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4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3/1119

  欧阳修感叹道:“老夫本想借着这一科,彻底废了太学体,真正鼓励求真务实的学风,也是替六艺扬名,奈何出师未捷,也不知道陛下会安排谁当主考,万一耽误了你们,老夫真是于心有愧!”
  说完,欧阳修看了一眼王宁安。
  “二郎,你在金殿上,为何一反常态,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王宁安苦笑了一声,“醉翁,既然没想通,那为何要支持我的做法?”
  欧阳修老脸一红,“反正你心眼多,听你的不会吃亏,再有——老夫也的确是气到了。”
  王宁安脸色更加凝重,“醉翁,你说谁的可能性最大,会使出这么不要脸的手段?”
  “钱家!”欧阳修一口咬定,“老夫进京以来,只和他们有过冲突,新仇旧恨,而且钱家素来不要脸面,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王宁安点头,“醉翁所言极是,可你老想过没有,为何贾昌朝等人全都跳出来,要严惩那个御史?莫非是他们都正义感膨胀,愿意出来主持公道,替醉翁鸣不平?”
  欧阳修摇摇头,“二郎这么一说,老夫也觉得反常,那到底是为何呢?”
  “醉翁,我们不光得罪了钱家,还得罪了太多的保守文人,他们给你泼的这盆脏水,挡不住你出任主考,但是却能动摇你的人品,阻止咱们打破三代之治的迷思!”
  王宁安说完,冲着在场的学子们一拱手,歉疚道:“为了保护醉翁的名誉,为了撕开三代之治的口子,我只有放弃今科的主考,对不住了你们了!”
  说完,王宁安深深一躬。
第503章
洗刷冤屈的线索
  “利令智昏,我们图谋的太多了,遭到反噬。”
  王宁安一句话,说出了这场危机的来源。
  看起来这是钱家唆使人诬陷欧阳修,是双方的仇恨。可满朝相公,异口同声,要给欧阳修报仇,还要狠狠处罚那个御史,就殊不可解了!
  是老夫子人缘好到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地步吗?
  显然不是,欧阳修素来大炮,所有的相公,都被他喷过,就连包拯那样的人都没有例外,看到欧阳修倒霉,应该高兴才是,至少贾昌朝那样不要脸的家伙,就应该落井下石,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目的何在?
  王宁安迅速思量,逐渐看透了贾昌朝的谋算。
  这家伙处罚御史,用强力维护欧阳修的名誉,看似是为了老夫子好,可乱七八糟的事情,最为人所津津乐道,靠着强力压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即便处理了御史,还会有其他人源源不断,发起弹劾,散布流言蜚语,不停诋毁老夫子。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有心人在背后推动,老夫子的形象必然受到损毁。
  如果换成别人,哪怕是王宁安,都不用在乎。
  你们随便弹劾,随便散布流言,老子铜皮铁骨,无所畏惧,无论是对骂还是对打,老子都不怕你!
  可问题是落在了欧阳修身上,就麻烦了。
  老夫子肩负着重塑儒学体系的责任,他必须道德上完美无缺,必须立身甚正,才能增加话语权,才能增加威信,让他的话被更多的人接受,进而成就一家之言,彻底改写儒家的发展历史!
  毫不客气地说,欧阳修是必须要做圣人的!
  那有人要问了,凭什么对老夫子的要求这么严,那朱熹不一样扒灰吗!整个一个假道学,伪善的骗子,他凭什么立地成圣?
  这个疑问其实不难解,只要问一问,理学是什么玩意?想让老夫子成为朱熹的一路人吗?
  显然不是这样!
  理学是因为投其所好,被历代的皇帝所推崇,等于是主动向皇帝投降,甘心当走狗,人家朱熹都跪了,还能要求什么?
  他干的丑事,自然有无数人替他遮掩狡辩。
  可欧阳修不行,他们要做的是颠覆千年儒家传统,打碎三代之治的迷思,彻底改造儒学……难度之大,是朱熹的千倍,万倍!
  正因为如此,一点差错,就会威胁到整个布局。
  所以王宁安不会允许任何人污蔑欧阳修,不会允许老夫子的形象有半点影响。
  “我们要拿下主考,要改革儒学,要的东西太多了。”王宁安向大家解释道:“朝中那几个不要脸的,看似力保醉翁,实则包藏祸心,他们是想破坏我们改革儒学的计划。”
  王宁安猜的很准,一个会试主考,不过是影响一时的风向而已,现在王宁安一系的人马大势已成,本就是阻止不了,倒不如给个顺水人情。
  可改革儒学不一样,这件事一旦做成了,会动摇儒家宗法根基,甚至能破坏治理天下的结构,诸位相公们肯定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所有他们要陷害欧阳修,要诋毁他的形象……在朝堂之上,王宁安快速评估结果,两样都要,肯定不行了。
  他为了大局,只有放弃会试主考,选择穷究欧阳修的案子,保住老夫子的清誉,保住改革儒学的希望。
  ……
  虽然王宁安认为自己是对的,可面对着自己的学生,王宁安又迟疑了,他们也都是寒窗苦读,受了多少历练和磨难。
  欧阳修没法担任主考,太学体不能废除,很有可能,千年科举史上第一位的龙虎榜,就可能消失。
  苏轼、苏辙、吕惠卿、曾布、章敦,还有许许多多的名垂青史的人物,都可能因为一场科举,而改变命运……王宁安很纠结,明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可是真正面对起来,人终究不是机器,不可能没有感情,他也更看不得学生们受委屈。
  好不容易弄清楚了其中的关键,苏轼抓了抓头发,惊得跳了起来。
  “我的天!这里面这么多弯弯绕儿……姐夫,你怎么能一下子就猜透?快告诉我,让我也学学!这本事可太厉害了!”
  王宁安无语,只给他两个字:“天赋!”
  苏轼被噎得够呛,他这辈子是当不成阴谋家了。
  不过你有天赋,我就没有吗?
  大苏不服气地拍着胸膛,“没有醉翁罩着,我们就考不上进士了?姐夫,你也太小瞧人了!我就不信,谁当主考,敢不点我!”
  真狂妄!
  真嚣张!
  真霸道!
  可在场的所有人,没一个敢出言反对。
  苏轼啊,几百年才出来的一个大才子,钟灵毓秀,才情无双!要是他都考不上,不是他无能,而是考官眼睛瞎了!
  吕惠卿嬉笑道:“王先生,不得不说,子瞻兄的牛皮吹得还是有水平的,我们这些人,在陛下那里挂了号,假假的也是简在帝心,没人敢黜落我们,最多名次差一点,无关紧要的。”
  章敦也笑道:“先生是关心则乱,您不也没有科举功名吗!照样出将入相,建立不世功勋,我们身为先生的弟子,连这点雄心都没有?那也太失败了!”
  “就是嘛!”韩宗武也说道:“可不是,区区一个进士而已,得之吾幸,失之吾命!入仕之途,非只一路。如果科举不成,先生只要给我们安排进皇家银行,担任一路的分行长,也就知足了。”
  苏轼一听,气得哇哇大叫。
  “你个臭不要脸的!竟敢张嘴要官,我还没捞到呢!”
  说着,就奔韩宗武打过去。
  很快,几个人就闹成了一团。
  看着他们的样子,欧阳修和王宁安互相看了一眼,两个人的心莫名地放松下来。
  是啊,我们的学生早就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从平县,到幽州,再到西北,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有目共睹。
  敢不录取他们,那是科举的损失,不是他们的损失!
  学生们的昂扬和乐观,感染了王宁安和欧阳修。
  情况似乎没有那么糟。
  “既然你们有信心,就赶快去做准备吧,全力以赴,科举的事情,你们不许丢六艺的脸!”
  大家哄然答应,苏轼还不甘心道:“我们是不会丢人,可姐夫你有把握洗刷醉翁的冤屈吗?要是你没做到,我们做到了,可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呸!”
  王宁安抬起大腿给了苏轼一脚,“想超过师父,你们再修炼三十年吧!”
  赶跑了一帮混小子,王宁安重新回到了书房。
  只剩下他和欧阳修两个人,此时各路调查的人马已经散出去了。
  ……
  的确,整个西京,到处都是欧阳修的传言,绘声绘色,把老夫子说成了老混蛋,段子满天飞,什么下作的污蔑都使出来了,简直让人不忍听闻。
  可偏偏人就是如此,对这种消息,几乎没有抵抗能力,不管信不信,所有人都在窃窃私议,酒馆,茶楼,饭庄,青楼,只要是热闹的地方,都在讨论。
  更有一帮妓女跳出来,胡乱造谣,大肆编排,说的有鼻子有眼,让人不信都不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3/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