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1119

  范镇甚至有心去拜见“一家子”,好好请教一下。
  正在他思量的时候,突然有人报告,说是青县主簿李中师前来求见。
  堂堂转运副使,和县主簿,中间差着多少级别,人家范镇能见吗?
  还真别说,范镇不但见了,还亲自出迎,把李中师请到了客厅,显得十分亲密。
  这个李中师正是当初陈执中保举,和郑骧一起督修六塔河的那位。郑骧畏罪自杀,夏竦把一切都推给了偷工减料,身为两大监工之一,李中师也难辞其咎,只是夏竦死的太妙了,朝廷不忍心过分处置,免得伤损夏相公爱民之名,即便是如此,李中师也从中级官吏一下子调到了无品无极的主簿,从天堂到地狱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当初他和范镇都是陈执中的门下,交情还算不错,两个老朋友重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范镇很热情,准备了四道小菜,酒没有了,只能喝茶。
  “请老兄莫怪,我先干为敬。”范镇主动干了一杯茶水,李中师连忙陪着,两个人边吃边聊。
  李中师就笑道:“景仁兄,你可真是节俭,平时也就四个菜?”
  范镇老脸一红,“不瞒老兄,平时只有两个菜,国势艰难,百姓命悬一线,我实在是不忍心吃吃喝喝。”
  “景仁兄果然爱民如子,只是可惜啊,大宋朝像景仁兄一般的好官,实在是太少了。”李中师故意夸张地摇头叹气,充满了敬佩之情。
  倒是范镇,自己就受不了了。
  “我也只能少吃一点,少喝一点,却没有办法救百姓,相比范相公,真是自愧弗如,惭愧得狠啊!”
  见范镇主动提到了范仲淹,李中师心中暗喜,却不敢立刻说什么,两个人又继续聊了一阵,李中师才看似随意道:“景仁兄不必自责,河北的灾情已经是回天乏术,谁也不成了。”
  范镇将茶杯放下,不满道:“你怎么能这么说,范相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不就筹措了这么多粮食,几十万的百姓都把范相公当成了万家生佛,你怎么能说回天乏术呢?”
  李中师沉吟许久,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
  “景仁兄,你怎么还糊涂啊?我问你,粮食能凭空冒出来吗?”
  “当然不会。”
  “那就是了!”李中师煞有介事道:“朝廷的漕粮,各地的义仓,从外地购买,无论怎么来,粮食总有个来路。景仁兄身为转运副使,有多少粮进来,难道不知?”
  范镇脸色终于变了,他声音低沉道:“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说就说,事情昭然若揭了,范仲淹的粮食是从辽国来的!”
  “不可能!”
  范镇一拍桌子,豁然站起,愤怒地摇头。
  “不许你诋毁范相公,再说了,辽国的粮食都不够吃,怎么可能拿出来救济大宋的百姓,简直是笑谈,我不信,我绝对不信。”
  范镇的脾气出了名的臭,一见李中师胡说八道,就把头扭过去,懒得看他。那意思分明是说你怎么还不滚蛋。
  李中师毕竟是做过大官的,冷冷一笑,“景仁兄,你还记得当年吗?范仲淹这伙人就想着勾结辽国,另立新君。粮食不会凭空冒出来,假如范仲淹和辽国暗通款曲,辽国拿粮食,范仲淹收买人心,积蓄力量,然后行废立之事,只怕也不困难。我李中师已经被贬为小吏,朝堂纷扰,本来和我没关系,我就是不忍心看到大宋江山出了危险,才冒死前来,把事情告知景仁兄,真是想不到,连景仁兄都被范仲淹给蒙蔽了,如此大宋江山危矣!”
  说完之后,李中师抱拳告辞,只留下范镇一个。
  暗说李中师这套范镇是不信的,可奈何仔细推敲,却有那么几分道理。
  几年前,的确有人盛传富弼派遣石介勾结辽国,要另立新君,虽然很多人都说这是夏竦害庆历的诸君子,是无中生有,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其实最令人疑惑的还是粮食,静下心来想想,各种可能的渠道,都没有足够的粮食涌入,偏偏范仲淹就像变戏法一样,每到关键时刻,就弄出了粮食,真是不能不怀疑。
  范镇当过谏官,职责所在,就是到处找麻烦,鸡蛋里挑骨头,而且凡事都喜欢往坏处想。假如真是从辽国弄来了粮食,那可非比寻常啊!
  辽国的粮食也不多,却能拿出十几万石,给予范仲淹,肯定有所希图,他们究竟想干什么?莫非真的要借助辽国的力量,行废立之举?
  范镇越想越疑惑,一连三天,都睡不着觉。
  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驱使着范大人展开了行动。
  他撒出了人手,严查宋辽边境,还真别说,让他找出了一些端倪,作为宋辽的界河,今年的白沟河容纳了黄河之后,变得格外宽阔。
  天寒地冻,白沟河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足以承受车马的重量。
  每到晚上,就有马车从白沟河的北边,载着粮食运到南边。
  最初沧州这边,只是瑶池琼浆,后来东西丰富了,鲸肉,蜡烛,肥皂,家具,饰品,只要能换粮食的,全都卖过去了。
  许杰其实也咂摸出滋味了,李无羁根本是设下了圈套,为了从自己这里弄粮食,不过许杰还想不到这些粮食都落到了灾民手里。他只是觉得大宋缺粮,粮价飞涨,黑市上,粮食比人都贵,哪个聪明的商人不想着趁机发财啊!
  你发财,我也发财。
  瑶池琼浆只剩下沧州还有,肥皂,蜡烛,还有精致的白糖,都深受辽国贵胄欢迎,每一次交易,许杰都能赚几倍的暴利。
  双方就这样欢快地交易着,可是他们都想不到,一个“猛士”正带着人马,气势汹汹杀来。
  范镇派遣的人终于查到了,宋辽双方,的确通过河面进行交易。
  “真是好大的胆子!”
  范镇咬牙切齿,范仲淹啊范仲淹,你妄称名臣,这种时候,竟然私通辽国,无论是要行废立之事,还是要赚取暴利,都是你不该做的!
  罢了,就让老夫为了天下除一大恶,为了河北的百姓,讨一个公道。
  范镇生怕惊动范仲淹,他借口巡视地方,勘察灾民,从青州调出来一千五百人。这些人都不知道范镇要走什么,范大人带着他们,到处乱窜,看似杂乱的路线,实则是离着界河越来越近。
  这一天晚上,范镇突然点齐人马,在向导的带领之下,直扑冰上的交易区。
  范镇立在马上,是踌躇满志,就让老夫一手捣毁邪恶的走私交易,把范仲淹伪善的面目撕下来!
  ……
  人马距离交易区域越来越近,今天是李无羁负责押运,有五百多坛美酒,还有许多蜡烛和鲸油,都是辽国喜欢的东西。
  他粗略估算一下,能换来一万石粮食,年前还有半个多月,再忙活几次,受灾的百姓也就能吃上一顿饺子了。
  有饺子才是过年啊!
  思索之间,突然有人急匆匆跑来。
  “不好了,有人杀过来了!”
  “啊?”李无羁大惊失色,“是哪的人马,是不是辽国的兵,他们要黑吃黑?”情急之下,也顾不得用错词了。
  送信的兄弟摇了摇头,“好像不是,人马是从咱们这边来的。”
  李无羁顿时大叫不好,王宁安再三说了,不会有宋兵来干扰,既然出现了,就绝不是王宁安的人。
  私自和辽国走私,可大可小,不上称没有三两三,上了称千斤万斤都挡不住!周露出消息,一大群人都跟着倒霉。
  说话之间,李无羁已经听到了马蹄声,他真的着急了,“还愣着干什么,点火!烧了,都烧了!”
第149章
油盐不进
  从来不要怀疑百姓的勤劳,哪怕只有仅供维持生存的粮食,他们也会劳动不止。从入冬以来,各地都在组织百姓,建房舍是不够时间了,只能搭建一些简易的窝棚,躲避寒风。
  新城经过大半年,已经颇具规模,但是却没法安顿这么多的灾民。
  王宁安不得不下令,只有老弱妇孺,才能优先进驻新城,其他人都要在窝棚暂时忍耐。看眼下的架势,容纳二十万人的新城已经不够了,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把新城继续扩大,还有就是另建几座城池。
  王宁安更倾向于后者,毕竟对面不到二百里,就是辽国,多建造几个城市,就等于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能降低风险。而且这个时代的卫生条件太差了,倾尽全国之力,也不过造就了一个汴京而已。
  把城市规模控制在十万人到二十万人之间,卫生压力会小很多。
  等到开春,就开始行动。
  如果真能弄出一片城市区,拥有几十万市民,那动员的能力绝对十倍,百倍于乡村。依靠这些城市,养几万效用士就跟玩一样,真正到了那时候,复兴王家的梦想也就差不多了。
  老子不想惹别人,可是其他人也别想动老子的一亩三分地!不管是大辽的铁骑,还是赵宋的皇帝,统统都不行!
  实力的膨胀,总会带来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王宁安这样,他每天情绪波动很大,不得不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尽量少接触那些妖孽,以免被人看出他的野心。
  其实相比那些长远的规划,最现实的就是帮助灾民们过冬,有了吃的还不够,无数人都冻着,好多人腿上,手上,都有了冻疮,甚至有人冻掉了脚趾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灾民多数一无所有,能穿草鞋就不错了,有一双布鞋都能拿出去炫耀,多数人都光着脚,大冷天,实在是太可怜了。
  今年土塔村的猪肉全都没了猪皮,就连红烧肉都少了红润劲道的猪皮,味道大减,换来的是近五万双的猪皮靴子,还有手套,耳包等保暖物资。
  另外王良璟撒出去人马,能看到的猫狗兔子全都消灭一空,做成了帽子,褥子,马甲,大衣……
  即便是如此,也是杯水车薪,王宁安只能将注意力放在了走私上面,看来光弄粮食不行了,牛羊也不能放过,肉能吃,皮子还能保暖……
  “去,把李无羁叫来。”
  “大人,你怎么忘了,李无羁带着商队走了,估计要后天才能回来。”吴世诚提醒道。
  王宁安按着脑门,恍然大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