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6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0/1119

  王宁安是越想越觉得往西域塞人,是最好不过的办法。
  他立刻着手,写了一篇万言书,送给了赵祯。
  建议皇帝陛下往西域充军。
  他的奏疏上去,很快得到了赵祯的召见。
  皇帝陛下相比前些日子,精神了一些,太子赵曙依旧陪在皇帝身边,自从赵祯有病之后,太子就伴随左右,每天给赵祯读奏折,有时候还要代为批阅。
  显然,赵曙已经开始学习治理帝国了。
  “景平,你给朕的这份万言书,真是让朕眼前一亮,很好,很好啊!”赵祯笑呵呵道:“这些年来,有多少人反对变法,他们在朝掣肘,贬官到地方,依旧上蹿下跳,遥相呼应,给变法添乱。甚至到了要辅佐太祖一系,谋夺皇位,简直可杀不可留!”
  赵祯杀气腾腾道:“把他们都赶到西域,这是个好办法,朕同意了,不过在赶走这些人之前,有一个人必须——死!”
  皇帝眼神冒火,怒不可遏。
  王宁安惊呆了,“陛下,是何人把您气成了这样?”
  赵曙在一旁替他爹开口了,“先生,是富弼,富彦国!”
  “哦?”王宁安惊问道:“殿下,可是找到了证据?”
  “嗯!”
  赵曙道:“先生或许不知道,就在文相公把耆英社的人给抓起来的时候,有人逃出京城了。”
  王宁安一皱眉,文彦博不是说一网打尽,全都抓了,怎么还有人跑出去?
  “是楚国公的长子,赵世迈!”
  赵曙当即把情况说了一遍儿。
  原来,文彦博罗织罪名,把耆英社的人都给抓了,富弼这些老江湖都是成了精的狐狸,根本不怕。
  他们没有把柄,问也问不出什么来,早晚要把他们放了。
  但是千算万算,漏算了一个人,那就是小公爷赵世迈!
  当初高家愿意跳出来,火中取栗,其实就是赵世迈帮忙联络的,当然了,他们的背后,都有耆英社在撮合。
  赵世迈是梦想着能恢复太祖一系皇位,可问题是随着西北战败,案子越查越深入,陈琳被干掉,就连耆英社都保不住,全被抓起来,赵世迈再也坐不住了。
  他可没有老狐狸的沉稳,加上刚刚父亲赵从古去世。
  年纪轻轻,亚历山大!
  赵世迈一夜一夜睡不着,愁得掉了头发。
  在听说耆英社折了之后,赵世迈完全崩溃了,他居然出了最糊涂的一招,化装成家丁,从南康郡王府跑了出去!
  赵世迈哪里知道,自从听说太祖一系有夺权的打算,赵祯就派了无数人在暗中监视。赵从古作为太祖一系,比较有权力的一个,他的家族自然被盯得很紧儿!
  赵世迈一跑,赵祯就得到了消息,他立刻下旨,把这位小公爷给抓了。
  说起来也可怜,赵世迈长这么大,只出过两次门,上次是迁都的时候,从开封搬到洛阳,这一次刚跑出去几十里,在客栈里面,行李就被偷了,当皇城司抓到他的时候,赵世迈都饿了一天了!
  养尊处优的小公爷什么都说了,富相公就这么栽了……
第712章
封王
  赵世迈的出现,正好给这个案子一个完美的句号。
  哪怕他什么都不说,富弼这些人也麻烦了。
  因为之前提到要恢复太祖一系的皇位,并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而赵大的子孙数量并不少,分成了好几支,许多都老老实实,籍籍无名,如果赵祯贸然出手,势必引起反弹。
  可是赵世迈这个傻孩子一跑,没罪也有罪了,不是他也是他!
  太祖后人,在野老臣,内宫总管,将门中人,还有藏在暗处写文章的士人……所有人员环环相扣,再没有漏洞。
  很快,一个足以让任何人都无话可说的结果出现了。
  富弼等人不满变法,试图辅佐太祖子孙,恢复旧制,陈琳心念太祖一系,故此内外勾结,沆瀣一气。
  至于赵世迈,他虽然年轻无知,但是他爹赵从古在同知宗正寺期间,网罗势力,暗中勾结高家,图谋不轨。
  这些人见横山大捷,西夏灭亡在即,便迫不及待,出手破坏,先是让陈琳和沈端迷惑皇上,接着又唆使两个钦差,仓促出兵,葬送近十万大军……险些误了国事。
  为了坐实这帮人的罪恶,甚至还加上了一条,阴结西夏,图谋造反!
  勾结外敌,当然是重罪,赵祯是真恨死了这伙人,完全是往死路上整。
  面对这个结果,王宁安也无话可说,他还很欣慰,因为这一套说法,把他在里面的角色摘清楚了,陈琳等人妄图离间君臣关系,引导王宁安和赵祯对抗的阴谋算盘,被掩饰过去了。
  “唉,总算是能给死去的将士一个交代了!”
  王宁安沉吟了半晌,又上了一道请罪的奏疏。
  作为西北战线的统帅,居然有人在王宁安的眼皮子底下调兵,还酿成了大祸,无论知与不知,王宁安也难辞其咎。
  同样上书请罪的还有种诂。
  相对而言,种诂在没有完备的手续情况下,便跟随钦差出征,弄得损兵折将,挫动军威,当然要负担罪责。
  赵祯降旨,免去了种诂的所有职务,贬为庶民,念其往日功劳,以及拼死力战,准许戴罪立功。
  至于种家军,暂时由种诂的三弟种诊负责。
  这个处罚对种家军来说,只能算是不痛不痒,真正让三种心疼的是两万多精锐!原本种家论起兵力,是压到折家的,可是横山大战,折克柔立了大功,折家军快速膨胀,他们又损失惨重,两家的强弱已经出现了扭转。
  当初折继闵死后,折家进入了隐忍期,如今的种家也要学当年的折家,老老实实,恢复实力了。
  种诂痛定思痛,说到底,这次吃亏是因为他接了皇帝的密旨,想要和王家掰手腕,充当制衡的角色。
  但是他们连京城的风雨都没弄清楚,就一只脚陷进去。
  教训太深刻了!
  从今往后,种家一定要老老实实,千万被犯傻了。
  而且对于种家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威胁,那就是横山一线落到了大宋手里,西夏主力退到了瀚海以北。
  原来种家的根基是在延安府一带,当初这里是对抗西夏的第一线,种家靠着蓄养的部曲和效用士,为国征战,控制了宋夏之间的过渡地带,并且用这些土地养活效用士,才有了所谓的种家军。
  现在延安府的情况和当初的河北一样了。
  拿下了燕云,河北的禁军和厢军不是裁撤,就是北移,曾经盘踞河北的力量,荡然无存。
  如果这一次西北的防线也要北移,那么种家军就面临着灭顶之灾啊!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得罪了王宁安!
  虽然王宁安派遣狄青去救援他们,事后更是几次看望,什么责怪的话都没说,但是三种的心里七上八下,难以平静。
  王宁安那可不是个菩萨,在他手里倒霉了多少人?
  哪个不是狠茬子,大人物!
  他们种家也不多什么!
  想来想去,种诂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前些日子他听说折克柔曾经向王宁安提亲,希望能娶王宁安的妹妹,两家结成秦晋之好。
  或许这是个路子!
  种诂立刻下令,把种家的年轻人都找来,排成一排,他要好好挑挑,究竟谁能攀上王家,只要成了亲,王宁安也就不好下手了吧!
  可怜的王洛湘还不知道,她已经被一群狼盯上了!
  ……
  说完了种家,就要提到王宁安了。
  他之前被任命为秦国公,总领西北的军政大事,这次回京之后,西北的军务就交给了杨文广,至于政务,落到了贾昌朝手里。
  狄青还在养伤,但是赵祯已经采纳了王宁安的建议,有意成立一个参谋部,主管军事战略和作战方案。
  按照最新的设计,军事将分成三块。
  兵部负责调兵和粮饷,人事升迁等等,枢密院负责统兵和练兵,至于参谋部,则是负责战略层面,统筹对外战争事宜。
  显然,在三者之间,参谋部的实权,远远大于另外二者。
  因为不论是统兵练兵,还是调兵用人,都要服从整个战略大局。
  就拿西北的战事来说,参谋部可以确定打不打,怎么打,等到这些确定下来,调兵啊,派将啊,钱粮啊,军械啊,都要服从大局安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0/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