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119

  王老太太愕然,张了半天嘴,只能摇头叹息。
  “是啊,往后家里的事情,老四你就做主吧!”
  ……
  “不错嘛!”趁着酒席散去,王宁安伸出了大拇指,赞道:“越发有手段了,值得表扬!”
  王良璟哂笑了下,“爹又不是傻瓜,眼下家业大了,手下人多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大伯好逸恶劳,嫌贫爱富,要是放他回来,打着我的旗号,不一定把咱们家弄成什么样子,还是先晾晾吧!”
  果然,位置不同,想法就不同了,王宁安越发欣慰老爹的进步,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爹,你觉得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还能怎么做?好好练兵,好好挣钱,对了,你不是弄了六匹北地马,想办法多繁衍一点战马,把咱们家的部曲武装起来。”
  “唉,提起北地马,我想起来了,向好前几天把马汉请过去,灌了他一顿酒,马汉说漏了嘴,包黑子已经知道了。”
  “什么!”
  王良璟惊得站了起来,“宁安,战马至关重要,可不能让包黑子拿走啊!”
  “是啊,所有孩儿想了一个主意,保住咱们的战马。”
  “什么主意?”
  “抱大腿!”
  王宁安轻轻吐出了三个字。
  要说大宋朝,最壮的一条大腿,自然是皇帝陛下赵祯。
  王宁安已经献上了一部《三国演义》,再给皇帝陛下送书,效果肯定锐减。而且无心插柳,效果才是最好,一旦刻意巴结,真就成了弄臣。
  王宁安以老爹的名义,又写了一封扎子,这次是主要感谢陛下赐下御笔,在扎子中提到,王家有祖传的养马之术,能够选育培养出最好的战马。
  在不久之前,通过一伙山贼,缴获了几匹北地马,其中有四匹种公马,如果同本地母马结合,繁育培养后代,数年之后,就能产生第一批合格的战马。
  陛下不以王家卑微,钦赐御笔,王家上下,感怀于心,恨不能以一腔热血,报答皇恩。臣虽微贱小吏,却深知朝廷缺乏战马,诸军莫不如是。
  军中无马,虽胜犹败,军中有马,虽败不惧。臣之先父,战死西夏,亦是缺少良驹之故。臣肩负皇恩家仇,对天盟誓,愿尽家中之财,毕生心血,为陛下养马,早日助我大宋,铁骑无双,横扫天下……
第53章
很了不得的权力
  “真乃良臣义士!”
  “此子狡诈多端!”
  这是赵祯和包黑子对这封扎子的评价,两个人截然不同。
  赵祯看到了忠心耿耿,报效朝廷的好臣子。
  奏疏里面提到马和人一样,有良马遗传,也有劣马遗传。汉代曾引进汗血宝马,同本地马匹结合,繁育出庞大的汉家骑兵。
  百十年后,纯种的汗血马或是老去,或许被阉割,存留世上的宝马虽然雄壮,但是因为血统不纯,继续繁衍后代,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劣马遗传,而失去汗血宝马的遗传,渐渐湮没无闻。
  王宁安尽量用赵祯能看懂的语言解释了汗血宝马消失的原因。
  要想拥有几十万匹战马,就不得不同本地马杂交,聪明的办法就是保留一小部分纯种的北地马,作为种马,同时在繁育的后代之中,挑选最适合充作战马的,不断培养,不断改进,才能既保持战马种群稳定,又能得到足够优秀的战马……
  王宁安指出要给每一匹种马做档案,每一次繁衍生息都要记录下来,吃什么样的草料,接受什么样的训练,都要仔细研究,反复验证,最后才能摸索出一套培育优良战马的经验。
  由于工程浩大,需要牵扯太多的精力,倘若朝廷全力推行,各处牧监未必能完成任务,反而会虚耗财力。
  不如就以王家的六匹北地马作为种子,王家定当倾尽所有,一旦成功之后,就可以推广天下,若是不成功,也不会损失朝廷什么……
  缺少战马的痛,绝对是刻骨铭心,赵祯比王宁安清楚多了。
  李元昊算什么东西,不就是仗着有充足的战马,才敢和大宋叫板,还逼着大宋拿出岁币求和,简直奇耻大辱!
  如果真如王宁安所说,能培育出优秀的战马,那么朝廷为什么不试一试……
  “去把夏相公请来。”
  不多时,一个清瘦高挑的老者来到了宫中,此人正是英国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夏悚!
  夏相公前半生的名声极好,人皆敬仰,只是在几年之前,他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事情。
  夏悚命人模仿极力支持庆历新政的名臣石介的笔迹,伪造书信,诬陷富弼意图谋反,赵祯惊疑之下,推翻庆历新政,将范仲淹、富弼等人赶出京城。夏悚赢得了胜利,可是他很快发现胜利的水酒竟然是苦瓜酿成的。
  范仲淹、欧阳修、富弼、韩琦……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名望泼天,老百姓根本不信他们会造反,而且太多的士人对庆历新政寄予厚望,骤然停止,大家不敢责怪赵祯,把所有矛头都对准了夏悚。
  视他为奸佞小人,祸乱朝纲的贼子。
  夏悚不论做什么,不管对错,动辄得咎。
  弄得夏相公战战兢兢,心灰意冷,全然没有了朝气,只想着混日子而已。
  “陛下,老臣看过了,这上面所言或许是对的,也或许是错的。”
  赵祯面色一沉,“夏卿,朕想请教,按照上面所说,能不能在几年之内,增加数万匹战马?”
  刚刚赵祯盘算了,与其让王家搞试点,不如全面推开,各个牧监一起动手,区区几匹种马,大宋还是能弄到的。方法对了,岂不是比王家独自做要快得多!大宋实在是太缺马了!
  赵祯心热得像是火炭,可夏悚却忧心忡忡。
  他斟酌了半天,才缓缓道:“陛下,这上面所说的养马之法,并没有得到验证,难辨真假。倘若骤然推行,各地征用马匹,消耗草料,圈占草场……全都是扰民之举,倘若不能成功,岂不是有损陛下的仁德?再说了,上面还说要给马匹登记造册,仔细钻研记录。如此作为,要花费多少功夫,浪费多少人力?老臣以为万万不可推行!”
  赵祯满脑子弄出战马,好一雪前耻,哪知道被夏悚泼了一盆冷水。枢密使,军方的第一人,他不同意,赵祯还真没法推行马政。
  而且夏悚的担忧未必没有道理,只是赵祯也看得出来,夏悚实在是老迈胆怯,因循守旧,什么事情也不敢做……
  “夏卿,莫非要让朝廷一直被战马所累吗?”
  夏悚听得出来赵祯的愤怒,可是他真的不能再逢迎皇帝了。
  “老臣以为王家既然愿意承担养马之责任,不如就让他们放手去做,左右不过三五年的时间,倘若真的有效,再推行天下不迟。”
  夏悚说完,低垂着脑袋,默不作声,赵祯沉吟许久,看了看扎子,又望了望天棚,最后才无奈说道:“朕身为天子,总不能白白用王家吧!赐给王家荒山一百顷,钱三千贯,母马五十匹,每隔两个月,向朕上奏一次养马的情况,朕倒要看看,我大宋究竟能不能养出好马!”
  没有立刻推行天下,夏悚就已经达到目的了,至于一些赏赐,堂堂大宋宰相,还真没放在眼里。
  “老臣遵旨,这就去办。”
  ……
  “哈哈哈,陛下啊陛下,我都忍不住要赞美你了!”
  王宁安得到了消息之后,高兴得又蹦又跳。王洛湘瞪圆了眼睛,记忆中除了第一次卖给韩蛤蟆故事,换了一贯钱之外,哥哥就没有这么失态过,这是多大的好事啊?
  “大,简直比天都大!”
  王宁安笑道:“陛下让我们每两个月,上奏一次养马的状况,爹,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王良璟脑袋有点方,摇了摇头。
  “是奏事之权,是直接上达天听啊!以后我们上扎子,不用经过包黑子了,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和皇帝有了联系,我们就通了天,试问沧州,乃至整个河北东路,谁敢小觑我们!”
  王宁安狠狠啐了一口,得意道:“官不在大小,上面看重你,哪怕是个芝麻官,一样能掀起滔天大浪。上面不在乎你,哪怕是宰辅重臣,也是随随便便就卷铺盖回家!咱们这一次可赚大了!”
  王宁安建议老爹上扎子,发誓替皇帝养马,其实只想拉来赵祯的大旗,防止包黑子觊觎自己的宝马。
  哪知道他低估了皇帝对战马的渴望,竟然一下子混到了上书的权力。
  虽然说是汇报马场的事情,可往里面塞一些其他东西,别人又如何能发现?搞不好王家都能混成皇帝在沧州的眼线,专门打小报告的那种!
  以赵宋皇帝胆小心虚的德行,这种事情是干得出来的。王宁安倒不是想学曹雪芹的老祖宗,靠着告黑状过日子,关键是和大老板有了定期沟通的渠道,办几件漂亮的事情,在赵祯的心里挂了号,距离重兴王家,也就不远了。
  王良璟倒是没有儿子那么多心眼,他只是有些发愁。
  “宁安,陛下让两个月上书一次,一年就要六次,咱们总不能每次都一样吧?陛下天恩,咱们不能糊弄事,要拿出真东西!”
  这一次王宁安不抬杠了,他能看得出来,赵祯对战马的执念绝对是惊人的。
  想要得到大老板的青睐,就要投其所好,替大老板解决心头之患!
  “爹,咱们明天就去野狼谷,先把周围的地都拿到手。”
第54章
一家亡一家兴
  赵祯一口气赏赐王家三千贯,还有五十匹母马,哪怕是在边疆屡立战功的大将也未必得到这么多,皇帝的慷慨只是赐给他的宰相和文臣,哪怕是最清廉的包大人,也能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