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951

  “朝中就是有那么一帮糊涂蛋,读书读得脑袋都堵死了,一根筋,又臭又硬,拿他们还没有办法。死抱着圣人教训,抱着祖宗法度不放,说什么汉贼不两立,说什么倭寇野性难驯,不能真心投降。他们的脑袋也不知道转一转,谁也没指望倭寇能真心投降,只要把他们拉过来,到时候决定权就在朝廷手里,想让他们干啥,他们就要干啥。就像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将,占山为王的时候,所向睥睨,一旦投降了朝廷,南北驱使,打几场仗,就消耗一空了。连小孩子都能想明白的事情,他们怎么就不懂呢!”
  唐毅心中暗笑,王寅的见识是真不错,只是他不太明白文官的心思。
  这个道理是不懂吗?
  未必!
  从科举一路考出来的官员,说到底还有文人的习性,文人什么习性呢,好面子,又有些过于理想。
  一旦招降倭寇,就要给他们官职,一想到和昔日的贼人同殿称臣,官员们就受不了,他们会千方百计,阻挠这种事情。还别说比较死硬的明朝文人,宋朝又如何?
  北宋名将狄青累积战功,一路升到了枢密使,执掌全国兵权,结果却遭到了整个文管体系的排挤攻击,各种泼脏水,无中生有,恶语中伤。其中就不乏欧阳修,韩琦,文彦博等等名臣。
  在无休止的攻击之中,软弱的仁宗皇帝选择向文官集团妥协,将一位功勋卓著,忠心耿耿的大将贬到了陈州,一年多之后,狄青就暴病而亡,将星陨落,狄青就是被文官集团给阴死的,死的比岳飞还冤!
  相比狄青,王直和徐海不但出身更卑贱,而且他们还反抗朝廷,在海外称孤道寡,弄得大明朝灰头土脸,颜面无存。
  千刀万剐了他们还不解气,如何能给他们官职,哪怕是假的,文官们也转不过这个弯儿。
  更何况文官之中,又不乏沽名钓誉之徒,他们就是以挑毛病活着的。
  真心招降,他们说有辱斯文,如果假招降,他们就说朝廷失信于人,总而言之,道理都在他们那里,可是真让他们去做点事情,保证是一团糟。
  很不幸,浙江就有这么一根极品搅屎棍。
  此人就是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别看他只是个七品官,可是巡按御史和巡抚总督一样,都是钦差的性质,有专折奏事的权利,典型官小权大。胡宗宪当初就是从这个职位一跃升到浙江巡抚的。
  王本固是嘉靖二十三年的进士,资历不差,而且官声极好,虽然比不上海瑞那种偏执狂,他也是极为清廉,不贪不占,爱惜民力,处处打着为百姓做主的旗号,能战敢战。
  而且他本身没有把柄,浑身是刺,哪怕强如胡宗宪,面对他,也是老虎吃天,没处下嘴。
  也不知怎么回事,王本固从哪里听说胡宗宪打算招降倭寇,他上蹿下跳,几次当着胡宗宪质问。
  倭寇祸国殃民,人所共知,朝廷每年花费百万两军饷,聚集几十万大军,拿区区倭寇没有办法,竟然要招降,要不要脸?把大明的尊严置于何地?死于倭寇手里的军民百姓会如何看?堂堂大明朝,连倭寇都对付不了,简直愧对祖宗,有负圣恩。
  王本固甚至直言,谁提议招降倭寇,就是和倭寇暗中勾结,图谋不轨。为了大明朝的正气,他要誓死力争,绝不和倭寇妥协。
  有了这么一个不要命的家伙挡着,胡宗宪是真不敢去招降王直和徐海,可不招降也不成,恰巧这时候,唐毅来了,胡宗宪就把主意打到了他的身上。
  王寅低声下气,近乎哀求道:“状元公,胡部堂身为东南总督,却也受到方方面面掣肘,加之朝廷有人把他视作严党,一旦胡部堂招降倭寇,就会有人攻击他图谋不轨,居心叵测。胡部堂心有余而力不足,状元公身为六首魁元,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由您出面招降倭寇,定然能马到成功,倘若东南有天下太平的时候,状元公居功厥伟,千万百姓都会感念状元公大恩啊!”
  何心隐频频点头,也说道:“十岳兄乃是肺腑之言,大人,您就答应了吧!”
  “哼,我又不是金刚不坏之身,胡宗宪都不敢招降,我哪有那个本事!”唐毅脸色铁青,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回踱步。
  “夫山先生,十岳先生,我也知道招降是最好的办法,可你们别忘了,舆论不站在我们一边,有多少人等着盼着,要用倭寇做文章。这些人是见了棺材都不落泪的主儿!他们只会把责任推给别人。你们信不信,就算招降成功了,他们没准儿也会偷偷下手,把倭寇头子给砍了,拿着倭寇的人头请功。”
  “怎么可以这样,会天下大乱的!”
  “人家信奉的是升官之后,拍屁股走人,哪管洪水滔天。”唐毅毫不留情嘲讽道。
  放在以往,唐毅或许还会冒险一试,可是现在他可没有那个心思。抗倭的重要程度,甚至都排不到前五名,实在是不值得堵上一切。
  何心隐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大口喘气,说不出话来。王寅攥着拳头,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突然道:“二百万两!”
  别人或许不懂,可是唐毅却明白了过来,他眼皮挑了挑,沉默了许久,才缓缓道:“三百万两,少一个子我都不干!”
  “好!三百万就三百万!只要状元公能招降王直和徐海,银子自然奉上。”
  唐毅呵呵一笑,“我不会傻乎乎去招降倭寇的,总之我有办法让倭寇销声匿迹。”唐毅负着手,从容笑道:“只是我这个从来都是先拿钱,让胡汝贞把银子给我,这个烫手的山芋我接了。”
第461章
比倭寇还倭寇
  王寅毕竟只是胡宗宪的谋主,不能替主人决定,他和唐毅谈好之后,立刻起身,回总督府报告,屋子里只剩下何心隐和唐毅两个。
  何大侠坐在那里,东瞧西望,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夫山先生,有什么疑问,只管说吧。”
  何心隐抹了一把络腮胡子,憨笑道:“大人看出来了?”
  “哈哈,夫山先生,这点眼力我还是有的。”唐毅叹口气,“不是我爱惜羽毛,害怕承担责任,实在是招安倭酋不是一件小事,哪怕办成了,过了十年八年,也有可能被人翻出来,他胡宗宪把抗倭看成这辈子最大的事业,尚且不敢轻易掺和,我又怎么能冲到第一线?”
  或许觉得这话说的太现实,太自私了,唐毅又笑道:“不过我相信总归有办法解决困难的。”
  何心隐长叹一声,说道:“大人,实不相瞒,我跑到倭寇那边卧底的时候,见到了徐海,还和他聊过,此人的确有投降朝廷的心思。只是他为人狡诈多疑,又和朝廷打了这么多年,绝不会轻易低头,他常说凭着手下的人马,最少也要当上总兵,还要丹书铁券,保护他徐家世代富贵,才肯投降,您说,这朝廷能答应吗?”
  何心隐唉声叹气,可是唐毅却两眼放光,看何心隐的目光都变了,跟财迷看到了文物一般,充满了炽热的光,吓了何大侠一跳。
  “大人,我的话可有不当之处?”
  “没有,夫山兄说的太好了。”
  唐毅真是觉得何心隐这家伙实在是太神奇了,明明一介草莽,却手眼通天,登堂入室,部堂高官对他都客客气气,到了倭寇那边,也是座上宾。
  简直和传说中的侠士一般不二,要想解决倭寇的问题,多半还要落在他的身上。
  唐毅警惕地向四周看了看,何心隐心领神会,急忙起身转了一圈,把窗户门都关好,甚至用宝剑戳了戳墙,跺了跺地面,确保没有偷听,这才坐了下来。
  “大人有什么吩咐,何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夫山兄言重了。”唐毅笑道:“我索性和夫山兄坦白了,王寅说的没错,倭寇不能光靠着剿杀,可是招安又会带来祸端,思前想后,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祸水外引。”
  何心隐眉头紧皱,“大人的意思是?”
  “夫山先生,你见过那些西洋商人没有?”
  “见过,怎么没见过!”何心隐大笑道:“说是商人,就是一帮子海盗,他们的商船都带着兵器呢,打不过的就买卖交易,打得过就黑吃黑,我在海上的时候,就抢了两条西洋的商船,上面装着都是金饼子,这么大块哩。”
  何心隐举起了醋钵大小的拳头,晃了又晃。他生平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金子,真是触目惊心,都说傻人有傻福,那帮红毛鬼子的福分真不浅。
  “夫山兄,你说的一点不错,西洋人的确亦商亦盗,和王直、徐海这些人,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他们抢掠是得到了他们国家的支持,国王甚至跟他们一起坐地分红,还奖励海盗头子官职爵位,把他们当成民族英雄。”
  “什么?”
  何心隐真的震惊了,他实在是无法接受,官和匪,就是冰与火,怎么能混为一谈。要是朝廷支持抢劫,那岂不是全民皆盗?
  “大人,西夷官匪一家,何以立国啊?”
  “哈哈哈,他们不讲究虚伪的仁义礼智信,也没有什么三纲五常,追求的都是实际利益。只要给的钱足够,他们能出卖祖宗,出卖他们的神。”唐毅苦笑道:“我也知道这未必妥当,可一阴一阳,有红脸的关公,就有白脸的曹操,凭什么只能西洋人大肆抢掠,大发横财,我们就傻乎乎看着?这未免也太傻了吧!”
  吸!
  何心隐一直有狂生之名,他也觉得自己够离经叛道了,可是和唐毅比起来,他简直就是个标准的道学先生。
  你可是唐六元啊!
  居然鼓动抢劫,这要是传出去,不知道要吓死多少人?
  何心隐惊得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过了好一会儿,他冷静下来,又开始思索唐毅的话。
  “大人,莫非您是想让王直和徐海去抢掠西洋人?”
  唐毅呵呵一笑,没有说话,而是一转身,拿过来一个小木箱,展开之后,从里面掏出了一张羊皮地图,铺在了何心隐的面前。
  “夫山先生,请看这里,此岛面积差不多是福建的三分之一,三国时期称为夷州,后来被称为流求,我朝以来,名称众多,有鸡笼、北港、大员、台员、东番等等,孤悬海上,土壤肥沃,物产丰饶,岛上居民汉夷混杂,十分落后。倘若能鼓动王直和徐海等人,占据此地,称王海上也好,抢掠西洋商人也好,只要不危害大明,双方和平贸易,我们给予经济帮助,他们保护航道安全,双方相得益彰。长此交流下去,我估计有个二三十年的功夫,汉人数量大增,到时候就顺理成章,将东番划入大明版图,既能解决倭寇之乱,又能开疆拓土。有了东番充当海上屏障,还能防御西夷侵扰,简直一举多得,夫山兄以为如何?”
  哎呦!
  何心隐真被唐毅的奇思妙想给打败了,围绕着地图,左看看,右看看,越看越觉得有道理。
  十几万倭寇盘踞在东南沿海,他们不抢劫大明,根本就没有吃的,招安又麻烦重重。但是把他们弄到东番,岛上的物资充裕,足够他们生存,而且往来商船众多,他们还可以继续抢劫大业。
  东南的倭患也就迎刃而解,确实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大人,我还有两点疑惑。”
  “夫山兄请讲。”
  “王直和徐海都是枭雄之姿,让他们盘踞了东番,实力大增,会不会反过头威胁大明?”
  唐毅呵呵一笑:“夫山兄,东番虽然是个安身之所,却不足以威胁大明。再说他们要想发展势力,何苦和大明为难呢?”
  说着,唐毅把手指往南一划,顿时无数碎玉一般的岛屿出现在面前,好多岛屿比起东番都要大许多。
  “这些地方要么被西夷占据,要么就是一群野蛮土著,怎么也比大明好对付,只要他们在东番安身立命,我甚至不介意他们攻击这些地区,占领的越多越好,开疆拓土,难道不好吗?”
  “柿子捡软的捏!”何心隐拍着手笑道:“不错,真是不错,可东番是烟瘴之地,野人横行,王直和徐海未必心甘情愿去冒险。”
  何心隐总算说到了重点,唐毅微微一笑。
  “夫山兄,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了,如何把倭寇打疼,打残,打得无法在东南海面立足,然后再给他们一条生路,到了那时候,他们还不乖乖去东番。”
  “高,实在是高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