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6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1119

  但宋庠至少明白了一件事,如果王宁安不犯错误,把西北完全消化了,应该没有问题。而且靠着土地牧场,他又培养出一个庞大的军功集团。
  官吏,农场主,商人,士兵,大家全都卯足了劲头儿,想要在扩张之中,捞到好处。
  王宁安啊!
  还真是个天才!
  他要是生在一百年前,只怕赵宋的江山,都会落到他的手里……想到这里,宋庠突然一阵恶寒,他甩了甩头。
  “马涛,你好好干,做官吗,也未必一定要科甲正途才行,就,就说西凉王,人家不也是另辟蹊径吗!”
  马涛脸都红了,“小子可不敢和王爷相提并论……不过,要是能当一个县令,知州,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这个野心就不小了!
  宋庠终究没有打击马涛的热情,还把他送出了大门。
  “以后有什么消息,就到老夫这念叨念叨,我喜欢听!”
  “只要相公不嫌弃,一定来。”
  马涛受宠若惊,连忙告辞离开。
  他刚走,宋庠想要歇息一会儿,好好理理。
  正在这时,又有人来了。
  这位戴着宽大的帽子,全身都裹在长袍之中,几乎看不清面目。宋庠迟愣之时,这个人连忙把帽子摘下来,深深一拜,然后再拜!
  “学生吕诲,拜见先生。”
  宋庠吃惊,脱口道:“你怎么来了?”
  吕诲忙陪笑道:“学生在数月之前,被调入御史台,这一次是奉了王相公的命令,到地方巡视青苗法的落实情况。学生还请恩师帮忙,多多抓几个贪官污吏才是!”
第731章
找茬儿
  听到吕诲要抓贪官,宋庠的脸色瞬间一变。
  “献可,当着老夫的面,就不要打哈哈了,有什么打算,直接说吧!”
  吕诲就是一惊,他很熟悉宋庠,这位是高富帅出身,又是三元及第,超级学神,很讲究体面风度,说话含蓄有礼,从来不会如此直接。
  或许到西北这几个月,把老师的脾气改了?
  吕诲稍微想了想,便立刻说道:“恩师,弟子的确是奉命,监督青苗和方田二法的。”
  宋庠暗暗冷笑,就算监督这二法,也不用急吼吼跑到兰州啊!
  摆明了,这是过来找茬儿!
  想要让自己帮忙火中取栗!他没有急着戳破,而是问道:“献可,朝中争论还很多?”
  “多,越来越多!”
  吕诲的回答,有些超出宋庠的估计,按理说,耆英社的人被赶出来京城,连最能搅动风云的文彦博也滚蛋了,顺带着还带走了一大帮有罪的官吏,甚至不少将门子弟也都来了。
  没了这帮家伙掺和,京城应该平静才对啊,怎么会更乱?
  要是这么想,那就是一厢情愿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纷争,这帮人走了,非但没有天下太平,反而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各种乱子,更甚以往。
  有人质疑耆英社的案子,认为根据各种证据,确实证明赵世迈和高家有接触,而且赵世迈的父亲赵从古也和耆英社的人不错,但是,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耆英社号令高家干什么,也没有证据,能表明耆英社介入了太祖一系的夺嫡之争。
  而王宁安逼死富弼,朝廷冒然发配诸位老臣,与朝廷律法不和,请求废除判案,将诸位硕德元老迎回。
  “放屁!”
  宋庠听完吕诲的叙述,气得拍桌子!
  “他们是恨老夫不死吗?怎么这个案子还敢提出来?他们就不怕惹恼了陛下,掀起更大的冤狱,到时候朝廷衮衮诸公,能保住的没几个!”
  吕诲本以为老师会高兴呢,毕竟有人帮他说话了,没想到宋庠会如此震怒。吕诲只好赔笑,“恩师,大家伙确实是想替您老,还有几位前辈鸣不平……没有你们在,王相公太过分了!”
  宋庠瞬间明白了,敢情是王安石又惹出来麻烦,这帮小兔崽子,借着给他们鸣冤,实则给2王安石难堪!
  宋庠很讨厌被人当做棋子,尤其是这种情况。
  他臭着脸道:“老夫戴罪之身,不问世事,怕是帮不上什么忙!”
  “别啊!”
  吕诲情急之下,都顾不得师生之礼。
  “恩师,您老虽然被发配了,但依旧老当益壮,不改初心,办学兴教,宣扬孔孟之道,誓于奸佞周旋到底,学生佩服得紧啊!”
  宋庠被说的老脸通红。
  丫的真会贴金,老夫办学,那是被逼无奈,不当教书匠,就要饿肚子了!宋相公不好承认自己怂了,只能说:“献可,老夫能力有限,真的未必帮得上忙!”
  “帮得上,只有恩师能帮弟子了。”
  吕诲告诉宋庠,在王宁安离京之后,新的政事堂组成。刚刚一个月,包拯就请了病假,日常运作的大权,都落在了王安石的手里。
  王安石一项以勇猛无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著称!
  以往王宁安在,他是反对疾风骤雨式改革,尤其是客观条件不具备,贸然推行太多新法,只会出乱子。
  王宁安主张,将青苗法,方田均税法,还有考成法,这三条落实下去,真正推行起来,就算是变法成功了。
  他的想法很中肯,也很现实,王安石不得不赞同,当然了,除了王宁安之外,文彦博把持政事堂,压制王安石,也使得拗相公没法施展拳脚,他只能按照王宁安规划的路线往前走。
  可是王宁安高升西凉王,主政一方,顺带着把文彦博也给拐走了。
  朝中再也没人能让王安石低头了。
  这位好像从五指山蹦出来的猴子,一口气抛出了《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三项,后续还有不少新政要抛出来。原来的二法就没有落实下去,现在又冒出三个新法,自然是沸反盈天,反对声四起,天下议论纷纷。
  别看耆英社被干掉了,旧派的臣子数量还非常惊人,尤其是王宁安不在了,就凭你王安石,也想压制我们,做梦去吧!
  宋庠也不是白痴,稍微脑补一下,就能猜到朝廷的局面。
  “王介甫不是个轻言认输的人,他如何应付的?”
  “恩师英明,王相公派遣了提举官,去各路巡查,强推新法,弟子就是秦凤路的提举官。”
  “原来如此!”
  宋庠看了看吕诲,突然轻轻一笑,“提举官,数量不少吧?”
  “嗯,有四十几个。”吕诲老实回答。
  “嗯,这就是了……其中每个人的主张也不同吧?新旧官吏,充斥其中,我说的可对?”
  不得不说,老狐狸就是老狐狸。
  哪怕在诸多老狐狸当中,比较弱的,也能碾压后辈!
  王安石希望用提举官,帮他推行新法。
  想得很好,可是每一个官员,都有不同的心思,就算是王安石精挑细选,这四十个人当中,也未必都是一心一意,服从他的指挥!
  而这个吕诲,就是其中最反对王安石的一个。
  吕诲官职不高,只是侍御史,年纪也不大,资历更是浅薄,他凭什么和王安石叫板呢?如果你去查查吕诲的家室,就不会有这种怀疑了,他的祖父叫做吕端!
  有人不知道吕端吗?
  想必有句话,很多人都听过,叫做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没错,就是能和诸葛孔明比肩的宋初明相吕端!
  吕诲出身名门,不骄不躁,好学不倦,当年拜在宋庠门下,不是宋相公开恩,而是人家资格足够!
  你三元及第又如何?
  比起人家真正的名臣,还差得远呢!
  有显赫家室,吕诲又踏实肯干,低调做人,在士林之中,声望极高,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充足的自信,没有人敢轻易把他怎么样。
  “恩师,弟子承认,我反对新法,不过弟子没有私心,完全是为了大宋着想,为了祖宗江山社稷,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胡来!”
  如果放在几个月之前,宋庠或许会相信,可是此刻的宋相公,早就没了义愤填膺的热血,他是真的听进去王宁安的话了,没有利益,鬼才反对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