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951

  要想不赔钱,也有办法。就是抛弃一些产业,把店铺卖出去。
  缩减规模,说起来容易,可一旦做起来,不等于是将市场拱手让人吗?等到被王文显他们一统江湖,哪怕他们朝中有人,也别想挽回败局了。
  拼命,玉石俱焚,不拼,坐以待毙!
  这就是唐氏阴谋的狠辣,左右不是,进退不得。
  思前想后,王履太跺了跺脚,一扭头跪在了唐毅的面前,泪水长流。
  “唐大人,小的无知,冒犯了大人。如今小的知道错了,小的恳求大人,千万要高抬贵手!”
  乔承统和蔚济美也跪在地上,痛哭哀求,这一次比起刚来的时候,还要卑贱三分,高高在上的盐商,就像是可怜的哈巴狗,摇尾乞怜。
  唐毅沉默了一会儿,才转头,看了眼王文显和侯运来。
  “你们的意思是?”
  王文显急忙说道:“小的们都听大人的,大人说什么,我们就听什么!”
  “不必。”唐毅笑着摆摆手,“生意上的事情,讲究你情我愿,不是靠着强迫就能办到的。你们双方不妨把底线都亮出来,本官帮着权衡一下。”
  侯运来点点头,“大人,既然如此,小人就说了,我们不要别的,让他们把窝本让出来,自然天下太平!”
  “不行!”
  王履太三个真的疯了,让什么不能让窝本,大明的盐商按照地区,分成十纲,每纲二十万引,每引三百斤食盐,被称为“窝本”,这是大盐商的命根子,有了这玩意,才能合法经营食盐。
  哪怕一无所有,只要手握窝本,他们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相反,失去了窝本,就什么都没有了。
  “有本事杀了我们,别想让我们交出窝本!”
  “哈哈!”王文显怪笑道:“不交,那咱们就走着瞧,看看你们能撑到什么时候!”
  “你别欺人太甚!”乔承统咬牙切齿道:“大不了玉石俱焚!”他嘴上说着,只是怎么听,都有些底气不足。
  实在是他们的处境太难了,资金枯竭,对于任何商人来说,都是最可怕的。他们已经彻底被逼到了墙角,再往后退,就是万丈悬崖。
  唐毅见火候差不多了,咳嗽了两声,“王文显,还有王履太,既然你们同意本官调节,那本官就出一个主意。”
  “哎呦,就等着大人呢!”
  所有目光都落在了唐毅身上,唐毅微微一笑,他先冲着王履太等人说道:“胜负已分,你们不割一点肉出来,怕是过不了关!”
  说完,又转向了王文显,“我也提醒你们一句,如今天时地利人和,你们占全了,就算他们把窝本都交了出来,过个十年八年,你们也最多就做到他们的程度。有朝一日,再出现乱子,你们也有可能丢掉窝本,被打落凡尘,你们琢磨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道理是没错,可是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多少年来,兴衰起落,不就是这个样子吗?哪一次洗牌都是残酷而血腥的,和改朝换代差不多,曾经高高在上的落到了地狱,被其他更有势力的取而代之。
  “大人,莫非您有什么高见?”侯运来轻声问道。
  “高见谈不上,就是一点想法!”唐毅看了看他们,语重心长说道:“本官这些年观察下来,经商难做,哪怕你们是天底下最顶尖儿的盐商,每年赚不下千万两银子,可实际上,大头儿还要打点官府,给各级衙门塞钱。虽然我朝商税很低,但是都被层层贪官盘剥走了,到你们手里的并不多……”
  王履太张了张嘴,却也没有说出什么,唐毅讲到了他的心坎上。
  “为什么要被衙门盘剥呢?就是你们的实力太小,太分散,又内斗严重,把力量白白分散了。朝廷把盐商和灶户分开,生产的不能销售,销售的不能生产,让你们不得不依附朝廷,偏偏朝廷上下,贪得无厌。谁都视盐利为一块肥肉,你们看似风光无限,其实也任人宰割啊!”
  蔚济美一拍大腿,“大人说得太好了,我们就是被狗官欺负……”说到了一半,突然意识到,他旁边就坐着“狗官”之中,最凶狠的那个,吓得连忙闭上嘴巴。
  唐毅不以为意,微微一笑,“盐法是祖制,轻易动不了,不过我有个提议,前番王文显他们和一些盐商朋友交叉持股,顿时力量大增。你们为何不如法炮制,交叉持股,成为一家人嗯?”
  王文显和王履太都吓了一跳,刚刚还剑拔弩张,转眼就要成为朋友,这也太快了,他们有些跟不上。
  “大人,能成吗?”
  “为何不成?”唐毅笑道:“一方手里有债务,一方手里有窝本,你们只要联合到一起,从晒盐煮盐,到运输销售,统一调配,成本必定大减,而且你们自成体系,力量大增。甚至可以和其他地区的盐商交叉持股,利益共享,将原来的盐区给打破了,到时候,不只是两淮的盐利,整个天下的盐利都在你们的手上了。”
  唐毅不愧是大忽悠,没有几句话,就把脸红脖子粗的两伙人说到了一起,来建设美好的明天!
  唐毅的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以往朝廷凭着行政权力,把盐商人为分割,实行分而治之。
  这些年来,随着交融发展,股份制度越来越流行,靠着互换股份,就能让他们实现合作共赢。
  甚至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那就是打破盐区。
  比如两淮和两浙,原本属于不同的盐区,如果两淮的盐,进入两浙,就抢了两浙商人的市场,他们肯定会强烈反对。
  可是呢,如果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实现了股份合作,双方就可以在两省之内,进行优化配置。
  比如两淮的盐成本比两浙低很多,就可以从两淮调运食盐,进入两浙,生产和销售的利润,双方共同分配就是了。
  大明朝是典型的小政府,衙门的禁令如果和士绅商人的利益一致,那么没问题,就能贯彻下去。如果不一致,商人士绅有的是办法,让规定形同虚设。
  交叉持股,利益共享。
  是唐毅开出的药方,也是解决盐商内部矛盾的法宝。
  只是这个办法虽然妙,但是盐税如何保证呢?
  盐商沆瀣一气,会不会躲避税负呢?
  唐毅的再给嘉靖的奏疏里,就提到了解决办法,当然,他只是对嘉靖说,能够增加盐税。
  他建议针对官盐,依旧采取每引三两白银的征税模式,而官盐之外的余盐,采取就场征税,也就是说,把税负落到灶户身上,纳税之后,这些余盐就可以和官盐一样销售。
  看起来就是把平抑盐价的临时手段给固定下来,只是唐毅的手段会这么简单吗……
第539章
萧规曹随
  什么事情,只要和官府沾上,那就是低效率的代名词,至少大明的官府就这样。
  给予余盐合法地位,实际上就是让富裕灶户和官方灶户进行PK,答案显而易见。这些年来,官方的灶户就在不断流失,进入富裕灶户手下。
  以往盐运司还要征用民户补充缺口,可如果官银和余盐一样征税,他们还有必要费那么大的劲儿,管理手下的灶户吗?
  相信要不了十年八年,官方灶户就会消失一空,到时候垄断食盐生产的就是富裕灶户。
  而且盐运司的性质就彻底变了,从食盐生产的组织者,变成了单纯的管理者,专门负责征税。什么盐区啊、窝本啊、盐引啊……到了那时候,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唐毅认为理想中的盐法应该是就场征税,然后自由买卖。降低盐商的准入门槛,靠着充分的竞争,把盐价压下来。
  不过显然如此大功干戈,肯定会牵连到无数人的利益,招致盐商集体反弹,盐运衙门也不会赞同。
  而且凭着嘉靖的性子,也不会让他胡来。
  故此唐毅只能采取对制度影响最小的手段,表面上看,祖制一点没变,只是为了开辟税源,对余盐进行征税,官方反对声音会很小。
  不过开一个小门,就好像千里之堤上面的一个蚁穴,早晚会把大堤儿整个摧毁。
  唐毅的用心瞒不过整天和食盐打交道的盐商,放在平时他们肯定不愿意,可谁让他们的把柄把唐毅抓到了呢!
  反对可以啊,他们要是敢反对,王文显这帮人就会往死里整,彻底把他们踩死,取而代之。
  如果按照唐毅的办法,只是将利益共享,大头儿还抓在手里,而且通过互换股份,他们还能把手伸向更远的地方。
  仔细盘算起来,得失之间,还真不好说。
  只是股份如何划分,如何经营管理,如何分配利益……这些事情千头万绪,绝对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弄清楚的。
  唐毅很大度,他并没有用强力干涉他们,而是采取了公开透明的态度,八大盐商各自派出代表,以王文显为首的灶户,还有中小盐商,以及以侯运来为首的金融商人,四方坐在一起,共同商讨。
  曾经势如水火的人走到了一起,最初还有些不适应,很快大家伙就为了利益激烈地争吵起来,唾沫星子满天飞,一个个毫不相让。
  王履太把嗓子都喊哑了,至于王文显更是几次离席,闹得不可开交。当然大家争吵的时候,都会偷偷观察唐毅,希望这位钦差大人能出来主持公道,替他们说两句话。
  可是唐毅就是闭口不言,吵翻了天,也最多是给大家伙送来一点冰糖白梨,消消火气继续吵。
  到了最后几天,大家伙也算是明白了,唐毅不会掺和他们的事情,问题还要大家伙解决。
  而且刘焘很快就要到了,要是在这位爷来之前,还弄不出结果,市面上盐价高涨,一团乱麻,就等着挨头刀吧!
  经过激烈的争论,王履太等人同意释出四成五的股份,他们依旧保留一半以上的股权。
  其中两成交给中小盐商,两成交给灶户,还有半成交给侯运来,并且同意以后凡是金钱流动,都要放在他的钱庄。
  最后在唐毅的见证之下,四方敲定了最后的文本。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一转过天,盐商囤积的食盐开始大量流向市场,盐价重新回到了一分银子上下,闹腾了大半年的市场,终于安静下来。
  “这不是天下太平,而是暂时的停战!”
  茅坤断然说道:“中小盐商和灶户不会甘心仅仅拿到这么一点,官方灶户不堪重负,逃亡浪潮也会随之而来,还有盐商们通过互相换股,实力大增,无论怎么样,他们都会想尽办法,避开税负……”一口气说了好多问题,茅坤最后疑惑地总结道:“大人,我觉得您好像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制造更多的问题。”
  唐毅微微一笑,“鹿门先生不愧是智者,一针见血啊!”
  茅坤就更加疑惑了,甚至他都有点怀疑自己的眼光,唐毅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是故意埋下祸根,好弄得天下大乱,莫非他居心叵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