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9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9/951

  哪怕粮食不赚钱,这个补贴也是很诱人的。
  更何况以在座这帮人的身价,不弄个百十几万亩,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生意的吗!
  “七爷,钱我们不缺,可是田在哪,种田要人手,人又在哪?”
  “哈哈哈,这不都是现成的,安南和大明签了合同,准许大明子民去安南经商,购买田产,安南虽然弹丸之地,但是耕地至少能开出三五千万亩,从安南买来百十万亩田,轻而易举。正巧这些年北方遭了灾,你们从北方招募农夫,到安南种田,然后再把粮食卖回大明,顺便拿下食盐的经营权。”
  雷七说着,抹了抹下巴,大笑道:“你们算算,这是多大的利益,我都要流口水了。”
  ……
  安南的田价远比大明便宜,说句不好听的,其实就是半抢半买,花不了几个钱。至于招募农夫,朝廷赈灾,鼓动移民,没有多少办法。可是商人不一样,只要有钱赚,他们有的是主意能把老百姓忽悠出去。
  利用灾民,在海外屯田,首先帮了朝廷救灾,能拿到一笔补贴,到了海外种田,能收一笔租子,运回大明,粮价赚一笔,运费补贴又是一笔钱。
  而且向安南输送农具,布匹,瓷器,家具,笔墨纸砚,书籍……还能赚钱。
  最关键是参与食盐经营,分得一笔盐利。
  而且安南也不是穷山僻壤,有木材,有矿山,有渔场,甚至还有人!大明已经颁布法令,不许奴隶,半奴隶存在,可是法令却不干涉外国的人。
  假如把安南的女子弄回大明,充当婢女,很多大户人家一定非常欢迎!盛唐的时候,不是有新罗婢,昆仑奴吗?凭什么大明就不能有安南婢?
  草草一算,能赚钱的地方,不下十几处之多。
  难怪雷七都眼红呢,果然处处是商机啊!
  商人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他们一打听,眼下负责安南事务的正是北洋公司,再打听一下,乖乖,北洋公司可是老唐大人在经营,还听说小唐大人也被派到了安南。
  乖乖,元辅大人早就看中的地方,岂能放过!
  一时间,商人们搭乘北洋公司的商船,立刻南下,正好恰逢东南的商人已经提前赶到了,大家伙眼珠子都红了,安南还在战乱,百姓逃亡,土地荒芜,很多地方几乎都是白菜价,别说还有北洋公司和大明雄兵撑腰。
  根本就是抢钱啊!
  瞬间商人们砸出了上千万元,在安南疯狂圈地,红河两边的平原,几乎都落到了他们的手里。当然莫朝的宗室贵胄还是很不情愿的,可是他们能如何,商人们拿着合同,土地也不白要,咱们一起合作,点头就一起赚钱,不点头,刘将军会找你们的!
  一听到刘显那个老兵痞,安南的上下乖乖签了合同,不到半年的功夫,安南几乎都成了大明商人的囊中物……
第1104章
初战西班牙
  唐毅搞出来的用海外的粮食,换取食盐经营权,说穿了就是开中法的升级版,原来的开中法是为了九边筹粮,而唐毅则是为了大明筹粮,格局更加宏大。
  又是海外屯田,又是改革盐法,重重担子之下,户部已经不堪重负,改革不得不提上了日程。
  礼部一分为三,户部的事务更加繁杂,初步确定,要分成五个部分,首当其中的是财政,接着是民政,第三位是商贸,第四位是农业,第五位是殖民。
  有了拆分礼部的经验,户部很快就完成了拆分,各部尚书不必细说,总之多半都出自心学门下。
  任人唯亲,总归不好,可是这些年心学风靡大明,人才数之不尽,到了收获的时候,唐毅想避开也避不开。
  而且他本身就是财政学的鼻祖,又是殖民拓展的热情倡导者。
  了解这些事务的多半都是他的门下,至于理学的酸儒,是做不了实际事情的。
  一口气增加了五个尚书,加上之前的三位,整个中枢的情况为之一变。
  各部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程度越来越高。能做明白八股文,就想主宰一部,那是痴心妄想。连一部都摆不平,又如何能入阁拜相?
  往日被人视作未来储相的翰林院一下子失宠了,与其在里面空耗生命,还不如去地方历练,还更容易晋升。
  连翰林院都失去了风采,整个科举制度也七零八落。
  在万历元年八月,唐毅正式下令,在五年之内,逐步停止八股取士,并且改革科举考试办法,每一年都举行文官考试,从中枢到地方,酌情录用青年才俊。
  考试的内容彻底废除八股,诗词一类华而不实的东西。
  改成律法,算术,农工商业,社会常识,文化修养等等内容。
  其实对于文人来说,他们最需要一个考试上进的道路,能够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至于是考什么,还真的差别不大。
  虽然有些人皓首穷经大半辈子,骤然废除八股,对他们影响很大,但是好在新的考试制度次数增加了,录取的人数也增加了,还有五年缓冲区,应该可以考上一个好位置。
  改革落实的比唐毅想得要顺畅许多。
  他把自己的行动分解成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块,每一步往前走,都有详细的计算。十年的功夫,足够彻底将朱元璋留下来的痕迹抹除干净。乾清宫的那个小家伙不会甘心失去权柄的。
  你再会演,可惜逃不出我的眼睛。
  等着吧,我给你十年时间,让你长大,不过想要从我手里把你的权力收回去,那是痴心妄想!
  把一个孩子当成对手,显得有些丢人,可是这个孩子是皇帝,那就一点不奇怪了,历来被皇帝干掉的权臣,远远超过被权臣掀翻的皇帝。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从没有改变。
  唐毅觉得自己不应该有任何的懈怠和侥幸,他必须更加快速地改变大明,把利益集团培植足够强大,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区区半个安南,可不能满足他的胃口。
  该到了决定谁是南洋霸主的时候了,唐毅召集内阁会议,特意把外务部和兵部找了过来,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和西班牙人进行决战!
  经过几年时间的厉兵秣马,无论是席慕云的吕宋水师,还是俞大猷的广东水师,都已经兵强马壮,实力不俗。
  尤其是席慕云的部下,还几次和西班牙人交火,双方互有胜负。
  虽然明军输的次数居多,但是渐渐的,大明的水手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可以一战。
  集中兵力,攻击马六甲,然后引诱西班牙舰队决战,一举击败。
  这么多年了,旧账也该算算了。
  为了能够击败西班牙人,唐毅调集了二百多艘战船,准备了上千门火炮,而且他还下令东南的商船,还有民间的水手都要接受朝廷征召,随时待命,准备出击。
  哪怕用人数压,也要把西班牙人压死!
  唐毅踌躇满志,却没有料到,大明和西班牙的战斗已经开始了……只是没有发生在海上,而是发生在陆地上。
  莫敬恭率领着莫朝的大军,向南猛扑,由于拿到了明军的火器支持,莫朝最初进展很顺利,一路打得郑松屁滚尿流,大片土地重新夺了回来。
  莫敬恭兴奋异常,他满心一统安南,成就霸业的美梦。
  不过当他杀到了岘港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而且还是足以致命的麻烦。
  就在这里,出现了一支奇怪的人马,他们穿着鲜艳的衣服,迈着整齐的步伐,呈现一个又一个的方阵,整整齐齐,刀砍斧剁出来的。
  整个方阵只有两种人马,最前面的三列都是手握长枪的士兵,后面则是拿着火铳的战士。伴随着鼓点,他们迈着坚实的步伐,向安南人压了过来。
  借助从明朝商人手里买来的望远镜,莫敬恭看得清楚,这些对手人高马大,红鼻子蓝眼睛,不是后黎的人马,而是一群西夷!
  “果然!”莫敬恭狠狠啐了一口,郑松无耻,竟然勾结外人,罪不可恕!他也忘了,自己同样靠着大明,不过是半斤八两。在他的心里,大明的人和他们没有太多的差别,而西夷怎么看都是两个物种。
  “杀!”
  莫敬恭果断下令,他的部下蜂拥而上,乱哄哄冲了上去。
  连续的胜利让他们忘乎所以,差不多离着一百步,枪声陆续响起,对面的西夷倒下了好几个,迸溅的鲜血刺激着安南的士兵,他们狂叫着,响起冲去。
  距离越来越近,面对着安南人稀稀拉拉的攻击,对手一点反击都没看,他们还在不断向前,哪怕死伤惨重,也毫不在乎。
  终于,到了七十步左右,西班牙人停了下来,前三排的长枪兵快速蹲下,后面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安南的人马。
  “射击!”
  硝烟弥漫,枪声隆隆,瘦小的安南士兵承受不住铅丸的巨大力道,被打得飞出好远,子弹在他们身上留下致命的伤害。
  拳头大小的伤口,糜烂的内脏,飞溅出来的血肉,瞬间溅得到处都是。
  一轮射击之后,安南的士兵就倒下了三十几个。
  打得他们一阵慌乱,可是很快绵延不绝的枪声又来了。
  娴熟的射击,快速的装填,节奏感十足的攻击。
  简直不像是战场,仿佛到了铁匠作坊,师傅用力抡着大锤,一下又一下,一团铁块就按照他的想法,呈现不同的形状。
  闲庭信步,举重若轻。
  说的就是眼前的这一支部队,他们强力压上,就好像泰山压顶,洪水滔天,汹涌而至,无处遁逃。
  枪声始终如一,安南的士兵就被成片的收割,不是他们不勇敢,他们拼尽了全力,尸体堆积如山,也不是他们的武器不好,明明手里的火铳比起对手射击得更远,可偏偏就是无能为力。
  任由对手疯狂屠杀,莫敬恭简直郁闷的要死。
  他的眼珠子充血,变成了可怕的红色,冲着自己手下的骑兵下令。
  仅有的两千名骑兵扑了上去,他们不计牺牲,踏着同伴的尸体,冲到了对方的面前。他们举起了马刀,眼前似乎出现了对手崩溃的场景,他们的长刀就能饱饮鲜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9/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