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9/1119

  给了慕容轻尘一个台阶,也给了所有西域人一个交代。
  大宋不但能毁灭一个世界,更能创造一个世界,你们只管放心就是了!
  回到了大将军临时府邸,慕容轻尘感慨万千。
  他撩起了袍子,冲着西京的方向缓缓跪下。
  “王相公在上,属下服了!彻底服了!只有王相公在,慕容唯有肝脑涂地,绝不敢有别的心思!”
  磕过头之后,慕容轻尘起身掸了掸衣服,重新坐在了地图的前面。
  他的脑袋快速转动着,一个个的阴谋诡计不断冒出来——希志,你的麻烦来了!
  ……
  “希志身边有大食人的长老!”
  王宁安已经辞别了赵祯,再度回到西北坐镇。
  随着川军北上,发动总攻的时机越来越成熟了。
  王宁安面对着几个心腹,沉吟道:“慕容判断希志的大军要半年之后,才能攻击蒲昌海。我认为是错的,他低估了宗教的狂热,希志很有可能孤注一掷,在三个月只能发动攻击。我已经飞鸽传书,告诉慕容,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没有可能获胜,也要坚持三个月!”
  王宁安猛地一转身,“诸公,三个月,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半年的时间,必须击败西夏,打通河西走廊!这一次是战前最后的动员协调会议,大家回去之后,必须做好开战的准备。”
  种诂、种鄂、折克柔、王宁泽、王韶,刚从幽州调来的梁大刚和李无羁,全都挺直身板听着,另外还有两位和王宁安平起平坐的相公,一个是狄青,一个是贾昌朝,他们也频频点头。
  该决一死战了!
  贾昌朝率先道:“景平,老夫已经和地方官吏交代了,他们也都下到村镇,去拜会各地的族老士绅。西夏为祸百十年,西北的老百姓都切齿痛恨,这一次朝廷举兵灭夏,西北的百姓愿意鼎力支持!老夫已经集结50万民夫,10万鸡公车!必要的时候,老夫亲自推车上前线!只要有一个士兵吃不饱,穿不暖,老夫愿意交上白首一颗!”
  贾昌朝又语重心长道:“我们这一代人,包括刚刚去世不久的范相公,我们在李元昊的手里,吃亏太多了,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老夫拜托你们了!”
  不得不说,贾昌朝是个实力派,忽悠王宁安未必行,但是这帮年轻的将领都被感动的热乎乎的,尤其是王宁泽,都快要哭了。
  多好的老人啊,真不明白,哥哥干嘛总是让自己防着贾昌朝一家,真是想不通!
  贾相公说完了,狄青也说道:“这次作战,我会把主力集中在静塞军司以东,这里也是西夏防御最严密的地方,如今双方的兵力超过了50万,正在这里死磕。我要做出态势,就是大宋要突破横山,直取兴庆府。而实际上,3万川军,还有河北的一万骑兵,都安排在西线,从癿六岭一线突破,攻击凉州。”
  说到这里,狄青看了看王韶,“青唐这边怎么样,能出动多少人马?”
  “三万!”
  王韶答得很干脆,“这里面有一万三是野利遇乞的人马,本来青唐可以出动更多,但是王宁宏率领着一万人在草头达靼的地盘,维护和西域的道路。青唐要顾全两个方向,要给西域送粮饷军火,还要对付西夏的大军,压力不小。”
  王宁安呵呵一笑,“子纯,撑得住吗?”
  “没问题!”
  王韶斗志昂扬,“王相公,狄相公,下官已经联络了吐蕃各部,大不了我把这些人放出去,让他们杀进西夏,给李谅祚一点颜色看看!”
  狄青正色道:“这是下策,我们要的是整个河西走廊,不能让别人掺和一脚!”
  王韶陪笑道:“下官不是说了,逼得没办法才用么!”
  王宁安见大家议论差不多了,微微一笑,“行了,基本上就按照这个方略执行,各路人马立刻调兵遣将,一个月之内,发起总攻!”
  把大家先后送走,最后只剩下一个王韶。
  “王相公,我刚刚没说实话,其实不是吐蕃各部,而是羌人。”
  王宁安眼珠转了转,“是老狐狸忽悠的吧?”
  “王相公睿智,是一个顶大的羌人部落,一共十万人,都要投降大宋!”
第674章
一杆旗号
  王韶在青唐几年,他的折腾本事丝毫不在王宁安之下,而且又能折节下交,屈身下士,许多吐蕃的部落首领都跟他称兄道弟,好的穿一条裤子。
  就像王宁安学不来赵宗景的亲民做派一样,他也学不来王韶的人格魅力。
  这家伙能让两个头一天还动刀子的部落,转过天在一起喝酒吃烤羊肉,跟兄弟似的。靠着这些手段,王韶在青唐如鱼得水。
  观察西夏的情况就会发现,12个军司,其中六个放在了横山一线,对抗大宋,三个放在东边,应付辽国,三个放在河西走廊,一直到西域一线。
  显然,西夏的重兵都是用来对付大宋的,在青唐方向,他们虽然经常交战,但是西夏却没有把青唐当成主要对手。
  青唐这边,有羌人,有吐蕃人,西夏也有。
  他们之间,是剪不断理还乱。
  王韶经营青唐之后,大力收买青唐的部族,然后利用他们,去影响西夏境内的亲戚,劝说他们投降大宋。
  这是王韶的努力。
  而王宁安呢,一直就没断了算计西夏。
  歼灭铁鹞子之后,他散播是李清出卖西夏,进而挑动西夏内斗,让他们针对汉人下手,同时蕃部也受到了波及。
  接着是通西域商路,很多党项贵胄,还有河西走廊的部族,他们翘首以盼,以为大宋的商人过来,他们能大赚一笔。
  结果李谅祚一意孤行,拒绝全面通商。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在大宋尚且要天翻地覆,放在西夏,更是乾坤颠倒,日月无光,要不是李谅祚作风强悍,手段狠辣,早就乱了。
  但是接下来增加赔款,大宋和西夏全面开战。
  庞大的战争负担都落在了西夏各部身上。
  西夏本就是个抢劫集团。
  在太平年景,跟着老大,有吃有喝,谁都愿意服从命令,哪怕吃点亏也认了。可是眼下大宋越发强势,跟着李谅祚,非但没法喝汤,还要割肉放血,甚至把命都交上去,大家伙心里头就越发怨恨李谅祚。
  众所周知,西夏最精锐的步兵是山跋子,他们有不少是羌人和吐蕃人,在过去的几个月,战死的山跋子就有7000人,受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李谅祚下达征兵令,15岁以上的蕃部青壮都要去横山和大宋硬拼。
  各个部落都不傻,如果放在以往,征伐大宋,油水肥美,大家都抢着去,不让去还有情绪呢!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大宋的强悍已经越发明显。
  铁鹞子尚且不堪一击,还有那么多新式武器,几十万大军,无穷无尽的粮草……扪心自问,去横山打仗,根本是送死!
  强盗集团就是如此,有好处争着抢着,遇到了硬骨头,立刻四分五裂。
  西夏虽然立国几十年,但是还改不了骨子里带的气质,基因如此,无可奈何。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偏偏李谅祚还走了一步臭棋,他为了赔款的事情,放两万宋军进西域。
  赵宗景带着人马在河西走廊路过,一路净当冤大头儿,善财童子,他是吃了亏,可是河西走廊的蕃部不这么看。
  原来传说是真的,大宋果然比西夏大方,人傻钱多,没见呢,青唐的那些吐蕃部落,各个赚得钵满盆满,一堆穷棒子,居然穿上了丝绸,住上了豪宅。
  呀呀呸的,我们差什么?
  凭什么就挨饿受冻,还要把子弟交给李谅祚糟蹋。
  干脆反了算了!
  此时,又冒出来一个老坏蛋,那就是野利遇乞,他陪着元昊创业,在西夏的人脉深不可测,哪怕荒废了二十年,也不可小觑。
  他就联络了一个羌人部落,首领名叫朱令凌,有部众十万人,非常想要投靠大宋。
  ……
  说到这里,也就明白了。
  这十万人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而是各种手段叠加,一大群坏蛋努力的结果。
  听完了王韶的介绍,王宁安暗暗思量,他露出了笑容。
  “子纯,你没有夸张吧?”
  “绝对没有!”王韶道:“其实除了朱令凌之外,还有几个部落,都有心投靠,只是他们的人马太少,没法突破西夏的封锁,我和他们约定,等大宋天兵一到,他们立刻起兵,倒戈一击。”
  这个消息又让王宁安为之一振。
  其实这十万人是个小事,真正重要的是西夏终于开始崩解了。
  作为一个靠着武力捏合到一起的帝国,根基是非常脆弱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9/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