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1119

  听完王宁安的计算,苏桂觉得口干舌燥,“王大人,这么多粮食,你要干什么啊?”
  “哈哈哈,苏公公,这还不简单吗,300万石,差不多相当于漕运的一小半,完全能够影响粮食市场的走势,顺便告诉公公一句,在交趾收购粮食,只要200文一石!”
  “啊!”
  苏桂惊得嘴巴张大,“这么便宜?比大宋可低了400文啊?”
  “那是自然。”王宁安笑道:“其实还花不了这么多钱。”
  “那是为何?”
  “因为交趾出产铜矿,我们拿交趾的铜,铸成钱,反过来,再拿着铜钱,来收购交趾的粮……苏公公,你明白了吧?”
  苏桂愣了半天,突然大摇其头,感叹道:“明白了,明白了,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吗!”
  ……
  苏桂奉赵祯的命令,南下交趾,就是想实际看看交趾的潜力,别让王宁安给忽悠了,真的劳民伤财,那可得不偿失了。
  等到实际来了,苏桂才知道,京城那帮人眼中的蛮夷之地,竟然是个宝贝儿!
  他二话不说,当即把自己所见所闻,立刻写成密奏,送给了赵祯。
  快船把密折送到了广州,然后600里加急,立刻送到京城。
  赵祯得到奏报,已经是五月末了,天气越来越热,赵祯光着脚丫子,在大殿里烦躁地走来走去,这几年水旱灾害不断,各地的常平仓都不够用了,每年收上来的粮食,除了支付军费,就要填补窟窿,一个接着一个,让人心力交瘁,不胜其烦。
  “圣人,苏桂送来密奏了。”
  赵祯从陈琳手里接过来,翻开一看,立刻眼前一亮,皇帝陛下越看越高兴。
  “妙哉,真是天佑大宋!”
  陈琳陪笑道:“圣人,真有这么好?”
  “嗯!”
  赵祯点头,“陈伴伴,你也看看。”
  陈琳凑过来,扫了两眼,立马笑道:“圣人,王大人这是给大宋弄了一个粮仓啊!”
  “而且这个粮仓还是源源不断的。”赵祯欣慰地搓着手,显得十分激动。
  想想不久之前,王宁安南下的时候,就提到要再弄出个金融系统,好掌握更多的财富,更大的力量,天灾人祸不断,天子手上的财富多了,就能周济四方,安定人心。
  当时赵祯还有些迟疑,光有钱就行了吗?那粮食就这么多,粮价波动太大了,不一样伤害老百姓吗?
  好嘛!
  不声不响,王宁安就把难题给解决了。
  用交趾的铜,买交趾的粮,也亏他能想得出来!
  赵祯格外兴奋,王宁安啊,王宁安,没枉费朕的一片苦心,没有白保下你。
  “传朕的旨意给岭南,告诉狄青,全力配合王宁安,务必要把交趾摆平了,那可是朕的钱库和粮仓,不能出任何差错!”
  陈琳急忙点头,下去安排。
  老太监下去了,赵祯又把王宁安的奏报翻出来,仔细看了看,他是越发感慨,王宁安这小子真是个天才,总能在别人没有办法的时候,奇峰突出,想出来的主意匪夷所思,却又代价最小,收获最大,可行性十足。
  以往的大臣,光想着往国内看,折腾大宋的自己人,每一次都弄得天怒人怨,哀鸿遍野。放眼国外多好啊,把交趾折腾得死去活来,也没有多少人出来反对,赵祯是越来越离不开王宁安了。
  等岭南的事情处置了,一定要把这小子调到京城,放到自己的身边。一来随时能帮着自己解决麻烦,二来还能看着点,免得小家伙把天给捅破了!
  想着想着,赵祯的嘴角不自觉弯成了上扬的弧度。
  有了朝廷的鼎力支持,王宁安在交趾的动作再也不受掣肘。
  他拉着陈氏和黎氏,前后进行了十几次的谈判,最初陈氏坚决反对,他们不断鼓动大宋,要灭了黎氏。
  陈翕先是和王宁安套交情,接着又告黑状,说是黎氏袭击大宋边境,罪恶滔天,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陈翕甚至露骨地表示,只要灭了黎氏,他们愿意请求内附,哪怕成为大宋的属地,也在所不惜。
  王宁安全都不为所动,他只是把陈翕的谈话都记下来,让人送给黎氏。
  这回黎氏也坐立不安,拼命向王宁安输诚,还把历年买来的汉人奴隶全数释放,每个人都给了赔偿。
  在咄咄逼人的陈氏面前,黎氏率先答应了王宁安的条件,紧接着傀儡国王李日尊也下旨意,他说战乱出自误会,黎家还是忠臣。
  李日尊的表态相当于最后一根稻草,等于告诉陈氏,你们再不低头,大宋,黎氏,还有李日尊,要联合起来收拾他了。
  陈翕强忍着丧子之痛,签署了和平协议。
  至此,交趾的内乱总算是结束了。
  根据划分,红河以北,是黎氏的地盘,红河以南,是陈氏的地盘,相比较而言,黎氏稍有一点损失,陈氏则是扩大了一些区域。
  原本作为第二大势力的李氏皇族彻底衰败了,他们仅仅保留了升龙府及周边土地,作为惩罚之一,黎氏需要派出五万名民夫,协助李日尊在升龙府旧址,修建崭新的归化城。
  不过李氏也不是一蹶不振,除了将控制交趾最大的城池之外,他还拥有红河航运百分之五十的股权,每年能分到几十万贯的利润,足够李日尊维持一支中等强度的军队。
  大宋,毫无疑问,是整个议和的最大赢家,从归化城到海防港,沿岸50里之内,都是所谓的维和区,也就是大宋的地盘!
  王宁安兑现了承诺,所有参战的老兵都分到了一块不小的田地。
  那些壮实的汉子,看着平坦肥沃的土地,眼睛里都冒光!
  有人围着田地走来走去,指指点点,憧憬着种满了庄稼的场景,不知不觉,嘴里就流出了长长的口水。
  就连柳羽和潘肃等纨绔衙内,都觉得像是做梦一样!
  大家坐在一起,呼延达率先开口了,“我说,这算不算开疆拓土啊?”
  他这一问,顿时引爆了大家的情绪,没错啊,不但是开疆拓土了,还拿到了百万亩膏腴之地!
  我的天老爷啊,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和老祖宗站在了同一高度上!
  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大家伙欣喜若狂,还有更好的事情等着他们。
  王宁安笑呵呵道:“陛下让我拟一份有功将士的名单,已经送上去了,按照陛下的意思,是要重赏你们。不过吗,你们也就打了一仗,功劳还是太小,最多就给个九品官,我估计你们也不稀罕,要不就算了吧?”
  这下子所有人都炸锅了,王大人,不带这样玩人的。
  出身将门,蒙祖先余荫,是能拿到官职,而且还不低!
  可问题一个是人家施舍的,一个是自己挣来的,这能一样吗?
  “行了,我可以帮你们请功,但眼下还有个麻烦,地我们拿到了,铜矿和铁矿还没有着落,你们看怎么办?”王宁安把难题推给了他们。
  柳羽立刻道:“打,把黎氏打趴下,他们就乖乖……不对啊,要是能打,为什么还要议和啊?”他不好意思抓了抓头发,憨厚笑笑。
  既然强取不行,就要开动脑筋。
  “我有办法了!”
  潘肃笑着说道:“大人,我们可以借给黎氏粮食,然后让他们拿铜矿换!”
  王宁安放声大笑,“总算开窍了,你们商量个方略给我,然后潘肃你就去黎氏,和他们谈判。”
  “遵命!”
  潘肃笑嘻嘻答应,大家伙凑到了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他们越来越喜欢交趾的感觉,这里或许没有京城舒服,可是他们却找到了人生价值。
  在这里,他们能随便挥洒才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主宰一个国家生死,这感觉太爽了!
第279章
粮食!粮食!
  六月的汴梁,太阳似火,连续大半个月没有雨,就连汴河的水都下去了一截。当然诸如一些高官富户,倒是不用在乎。
  就拿欧阳修来说,老夫子的书房里就放了两个冰盆,炎热的暑气都被带走了——别误会,光是俸禄,就够老夫子享受了。
  只是这心里的烦躁,却怎么也没法解决。
  他最近在整顿御史台,欧阳修认真研究了历年御史台的弹劾情况,看完之后,老夫子不停摇头。
  御史掌刑法典章,纠察百官不法之事,是保持官僚体系高效清廉运转的关键。国初的时候,御史台为了整肃弊政,恢复经济,促进大宋的繁荣,做出了许多贡献。可这些年来,人心浮躁,越发受不了御史的清苦,越来越多的人把御史当成了升官的跳板。
  窥视上峰喜怒,利用言者无罪的特权,甘心充当打手、鹰犬,每次朝局动荡,他们都冲在最前面。
  有弹劾皇帝的,有弹劾宰执的,有弹劾外戚,弹劾将门的,内容五花八门,可归结起来,都是党争,都是内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