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1119

  “你们知道吗?你们的粮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是我的兄弟用命换的!!!”
  王良瑾大声咆哮,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范仲淹,心中别提多懊恼自责了。
  他光看到了那些要被砍头的人,却没有想到,还有一些人连尸体都没了。他们用命换来了生的希望,每一块鲸肉,都宝贵无比,有人竟敢随意抢夺,践踏!难怪王良瑾要杀人呢!就算落到自己头上,只怕也会如此!
  范仲淹反躬自省,越发羞惭。
  老相公走到了十几个木箱之前,深深一躬,老泪纵横。
  “诸位义士,老夫无知,在这里向大家赔罪了。”老范弯腰不起。
  刚刚还义正词严的百姓,见到这一幕,也傻眼了,每个人脸上都火辣辣的,好像被抽了十几个嘴巴子,打得金星乱冒。
  突然有人双膝一软,竟然跪下了,一个跪下,后面就有人跟着,转眼黑乎乎一大片。
  人总是盲目的,自以为看到的冰山一角就是全部真相。他们怜悯那些抢夺的人,不惜用恶毒的语言,攻击那些真正救他们命的恩人,仔细想想,羞也不羞!
  范仲淹躬身许久,缓缓站起,走到了王良瑾的身边。
  “诸位才是真正的英雄,百姓的命都在你们手上了!”
  王良瑾涨红了脸,“多谢范相公体谅,非是我愿意杀人,实在是我要给死去的兄弟一个交代!他们捕来的鲸肉,一两一钱都不能浪费,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安息,下一次才有人跟着我再度出海捕鲸。至于冒犯之处,恳请范相公见谅。”
  范仲淹深深叹口气,果然什么事情,都不能靠着书生意气,想不到,刚来沧州,就上了一课。
  经过了一段插曲,时间已经过了午时,可该杀还是要杀。
  王良瑾提起一柄鬼头刀,到了为首大汉的后面,把刀高高举起,闪烁着寒光。
  “你还有什么话说?交代了遗言,我就送你上路!”
  大汉满脸羞惭,仰起头道:“大人,看得出来,你们是好官,好人,俺就想知道一件事,俺娘会不会受俺的牵连?”
  王良瑾摇摇头,“不会,不只是你娘,还要其他的家人都是一样,我们会把他们当成普通灾民,一视同仁。”
  “那好,俺可以放心走了!”
  他低下了头,伸长脖子,一副引颈就戮的架势。
  王良瑾也有些犹豫,看样子这家伙的确是好汉,敢作敢当,还很孝顺,可要怪就怪你动了不该动的东西!
  “闭眼吧,该上路了!”
  鬼头刀要落下,大汉的母亲已经哭晕过去,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一起,就等着血光迸溅的那一刻。
  “等等。”
  突然有人拦阻,王良瑾回头看去,来的是一个妇人,看样子有三十几岁,不到四十的样子。
  王良瑾认了出来,这个妇人真是死去的一个兄弟的母亲,刚出发的时候,她亲自到码头送儿子,别人都哭泣流泪,她很倔强,愣是没有掉一滴泪。
  短短几个月的功夫,还不到二十岁的儿子就没了,连尸体都没有找到,这是多大的打击!
  王良瑾满心惭愧,“我,我对不起你们娘俩。”
  妇人淡淡一笑,“没什么对不起的,我儿选择出海,我就有准备,这是离乱的年,谁生谁死,都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要看老天爷的意思。”妇人仰起头,努力让自己的泪别流出来。
  “我儿命短,但愿他下辈子能投胎个好人家,不要在受苦了。”妇人说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泪水长流。
  无数人都陪着低头抽泣,妇人擦了擦泪水,凄凉道:“我刚尝到了失去儿子,家破人亡的滋味,不好受。他们这些人也是一时糊涂,情有可原,求大人网开一面,留他们的活路吧!”
  别人求情都罢了,妇人的儿子就是死去的水手之一,她出面求情,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纷纷开口,希望王良瑾刀下留人。
  王良瑾犯了难,他有心放过,可是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往后如何执法,侄子可是提醒过他,一张渔网,只要破了一个窟窿,就一条鱼也抓不到了,人情和法律从来是两条路上跑的车,不能混为一谈。
  “对不起,法令无情……”
  “等等。”还没说完,又有人跑来,这一次来的是苏轼,他三步两步,冲到了王良瑾的跟前,气喘吁吁。
  “我是六艺学堂的苏轼,主修礼法这部分,我觉得应当按照军法处置。”
  王良瑾眉头一挑,“这么说,你也赞同处死了?”
  “不不不。”大苏连忙摆手,“我研究过了,关于窃取军资的这块儿,砍头是有两个条件的,第一是有窃夺行为,第二是造成严重损失,我以为他们虽然抢夺了,却被及时制止,没有严重损失,应该酌情恩宽,免去死罪。”
  说完之后,苏轼朗声问道:“大家说,对不对啊?”
第144章
禁酒
  苏轼精彩的解读,立刻赢来了一片赞誉之声,大家拼命拍着巴掌,大声欢呼,终于有了活路,包括范仲淹都捻着胡须,微微含笑,十分满意,是个聪明的后生,值得提携。
  苏轼更得意,他故意板着脸道:“虽然免去死罪,但是活罪难逃,每个人必须鞭笞数十,另外还要罚做三,呃不,五年苦工。如果期间有任何作奸犯科,立刻严惩不贷。”把惩罚说完,他又转向了王良瑾,笑道:“这么处置如何?”
  王良瑾沉默了一下,微微颔首。
  “照办吧!”
  士兵冲上去,将绳索去掉,拿起生牛皮的鞭子,不停挥动,抽打在这些人的身上,没有多大一会儿,就血肉模糊,疼得哇哇乱叫。唯独那个大汉脸色凝重,无论怎么抽,一声不吭。
  好半晌,终于打完了,大汉突然站起身,跑到了王良瑾的面前,跪了下来。
  “俺自知罪孽深重,这几十鞭子没法赎罪,俺,俺愿意当船工,求大人准许!”说完,他趴在王良瑾的面前。
  王良瑾凝重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微微点头,“先把伤养好,然后去码头报名,通过了考核,就能上船了。”
  “是!”
  大汉兴奋点头,他从地上爬起,转身又跪在了那个说情的妇人面前,他二话不说,嘭嘭嘭嘭,磕了四个头,脑门都红肿了。
  “俺不是个东西,从今往后,你就是俺娘,跟亲娘一样!兄弟去了,俺替他孝敬你,所有父老乡亲都作证,要是俺对这个娘不孝,让天雷劈了俺!”
  大汉的一番表态,引来了更多的赞许。妇人也眼中含泪,算是认下了。
  其他参与抢劫的也都如此表态,死的水手家人都由他们照顾,父母养老送终,孩子抚养成人。
  码头上到处都是温馨的场面,两方的人们亲如一家,包括看热闹的百姓都大感满足,有情有义,虽然开头不太好,但是结尾是大圆满的,好些人都感动地陪了不少眼泪。
  完美解决难题,苏轼得意洋洋,宛如英雄一般,享受了无数赞美之后,苏轼终于抽出了空,找到了王宁安。
  一见面苏轼就嚷嚷道:“先生,他们都夸奖学生,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这是先生的主意,功劳应该是先生的。”
  苏轼兴致勃勃,却发现王宁安伏在桌案上,批改着功课,连头都不抬。
  “行了,你下去吧!”
  王宁安淡然的态度让苏轼好生奇怪。
  “先生,这不是皆大欢喜吗?那一百多人活下来了,失去亲人的船工家属也有人照料,两全其美。学生真想不到,只要把法条稍微解释一下,就能活那么多人的性命,学生准备在律法上面下功夫,以后弟子就能救更多无辜的人了。”
  苏轼大谈理想,神采飞扬,旁若无人,王宁安默默将手里的笔放下。
  “你想过没有,能活许多人性命,也能害许多人性命,为善为恶,就在一念之间。”
  苏轼愣了一下,他多聪明啊,迅速摇头,“学生永远不会作恶,请先生放心。”
  王宁安微微摇头,他站起身,走到了苏轼的身旁,拍了拍大苏的肩头。
  “我当然清楚你不会那么干,可是别人会啊!”
  苏轼还不服气,争辩道:“先生,你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吗,难道做好事不是多数人的想法吗?”
  “呵呵,说的是啊,可做好事只能得到一个好人的虚名,做恶事却能捞到真金白银,步步高升,平步青云。在这两者选择,那点善良有用吗?”
  王宁安感叹道:“当初我定下了法条军规,如今却要我自己去找出漏洞……就好比说,自己做了一张渔网,捕鱼之前,我亲手把这张网剪了个窟窿,以后到了海上,我还能捕到鱼吗?”
  苏轼愕然了,没错啊,那些人抢夺鲸肉,就是错,放在这个当口,就是罪!不管多好的借口,再多的理由,为他们开脱,就是玩法弄权。
  而且恶例一开,后果不堪设想。
  万一再有人编出感动的借口,去偷窃,去抢夺……苏轼突然觉得自己就是帮凶,刚刚的喜悦瞬间无影无踪。
  苏轼抱住了脑袋,痛苦道:“先生,那你为什么还救他们啊?严格执法多好!”
  王宁安苦笑了一声,“傻瓜啊,你当我就狠下心?”
  苏轼终于破涕为笑站起身,看着比自己高不了多少的王宁安,哈哈大笑,开心道:“果然先生是善良的人!”
  “也许吧,身为先生,我只能提醒你,好人难当,好事难做。心怀坦荡,才华横溢,是你的优势,可也是你的命门。想要安安静静做个好人,就必须比那些坏人更奸诈,更狡猾,更无耻……只有这样,你才能既对得起良心,又不至于让身边人受到牵连,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我希望你学会保护自己,不要日后落到黄连汤里还不自知。”
  王宁安交代了之后,就把苏轼赶出去了,他太了解大苏的不幸了,这个傻瓜的才华无人能及,可是缺点更胜才华,冒冒失失落到了官场。
  漆黑的仕途无法让他变色,就一次次折磨他,仿佛踢皮球,从京城,踢到了杭州,踢到了黄州,再踢到天涯海角,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兄弟不能相见,父子天人永隔……后世之人太崇拜那个仙人一般的苏大胡子,却浑然忘却,还有个落魄的官僚苏轼……
  王宁安是不信什么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愿意倒霉你倒去,不要拿着人家的悲惨来消费,王宁安敢说,好多一生不幸的诗人,宁愿舍弃上天赋予的才华,老老实实,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走上人生巅峰。才不会想死后千百年,被人家一次次拿出来赞美,那种行径其实和“鞭尸”差不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