南的士绅有了合作,他至多脚踩两条船而已,不至于和自己翻脸,更不至于拿着曹皇后的事情,闹得天下大乱。
  这就殊不可解了!
  到底是哪里得罪了韩绛,让他不惜一切代价?
  王宁安迅速审视全局,很快发现了问题,或许就在金融改革上面!
  前面提到过,西域的黄金运到大宋,赵祯和王宁安都力推币制改革。
  用金银取代铜作为货币基础。
  黄金纯度高,价值大,体积小,而且各国通用,是最适合作为货币的贵金属。用金币代替铜子,势在必行。
  王宁安为此谋划西域,亲自带兵打通河西走廊。
  他在外面忙活,京城这边,以司马光领衔的财政金融系统也在动作,这几年不光是西域,从交趾,大理等地,也得到了一些金银,此外,倭国的金银也涌入了沧州等地,司马光盘点了一下,他手上的金银还真不少。
  按照司马光的想法,他要在河北推行金币试点。
  比起王安石,司马光还是很稳健的,他盘算了一些,普通民间交易,数额不大,又十分频繁,使用金币,会有人偷着切下黄金,破坏货币,得不偿失,因此民间的交易,还是以铜钱为主。
  但是大宗结算,必须使用金币!
  “师父,弟子这么做,也是逼迫所有的生意往来,必须经过银行系统。这样一来,就能方便追踪,增加商税,便捷贸易,繁荣经济……弟子也是按照师父的理念,一心谋国,天日可鉴!”
  王宁安烦躁地摆摆手,“行了,别在我面前说些没用的,我现在就想知道,你的这一套,怎么触碰了韩家的利益,河北的士族为什么不答应?”
  “师父明鉴,河北世家,由来已久,根基深厚,从汉唐以来,他们就储存货币,许多人家里都要地窖,里面装吃的,不装喝的,装得都是铜钱!而且还是成色最好的铜钱。”
  王宁安点头,他当然知道。
  哪怕到了后世,还不时传出,某某工地,挖出了几百年前的地窖,里面的铜子多达几吨重!
  可想而知,这些世家大族,究竟藏了多少铜钱!
  按照后世的说法,是很多人家缺少投资方向,不得不把货币放到地下保存,哪怕装烂了,也在所不惜。
  “师父,这事情并不简单,世家大族存货币,其实另有用处。”
  王宁安眯缝着眼睛,思量了一下,缓缓道:“他们存了这些钱,是为了商业结算吧?”
  司马光立刻竖起大拇指,“师父,你可真厉害!”
  “呸!你都说了要动结算这一块,韩绛又跳了出来,他们的铜钱不是结算,还能干什么?”王宁安气咻咻道:“要是连这点道理也想不明白,我还给你当什么师父!干脆哄孩子算了!”王宁安嘴上虽然生气,但却摆了摆手,让司马光坐下了。
  说起来,他的确是疏忽了,推动货币改革,可真不是一件小事,说句不好听的,这就是一场财富洗牌,更直白点就是劫掠,就是明抢!
  在明之前,中原大地一直采取铜本位,而且随着大运河挖掘成功,江南的物产不断北运,尤其是安史之乱,如果不是漕运还在,东南的粮食物资继续供应大唐王朝,扑灭叛乱,或许大唐就要提前寿终正寝了。
  在古代,长途贩运,是很威胁的事情,携带着巨额的货币非常不安全,官府会盯着,各种帮会,山贼土匪,也不会放过。
  为了安全起见,出现了金银店,出现了飞钱,出现了柜房,金融一点点发展起来。
  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交易过程中,也充满了风险,以次充好,欺软怕硬等等不光彩手段,全都存在。
  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出来担保,就像是开封大相国寺那样!
  走出开封,在一般的城市,普通的县城,或者是乡村集镇,以及边境的军、府、州、县,这些地方的交易秩序由谁来维护?货币安全由谁保证?
  很简单,就是世家大族。
  他们把钱存在地窖里,看起来没有动,当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动!就像是银行的交易一样!
  如果把这些大家族的地窖看成银行的钱库,就一目了然了。
  河北的世家大族,也是一个个金融机构,维持着商业运转,他们的效率虽然没法和银行比,但是动辄几十年,上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还是非常惊人的。
  现在好了,要货币改革,要用金币,大宗交易,都要收回银行,他们手里的铜子怎么办?他们赖以为生的命脉甘心交出去吗?
  王宁安始终坚信,任何争夺的背后,都是深刻的利益之争,只有找准了利益点,才能看透复杂的局面,他现在渐渐穿透了迷雾,有些清醒了。
  “君实,河北的士族,损失很惨重吗?有没有办法妥协?比如给他们兑换铜钱?”
  司马光脸上为难,苦笑道:“师父,我们现在手里的黄金也不多,如果开放交易,就会被顷刻之间兑换一空。而且,师父……咱们这边的人都按捺不住了,他们觉得世家大族捞了多年,脑满肠肥,吃得够多了,占得也够狠了!该让出一点了!这不,不到半年的时间,金价就足足涨了五成之多!也的确是逼得狠了,河北的士族才不得不反击。弟子现在是骑虎难下,不得不找师父帮忙了。”
  王宁安气得哼了一声,“你们啊,就不知道忍一忍吗?”
  “师父,这事情忍不得的,钱就在眼前摆着,总会有人管不住手脚的,一个人管不住,其他人就都跟上了。”
  司马光苦兮兮的,按照经济学的常识,供应增加,价格应该下跌才对,比如当年的铜,就因为交趾和大理的铜进入大宋,铜价暴跌,钱荒得到了缓解。
  可是到了黄金这里,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金子进来的越多,金价涨得就越狠,而且还是持续疯涨!不要命的涨!
  道理何在呢?
  黄金持续增加,从原来不能充当货币,到现在可以充当货币,增加了一项功能,黄金当然看涨!
  而且现在的黄金掌握在谁的手里?
  有淘金客,有那些工厂作坊,还有西北的商人,官吏,将士……这帮人全是王宁安一系的人马,他们迫切要推动黄金货币化,最好让铜钱彻底退出大宗交易,河北世家手里海量的铜子就没了价值,换句话说,他们就完成了一次不流血的财富转移!
  不信黄金是祸胎!
  不信黄金是祸胎!
  王宁安反复念了几遍,他终于明白了这句谶语的真正含义!
第807章
龙体堪忧
  “君实,据我看,韩子华不是那种丧心病狂的人,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弄,把他逼上了绝路,你最好给我交个底儿,不然……哼哼!”
  司马光不由自主打了个冷颤,他还琢磨着,以师父的脾气,韩绛干出这种事情,王宁安一定会勃然大怒,然后带领着大家伙,把河北的士族都给扫平了,顺便金元也推行了,然后就天下太平,唯我独尊了。
  可看起来不是这么回事,师父根本没有发怒,甚至要求自己先检讨,司马光难免害怕起来。
  那啥……吕师弟和章师弟,别怪师兄不讲义气,我也是没办法!
  司马光沉吟了一会儿,就向王宁安交代了他们的打算……黄金和铜,还有白银不同,黄金的产地并不多,控制起来更加容易。
  眼下大宋两个黄金来源,一个是西域,一个是倭国,全都在王宁安一系的掌控之下。别人根本插不进去手,而且王宁安也不会允许他们插手。
  这就意味着,黄金是垄断的生意!
  既然是垄断,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是所有人的本能!
  王宁安手下能人云集,谁也不是吃白饭的,大家当然能看得出黄金的潜力。
  司马光打算首先在大宗交易上面,采用黄金结算,原则上这些黄金只在银行内部流动,起到一个计价的功能。
  只是这一条,就够厉害的了!
  黄金相比铜钱,优势太多,而且把钱存在银行,还能有利息,另外世家大族虽然强悍,但是银行是皇帝的,是朝廷的,谁能比皇家银行更保险!
  商人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通过银行结算,当然要交税,可问题是存款有利息啊,拿利息就能抵消掉一些税赋,通盘算下来,还是通过银行比较合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7/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