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1119

  因此糖寮必须设在甘蔗地的附近,先把汁水榨出来,然后半天之内,就要送到糖寮熬干,制成红糖和白糖。
  显然在岭南榨糖,比起北方优势太大了。说来好笑,平县才发展了几年,竟然开始产业升级了,第一个淘汰出来的产业就是榨糖。
  制糖有多大的利润,余靖和苏洵都清楚,光是这一项,养活上百万人,不成问题。
  王宁安这小子果然靠谱儿,只是要屯田也不是红口白牙,说说就行的。
  “二郎,你看这个屯田是让商人来办,还是官府来办?”
  “都不行!”
  王宁安想了想,摇头道:“眼下岭南刚刚结束战乱,死了那么多人,商人都是逐利的,地方不稳定,他们没有胆子投资。至于官府吗,武溪公也知道,岭南的官都烂透了,用他们只会官逼民反,图惹麻烦。”
  余靖闷声道:“我也知道,可两害相权取其轻,总不能没人管着,老百姓自己是办不好屯田的。”
  王宁安呵呵一笑,“怎么会没有人,狄大帅,你舍不舍得派出些人手啊?”
  狄青愣了,“我手下都是大头兵,哪有能管人的?”
  “哈哈哈,狄大帅你这是妄自菲薄啊,当兵的很多都是都头,十将,能管好百十个人,一起上阵拼命,怎么就能管不好一个田庄?”
  狄青吸了口气,“这成吗?”
  “成不成问问弟兄们呗!我琢磨着有些人应该愿意留在岭南,而且孙沔不是还抓了几百人吗?”
  狄青更吃惊了,“他们虽然不乏被冤枉的,可有些的确是犯了罪啊!”
  “那最好不过,直接充军岭南,省得带回去了。”
  王宁安抚掌大笑,觉得自己的主意简直太棒了。
  首先,如同他所说,不要小觑丘八大爷的管理能力,哪怕到了后世,大学狗遍地,很多地方还是喜欢招募退伍军人,他们纪律好,素质高。这些西军谈不上素质,但是他们听话,只要给人一个富裕上进的机会,动力几乎是无限的。
  这一场大战,宋军也有不少受伤的,残疾的,哪怕回家去了,也是个废人,朝廷那点抚恤金,聊胜于无,几乎每一个老兵,都是晚景凄凉。
  如果留在岭南呢,至少能分到上千亩的田庄,他们只要带领百姓屯田,每年就能从卖出去的收入当中,提取一成酬劳。
  不算多,但是只要风调雨顺,足够成为一个富裕的小地主了,假如有经营头脑,还能发更大的财。
  除了伤员,军中还有老兵,他们打了大半辈子仗,早就疲惫不堪,杀不动了,而且这些年颠沛流离,和家中的亲人都断了联系,即便能回家,身上有伤,兜里没钱,还不是孤单凄凉,慢慢死去。
  能留在岭南,没准是一个转机,只要有了钱,能在当地娶个媳妇,还能把家人接过来,多好的选择啊!
  还有一批人,就是孙沔之前抓过的,此外狄青自己也抓了一批,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违纪的行为,继续留在军中,升迁的机会也不大了。
  而且这一次有王宁安和狄青出头,保住了他们,下一次呢?老毛病再犯了,还想不想活了?
  不如就把他们赶出军中,就地安置,对外呢,宣称充军发配,实际上呢,是让他们得到一些土地,过上好日子,既能全了兄弟情义,又能保持军纪尊严,实在是一箭双雕。
  王宁安的确是舌绽莲花,他给狄青吹了一个多时辰,弄得狄大帅都想解甲归田了。
  “二郎,你说了这么多好处,那岭南有那么多土地吗?”
  “怎么没有,这一次不是死了几十万人,空出来的荒地绝对不少,而且侬智高抢掠那么多挖金矿的,都分给将士们充当佃农。别看他们给别人干活,最初苦一点罢了,等到白糖的销路打开,我敢保证,所有人的日子都会越来越好!”
  说到了这里,几乎没有什么难题了,狄青欣然点头。
  “就按照二郎说的办!”
  狄青亲自到了军中,向大家伙解说,王宁安也向他们许诺,只要同意留在岭南,他可以联系钱庄提供贷款,还能签署销售合同,帮着大家解决一切困难。
  在他们的劝说之下,有一千三百多名老兵,伤兵,还有顶着罪责的兵,答应留在岭南。余靖立刻着手划分田产,分派佃农,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欣欣然,准备开始新的生活,有一个人却摇头了。
  韩平拖着一条残腿,拦住了狄青和王宁安。
  “大帅,俺,俺想追随左右,俺不想种田。”
  狄青看着他,也十分不舍,“韩平,你在战场上,是个好汉子不假,我也舍不得你留在岭南,可是你这条腿废了,怕是打不了仗了。”
  韩平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的残腿,突然憨厚笑道:“大帅,俺问了大夫,他说了,俺这腿还有救,当初被孙沔的人打断,没有正骨,长歪了。只要重新折断再接上,养一百天,就能欢蹦乱跳了。”
  说着话,韩平突然拖着残腿,到了一截树桩的旁边,他把腿担在树桩上,又抓起一杆木棒,照着伤口用力砸下去。
  哪怕是见惯了生死的狄青和王宁安,都吓得一闭眼。
  韩平一声痛叫,摔倒在地上,额头鬓角,都是汗珠,疼得他脸色惨白,几乎昏厥,却还咬着牙,死死撑着。
  狄青气急败坏,冲着身后的人怒吼道:“还不快去叫大夫。”
  大家也傻了,清醒过来,立刻转身就跑。
  狄青快步到了近前,伸手抱起了韩平,怒吼道:“你,你就是要重新接骨,也等着大夫过来,怎么能自己胡来?”
  韩平咧着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大帅,俺当初没抵住诱惑,非要和那个朱秀儿先睡觉,不然直接带着她去见大帅,也不会有那么多兄弟被连累了,俺活该!大帅,俺腿好了,还能不能当你的兵?”
  狄青气得笑了,“你就是两条腿都没了,也是我的兵!”
第249章
杀了一群猴子
  让一帮丘八管屯田,余靖和苏洵都有些怀疑的,不过按照以往王宁安的成功历史,他们还是决定相信他,姑且一试。
  只是试验了一下,他们就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
  首先岭南是什么地方?
  从北宋立国以来,什么罪犯啊,贪官污吏啊,总而言之,是一帮人渣,全都派来了。经过了百十年的生息繁衍,说句不好听的话,这里已经成了人渣集中营。
  你派个慈眉善目的官员根本压不住场面,地方上也是如此,光找好人,谁给你办事?不说别的,地方的士绅地主,还有好多手握着一大帮水手的船老大,这是时代的船长,前面写着海商,后面就写着海盗,都是亡命徒,狠茬子。
  想在他们中间打开一个楔子,没有两把刷子,那是绝对不行的。
  这帮军中的汉子天生带着煞气,简直生人勿近,诸邪退避,很快完成了圈占土地,一个个的庄园就初具规模。
  下一步就是分派人口了,侬智高掠去的几十万人,除了少部分是汉人之外,其余的都是广源周围的族人。
  这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民族观念,什么人用着方便,就用什么人。为了抗衡大宋,侬智高迫切需要更多的军费,结果却是他得罪了广源当地的韦、黄、周三大姓,这些人表面依附侬智高,暗中却下绊子,扯后腿,甚至给官军通风报信,指引道路,结果吗,就是侬智高迅速溃败。
  只是他失败了,这几十万人却不能不处理,如果继续留着挖金矿,难保不会有人鼓动他们作乱。
  因此王宁安果断下令,把他们都安排进农庄。
  每个屯田农庄安排两三百人左右,和之前的地主与佃户不同。屯田农庄是商品化的,他们生产的稻米和白糖是要运到北方销售,同时平县要输送日常用品,农业工具。
  如此一来,每一个士兵赚取的不是固定的田租,而是浮动的货币,卖了一百贯,抽十贯,卖了一百五十贯,抽十五贯。
  简言之,士兵和普通的农户之间,不再是对立的关系,相反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个观念是王宁安反复强调的,他甚至下令从六艺学堂请来几位商学院的讲师,给他们讲解新的观念。
  要求士兵把佃农当成自己的手下,当成和自己一起战斗的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要总想着从他们身上榨取好处,要想着给他们赚取更多的利益,这样自己能得到的更多。
  ……
  王宁安如此安排,也是希望这些屯田农庄能够冲击一两千年的租佃制度,从最薄弱,也最开放的岭南,先撕开一个口子。
  解决了这些人员之后,还剩下的麻烦就是侬智高留下的金矿,还有十万大山之中的残匪。
  狄青很发愁,西军很厉害不假,可是进入大山,和猴子一样灵活的当地人捉迷藏,实在是太为难了。
  但是又不能不管,眼下侬智高生死未卜,就在这几个月中间,就有三个地方传出了侬智高活着,重新聚集人马,还要和大宋斗。
  结果派兵过去一看,都是假冒的。
  可即便如此,也吓出了一身冷汗。
  “要我说啊,这事情不难办,我们不擅长,有人擅长啊,交给他们就行了。”
  和王宁安共事些日子,狄青的脑筋也灵活起来,他笑道:“二郎说的是利用当地人,以夷制夷?”
  王宁安点头。
  狄青有些犹豫,“二郎,这些当地人可不是好对付的,都十分狡诈,我已经给韦、黄、周三家送去了请帖,希望他们到邕州,共同商议归附的事情,结果这三家全都拒绝。剿杀也不好,放任也不好,我正愁着呢!”
  “哈哈哈,大帅,你还是太老实了。”王宁安笑道:“这帮人啊,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你想一道令子就把他们调来,那是扯淡。”
  狄青眼前一亮,“这么说二郎有主意了?”
  “不敢说有,咱们不妨把金矿抛出来,作为一个香饵,就不愁没有大鱼上钩。”
  王宁安打得什么算盘呢?
  他让人去通知这三家,王师要撤走了,广源的金矿还留给当地人,每年只要向朝廷缴纳300两黄金,就可以拥有金矿的开采权,继续保有金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