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6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5/1119

  小家伙比起几年前高了很多,身体也长开了,不像小时候皱皱巴巴,十分矮小的模样,眉目之间,像他爹七分,还有三分像母亲,赵祯和曹皇后都不是难看的人,无论怎么组合,都不是生出丑鬼,事实上赵宗垕比他爹还帅气一些。
  彬彬有礼,谦恭稳重,真是长大了。
  王宁安面带欣喜的笑容,“殿下仁慈,哪有什么罪责。臣倒要感激殿下,你进城的时候,遇到的饥民都是来自西夏。李谅祚盘剥无度,勒索百姓,敲骨吸髓,西夏的百姓不堪重负,最近两个月,累积逃到大宋的人有五千多。狄相公怕他们在前方会勾结西夏,充当细作奸细,就都送到了秦州等地安顿。殿下心疼饥民,赏给他们肉食,这件事臣已经让人到西夏那边宣扬,相信要不了多久,更多的西夏百姓就会跑到大宋这边,说起来这还是殿下的功劳。”
  听完了王宁安的话,刚刚还十分自责的赵宗垕露出了笑容,很灿烂。
  小狗牙儿却在一旁歪着头,突然道:“勾践说;‘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莫非就是这个意思?对老百姓好,便是王道?”
  别看狗牙儿年纪小,但是他脑子聪明,而且接触的人都是当世奇才,比如苏大苏二,比如欧阳修,比如范仲淹,受这些人的熏陶,他的见识远不是同龄孩子能比。
  甚至赵宗垕也思索道:“先生,所谓仁政王道,只怕不这么简单吧?”
  王宁安呵呵一笑,“殿下,有些事情说起来口干舌燥,三天三夜也讲不清楚,不如放手去做,正好看看效果如何。”
  赵宗垕立刻点头,他最喜欢跟着王先生,就是这个爽快劲儿,不用面对枯燥的说教,什么事情都要拿事实说话。
  ……
  王宁安让他们休息了两天,然后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跟着王宁安读前方送来的呈报。
  赵宗垕看了几天,他就发现西夏的流民越来越多涌入大宋,数量超过了万人……西夏方面当然不会无动于衷,李谅祚派遣国相梁乙埋,统帅擒生军,严厉镇压,哪里的百姓逃跑得多,哪里就会被严惩。
  这家伙甚至推行保甲制,每十户互相担保,有一户逃走,十户全部要处死!十户一起逃走,村子就要被灭掉!
  李谅祚的凶残让人咋舌,根据密报,被灭掉的村子至少有十个,靠着杀戮,李谅祚维持了西夏的安稳,虽然还有人往大宋跑,但是数量明显减少了。
  “蛮夷就是蛮夷,李谅祚太残暴了!”赵宗垕怒道。
  狗牙儿也咬牙切齿,“爹,你就该发大兵,去解救百姓,我看只要天兵一到,西夏的百姓都会望风而降,箪食壶浆,迎接王师。”
  王宁安笑容可掬,他把手里的公文推到了一边。
  “你们两个过来,咱们不妨探讨一下,西夏的流民是怎么来的?”
  王宁安刚说完,小太子就急忙道:“是李谅祚横征暴敛,逼出来的!”
  “那李谅祚为什么横征暴敛呢?”
  “这……”赵宗垕愣了一下,说道:“因为他贪得无厌,沉溺享受,不体恤民间疾苦,总而言之,是他不行仁政!”
  王宁安笑道:“殿下所言,只怕是学堂先生的老生常谈吧!”
  赵宗垕红了小脸。
  倒是一旁的狗牙儿,托着腮帮,想了半天道:“是赔款!是大宋的赔款!才逼得他不得不加征百姓的税金。”
  这个答案让赵宗垕有些难以接受。
  大宋从来都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是仁慈的上国,怎么会干欺负别人的事情?赵宗垕想要立刻反驳,可是他又知道先生最反对空口说白话。
  因此赵宗垕快速翻阅手上的密报,他连着看了好几份,不得不颓然承认,貌似西夏征上来的税,的确要献给大宋。
  难道说西夏百姓的苦难,居然是大宋给的?
  赵宗垕一下子陷入了纠结当中,这和他心目中的大宋差距太大了,毕竟几乎每一个先生都在讲大宋的好话,他们把大宋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度,即便是对外战争,也是被逼无奈,是别人欺负到了家门口。
  战争结束之后,大宋一向是厚待百姓,抚恤死伤,所有人都感恩戴德,忠心朝廷,哪怕昔日的反贼,也会被感化。
  比如那个青唐的董毡,他就在皇家武学院上学,还几次痛哭流涕,给所有人讲课,承认他的错误,感谢朝廷的宽宏大度,让他重新做人……
  如果说赵宗垕是有些想法的乖宝宝,那么狗牙儿就是彻头彻尾的坏学生,他能熟记老师要求的所有文章,但是他从来不信上面的结论,更不相信老师讲的那些道理。
  每当老师给他们长篇大论的时候,狗牙儿就呼呼大睡,比什么催眠曲都管用。
  所以狗牙儿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这么多年,都是西夏欺负大宋,过去还有岁币呢?凭什么不能管他们要钱,我看要得还太少了,应该再增加几倍,最好把他们的油水都榨干了!别忘了,王老相公就是死在了他们手里!”
  赵宗垕当然知道,可他还很纠结。
  “西夏百姓总是无辜的吧?他们太可怜了!”
  “他们才不可怜!”
  狗牙儿毫不客气道:“你还记得武学的先生讲过什么吗?西夏和契丹都是举国皆兵。西夏只有不到200万人,却两丁抽一,能动员50万人呢!好水川,三川口,杀害咱们大宋士兵的,就是这些普通百姓的儿子!他们才不无辜呢,全都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狗牙儿扬起了下巴,得意洋洋道:“爹,我说得对吧?”
  王宁安哼了一声,“准是苏子瞻教你的,以后少和他来往,免得学坏了。”
  狗牙儿气得暴跳如雷,纠正道:“这是我自己想的,和舅舅没关系!舅舅还告诉我,不要和你讲呢!生怕误会了。”
  王宁安无奈摇头,“成了,独立思考,值得表扬,只是小小年纪,不要太偏激了……很多事情,不是老百姓能做主的,他们只是随风草而已,殿下日后继承大统,也必须牢记这一点,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赵宗垕用力点头,“弟子谨遵师父教诲。”
  “殿下,臣还有一番道理,才是真正关键的,要在乎百姓,却也不能妇人之仁!”王宁安笑道:“臣怂恿西夏百姓逃到大宋,殿下可知,有多少人因此丧命?假如他们不逃跑,西夏的人马就不会杀他们!”
  “啊!莫非又是我在杀人?”
  赵宗垕顿时变得惶恐起来,是啊,如果西夏人因为大宋有个仁慈的太子,会赐给他们肉吃,就纷纷跑过来,结果死在了擒生军的手里,那谁才是杀人凶手啊?自己的善举,竟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赵宗垕凌乱了。
  王宁安突然一笑,“殿下,怎么样?现实和书本不一样吧?”
第652章
狗牙儿的使命
  晚饭的时候,赵宗垕没有过来,只有狗牙儿陪着他爹。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对父子实在是太像了,他们都喜欢把一只脚踩在椅子上,颇有些山大王的嚣张样,吃鸡的时候,喜欢肥嫩的鸡腿,吃鱼则是丰厚的鱼腹……两个人动作都极快,可以说是风卷残云,王宁安的胃口历来不错,狗牙儿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年纪,父子俩平分了桌上的食物。
  亲手沏一壶浓浓的香茶,边喝边聊。
  “殿下没有小时候——洒脱了!”狗牙儿想了半天,总结道:“爹,不该让他念皇家小学的,你知道吗,那些先生们天天在他耳边嘟囔经学道理,把一个好好的人,都变成了小学究,没趣得很!”
  狗牙儿惋惜道:“还是你教得好,那时候殿下根本不信孔孟之道,还说孔子是个势利眼,现在的他,可不敢说这种话。”
  王宁安笑道:“那你敢吗?”
  “我当然敢了!”
  狗牙儿毫无形象道:“孔子算什么东西?不就是个周游列国,连饭都混不上的窝囊废呢!不说别的,我要是周游列国,至少我会写字,会算账,会拳脚,再过几年,还能扛得动麻包,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饿不到。就凭这一点,我就比孔夫子强,是吧?”
  儿子骄傲地拍胸脯,王宁安微微一笑,“孔夫子也不是你想的那么废,人家的功夫好着呢!只是人家是名士,不愿意屈身做小罢了!”
  “死要面子活受罪!”
  狗牙儿又毫不客气道:“反正我才不会那么迂腐呢!殿下就是受了孔孟之道的毒,要我说有什么好纠结的,不就是西夏人吗!他们都死绝了又如何,清理出地方,正好给汉家的儿郎。”
  王宁安猛灌了一口茶水,温热在食道里散开,浑身打了一个激灵,十分舒服。
  “要是和你想得那么简单就好了,你爹年纪越来越大,这两年我还经常翻看论语,其实还真是不无裨益。只是别都当真就行!”
  狗牙儿上下打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跑到了老爹身边,围着转了半天。
  “爹,你不会让人掉包了吧?”
  王宁安狠狠瞪了他一眼,是被掉包了,只是那时候你还没出生呢!
  “一阴一阳谓之道。殿下身为江山的继承人,当然不能随心所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他都不顾一切,随便胡来,心中没有半点敬畏,你说下面的人会如何?”
  狗牙儿挠了挠头,“估计会很疯癫吧,毕竟残害西夏百姓,和残害大宋百姓,都是害人,如果毫不犹豫就做……那还真够可怕的!”
  王宁安笑道:“你说的没错,可是如果不做呢?”
  “那就是妇人之仁,就是没有决断!”狗牙儿果断道。
  “说得好!”王宁安给儿子竖起了一个大拇指,“一个天子,当有所节制,只有如此,才不至于虚耗国力。譬如隋炀帝,他的种种作为,雄才伟略,征辽东,开运河,恩泽千年,比起唐太宗也差不多,结果却落了身死国破的下场,所缺者,就是身边没有一个直言进谏的魏征。”
  狗牙儿眨眨眼睛,“爹,你不会希望我去做魏征吧?”
  “你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狗牙儿道:“我才不想当一个老顽固呢!”
  “那你想干什么?”
  “做……做殿下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聪明的狗牙儿终于找到了答案,他笑嘻嘻道:“要征服西夏,就必须折腾西夏的老百姓,把西夏变成一个凄惨无比的地狱,只有这样,大军所到之处,才会望风而降!我们需要一个残忍的将军,去摧毁对手,也需要一位仁慈的皇帝,收拾人心!”
  狗牙儿想到这里,跳了起来,“爹,你说的一阴一阳,是不是就是这个道理?”
  小家伙仿佛参透了什么天机一样,手舞足蹈,十分欢快。
  王宁安微微一笑,“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和太子之间,君臣有别,处理起来只怕比为父还要困难无数倍,多动点脑子,知道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5/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