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1119

  六艺进京,势必会吸引更多的落榜士子,加入其中。
  以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除了考试当官,别无去处。
  如今呢,去算学院,进入金融行业,每年几千贯的酬劳,虽然不能封妻荫子,但是吃喝不愁没有问题。
  要不就去商学院,百工院,去经商,发明创造,攒不下官职,总能攒下来股本吧!一样能留给后人,吃穿不尽。
  一个六艺学堂,势必造福士人,功德无量!
  而且只要六艺站稳了脚跟,要不了十年二十年,读书人的眼界和心胸必定更加宽广,涉猎也多了,路子也多了,孔孟的那一套,肯定无法一统江湖,到时候一个全新的思想必定出现……
  王宁安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非常激动,他本来是想推出渤海国的事情,所谓比试,只是压住文官反扑的手段。
  没想到这事情越高越大,居然要变成撬动大宋的支点了,王宁安十分激动。
  他破天荒,把苏轼等人都找到了一起,给他们摆酒宴庆贺。
  苏轼等人到底年轻,在皇帝面前露了脸,被当成了读书人的楷模,一个个兴奋,膨胀,颇有些志得意满的味道。
  王宁安陪着他们喝了几杯酒,把酒杯一顿!
  “我可告诉你们,这才是六艺学堂的第一步,接下来你们要好好的,不论做什么都要想到六艺,想到我——们师长,不要给我们丢脸,更不要给皇帝丢脸!爬得越高,摔得越狠,都明白吗?”
  大家急忙点头,王宁安又冲着苏轼道:“最关键就是你,不要太跳脱了,更不要作祸!”
  苏轼吓得一吐舌头,连忙道:“请先生放心,学生一定老老实实,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行了,别说的跟小媳妇似的!”
  王宁安瞪了他一眼,“该做事情还是要做,不要怕!真理吗,从来都是辩论出来的,不敢战,怎么行?”
  吕惠卿诡诈,听出了一丝端倪,“先生,我们还要去跟他们辩论?”
  “那是自然。”
  王宁安道:“你们以为太学体说废就废了?那多人苦心读书,废了无数心血,他们能轻易认输吗?说不定现在就想着怎么报复呢!”
  “那可如何是好?”
  章衡有点怕怕地问道。
  他小叔章敦瞪了他一眼,“没出息的东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什么可怕的!”
  王宁安点头,“大家要有斗志,当然光是防守也不行,还要主动进攻。你们知道在平县的商业抄报吧?”
  大家一起点头,平县商业繁荣,各种消息汇聚,为了了解最新的商业动态,商业抄报就应运而生。
  几张纸,包罗万象,非常受欢迎。
  曾布嘿嘿笑道:“先生,学生之前还干过半年的主笔呢!”
  王宁安听到,越发高兴,“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呢!从明天开始,我就准备陆续刊登你们的文章诗词,另外还会请到醉翁,晏相公,范相公,让他们全面阐发六艺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再找一些六艺学子成功的案例,统统写上去,我们要打一场宣传战,彻底把传统,腐朽,没用的旧式文人淘汰掉!”
  王宁安意气风发道:“我对你们的要求就是表里如一,在这一场大战之中,我们必须全力以赴!首先要持身正直,不要学那些人,章台走马,眠花卧柳。因为一些小事,就把六艺的牌子砸了,就把革新儒学的大业毁了!”
  “都给我听着,谁要是犯了错,我绝对不会客气,就算逐出师门,也在所不惜!”
  这哪里是庆功宴,简直比鸿门宴还可怕!
  咱们苏大才子刚刚还想着好事呢,他一战成名,接下来京城的行首大家,还不疯狂扑上来,苏大才子最近认识了大相国寺的佛印和尚,他甚至准备在佛印手里弄点滋补良药,强身健体,在花丛中,大战一场……
  好事还没开始,就让王宁安给暴力阻止了,丫的真是气死人!
  大苏满肚子委屈,却没地方诉,更何况他也被王宁安所说的事情给吸引住了。
  以报纸为阵地,和腐儒论战,正是他喜欢的,甚至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每个细胞都在欢呼,来吧,让暴风雨更猛烈些吧!
  ……
  从金殿回来,韩琦主动邀请富弼去府上一叙,两个人凑在了一起,富弼唉声叹气。
  “看见了吧,知道我当初怎么败的吧?”富弼自嘲一笑,“咱们的对手太精明了,把握时机的本事太强了,更何况陛下偏心,贾子明又三心二意,难,实在是太难了!”
  韩琦也遭遇了一连串失败,没有了刚回京的狂妄。
  “彦国兄,如今老范回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的六艺学堂专美!否则老范立地成圣,你我都要成为戏台上画着白豆腐块儿的奸贼了。”
  富弼哀叹道:“真是想不到,他们竟然能以如此手段,卷土重来,实在是防不胜防!”
  韩琦翘着桌子,眯缝眼睛道:“彦国兄,六艺学堂的事情既然阻挡不了,那就只有正面迎战!”
  “怎么打?欧阳修可是文坛盟主,老范和我那位老泰山,都学问惊人,试问谁是他们的对手?”
  韩琦想了想,突然有了主意。
  “我想到了两个,他们都能胜得过欧阳修!”
  “谁?”
  “一个是程家兄弟,一个是王安石!”韩琦得意洋洋道。
第340章
真的猛士
  王宁安一度以为把六艺弄到京城,就赢了大半,哪知道他的对手也不一般。伴随着六艺学堂进京,政事堂又下了两道命令,其一是请洛学的代表,张载和二程进京,到国子监担任博士,讲授易学,第二道命令,就是调王安石进京,让他出任翰林侍读,并且担任知制诰。
  这两道命令下去,敏锐如王宁安,一眼就看穿了,这是要和六艺学堂唱对台戏,抢夺话语权啊!
  自从六艺学堂创办以来,很多有远见的士人都跟着效仿,其中成就最大的就是王安石。
  他这个人官职不大,但是名气泼天。
  尤其是学问精深,被尊为“通儒”,欧阳修,曾巩,乃至文彦博,周敦实等人都对他推崇有加,甚至上书保荐,请求朝廷重用王安石。
  奈何人家王安石一再拒绝朝廷的任命,这样一来,反而越发显得他不慕名利,不贪图富贵,名气与日俱增,蹭蹭蹿起,尤其是在南方的文人当中,地位尊崇。
  王安石治下,民生富足,百姓安康,政绩斐然,他亲自登坛讲学,每一次都是数以千计,争相听他的高论,无不真心叹服。
  经过了多年的沉淀,王安石就像是一粒吸饱了水分的种子,只等一个机会,便能破土而出,迅速成为茁壮的大树。
  其实韩琦早就听文彦博说过王安石,知道他的大名,奈何韩琦不喜欢王安石的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觉得把王安石弄到京城,搞不好又会来一次庆历新政,他可承受不起。
  可眼下六艺兴起,上有范仲淹,下有王宁安,都不是省油的灯,光凭着他们,双拳难敌四手,必须请人帮忙,哪怕王安石是个不安分的家伙,只要能制约六艺一脉,他也就顾不得什么了。
  相较之下,二程这边就单纯了许多,当年程颢去过六艺学堂,原本还想着追随欧阳修,增长学问,无奈二程所学所想,和六艺完全是两条路上的马车,只会越跑越远,根本没有交集。
  程颢带着愤怒离开六艺,回到了洛阳之后,和弟弟程颐,还有表叔张载,以及不少志趣相投的文人,在洛阳一代诗词唱和,举行文会,开坛讲学,矛头所指,就是六艺学堂。
  经过了几年的苦功,二程的影响力也快速提升,尤其是他们出身北方,当今朝廷的诸位相公,以北方人居多。
  二程得到了文彦博、庞籍、宋庠、梁适、陈执中等人的鼎力支持,影响力不仅局限在洛阳一代,已经向四面拓展,追随他们的士子也不在少数。
  显然,韩琦的算盘很精明,挡不住六艺学堂,也不能让他们舒服了,一定要找两个强手,让他们尝尝厉害!
  ……
  “大哥,这时候进京,难免被人利用啊!”
  王安礼对着衣着邋遢的大哥说道:“二哥来了书信,他说这次范相公和晏相公是亲自上阵,看样子是一场好杀!”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意思却很明白,不论是富弼韩琦,还是晏殊范仲淹,都势力庞大,而且积淀丰厚,不是好对付的。
  相比之下,王安石虽然积累也不少,可奈何时间短,根基浅,尤其是在京城的一亩三分地,更是一片空白,贸然前去,只会被轰成渣。
  王安石蹙着眉头,他想得更多,此时虽然不是最好的时机,可是如果迟迟不进京,眼看着六艺学堂把持话语权,范仲淹等人立地成圣,想要争一个位置,那就更难了!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汉儒衰败,佛道横行,好容易到了大宋,立国百年,儒学重兴,可下一步儒家该何去何从,还没有定论!这时候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如孔孟一般,定下千年道统!愚兄不才,也要和天下英杰争上一争!”
  王安石目光深邃,他已经看出了这场较量的本质。
  “我观二程之学,不过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按照他们的方法,最多能修成一个无为君子,于国于家,都没有什么补益。”王安石轻蔑道:“能和我相争的无非是那个小子而已!”
  王安礼大吃一惊,他当然知道那个小子就是王宁安!莫非说大哥心中,连范仲淹都没看在眼里?
  “哈哈哈,范老夫子学问人品都是顶尖儿的,奈何胆小惜身,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不然庆历新政也不会草草收场!这一次我进京,不为一己之私,为了大宋万千黎民,我要堂堂正正,和王宁安比一比,看看谁的主张,更能拯救大宋!”
  王安石脾气倔强,他拿定了主意,那是一刻不停留,他当即收拾行囊,带着家人,离开常州,直奔京城而来。
  负天下大名二十年的王安石入京了,士林震动,沿途有无数人争相一睹王安石的风采,欢欣鼓舞,到处都是赞颂之声。
  一方面是王安石名气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要怂恿王宁安和六艺唱对台戏。
  王安石心知肚明,对这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粉丝,他只是淡然处之,丝毫没有得意忘形。
  相比之下,更加年轻气盛的二程就得意非凡,他们从洛阳到汴京,足足走了一个月的光景,沿途接受名士宴请,设坛讲学,动静非常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