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1119

  “坐吧,对了,给司马爱卿也设一个座。”
  司马光惊呆了,他年纪不大,官职不高,哪里来的资格和皇帝坐而论道!
  “司马爱卿,你不要推辞了,朕知道这些日子你很辛苦,但是也很有成效,朕心甚慰,正想好好听听,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心得,朕准备将你的办法在西北推行,无论如何,也要把盐价压下去!”
  赵祯说这话的时候,杀气腾腾。
  如果说之前反对开放青盐,仅仅是策略之争,甚至利益之争,还能容忍,可是公然煽动百姓,阻挠朝廷的运盐车队,对抗国策,这就是权力之争!是在挑衅皇家权威!
  放在以往,赵祯或许会低头,但是如今的赵祯绝对不会!他要和西北的这帮土皇帝较量一番,看看谁才是大宋的主人!
  司马光窥见了皇帝的心思,浑身一震。
  他连忙理了理思绪,把自己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告诉了赵祯。
  首先他以运送军粮之名,把青盐带到了秦州。
  最开始他在秦州贴出告示,以青盐兑换粮食,光光以为优惠很大,老百姓趋之若鹜,马上就完成了。
  可是打出告示两天,愣是一个来的人都没有。
  光光真的吓坏了,老师派自己过来,又肩负着皇命,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那不是让老师失望吗!
  想起了王宁安的提醒,要迈开腿,要真正接触老百姓。
  无奈何,光光只好微服私访,真正和那些普通百姓坐在一起,询问他们的想法,迈出第一步真的很难。
  试想光光同学,公子哥出身,结交的都是达官显贵,翩翩君子,要和一帮穿着分不出颜色的破袄,满口黄牙,一年也不洗澡的泥腿子交流,真是为难了他!
  可是不做又不行!
  光光都不知道怎么开的口,那个纠结啊,不用说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正接触百姓之后,光光就明白了他们的想法。
  大宋之前的盐是朝廷专营专卖,后来陆续采用包税制,交给商人负责运输销售……可是在很多百姓的眼中,卖盐的就是官府!这帮盐商也乐得扯大旗作虎皮,吓唬老百姓。
  以秦州为例,盐价普遍在30文一斤,折合粮食,差不多是五斤左右。
  一个人一年吃10斤盐,一家五口人,就是50斤,折合粮食,就是250斤。
  西北土地贫瘠,一年到头,一亩田也收不到100斤粮。
  换句话说,光是吃盐一项,就要消耗掉两亩半田的收成!
  而西北的普通百姓,很少有人超过50亩田,大多数百姓就十几亩,二十几亩而已,吃盐一项,就消耗了全年收入的百分之十!
  如果再扣除苛捐杂税,扣除口粮,老百姓一年到头,风调雨顺,能有钱吃盐,过年的时候,能吃一顿带油星的饺子,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民生艰难,可见一斑!
  百姓这么难,有便宜的青盐,为什么不换呢?
  原来早就有人警告他们,说这个以粮换盐,根本是骗局,谁换了盐,谁就要去洛阳修皇宫,要去麟州打西夏人。
  有个瞎眼睛的老者苦笑着告诉光光,“朝廷多会算计啊,几时让老百姓占过便宜?谁又胆大包天,敢占朝廷的便宜,还想不想活了?”
  光光是泪流满脸,在上面看和下面看,真的不一样!
  在京城,在官场,都说天子仁慈,相公能干,大宋盛世,万民乐业……虽然光光也不信这些吹牛皮的,但是好歹能有两三分是真的吧?
  可是在地方上一看,根本是扯淡!
  如果这也算是盛世,只怕除了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全都是盛世了!
  看得出来,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那是根深蒂固。
  光光想了许久,决定在一个农户的家中住下,跟着他们一起下田干活,一起吃糙米粥,趁着休息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份和来意都告诉了百姓,还讲述了换盐的规则。
  就这样,终于有了第一批的百姓,选择相信光光。
  他们扛着面袋子,到了秦州,二斤粮换一斤上好的青盐!
  光光还吩咐士兵,多给百姓一些!
  领到了青盐,无数的百姓这才相信,激动地跪在地上,高呼青天大老爷,状若疯癫!光光竟有些害臊,何德何能,不过是做了一点小事而已,从这里也看得出来,百姓对朝廷的要求是多么低,简直低到发指。
  光光告诉所有百姓,让他们帮着传扬,让十里八乡,所有百姓都来换盐,从今往后,朝廷一定让大家吃到便宜的盐!
  ……
  秦州沸腾了,无数的百姓涌向了城中,光光干脆在城外也设立几个换盐点,让百姓少跑一点冤枉路。
  百姓走得少,他就要走得多,挨个村镇,甚至挨家挨户,反复掰开了,揉碎了,和百姓们讲,告诉他们,要相信朝廷。
  终于,成千上万的百姓动员了起来,和这些人相比,刘几他们弄出来的动静简直不值一提,连个浪花都算不上!
  10万石青盐,在秦州一地,就消耗一空。
  看起来西夏的30万石青盐,也不算什么,的确应该开放更多,十倍,百倍都不为过!
  到了此时,光光还真是佩服师父,佩服得五体投地。
  “启奏陛下,臣带去10万石青盐,换回来23万石粮食,西夏的盐价虽然便宜,可是粮价比大宋贵了一倍不止,也就是说,这23万石粮食,足够抵偿购买青盐的费用,朝廷不但没有赔钱,还略微小赚!”
  “哦?”赵祯好奇道:“不是20万石吗?怎么会有23万石?”
  “回禀陛下,百姓们感念朝廷恩德,都说一家一户几十斤粮食,每一家都不相同,有好有坏,凑在一起,成色不一,卖不上好价钱。因此许多百姓都多交了粮食,而且在运送的时候,好多百姓主动帮忙,赶着家里的牲口,肩扛怀抱,不要报酬,路上有了损耗,还有人主动补偿。如此一来,不但没有损失,还多出了3万石。”
  听司马光讲述,赵祯眼圈泛红了。
  皇帝陛下真的感动了。
  他想起了王宁安的奏报,幽州百姓不计生死,主动帮着朝廷对抗辽兵。还有人说王宁安蛊惑人心,欺骗朝廷。
  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真正把事情做好了,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就会有人支持你!
  这才是真正得人心。
  王宁安的成功谁都可以复制,关键是肯付出辛苦。
  都说武夫桀骜不驯,野心勃勃,可是赵祯去了燕云,和他们一起奋战,河北军团无不感念皇帝恩德,誓死效忠。
  都说西北民风剽悍,刁民遍地,可司马光肯吃辛苦,一样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世上没有难事,只有不肯做事的人!
  皇帝变懒了,就不敢重用武将,只能信任文臣,文臣也懒了,不想和百姓打交道,就把地方交给了士绅。
  士绅没资格懒惰,所有他们就挖空心思,盘剥百姓,榨取油水。
  出来混的总要还,最后都会算在朝廷的头上,算在皇帝的头上,百姓不信任朝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赵祯很是感动,“司马爱卿,你的差事做得好!实心用事,堪称天下官吏的表率!立刻传旨嘉奖,所有官吏,要以爱卿为表率,忠君报国。朕现在就任命你为秦凤路转运使,一个月之内,彻底落以盐换粮的策略,同时重开榷场,开放西夏青盐入境,不拘额度,务求利国利民!”
  之前还想让司马光修起居注,积攒资历,这一下子就跃升到转运使,成了一方大员,光光同学,干得不错啊!
第459章
他们这是欺君
  刚荣升转运使的光光立刻请自己的师父去——洗澡!
  崭新的松木盆,注入温泉热水,松香味袅袅依依,沁入心脾,让人无比熨帖。光光靠在盆边,把全身都浸入水中,只留下鼻孔在外面。
  过了好久,身上的死皮都泡软了,用手一搓,大片大片落下去,光光甚至觉得自己一下子瘦了很多。
  突然想起一件事,他得意地抬起了双脚,向对面的王宁安炫耀。
  “五层,足足五层哩!”
  王宁安把身体同样浸泡在水里,浑身的毛孔打开,舒服的滋味让人沉醉。
  “去这一趟,收获如何?”
  “天翻地覆,脱胎换骨!”光光激动中带着自豪。
  “那你还想不想去?”
  一句话,光光的脸一下子垮下来了,犹豫了半晌,还是决定说实话。
  “弟子惭愧。”
  王宁安呵呵两声,“有什么好惭愧的,魏征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人都是如此,之所以让你去办此事,还不是我懒得受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