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1119

  再说得明白点,这世上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人太少了。
  而自私自利,无情无义的人太多了……
  所以,孔孟之道只能拿来教化人心,而不能当成真的!
  赵祯很遗憾,他觉得如果自己在20年前悟到了这一点,他可以大刀阔斧,做一个千古一帝。
  现在两鬓染霜,才真正想明白,已经晚了。
  不过好在收复了幽州,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还是能做很多事情的。
  “王卿,檀州士绅熊敦等人勾结辽寇,此事你怎么看?”
  王宁安见赵祯许久不说话,神色纠结,带着怒气,他越发猜不透皇帝的心思,这种时候,还是多装点孙子比较好。
  “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事臣有罪。”
  “哦,怎么说?”
  “臣在滦州、蓟州,杀戮过重,难免人心浮动,他们没有了安全感,辽寇稍加鼓动,就会背叛大宋。不过檀州当地的官吏和守军,也有失察之过,臣已经派遣狄咏将军,带领着5000骑兵,去驱逐辽寇,想来辽寇也难以有什么作为。”
  王宁安说到了这里,郑重道:“陛下,臣以为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长城还是要修,只是修长城并非小事情,人力物力的缺口太大,臣这里有个扎子,希望陛下能准许在滦州一带煮盐,以食盐之利,支持修建长城。”
  说着,王宁安将一个扎子递给了赵祯。
  萧观音提出来盐的事情,王宁安就留心了,他让吕惠卿去调查,然后把结果呈报,他花了几个晚上,参考后世的开中法,才把新的盐法制定出来。
  赵祯接过来,只匆匆翻看了两页,就扔在了一边,王宁安吓了一跳,心说别是赵祯看不上吧!
  哪知道赵大叔猛地一回头,对着不远处说道:“富相公,你也过来吧!”
  王宁安这才注意,在不远处的一片树荫后面,还站着富弼呢!
  而此时,富相公老脸青紫青紫的,非常难看,可以说,难看到了极点。这位一贯气势凛然,这回居然有点不敢直视王宁安,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一般,弄得王宁安摸不着头脑,都怪赵宗景和杨怀玉,你们两个混球就不知道事先通知我!
  老子说一万遍了,我不是神仙,不会未卜先知!我不过是比别人有钱,比别人布局长远,得到的消息情报多,判断准确点而已!
  王宁安满肚子疑问,哪知道富弼到了他面前,居然深深一躬。
  “王大人胸襟如海,可行舟船,可容泰山。老夫自愧不如,王大人实乃国之良相。老臣恭贺陛下得此英才,愿意退位让贤,请王大人出任宰执!”
  王宁安更吃惊了,一点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赵祯接下来的话,更让人惊讶了,“王卿当然是宰相的不二人选,只是眼下幽州事务繁杂,还要按照王卿的方略才行!幽州交给你了!”
第434章
封疆大吏
  富弼说完了保举王宁安的话,见赵祯提起治理幽州的事情,他行礼告辞,一转身,富弼突然觉得眼前发黑,脚步踉跄,差点昏倒。
  一世英名,几乎丧失殆尽,富相公此时是愤怒憋屈的,但是又十分无奈,摊上王宁安这个对手,谁都要跪!只不过他跪得早点而已!
  其实屈指算来,夏竦,陈执中,文彦博,庞籍,王尧臣……在王宁安手里倒台的相公太多了,他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文官集团,甚至是两千年来,儒家文人最强大的对手出现了,但愿能天降英才,废了王宁安,不然,此子必然断了我儒家道统传承!
  ……
  王宁安不知道富弼把他抬到了炫目的高度,实际上王宁安还有点迷糊,按照赵祯的习惯,轻易不会废掉一个成熟的宰相的。
  毕竟朝局复杂,稍微有点动作,就可能打破平衡局,到时候会滑向何方,谁也不清楚。可偏偏赵祯就罢免了富弼,连一句挽留都没有,真是咄咄怪事。
  王宁安想不明白,偏偏赵祯还不给他时间想明白,迫不及待问道:“王卿,你准备怎么治理幽州,把你的方略都拿出来,朕要好好听听!”
  王宁安没办法,只能将自己的设想都和盘托出。
  王宁安认为要立足幽州的财力和物力,不能把开疆拓土变成朝廷的负担。
  这个调调提出来,就很受赵祯喜欢。
  王宁安认为幽州有两大财富,一个是众多的牧场,一个是沿海的盐场。
  在赵祯刚亲政的时候,大宋的盐法还是朝廷生产,朝廷销售,不准商人插手,可是官府经营,成本过高,成了一大难题。
  后来朝廷就开始出售盐引,让商人去生产销售食盐。
  宋初的时候,盐税基本在一千万贯,到了赵祯的时候,已经突破了1500万贯,再过几十年,蔡京柄国的时候,甚至每年能达到4000万贯,占了朝廷岁入的三四成,十分恐怖!
  在长芦开辟出100万亩的晒盐场。
  划分成若干区域之后,公开招标,每三年一次,出价高者,获得一块盐田三年的经营权力。
  由于盐田是个长久稳定的收入,以盐税为基础,至少能向社会募集5000万贯的资本。
  这笔钱之中,拿出3000万贯,修缮长城,2000万贯,用来扩建幽州,把幽州变成北国明珠。
  幽州有牧场,能发展毛纺,这又是一棵摇钱树。
  仔细观察地图,就会发现,其实平县的位置有些偏南,滦州才正好是渤海湾的中心位置。天津是朱棣南下夺皇位的时候,经过之后,才得到了名字,因此也成为全国唯一知道准确筑城时间的城市。
  此时连明朝都没建立,更遑论天津了。
  王宁安准备兴建一座大型的港口,然后把平县的一些产业转移到幽州。
  前面提到了,平县的位置不算好,发展到了现在,已经出现了瓶颈。王宁安准备将捕鲸,建材,家具,酿酒,榨油,纺织,成衣全数转移到幽州等地。
  至于平县,王宁安只想保留三样东西。
  军械,学堂,还有钱庄金融。
  河北一战,平县军械已经闻名天下,赵祯指定日后禁军厢军都从平县采购。
  王宁安保守估计,光是军工这一块,就能吸收10万以上的工匠。
  按照三比一的比例,工业人口是一,其他服务行业是三,正好能消化掉平县三四十万的人口!
  产业迁过来,幽州的地价势必上涨,手握着土地,又能赚一笔。
  “陛下,臣希望朝廷能暂时给幽州免税五年,并且每年能提供300万贯的补贴,再给予一些优惠,鼓励移民。五年之后,臣有把握修一道金汤一般的长城,建一座超过汴京的大都市!”
  听完了王宁安的种种构想,赵祯忍不住拍巴掌。
  “好!的确是好。王卿胸有筹算,韬略过人,把幽州交给你,朕也就放心了。你只管放手去做,有什么困难,朕都帮你解决!不要怕议论,不要怕浮言,朕是用人不疑,王卿也要不负朕之所托!”
  ……
  赵祯说话算是真诚,至少在古往今来的皇帝中间,算是很厚道的。
  但是这一次谈话,不但透着真诚,还有种掏心掏肺的感觉,王宁安越发受宠若惊,莫非是自己走了什么好运气。
  王宁安回去的时候,脑袋都晕乎乎的,他突然想起了赵宗景,急忙让人去把这位小王爷请了过来。
  刚刚见面的时候,赵宗景挨了两拳头,眼眶还黑着呢!
  面对王宁安,赵小王爷一肚子气!
  “王小二!我就没遇到过你这么缺德的,这一路上,我是给你说尽了好话,夸你治理有方,夸地方安宁,安居乐业,为了你,我都和富弼差点打起来。你倒好,见面给我两拳头,你说,对得起朋友吗?”
  王宁安连忙赔笑,一摆手,让人拿上来一套夜光杯,这是西域商人送给重元的,耶律重元彻底被王宁安驯服了,他为了小命,没少孝敬好东西,王宁安也不能全都不收,就留了几套杯子。
  他给赵小王爷倒了一杯,自己也满了一杯。
  “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了!”
  连着灌了三杯酒,其实赵宗景也没有真生气。
  事后想起来,万一入寇的辽兵太多,惊了圣驾,甚至赵祯落一点伤损,第一个砍脑袋的不是王宁安,而是他赵小王爷!
  想通之后,赵宗景也不是那么生气了,就滔滔不绝,和王宁安提起了这些日子,富弼的所作所为,所说所讲……
  听完之后,王宁安也是目瞪口呆,还以为老家伙转性了,原来他是作到头了,早知如此,老子就该给他两拳头!让富弼知道花儿怎么这么红!
  说起来,富相公也够倒霉的。
  他吹嘘了一顿太平盛世,结果赵祯突然微服私访,给戳破了,富弼只好说遭了兵灾,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到了蓟州境内,将王宁安治下民生很好,富弼被打脸,只能又说王宁安不重视士人,光知道拉拢一般穷棒子,是没法长久的。
  但是转眼遇到了辽寇入侵,就是这帮穷百姓,靠着简陋的武器,愣是把辽兵给打退了,让赵祯都叹为观止。
  这时候富弼还能说什么,只能给檀州那边挂保证,说士绅一样可靠。
  谁又能想到,辽国是全面入寇,檀州那边也派了人马,偏偏就有士绅带头叛乱,把富相公弄了一个灰头土脸,嘴巴子都打肿了。
  到了这时候,富弼已经输得差不多了,这位也的确是怒了,他只能继续卸责,说都是因为王宁安,弄得士人离心离德,不知道朝廷是不是真心待他们,所以才会叛乱,而且一个熊敦代表不了所有士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