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1119

  一场争斗终于落幕了,满天的阴云,突然降下暴雨,狂暴的雨水刷洗着尘垢,路边的树木洗去了尘土,焕发着新的生机。
  雨后的大宋,也不一样了。
  赵祯终于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扶持渤海国,转守为攻!
  大宋不再做受气包了!
  范仲淹和晏殊虽然没有参加最后的御前会议,但是他们消息灵通,知道得清清楚楚。
  “二郎在这个时候,主动去沧州,担负重任,真是不容易啊!”晏殊感叹道:“老夫还以为他会乘胜追击,把韩琦,还有我那个女婿都掀翻了呢!”
  范仲淹摇了摇头,“二郎的心中,还是以国事为重,眼下最大的国事就是燕云!他怎么能错过?再说了,韩琦和富弼声势大减,威信扫地。陛下又不信任,还有咱们盯着,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晏殊捻着胡须,开怀道:“这么说,咱们两个老家伙还要多撑些日子!”
  “敢情!咱们不撑着,孩子们怎么放心去前方折腾啊!”
  范仲淹眺望着外面,操场上聚集了不少学生,大家情绪激昂。
  苏轼真正登高鼓动,“大氏忠勇,你们都看在眼里,燕云的重要,也不需要我多说!王先生要帮着大氏复国,咱们六艺的学生,学的是知行合一,我们和那些腐儒不一样,大家有胆子没有?”
  “有!有!!有!!!”
  大家伙扯着嗓子大喊,纷纷报名。
  当然,不能每个人都去,必须完成学业,且胸有韬略,还懂得弓马骑射。最终一共凑了二十几个人,大家兴高采烈,打点行囊,丝毫不觉得是个苦差事,也没有想过辽国那么强大,多难对付!
  似乎只要跟着王先生,就没有亏吃!
  ……
  另外一方面,程颐和程颢,却显得风雨凄凄,家丁收拾行囊,都带着哭相,仿佛生离死别一般。别提多压抑了。
  张载比他们两个大许多,老脸阴沉着,怒骂道:“韩相公简直不当人子!他让咱们上书,结果倒好,上房抽梯,这不是摆明了坑人吗?要不你们别去了?”
  程颢都要哭了,“表叔,不去您的那四句话就要归六艺学堂了!!!”
  张载老脸抽搐,重重叹口气,他想说大不了再想几句,可话在舌尖儿,就是说不出来。
  正在这时候,外面想起了马蹄声,苏轼带着几个学生,骑在高头大马上,冲着院子里嚷嚷道:“二位程先生,该去军营集合了!你们不会怂了吧?要不将四句话交出来,承认是徒有虚名,你们就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第345章
江山北望
  王宁安花了很多时间,创建平县,扶持六艺学堂,跑到岭南开拓,又弄出了皇家银行,把一帮致仕的老家伙推出来……所有的这些努力,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标!
  燕云!!
  恢复燕云,是王宁安早年立下的志向,这些年过去了,非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变得刻骨铭心,明明他不是正儿八经的宋人,但是却比谁都迫切。
  光是拿华夏陆沉,崖山蹈海的悲惨来解释,是说不通的。
  任何一个男人,都要建功立业,都渴望被万众敬仰。
  燕云是压在每个大宋子民心头的痛,只有真正恢复燕云,才是这个时代的真正英雄!
  准备了七八年的光景,终于可以行动了,王宁安的血液是沸腾的。
  只是真正离开京城北上,他又有些失落。
  跟在王宁安身边的人马实在是少得可怜,只有三千静塞铁骑,剩下的就是六艺的学子,还有一些将门的子弟家丁,以及喜欢冒险的商人,加起来还不到五千人。
  重建静塞铁骑已经大半年的时间,王良璟招募到了八千多合格的骑兵,又招募了两万多辅兵,配合八万匹马,只要训练充足,两三年之后,就能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
  大宋至今,还没有成建制的上万精骑,显然赵祯不会把这支人马都交给王宁安,抠门的皇帝只给了王宁安三千人,外加一万匹战马,而且战马还算是借的。如果不按时归还,三司就要拖欠皇家银行的借款。
  王宁安都无力吐槽了,更让他生气的是老爹被赶出了静塞军,成为了三千北上骑兵的统帅。
  王良璟很高兴,王宁安却很悲愤。
  “凭什么我们辛辛苦苦,结果让别人摘桃子?”
  王良璟上去就给儿子一巴掌,“你不是挺聪明的吗?一万静塞铁骑,乃是朝廷的命根子,给你三千,还让你爹当统帅,铁骑不成了咱们家的,谁能放心?”
  王宁安气咻咻的,“那也不能把大头儿都抢去了,就给咱们小头儿吧!”
  “我看挺好,野狼谷马场还在,咱们还能养兵,而且只有真正见过血,才是强兵!外轻内重,强干弱枝,是大宋的国策。陛下给咱们三千人,已经是极限了,所幸剩下的五千人马是狄帅统辖,有这五千人,狄帅也就不会受欺负了,两全其美,挺好!”
  王宁安惊得眼珠子快掉下来,这还是傻乎乎的老爹吗?
  什么时候,连复杂的平衡局都看透了!
  赵祯虽然转变了国策,却不能一边倒支持武将,这也就是王宁安没有选择彻底干掉富弼韩琦的原因,每一个君王,都是天生的平衡高手。
  留着富弼韩琦等人,是制约武夫,把静塞军一分为二,让狄青和王家互相牵制,也是平衡。
  只有这样,赵祯才能放心让狄青做枢密使,也才能放心让王家去恢复渤海国,图谋燕云十六州!
  任何一方独大,都不是好事情。
  当然了,赵祯也不好一味迁就,还是要拿出魄力,比如他就加韩琦参知政事,把他从三司使的位置上赶下去。
  虽然参政比三司使要高一级,但是三司使独自掌财权,参政上面却有三位相公,实际权力大为缩水。
  至于留下来的三司使位置,则是交给了包拯。
  “陛下这么调整,也是有深意的,包拯和狄青,都算是你们一系的人马,如果包拯掌管开封府,狄青掌握军权,想要造反,就是一夕之间的事情,故此把包拯调到三司使的位置上,正合适!”
  一个胖大的和尚,陪着一位年轻的王爷出现在王宁安的面前。
  来的正是佛印和赵宗景。
  王良璟嬉笑道:“二郎,就是大师指点为父的。”
  王宁安狠狠瞪了佛印一眼,“我告诉你,少到处摇唇鼓舌,唯恐天下不乱,你要是不安分,我不介意把你送到辽国去!”
  王良璟还有些不高兴,心说儿子怎么回事,为什么对佛印大师这么无礼!王宁安不管那些事,他冲到了赵宗景的面前,指着他的鼻子,“你怎么和佛印勾搭到一起了?你要是听他胡说八道,小心神仙都救不了你!”
  赵宗景被吓得一缩脖子,随后他又来了劲头儿,“二郎,我和佛印大师认识,还不是因为你?”
  “我?笑话!我什么时候介绍你们认识的?”
  “你不是把赛马场放在了大相国寺,我去看热闹,自然就认识了佛印大师。大师学问精深,见解高妙,二郎,比你差不了多少!”赵宗景鬼兮兮道。
  “你放屁!”
  王宁安丝毫不把赵宗景当成王爷,看了眼佛印,怒吼道:“一边呆着去。”
  他把赵宗景拉到了没人的地方,眼睛盯着他,严肃道:“你给我说实话,他是不是怂恿你夺嫡?”
  赵宗景慌忙摆手,“二郎,你说笑话了,你知道我的,我可不想再认个爹。”
  “那样最好!”王宁安深吸口气,“曹皇后快要生产了,不管是男是女,咱们陛下都是要自己的骨肉的。”
  王宁安凑到了赵宗景的耳边,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道:“陛下推你出来,是为了给他的孩子打掩护,吸引注意的,我知道,你心里有气,但是记住了,别干傻事。没有我替你掌舵,你会吃大亏的!”
  王宁安抓着赵宗景的胳膊,情绪激动,警告道:“咱们是兄弟,共患难,我不会害你的!”
  赵宗景身躯剧烈震动,好半晌,他才咧嘴笑骂道:“我是什么货色,心里清楚,我可没那么多的想法。就是怕看不好皇家银行,把你的心血毁了。”
  “不会的!”
  王宁安笑道:“所谓债务即奴隶,三司欠了皇家银行的钱,只要抓住了这个,文官就没法动皇家银行一分一毫。再有我娘也留在了京城,她操纵金融的本事,比我还厉害。你多去请教,不会出差错的。”
  最后王宁安笑着拍了拍赵宗景的肩头,“行了,你丫的还是挺聪明的,不过是和我比显得弱智些,不要自惭形秽,毕竟像我这么厉害的人物,几百年也没有一个!”
  说完,王宁安也不理赵宗景猪肝一样的脸色,策马飞驰,随着大军,风卷残云而去,只留下了一个背影。
  赵宗景立在马上,呆呆看着,直到王宁安消失在视线里,才怅然若失,一回头,竟然看到了佛印笑嘻嘻的,站在了他的背后。
  “小王爷果然是御人有术,就连王二郎这块千年寒铁都焐热了,有了他全力辅佐,王爷大位可期!”
  “你给我死去!”
  赵宗景突然挥拳,朝着佛印雨点般打下去!
  “你给我听着,王宁安是我兄弟,不是什么寒铁,你再敢胡说八道,我就让他把你扔到辽国,跟野人作伴!”
  胖揍了佛印一顿,赵宗景又狠狠啐了他一口,才得意洋洋,返回了京城。
  ……
  王宁安继续北上,到了陈桥,突然苏大和苏二跑到了王宁安的面前,一脸的惶恐,跟碰到了鬼似的。
  “大人,我们坏肚子了,先去后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