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3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3/1119


第396章
锁定赵允让
  赵祯面前摆着一张硕大的地图,真是大宋的寰宇乾坤。昨天赵祯把欧阳修叫了过来,闲聊的时候,自然提到了迁都的事情。
  欧阳修提出了一番见解,就以王宁安在交趾弄到的那块飞地来说,如今已经陆续扩大,拥有300万亩之大,每年产出的稻谷千万石,能运回大宋的有500万石。
  眼下大宋的商船越造越大,最大的能装15000石稻谷,平均在8000石左右,600多艘船只,就能把稻谷运回大宋,每艘船只所用人员不过300,时间不过两月,就能运到平县,损耗只有一成。
  假如用陆路运输,一驾马车最多只能装10石稻谷,而且路上损耗至少三成,如果赶上阴雨,或者其他意外,从江南运到汴京,需要的时间要两三个月,运1万石粮食,就要1000驾马车,人不是机器,也需要休息,长途贩运,至少要配两个车夫,而且沿途每半个月还要换一次牲口,不然畜生也会累死的。
  人力,畜力,几十倍于海运,根本负担不起。
  以汴京的体量,唯有靠着运河支撑。
  但是近年黄河水量不足,泥沙淤积,北方降雨减少……众多的威胁,都冲击汴京的繁荣。
  欧阳修给赵祯算了一笔账,海运的成本不到漕运的一半,而且海运是点对点的,只要修好了港口,中间的航路不用管的,漕运不行啊,沿途航道都要维护,每年的消耗就是几百万贯……
  而且随着经营交趾有成,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海外的利益。
  欧阳修把这些给赵祯讲了一遍,最后落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都城要邻近海洋。
  “醉翁说你在六艺学堂的时候,经常说财富来自海上,可有这话?”
  “没错!”王宁安道:“海外资源丰富,土地众多,且开发不深。只要付出一点代价,就能拿到丰厚的回报。”
  “陛下请看。”
  王宁安指了指孤悬海上的一个岛屿,“陛下,这里本是高丽的,如今被渤海国占据……其实也就是咱们的马场。臣刚得到消息,我三伯和堂兄从天竺回来了,他们带回一种神骏的战马,足以承担铁骑重量,助我大宋收复燕云,横扫蛮夷!”
  “当真?”赵祯惊讶问道:“海外真的有良驹?”
  “一点不假,这种马比起辽国的北地马还要雄壮,足以和汗血宝马争衡!”
  王宁安不太清楚马瓦里马的具体情况,而大宋人心中的神驹就是汗血宝马。听他这么一比,赵祯心里像着了火似的,真想去好好看看。
  “王卿,醉翁向朕提议,幽州北据长城,南抚中原,东有大海,只有守住几处长城隘口,便可以高枕无忧。实在是最好的都城之选,只是可惜,如此的好位置,居然落到了辽寇的手里,朕不甘心啊!”
  王宁安见赵祯主动提起了幽州,也是心情激动。
  “陛下,臣也如此认为,唯有幽州,兼具海陆之利,气象万千,格局宏大,是最佳的都城之选。臣以为收复燕云的事情,必须尽快落实,断然不能让这块宝地继续被辽寇荼毒!”
  赵祯欣然点头,“朕也是这个意思,甚至朕打算北巡,亲自看看河北诸军,究竟能不能对付辽兵!奈何眼下还有件事情没有处置,朕没法安心啊!”赵祯背着手走了两步,把王宁安叫到了一边,君臣两个肩并着肩,把其他人都甩得远远的。赵祯微微抬头,望着天边翻腾的云彩,淡淡道:“皇儿不是因为喝水而中毒的。”
  王宁安没有意外,实际上他早就知道了,赵祯把儿子宝贝不得了,小太子用的是城外的泉水,不是宫里的井水。
  以王宁安的判断,小太子出生还不到一年,光是从外界接触,绝不会积累那么多的铅,更不会出现铅中毒的迹象……
  想来想去,王宁安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有人知道宫中有铅毒,然后他想办法增加小太子的铅摄入,最终神不知鬼不觉,把小太子给干掉。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太歹毒了,也太阴险了。
  由于没有各种仪器,宫中本身就有那么多铅管,即便查出来,也没法找出凶手,只能认倒霉。
  以赵祯的年纪,只怕是再也别想生孩子了,只要小太子一死……赵祯倍受打击,说不定没几天也要挂了,而那时候,谁会继承皇位,实在是让人浮想联翩啊!
  汝南王,赵允让!
  王宁安一下子就怀疑到了他的身上,没办法,这位老王爷念念不忘,就是皇位。而且王宁安还听说早年赵允让很笃信道家,身边有不少方士,后来年长一些,道士们才散去。
  王宁安推测出一种可能,赵允让早年通过和道士接触,知道了铅汞之毒,又因为管着宗正寺,宫里许多工程都是他经手的,皇宫有铅管,这事他肯定知道。
  以赵允让的本事,利用铅毒,杀死赵祯的孩子,保证自己儿子登基,绝对是干得出来的,有动机,有能力,出手狠辣无情,除了他,还能有谁?
  “朕怀疑过宗景,王卿以为呢?”赵祯笑呵呵问道。
  “不可能!”
  王宁安断然说道:“赵宗景臣还是熟悉他的,一个把亲情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断然不会干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臣只能说,在他的心里,陛下是他的亲人,是他的伯父!”
  赵祯笑了笑,“王卿,天家无情啊!宗景那傻小子也不知道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居然不顾一切替他开脱。要知道,朕真有一个闪失,他可是希望最大的那个,而你,就很可能成为他最大的帮手!刚才的一句话,就够砍你的脑袋!”
  这话,说的够诛心的,王宁安的脑门冒汗了,虽然赵祯仁厚,但他毕竟是皇帝,是吃人的老虎!
  说错一句话,可能就要丢了性命!
  王宁安咬了咬牙,“启奏陛下,臣是陛下提拔的,王家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臣忠于陛下,忠于陛下的儿子……倘若真有陛下所说的情况,臣,臣不敢所违心的话,赵宗景的确比那位要好!”
  赵祯意味深长看着王宁安,过了半晌,突然哈哈大笑,“朕终于明白了,原来你小子和宗景是一模一样!脾气秉性,都太像了!”赵祯很高兴,“你对朕坦白,朕也不说假话,朕的确怀疑赵宗景,可是自从田方跳出来,想要阻止迁都,朕就猜到了,不可能是赵宗景干的,他没有这个本事!”
  王宁安暗暗捏了一把汗。
  二货啊,兄弟啊!
  你在鬼门关转了一圈啊!
  赵宗景的确该庆幸,无论什么时候,被皇帝盯上都不是好事情。甚至王宁安都该偷着乐,田方突然跳出来,等于是证明了他们的清白,不用担心被皇帝怀疑了。
  赵祯手握着皇城司,暗中还有许多眼线,当了几十年的皇帝,他可不是白当的。
  田方入仕之初,家中没什么钱,在京城租房子都租不起,是一个商行接济了他,而这个商行背后的主人就是赵允让!
  这么大的漏洞,居然让赵祯抓到了,正应了一句话,叫忙中出错。
  赵祯提出迁都,最惊恐的人其实是赵允让,这老家伙,几十年的布局,都放在了汴梁,假如迁都了,他的布置功亏一篑,人脉尽失,对赵祯的绝杀也失去了可能。
  唯有千方百计,把赵祯留下来。
  情急之下,打出了田方这张牌。
  要说赵祯,也不愧是当了几十年皇帝的人,心思真够阴沉的。
  他早就知道小太子沾染铅毒,不会单纯是铅管所至,但是他就是忍着不说,把矛头都对准了铅管,闹着建皇宫,迁都,还搬到了军营……他在干什么,就是在寻找真凶!
  赵允让是一条老狐狸,而赵祯同样如此,两条狐狸,目前为止,赵祯占了上风。
  “王卿,朕还有一事想不明白,就是谁给皇儿下毒,宫中谁是赵允让的人?”
  王宁安苦笑了一声,“陛下,臣以为此事只怕永远查不清楚了,除非赵允让自己开口。”
  “是啊!”赵祯强压着咆哮的冲动,“我这位皇兄,心思阴沉,手段狠辣,朕这些年,不知道被他坑了多少次!”
  赵祯说着,攥紧了拳头,显得怒不可遏!
  “无论如何,这次朕都要废了他!给死去的无辜之人报仇!”赵祯怒火中烧,“朕已经下旨意,严审田方,务必撬开他的嘴巴,只要他答应指证,赵允让就跑不了!!!”
  王宁安的心里一阵紧缩,这位赵大叔也够狠辣的,当然,设身处地,换成自己,只怕都没心思等待,直接就下令,把有嫌疑的都给砍了。
  “陛下,您告诉臣这些,只怕是有要事吩咐吧!”
  赵祯笑呵呵道:“王卿果然聪明,朕想让你担任审讯汝南王的主审官……毕竟别的人朕担心他们会手下留情。”
  这是让自己当刽子手啊!
  王宁安心里苦笑,可是又一想,赵祯动了杀心,赵允让只有死路一条,而赵宗实也绝不会当上皇帝,就算当了刽子手,又有什么可怕的!
  “承蒙陛下信任,臣这就去提审田方,把他的嘴撬开,而后立刻去捉拿赵允让,绝不客气!”
  “好!朕等着爱卿的好消息。”赵祯欣然道。
第397章
老狐狸之死
  干净整洁的房间,温暖的阳光照射进来,京城阴雨了一个多月,终于放晴了,暖烘烘的阳光落在身上,十分舒服。从窗口往外眺望,几簇芍药,争奇斗艳。置身这里,就仿佛是有钱人家的小院,只是知道的人都会感到不寒而栗,这是皇城司的大牢!
  大宋虽然没有嚣张跋扈,人尽皆知的锦衣卫,但是论起监察手段,情报掌握,皇城司丝毫不逊色锦衣卫,甚至犹有过之。
  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监狱,通常只有谋反重罪才会关在这里,田方涉嫌欺君,谋逆,故此也有幸住进来了。
  王宁安坐在椅子上,翘着腿,慢条斯理地泡着茶。
  不得不说,聪明人学什么都快,银丝碳没有一点烟火气,燃烧的时候,还会飘出淡淡的芳香,水花翻滚,冒出了白气。
  垫着抹布,将铁壶取下,倒入青绿色的下茶杯之中,王宁安玩了一手漂亮的“凤凰三点头”,茶叶在杯子当中,上下翻滚了三次,枝芽绽放,香气浓郁,瞬间弥漫整个屋子。
  王宁安将一杯茶送给了对面的田方,将另一杯端起来,一饮而尽。
  “田大人,早就听说你酷爱茶道,怎么,不想尝尝在下泡的茶?”
  田方把头一扭,“茶有君子,也有小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资半句多。似你这般,幸进小人,无耻之徒,你泡出来的茶,就是小人之茶,老夫断然不会喝的。”
  王宁安呵呵两声,“真是好一个高洁君子!”
  突然王宁安一摆手,从外面冲进来两个人,扭住田方的胳膊,一个人捏住他的下巴,一个人抓起茶杯,瞬间到了进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3/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