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1119

  ……
  “他们肆无忌惮,肆无忌惮了!”
  从早朝下来,钱暧就发了疯,把屋子里的瓶瓶罐罐,都砸了一个遍儿,这还不罢休,正好赶上他的儿子进来,钱暧一看他,气不打一处来,一挥手,给了小胖子一个嘴巴,把这小子都打蒙了。
  愣了好半天,突然咧嘴,哇的一声,就哭了。
  一转身,往外面跑。
  迎头正好撞上了钱夫人,钱夫人一把楼主了自己的儿子,也红了眼睛。
  “老爷,你要杀要打,冲着妾身一个人就是了,何必打孩子,你想断了钱家的根儿吗?”
  钱暧没有再迁就这个女人,而是冲过来,左右开弓,给了她四个嘴巴子,打得女人脸都肿了,顺着嘴角流血,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钱暧还怒气不息,“头发长见识短的东西!谁让你乱嚼舌头根子?你可知道,儿子就是你害的,连伴读都当不上了?你还有脸和我大呼小叫?”
  钱夫人被宠得有些昏了头,竟然不服气道:“你敢怪我?那些话不都是你说的,你说王家狗屁不是,你说他们的儿子不配当伴读,只能给咱儿子当垫脚石,你还说……”
  “闭嘴!”
  钱暧疯狂大叫,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
  “你没长脑子啊?那话背地里能说,可是能让孩子听到吗?”想到这里,他又指了指小胖子,气不打一处来。
  “还说聪明呢?你的聪明劲儿哪去了?不知道给嘴上安一把锁,什么混账话都敢说!你们害死了钱家,知道吗?”
  钱暧当然有理由发怒,如果不是这娘俩坏事,儿子顺利成了伴读,他在赵祯的眼睛里,形象就不会那么差,也不会和王宁安爆发冲突,而且两家孩子都成了伴读,他就能想办法和王宁安和解,给他一点好处,也就不至于坏自己的事……从钱暧的想法也看得出来,难怪夫人和儿子不成器的,他也是一路货色,目光如豆!
  正在钱暧怒不可遏的时候,突然有人送来了一封族侄钱明逸的信,钱暧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五个字:欧阳修盗甥!
第501章
流言杀人
  钱暧看到了这五个字,立刻喜出望外,好一个道貌岸然的欧阳修,居然和外甥女有染,简直无耻透顶,丢尽了人臣的脸面。如此作为,还怎么立身士林,还怎么继续当宰执?
  钱暧仿佛看到了报复欧阳修和王宁安的最好借口,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闹得天下皆知,沸沸扬扬,不愁欧阳修不完蛋!
  让老东西身败名裂,新仇旧恨,一朝得雪!
  钱暧十分兴奋,他浑身都在战栗,恨不得立刻发动攻势。
  只是他多了一个心眼,不得不承认,欧阳修门人弟子众多,声望极高,无论在文坛还是士林,都人人称赞,冒然散布这种消息,不但不会伤到欧阳修,还只会惹恼了老家伙。
  钱家没有如愿得到圣上的宠幸,和欧阳修对拼,丝毫胜算都没有。
  钱暧总算没有傻透腔,他想了半天,直到黄昏时分,才让人去把侄子钱明逸叫来。钱明逸是御史言官,他乐颠颠找到了叔叔。
  “你给我送来的信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
  钱明逸连忙道:“叔叔,侄儿也是刚刚得到消息,这不一直在找真凭实据。”
  “你可找到了?”
  “找到了,叔叔请看!”
  说着,他拿出了一张纸条,送给了钱暧。
  钱暧展开,见是一首词,不由自主念了出来,“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微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这是一首《望江南》。
  前半阙写的是柳岸莺啼的美景,下半阙写的是人,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抱着琵琶。“簸钱”是一种打钱的游戏,比赛谁的正面多,谁就获胜,通常是六七岁的孩子玩的。
  下半阙的意思很明白了,看到现在抱着琵琶,娇媚的样子,想起当年还小,就已经心动,更何况长大成人……
  “叔叔,你看,这首词还不明白!欧阳修真是不要脸,从小就惦记上了,他和外甥女有染,是板上钉钉!”
  钱暧的文化水平到底比侄子高一些,他反复看了看,还是摇头。
  “这诗词一道,本就当不得真,很多东西都是虚写的,如何作数?”
  钱明逸想了想,建议道:“要不给加一个序,就说是给外甥女写的?”
  “呸!”
  钱暧张口啐了侄子一眼,见过蠢的,没见过这么蠢的,明摆着此地无银三百两,能骗得了谁啊?
  钱明逸被骂得不敢多嘴,钱暧却背着手,来回走动,思索半晌。
  “你知道欧阳修的外甥女是谁吗?人怎么样?”
  提到这里,钱明逸立刻露出猥琐的笑容。
  “叔叔,他的外甥女是张氏,她的丈夫欧阳晟——不行的,张家又是个顶尖儿的富户,故此张氏很是招蜂惹蝶,和醉翁搅在一起,正合适!”
  “呸!”
  钱暧又啐了他一口,蠢货,编故事也不是这么编的……张家有钱,和丈夫又有矛盾,欧阳修趁虚而入,贪图钱财……这才是正儿八经的思路。
  “你去找到张氏,告诉她,我们可以帮她脱离苦海,和丈夫离合,还能给她无尽的财富,只要让她咬死了,说欧阳修贪图她们家的财产,你再去安排,让张家买一块地,写上欧阳修的名字,越快越好。”
  钱明逸激动地一拍大腿,可不是,西京寸土寸金的地方,寻常官吏,哪怕位列宰执,也未必买得起房子,张家给欧阳修,买房子,本来就不合理,如果把流言散播出去,那就合适了……
  人心向来龌龊,尤其是欧阳修年纪不算太老,早些年又是名教班头,斯文领袖,出入青楼,留下了无数名篇,现在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他出点韵事,一点也不奇怪。
  这对叔侄,又商量了许久,发现没有漏洞,终于长出口气,定下了毒计!
  ……
  和钱暧在金殿上吵了一次,欧阳修并没有当回事,他借阅了《竹书纪年》,又依照出土的竹简,互相对照,还真让欧阳修发现了许多东西。
  原来所谓尧舜的禅让并不存在,就连伊尹也有了问题。
  按照儒家的说法,皇帝太甲不准法度,肆意胡为,权臣伊尹放逐太甲,三年之后,太甲幡然悔悟,修文讲武,勤勤恳恳,国势大兴。
  整个一个完美的故事,伊尹更是贤臣的代表,活了100岁,被尊为“商元圣”,总而言之,就像童话故事一样美好,历代都深信不疑。
  可根据《竹书纪年》上却说,伊尹放逐了太甲,自立为皇帝,太甲从桐宫潜出,杀了伊尹,重夺王位。
  根本就是一场血淋淋的仇杀,什么君臣和睦,中兴国家,什么寿高百岁,根本都是骗人的……
  可想而知,如此颠覆性的东西,该多冲击既成的儒家理念。
  欧阳修也相当震撼和激动。
  好在他和王宁安已经确定了思路,要先撕开三代之治的口子,打破既有的一切,然后再重塑儒家的核心。
  只是从《竹书纪年》得到的信息太颠覆了,欧阳修以为要放弃一下子全抛出来的想法,应当改为循序渐进,一点点让人们接受,避免冲击过大。
  欧阳修显然比以往更加智慧,他知道尧舜禅让,伊尹和太甲君臣相得,这都是儒家创造出了的好故事。
  是维系君臣纲常的榜样,如果弄得太过,让皇帝感到了威胁,大臣也不愉快,没准就把《竹书纪年》给毁了,那可就不妙了。
  听完欧阳修的担忧,王宁安深表同意。
  要知道在历史上,《竹书纪年》传到了南宋之后,就彻底消失了,后世能看到的,也只是零星记录。
  在南宋遗失,偏偏南宋又是理学一统天下,这里面有什么鬼,想必聪明的朋友已经猜到了。
  无非就是理学彻底站稳了脚跟,可以根据他们的想法,肆意修改历史,看不顺眼的,就给消失了呗……
  商量妥当之后,欧阳修便按照计划,将《竹书纪年》,还有幽州发现的竹简,向世人透露出风声。
  这一下子可不得了,哪怕老夫子小心翼翼,结果也是天下沸腾,大家原来都在等着六艺能拿出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憋了这么长时间,居然憋出了一个超级大招!
  三代之治都是假的,贤君名臣都是骗人的。
  上古和现在也没什么区别,什么礼乐崩坏,原来古人和今人一样,都是争权夺势,都是残忍杀戮,丝毫没有情面可言!
  如此颠覆,绝对是天塌地陷级别的。
  很快在京的士子,还有各路鸿儒,全都动了起来,有人要求一起破译《竹书纪年》,有人则是痛骂欧阳修,胡作非为,诽谤圣贤。
  还有人站出来,指出如果《竹书纪年》是真的,那么历代圣贤说的就是假的,我们都被骗了,读了假的故事,上了当……儒家的学说,不能建立在撒谎之上——好吧,如此激烈的言论正是出自苏轼的嘴,本来苏轼就性格乖张,又十分天才。
  别人跟着王宁安,或多或少,都变得更厉害了,唯独他,越跑越偏,在离经叛道的路上,一骑绝尘,几乎没什么不敢干的。
  反正惹了祸也不怕,有姐夫给他擦屁股。
  面对苏轼的无赖做派,王宁安脑仁都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