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5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8/1119

  呸!
  这大宋只有一片天,那就是皇帝,只有一个人能决定生死,那就是赵祯!
  王宁安小小年纪,凭什么呼风唤雨,权倾朝野,不就是把皇帝伺候好了吗!他能做到,我怎么就做不到?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皇帝不是需要人去青唐吗,我就听陛下的,主动前去,我就不信了,还能吃亏?
  当然了,贾章也知道,去青唐很苦,很威胁,可是人生世上,哪有一帆风顺的。
  自己靠着老爹,免去了十年苦读,直接入仕为官。看起来有些事情就是定数,不吃苦,就当不了人上人!
  罢了,老子就去青唐一番,只要干出政绩,几年之后回朝,没准也能权知开封府,甚至宣麻拜相,追上老爹的脚步……
  真不愧是贾昌朝的儿子,对别人狠,对自己也够狠!
  一想到这位有可能成为兄弟的岳父,王宁安态度柔和了许多。
  “朝廷的确在用人之际,只是青唐苦寒,贾大人,你可能受得住?”
  “王相公放心!”
  贾章一拍胸膛,“这些年我享了不少福,如今也该受点罪了!无论多大的苦,我都能扛下来……只是青唐的事情我不太明白,不知道王相公能不能帮忙?”
  “这个没问题。”王宁安笑道:“我可以给贾大人找几个得力的助手。”
  “那就多谢王相公了。”
  ……
  王宁安一直喝到了半夜,才告辞回家,结果第二天早早就被叫到行宫,要商量如何处置青唐的事宜。
  “文相公,朕让你深思熟虑,可有结果了?”
  “有!”
  文彦博偷眼看了看王宁安,发现王宁安垂着眼皮,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老文就暗暗生气,你小子就装蒜吧,准是和贾昌朝那个老家伙又联手了,想对付姓文的,没有那么容易!天可怜见,王宁安的确是困了,此时也没法解释,即便解释,文彦博也不会听了。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煕州一战,消灭董毡十万之众,俘虏众多,乃是我大宋立国以来,少有之大胜,足以和当年李靖攻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相提并论,我大宋之武功,直追盛唐,可喜可贺啊!”
  这牛吹得,赵祯都脸红。
  “文相公,你的意思是要学习大唐的经验了?”
  “没错。”文彦博感叹道:“老臣查阅史册,发现当年群臣给了唐太宗许多建议……比如魏征就建议要杀光酋首,把子民分散大江南北,还有大臣建议,要迁居内地,便于监视。”
  “文相公,唐太宗是如何决定的?”
  “启奏陛下,唐太宗并没有采纳这两个建议。”文彦博一本正经道:“突厥乃是大族,如果尽数迁居,他们的故地如何?莫非就要放弃吗?那其他的部落过来,占据之后,岂不是又会为祸边疆,扰乱大唐……如果不放弃,就要迁居汉人进驻,偏偏突厥故地,苦寒贫瘠,没有人愿意去,说起来,和如今的情况真是差不多。”
  文彦博点了一句,然后又忧心道:“当年唐太宗深思熟虑之后,采纳重臣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想那突厥,本来已经亡国灭种,国将不国,大唐皇帝天心仁慈,兴灭继绝,感恩戴德,封大唐皇帝为天可汗,威名远播,万世歌颂。”
  “老臣以为,可以效仿唐太宗,将董毡囚禁在京城,其余各部,延续风俗,封赏官爵,给予粮饷,继续让他们驻守青唐,协助大宋,共抗西夏也就是了。”
  文彦博说完,还偷偷看了看王宁安,发现这位依旧闭着眼睛,仿佛真的睡着了一般。
  赵祯低着头,仔细琢磨着,唐太宗固然值得效仿,可是文彦博的办法怎么听都不对劲儿,貌似有人干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王卿,你有什么高见?”
  王宁安这才打了一个激灵。
  “回圣人,臣不像文相公,精通经史,讲不出这么高明的方略。臣斗胆推荐一人,他或许能说出一些道理!”
  王宁安把贾章推了出来,当然他要抬举未来的亲家,给贾章露脸的机会,另外也是告诉文彦博,我和你不是一个级别的,你老小子别没事找不痛快!
  没有多大一会儿,贾章来了,见礼之后,赵祯简单说了一下,然后就问道:“你是什么看法?”
  “启奏陛下!”
  贾章抬起头,一字一顿道:“臣以为文彦博当斩!”
  噗!
  文相公喷出一口老血,王宁安差点笑了出来,就冲这句话,贾章绝对是人才无异,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文彦博强忍着怒火,逼视着贾章,“你不过微末小吏,也敢如此诽谤老夫?”
  贾章心里暗笑,论起江湖地位,你还不如我们家老爷子呢!
  “文相公,你身为宰执,建言献策,关乎朝廷兴衰,百姓福祉,却不深思熟虑,以致祸国殃民,贻害无穷,难道不当斩吗?”
  “荒唐!”
  文彦博怒道:“老夫所献,那是唐太宗之策,李世民英明睿智,功绩卓然,堪称有为之君,效仿他的策略,有什么不可?”
  “哈哈哈,唐太宗虚心纳谏,治国有方,固然值得称颂,但却不是每个策略都应该效仿的。”
  贾章侃侃而谈,“启奏陛下,大唐盛极而衰,关口在于安史之乱,而胡人能加入唐军,窃据兵权,掌握要冲,又始于唐太宗……文相公提到当时没有汉人愿意去守卫,故此只能将土地继续留给胡人。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唐贪图安逸,想走捷径!可是治国哪有捷径可走?唐太宗的办法,给了胡人做大的机会,他们纷纷内迁,窃据富饶之地。我大宋一统寰宇,结束唐末五代之乱,堪称壮哉!”
  “然则,燕云十六州,河套,河湟……这些本属于汉家的土地,却悉数落到了胡人之手,难道不是李唐留下的祸患吗?”
  贾章厉声道:“文相公,明知盛唐之祸,祸及大宋,你还献这种策略,是想让大宋重蹈覆辙吗?”
  王宁安在旁边看着,忍不住都要给贾章拍巴掌了!
  真是够厉害的,哪怕换了自己,也没法做得更好了,当爹的聪明,女儿也不会差,看起来兄弟的婚事要抓紧才行……王宁安满意颔首。
  此刻的赵祯,却是恍然大悟。
  “当年收复幽州,富弼便提议利用当地汉人士绅,巩固地盘。结果如何?这些人继续和契丹勾勾搭搭,险些丢了幽州!文相公,你这次又献这等投机取巧之策,让朕太失望了!”
第607章
老文的反杀
  天雷滚滚啊,皇帝居然说出了失望二字。
  就算是贾昌朝在场,也只有请辞宰相,乖乖回家抱孩子一条路了。
  只是文彦博修炼了这么多年,功力太深厚,他虽然惶恐不安,但是却没有彻底投降。脑筋快速转动,不是他的方略不好,而是没有猜准皇帝的心思。
  显然一心要有所作为,打一个太平盛世的赵祯,不会满足抱残守缺,什么全其部落,顺其土俗,赵祯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昨天去拜访王宁安,也是想探探口风,结果王宁安被贾章请去了,老文就错失了机会,结果心中恼怒,就出了昏招。
  不管是不是王贾联手,还是另有隐情,当务之急是要保住自己,千万不能阴沟里翻船。
  “启奏陛下,老臣只想着效仿先贤,却未能看出唐太宗之策的弊端,实在是该死,情愿领受责罚……老臣斗胆揣度,陛下是要大作为,老臣正好也有一策,要献给陛下。”
  文彦博就是有急智,轻轻松松,就把话题给转移了。
  王宁安有心继续追杀,给文彦博一个好看,但是光凭着谏言,就要干掉一位宰相,赵祯也未必同意。
  而且就算换掉了文彦博,自己这边也没人能接替,难不成还让贾昌朝班师回朝?
  算了吧!
  王宁安呵呵一笑,“陛下,料敌从宽,臣以为文相公一定是准备了上中下,十几条的策略,还是听听文相公的高论吧!”
  赵祯勉强点头,板着脸道:“朕要的是长治久安,文相公,你可要拿出真本事才行。”
  “老臣遵旨!”
  文彦博眼珠转了转,立刻道:“陛下,老臣以为应当首先明确青唐六州,到底算什么。是自成一路,还是并入秦凤路,或是有别的安排。”
  “嗯,文相公,你想怎么安排?”
  “老臣斗胆建议,成立陇右都护府,管理青唐,地位堪比一路,不过却不设转运使和经略安抚使,以都护一人领之。”
  赵祯颔首,“此议甚好,文相公,你以为何人可以担任陇右都护?”
  “这个……陛下,此人必须不辞劳苦,文武全才,能治理百姓,能统帅大军,能安抚部族,能抗衡西夏,总而言之,必须是当世少有的英雄豪杰。”
  说了一大段之后,文彦博突然把目光落到了王宁安的头上。
  赵祯淡淡一笑,“莫非文相公推荐景平?”
  文彦博一愣神,他真有这个心思,你姓王的算计我,老夫也给你挖一个坑,只是听到赵祯用字来称呼王宁安,显然,君臣二人要比任何人都亲密。
  皇帝绝对舍不得把王宁安外放,扔到青唐的。
  文彦博只好陪笑道:“老臣是想让王相公推荐一个贤才,他必定有合适人选了。”
  王宁安道:“既然文相公说了,那臣就斗胆推荐王韶,他虽然入仕时间不长,但是煕州一战,功劳极大,杀得青唐胆战心寒。蕃部向来敬重实力,王韶足以威慑蕃部,令行禁止。”
  算起来王韶是嘉佑二年的进士,入仕还不足两年,就出任一方大员,实在是有些过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8/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