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1119

  你们文人不是喜欢玩文字游戏,能耍流氓吗!
  王宁安花了三天功夫,仔细琢磨,要想对付这帮家伙,就要比他们更加无赖,更加混账才行!
  果不其然,贾昌朝听到这里,干脆闭上了眼睛,你们谁愿意争谁去,我是不说话了。
  唐介和王尧臣还不服气,想要出言反驳。
  富弼却担心了,王宁安这小子太滑了,也太阴损了,以唐介的脾气,万一真的一头扎进去,弄成了君臣对撞,那可就不好了。
  富弼缓缓说道:“王大人虽然睿智,但毕竟年幼,有些事情不可一概而论。大唐天宝年间,一年铸币不过32万贯,我大宋一年铸币多达200万贯,耗费铜锭上千万斤,数额之大,非是一地一监可以为之。开矿,炼铜,铸币,每一个环节,都要相当数量的人手,动辄几万,几十万。如此才能铸成这么多钱币。可即便如此,我大宋依然年年钱荒。试问,将钱监尽数划给皇家银行,王大人可有把握每年如数铸币吗?万一钱荒在王大人的手上弄得更严重了,民生凋敝,百姓困苦,到头来,这笔账要是算在陛下的头上,岂不是有损皇家圣誉?”
  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富弼这种人,曾经满怀理想的好少年,堕落之后,比谁都诡诈狡猾。幸好那个韩琦不在朝堂,不然只会更难缠。
  他这几句话,把自己摘干净了,反对把钱监给皇家银行,那是忧国忧民,生怕王宁安玩砸了,可不是贪图那点铸币权。
  赵祯沉思半晌,迟疑道:“王卿,富相公担心的朕也有忧虑,你可有办法铸出几百万贯的钱?”
  “启奏陛下,臣信心十足,交趾和大理的铜矿都在开发中,矿石陆续运抵大宋,每年供应千万斤铜锭,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臣敢立军令状,皇家银行只要运转起来,不只是如数铸币,更能彻底解决钱荒,为大宋去一心病!”
  “大言不惭!”
  唐介怒道:“各个钱监铸币,皆入朝廷正课,这些钱用来支付百官俸禄,将士军饷,漕运河工,物资采购等等各项……你纵然铸出几百万贯的钱,都流入了你的腰包,与国何益?”
  王宁安突然心中一动,他好像高估了敌人!
  铸币大权,那是何等要命!
  在后世,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谁掌握了铸币大权,就捏住了一个国家的命脉。
  可是听富弼和唐介等人的话,他还都局限在能铸多少钱,该怎么分配上面,可谓是鼠目寸光!
  不能否认,他们都是顶尖儿的人精,但在金融这一块,比起六艺学堂的普通学生,怕是都有所不如。
  王宁安想到这里,突然低声道:“陛下,皇家银行可以和朝廷签下约书,在现有200万贯的基础上,每年增加60万贯,十年之后,皇家银行每年供应朝廷800万贯货币,不知道如此,能不能打消各位大人的疑虑?”
第286章
昂贵的铜镜
  这回轮到贾昌朝吃惊了,“王大人,别怪老夫没提醒你,国家大事,开不得半点玩笑,800万贯铜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万一你拿不出来,到时候只怕陛下也保不了你。”
  老贾还算没坏透了,知道提醒王宁安。
  “多谢贾相公,下官明白轻重。”
  王宁安是铁了心,富弼微微盘算,想必这小子自以为有了滇铜,就肆无忌惮,以为每年能多铸铜钱,大赚其利,便不顾一切。
  不过王宁安,你终归要倒霉的。
  富弼笑道:“王大人,既然你敢立军令状,老夫也不好执意反对,只是如果铸钱之权交给了皇家银行,那些开矿铸钱的工匠怎么办?以前他们可都是从三司各路领钱的,这笔开销……”
  “我出!”
  王宁安毫不退缩,“既然是银行的人,自然要银行来出钱,我会妥善安排矿工的。”
  富弼心中暗喜,小崽子,你可上了当了!
  18处钱监,各地的矿场,牵连几十万矿工,哪怕一个人每月一贯钱,算起来也是几百万贯的开销!
  你王宁安多大的本事,能赚多少钱,这个窟窿也是你能扛得?
  罢了,就让这小子早点倒霉,出了事情,正好把他赶出朝堂,也省得蛊惑君心,继续弄幺蛾子。
  政事堂这边拿不出别的反驳理由,只能在赵祯见证之下,签订约书,从此之后,18个钱监,还有铸币大权都落到了王宁安的手里。
  诸位相公纷纷离去,赵祯主动叫住了王宁安,他心中还有疑惑,虽然王宁安的办事能力不用怀疑,但是一国的货币之权,王宁安能担得起来吗?
  “王卿,朕对你寄予厚望,你可有主意了?”
  “启奏陛下,臣以为大宋广设钱监,实则分散人力,得不偿失。以往朝廷缺少铜矿,不得不如此,这一次臣提议在岭南设立一处新的钱监,然后调集各方工匠,云集岭南,铸造货币,以交趾和大理的铜矿产量,绝对能支应全国的消耗……至于更具体的事情,还要臣仔细了解情况,才能向陛下回禀。”
  赵祯点头,“那好,京城就设了一处钱监,你尽快去看看吧。”
  “遵旨。”
  ……
  从宫里出来,王宁安仰望着蓝天,长长出了口气,只觉得浑身轻松舒爽,好像要飞了一样。
  没错!就是这个感觉!
  说起来可笑,大宋的君臣竟然没有发觉铸币大权的重要,每年800万贯就把他们给买通了,真是十足的傻蛋!傻的可爱!
  富弼还以为逼着自己每年交钱,承担匠人的工钱,就能让自己知难而退。想什么呢?也太小觑我王宁安的智商了。
  只要银行运转起来,老子就能发行交子,拿纸当钱用,更何况还可以怂恿赵祯,让他下旨,以后各级官府的开支必须经过银行,有明账可查。
  如此一来,我根本不用辛辛苦苦铸钱,只要在账本上增加几个数字,就能应付。
  王宁安越想越高兴,他哼着小曲,回到了住处,立刻着手拉拢盟友,分配股份,权衡妥当,看看谁能加入皇家银行,享受这场饕餮盛宴。
  王宁安在谋划着,那边离了皇宫,王尧臣和唐介一起找到了富弼,两个人脸色都不好看,尤其是唐介,更是跟锅底似的。
  没等落座就说道:“富相公,你怎么能把国家大事,轻易交给王宁安,这不是乱来吗?”
  富弼两手一摊,“老夫有什么办法,陛下信任他,贾昌朝又是那个模样,老夫就算硬抗,也扛不住啊!”
  王尧臣哀叹道:“千难万难,富相公最难,王宁安实在是太可恶了,他若是把银行办砸了,大宋都要跟着倒霉。”
  富弼突然抬起头,幽幽说道:“他要是办成了,只怕祸害也不是不小。”
  办成了,还是祸害?
  唐介有些转不过弯,可王尧臣明白过来。
  是啊,钱荒几十年了,弄来弄去,朝廷的大臣没有主意,愣是让王宁安给解决了,他们的老脸往哪里搁?
  屈指算来,这几年王宁安打文官脸的事情可不少了。
  河北和陈州的救灾,他的主持之下,灾民九成都活了,相比之前的五成不到,多少人要汗颜,甚至无地自容。
  在东华门誓师出征,武夫露了大脸,狄青更是成为大宋的励志榜样。
  据说有些人还效仿狄青,故意在脸上纹了字,美其名曰,叫“金妆”。好不容易,靠着屠刀,才竖立起来东华门唱名的风光,愣是被抢走一大半。
  还有侬智高叛乱,交趾归附,到了眼下的钱荒……
  每一巴掌都打得文官痛入骨髓,脸面丢尽。富弼平素谦和有度,是个道德君子,他不屑于玩阴谋诡计,暗箭伤人。
  可问题是王宁安屡屡践踏文官底限,身为次相,富弼不能不有所作为,维护士人的利益。
  “陛下这些日子,越发信重武将、外戚,重用王宁安,言听计从,这都不是好兆头!大宋立国不易,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文人卑贱如蒿草,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好容易天下大治,断然不能再让妖孽执掌权柄,把天下都给毁了!”
  富弼渐渐攥紧了拳头,见他真的怒了,王尧臣心中暗喜,他知道这位富相公的本事,只要他能挑头儿,王宁安不算什么。
  “富相公,你就下令吧,该怎么应付,我们去安排。”
  “不忙!”
  富弼摆手,淡淡道:“钱监没有那么容易吃下去,我们且看看吧。”
  富相公的稳如泰山,可不是装出来的,他很清楚,钱监的水有多深,如果王宁安觉得拿到了铸钱监,就拿到了聚宝盆,那可大错特错了,没准王宁安这一次就彻底陷进去了!
  ……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王宁安挑了一个好日子,正好赶上曹佾从陈州回来,他就让曹佾当向导,一起去钱监。
  在路上,曹佾眉头紧皱,有些忧心道:“二郎,我觉得你是不是太草率了,铸钱的事情不该接的。”
  王宁安一愣,“我说国舅爷,你是不是去了陈州一趟,修成了佛心,连赚钱的事情都不感兴趣了?”
  曹佾白了他一眼,“跟着你,十辈子都修不成佛,我就是听人说,钱监每年赚头儿不多,有些时候,还要赔钱!”
  “什么?”
  王宁安真的惊呆了,“国舅爷,你没病吧?铸钱的能赔钱,这不是笑话一样?”
  曹佾苦笑道:“我以前也觉得是个笑话,可是这次去了陈州,我觉得什么事都能发生,大不了,你就认输,光开银行,别碰铸币就行了。”
  “呸,不能铸币,我要银行有什么用?”
  王宁安满腹狐疑,怎么也想不通,只好催促车夫,快点去钱监看看。
  他们出了京城,往东走了不到20里,离着汴河不远,就能看到一片建筑,浓烟滚滚,不时有穿着短打,露着耗子肉的工匠出没。
  还有马车从汴河那边把铜矿运过来,沿途都有士兵监视,守卫森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