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行了,你跟着去看看,要是缺少柴米油盐什么的,帮着他置办一下,你师父可欠了人家天大的人情!”
师父的话不敢不听,吴天成连忙点头,转身追了出去。
……
唐毅站在院中,看着一草一木,曾经的记忆不停涌动出来,一切都那么熟悉。硕大的葡萄架下,奔跑摔倒,一家人纳凉吃饭,听爷爷讲故事,墙边的柿子树,每到秋天就会挂满红彤彤的果实,鲜艳诱人,树下面的琉璃井,清澈甘甜,买一个西瓜放在井水里,拿出来就是夏天最好的享受……生于斯,长于斯,失去了,又拿了回来,才显得格外珍惜。难怪老爹会如此执着,人就是需要一个根,老宅就是唐家的根!
唐毅缓缓走到老爹的旁边,伸手把唐秀才搀扶起来。
“爹,外面凉,进屋吧!”
“嗯。”唐秀才站起来,晃悠着身躯,牢牢抓着儿子的胳膊,爷俩迈过了门槛,走进了正厅。唐秀才举目向四周看了看,顿时皱起了眉头。
“毅儿,你觉得这屋子怎么样?”
“俗,真俗!”
唐毅充满鄙夷地说道,沈良虽然附庸风雅,但是难改商人本性,装修的时候用的都是顶级的好料,什么家具除了金丝楠就是紫檀,墙壁的画也都是宋元名家的作品,雕梁画栋,看起来低调奢华有内涵,实则应了一句话,美之为美斯恶也,过分了,反而显得压抑恶俗。
“让沈良把这些玩意都搬走就好了,留着还占地方。”唐秀才不由得抱怨道,唐毅一阵无语,两天前,沈良找到了唐秀才让他把房子买回去,唐秀才还玩了一手漂亮的欲擒故纵。说什么老宅伤心事太多,想要换个新的住处。
逼得沈良好说歹说,房价被压到了一百两,几乎就是白送,还不肯罢休,最后沈良没有办法,只能把所有家具,还有采购的木料砖瓦都白送给了唐家,唐秀才“勉强”答应,接受了老宅,当天沈良带着人风风火火离开了太仓,连一夜都不愿意多住。
“先对付着,等出了正月,咱们重新修整,恢复老宅的原貌。”
“好,就这么办了!”唐秀才欣然说道:“不过,有一处不能等了。”说着唐秀才拉着唐毅穿过两层院子,到了东跨院的三间房舍前面。
一般的大家族都会有一个祖先祠堂,每逢节日祭祀先人,有婚丧喜庆,关乎家族的大事都会在祖先祠堂,当着先人的面处理。
唐家搬到太仓才三代,人丁又不兴旺,所以没有祠堂,但祭祀先人的地方还是有的,就是眼前的小院。
到了院子前面,唐秀才突然变得肃穆起来,抖了抖衣襟,轻轻推开大门,闪目看去,顿时愣了一下。
正中央摆着唐老爷子和夫人的灵牌,下面还有妻子王氏的,香烟缭绕,桌面上摆着水果点心,就和曾经一样,沈良不会这么好心,还保留着唐家人的灵位吧!
唐毅解释道:“爹,昨天我让朱伯伯弄的,您还满意?”
“满意,当然满意!”
儿子安排的太贴心了,唐秀才真想放声大笑,可是又觉得不妥,转头望着父母和妻子的灵位,喜极而泣,泪水珍珠般滚落。
“爹娘,珺儿,我来看你们了,咱们一家人终于能过个团圆年了!”
……
团圆,团团圆圆,不只是唐毅,多少太仓的百姓都在这一刻抱头大哭,所谓征收田地的事情总算没有了。知州大人亲自出面,接见了前来请愿的上千百姓,告诉大家之前的传闻都是子虚乌有。还特意给每人都发了十斤白面,让大家安心过年。
老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一群人,他们不在乎陈梦鹤连续几天的沉默,不在乎跪的麻木的双腿,甚至不在乎足够包两顿饺子的白面。只要还有田,还有手有脚,就饿不着!
上千名百姓带着笑容,扶老携幼,回到了家中。一场危机就这样结束了。
老谭头听说之后,不顾身体虚弱,在沈林的陪伴下,跑回了村子里,把消息告诉大家伙。兴奋的人们帮着老谭头把祖坟重修修好,临走的时候,每个人都带着鸡鸭腊肉,二话不说就塞到老谭头和沈林的怀里,容不得拒绝,转身就走。
善良的百姓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们知道是有贵人帮了他们!
“修合无人问,存心有天知。帮了这么多百姓,上天会记上一笔的。”魏良辅喝着美酒,呵呵笑道。
“师父你怎么也神叨叨的了,是不是被蓝道行给传染了?”唐毅一边笑着,一边拿起酒壶,给老师满了一杯。
暗红的酒水,在洁白的酒杯中晃晃,醉人的芳香就飘了出来。唐毅给老师倒的是酿制的葡萄酒,普通人家酿酒喜欢用白糖,唐毅则是用了百花蜜,加上成熟的紫红葡萄,绞碎之后,密封起来,经过一个半月的发酵,过滤掉杂质,剩下的就是色泽红润,酒香浓郁的葡萄酒。葡萄酒能软化血管,最适合老年人饮用。
魏良辅品了一口,忍不住赞叹。
“葡萄美酒果然名不虚传,就差夜光杯了,徒弟,你是不是该孝敬师父一套。”
“没问题!”唐毅答应的痛快,魏良辅反倒担心起来,疑惑道:“你小子不会敷衍老夫吧?”
唐毅笑道:“给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
“你小子有一万个胆子!”魏良辅才不信唐毅的话呢。
“师父,是这样的,我准备开一个酒庄,专门酿葡萄酒。弟子已经让雷七和西夷联络,买红木的时候,顺道买一些橡木桶回来。葡萄酒要用橡木桶储存,经过发酵之后,酒水会变成晶莹的琥珀色,香醇异常。喝葡萄酒要有晶莹无暇的琉璃杯,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我敢打赌,大明的读书人很快就会接受葡萄酒的。对了,我还要烧制透明玻璃,到时候一定大卖,我怎么感觉眼前都金光灿灿的!”唐毅流着口水憧憬着前景。
作为一个穿越者,唐同学也想过弄出玻璃赚钱,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早就有了玻璃,只不过由于工艺限制,做不出完全透明的玻璃,只能烧出半透明的,唐毅还在王家见过蓝色琉璃制成的养鱼缸。
唐毅虽然知道玻璃是用石英砂,石灰石,长石放在一起,煅烧而成,但是具体工艺如何,就只能聘请工匠不断尝试,不过有自己指导,应该不会用太长时间。
“哼,死性不改!”一直没出声的唐顺之哼了一声,他已经受够这小子了,本以为他用尽办法赶走沈良,是为了那些百姓,现在看起来多半是为了他们家的老宅。现在又满脑子想着赚钱,我怎么就教了这么个不长进的东西!
看着唐顺之满脸失望,唐毅可不服气。
“荆川先生,您学问过人,可是未必知道透明玻璃的用处。”
“你知道你说。”
“比如可以做成烧杯,做成温度计。”
“能用来干什么?”
唐毅眨眨眼睛,突然笑道:“可以献给陛下,就能科学炼丹了!”
炼丹!
唐顺之突然须发皆乍,抄起一个鸡毛掸子,奔着唐毅就打。
“我非替大明除了你这个小佞臣不可!”
唐毅多精明啊,见势不好,转身就跑,唐顺之不依不饶,这两位在院子里追逐起来,简直比猫和老鼠还热闹。
就在唐毅跑得浑身冒汗,两腿发软的时候,朱大婶扯着嗓子喊道:“诸位大老爷,该请大菩萨了!”
第72章
灯会
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繁琐的习俗一大堆。一般过了二十三小年,就进入了祝福期,从这天起,就要变得日夜颠倒,比如“二十五日”要称作“二十五夜”,盖因为祝福仪式要聘请神仙降临,神仙的架子大,来得晚。要是请神仙吃晚饭,没准到了天亮还没来,谁能受得了。百姓为了免去熬夜之苦,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由此可知,国人唬弄神仙的历史由来已久。
人们会在祝福期选择一个适宜祭祀的日子,准备好福礼,进行两项最重要的活动,一是拜菩萨,二是请羹饭,也就是祭祖。
无论穷富,都丝毫马虎不得,普通人家会准备三牲福礼,也就是肉一方,鱼一条,鹅一只。稍微讲究点的,会加上牛羊或者鸡,变成五牲福礼,更加殷实的家庭会准备七牲福礼,那可就倍有面子了。
到了祭祀的时候,家家户户在堂前放置祭桌,还必须横纹摆放,女人们把厅堂,祭祀的器物都收拾的一尘不染,然后把福礼煮熟之后。乱七八糟的插上筷子,然后还要贴上红纸,弄得喜气洋洋,就算成了真正的福礼。
到了这时候,辛劳的女人们就要暂时退避,因为神仙菩萨认为女人不洁,有她们在场,神仙没法吃饭,不过要请来了观音菩萨,那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剩下的男人们则是等到了吉时,请菩萨来做客,先摆好碗筷,酒盅,右边放刀俎,左边放鸡血。唐毅还以为神仙也茹毛饮血呢,一问才知道,这是为了表示专门给神仙宰杀的,旁边还放着鸡鹅,叫做全鸡全鹅。当然在唐毅看来,这么折腾,谁都“饥饿”了!
光是大鱼大肉还不够,还要摆上豆腐干,食盐,年糕,四色水果,三茶六酒。摆这些东西还有讲究,鸡和鹅都要跪着,一样一样的丝毫不乱,主次分明。
到了良辰吉时,主人就要点燃蜡烛,依照辈分大小,叩拜福神,神仙吃东西都风卷残云,比假神仙蓝道行都快多了。因此只斟一杯酒,然后就烧纸,放炮,送福神上天,怎么看都有点扫地出门的赶脚……
祭祀了福神,接下来就是祭祖,神仙能唬弄,祖宗可不行,把桌子竖过来,女人们又出动了,把准备好的菜肴端上来,一般是单数,九到十一碗,12只酒盅,12双筷子,汤圆两万,米饭两万,外加总碗一个,酒壶一把。先点蜡烛后点香。主人再带着叩拜祖先,还是自家人心疼自己人,这次就要斟酒两杯,等祖先吃好了,然后再鸣炮送走先人。
好一通折腾下来,唐毅都弄得低血糖了,不过还没完,两位老师都在家里呢,他们寓居外地,总要安排祭祀吧。
没等唐毅说,唐顺之直接拿过来香,借着唐家的祭品,拜了三下就算是完成了,还美其名曰心学门人做事,只问本心,不在乎外物。他都不在乎,魏良辅更不在乎,老家那边早就准备好了。
这两位入了席,散福就开始了,朱大婶用煮福礼的高汤下了面条,热气腾腾,端了上来。不愧是开过面馆的人,做出来的面条细如发丝,爽滑劲道,汤汁香气浓郁,撒上香葱香菜,煞是好看,引得人食指大动。
大家都开始吸溜吸溜地吃了起来,魏良辅尝了一口,就笑道:“这面条色泽金黄,吃着爽滑,的确不错。”
朱大婶连忙笑道:“老大人,对亏小相公的主意,在面里放了鸡蛋,煮面的高汤也是提前准备的,没用煮福礼的,就怕沾了腥气。小相公对老大人的孝敬之心,可真让人羡慕啊!”
朱大婶忘不了给唐毅擦烟抹粉,倒是唐顺之狠狠一蹲面碗。
“奢侈靡费,贪图享乐!”
得了八个字评语,唐毅索性低着头,小声嘟囔道:“有本事别吃啊!”
“我要是不吃,面条剩下了,岂不是更浪费!”唐顺之笑骂道,一伸手,拿起空碗,对唐毅说道:“给我盛面去!”唐毅只能点头。
一物降一物,唐顺之把唐毅吃得死死的,面对这对活宝儿,大家伙只能偷着笑。
……
唐家由于二十九搬回老宅,祝福结束之后,就到了除夕,这一天要把水缸和米缸都装满,还要贴对联,请灶王爷回家,吃年夜饭,点灯照明,一家人守岁。
对联和灶王爷市面上都有卖的,只是寻常百姓才会买,稍微讲究一点的,就会请有学问的人按照自己的心思写,当然也有读书人自己写的。除了喜庆吉祥话之外,还有人在对联里面展示抱负。
比如某位就写过这么一副春联:“文章高过翰林院,法度严如按察司!”
翰林院就是陈梦鹤混过的地方,都是全天下最顶尖的文人,按察司就是按察使司,是负责一省刑名的机构。
这书生口气这么大,被人传出去之后,从此仕途不顺,算是遭了无妄之灾。
唐家倒是不愁没有写对联的人,不过老娘死去还不到三年,唐家在门外只是用蓝灯花纸贴上了“未尽三年孝,长存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