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陈氏怒气稍减,哼了一声,骂道:“还敢提敬美?那小子不知被你灌了多少迷魂汤,早就叛变了!”唐毅嘿嘿赔笑,没敢多说,省得惹火烧身,陈氏愿意骂,就可劲骂王世懋。
显然陈氏没有如唐毅的愿,而是话锋一转,叹了口气。
“臭小子,你被那三位说了一顿,有什么想法?”
唐毅当然是怒火中烧,恨不得大卸八块,可是陈氏毕竟是王家的媳妇,疏不间亲,唐毅笑道:“这其中或许有些误会,只要解释清楚,咱们还是一家人,相亲相爱一家人。”
陈氏冷笑了声,站起来围着唐毅走了两步,吓得唐毅直发毛。
“哼,你小子果然够虚伪,真不是好东西!”
唐毅这个尴尬啊,心说在别人面前,我都是诚实可靠小郎君,怎么到了陈氏这儿,印象就这么差啊,婚事还有希望吗,唐毅想要第二卷。,谁知陈氏竟然自顾自地说起来。
“仗势欺人,贪财好利,鼠目寸光,不知好歹,这就是王家人的德行——当然,不包括老爷和大少爷。”陈氏痛心疾首地说道:“太仓王家,绵延千年,在东南算得起是豪门。近几年,华亭的徐家,平湖陆家,分宜严家,兴旺发达,都压过了王家的风头。尤其是徐家,大肆兼并土地,华亭,乃至松江,到处都是他们家的庄园田产。王家人看着就眼红,就流口水,恨不得也吃一块。前几年老爷的官职不高,他们不敢胡作非为,可是如今老爷做了蓟辽总督,封疆大吏,手握重兵,他们就按捺不住,到处想着兼并土地。说什么兴旺王家,光耀门楣,要我看,就是给王家作祸,给老爷招灾!”
听着陈氏的一番话,唐毅在心中竖起了大拇指,岳母果然非比寻常,寻常的女人看到丈夫高官厚禄,仗势欺人还来不及,她竟然能如此冷静,看清风险,真是难得。
陈氏叹口气,又坐了下来。
“他们哪里明白,徐阶身为天子近臣,根深蒂固,些许小事动摇不了他的地位。可是老爷不一样,蓟镇和辽东年年有鞑子入侵,稍不留神,就要被朝廷问罪,老爷自顾不暇,大少爷又空有文名,不通政务。家里头还不知道收敛,早晚被言官盯上,狠狠奏上一本,想想我这心里头就受不了,半夜常常被噩梦吓醒。”陈氏满脸的愁云,说得十分伤感。
唐毅忙抢步说道:“舅母,舅舅功勋卓著,等闲人岂能对他不利?万一……万一真有人敢打舅舅的主意,外甥一定豁出性命不要,和他们周旋到底。”
陈氏抬头,看着唐毅满脸郑重的样子,第二卷。。
“唉,以往啊,我总想着给悦影找个老实本分的人家,不要给她爹惹祸,当然了,他爹要是出了事,也不至于连累孩子。看到你小子,我改了主意,要是让悦影嫁一个有本事的丈夫,说不定还能帮得上老爷。”
陈氏话里话外,都透着对王忬的担心,这种担心可不是没来由的,不到十年之间,就有曾铣和朱纨两位战功卓著,清正廉洁的封疆之臣惨死。陈氏有学问,有见识,不会看不到,丈夫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行走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
唐毅没想那么多,见陈氏松口,他顿时喜上眉梢,撩袍就要下跪,赶快把岳母摆平。陈氏一瞪眼睛,怒道:“臭小子,我说要找个有本事的,就一定是你吗?”
这下子可把唐毅问住了,他摸了摸鼻子,陪笑道:“舅母,貌似比我本事大的不多了。”
“厚皮!”陈氏笑骂道:“小子,听好了,你现在还是个白丁,三年之内,拿下个举人功名,五年中进士,要是不能,可别怪我势利眼。”
“请舅母放心!”唐毅拍着胸膛说道:“外甥争取三年之内就做到。”
“有信心就好。”陈氏突然笑道:“这么着,我不能让你白来,长房那边十五万石粮食,你也别想了,我们二房这边历年存粮还有五万石,二两一石,可能贵了点,你不会和舅母计较吧?”
哪里贵了,简直便宜透顶,陈氏是故意留面子。
唐毅是真的服气了,岳母不光是见识好,对银子也是拿得起来放得下,就从母亲如此,闺女就差不了,看来自己选对人了。
“舅母,您老厚爱感激不尽,只是这粮食不是我借的,而是王崇古王大人借的,三两银子一石已经是便宜透了,万万不能降价了,要不然岂不是便宜了外人?”唐毅故意把“外人”咬得很死,仿佛他是“内人”一般。
陈氏呵呵一笑,“成了,多出来的银子就算是悦影的嫁妆吧!”
……
从王家出来,唐毅是感慨万千,在王世贤和王世宇荼毒的目光之中,看着他们拉走了五万石粳米。
加上之前采购的三万石,一共凑了八万石粮食。唐毅一声令下,二百多驾马车载着粮食,浩浩荡荡,向苏州进发。
简短洁说,当他回到苏州,已经是傍晚时分,城门内外都是拿着刀剑的士兵,严阵以待。
王崇古采纳了唐毅的谏言,对苏州实行宵禁,天一黑凡是在街上游逛的都会被抓起来盘问,酒坊茶肆,都安排人手巡查,谁要是敢煽风点火,鼓动百姓,立刻抓起来。
唐毅离开这段时间,前后抓了八十多个小偷强盗,其余私自放高利贷,造谣生事,收受贿赂,一口气抓了上百个,还砍了五个衙门的差役,监狱都装满了。
靠着雷厉风行的手段,总算没有出大乱子,不幸中万幸。
当得知唐毅回来,王崇古竟然亲自带人出城,一见满是粮食的车队,王崇古喜得泪水横流。
“行之,运回了多少粮食?”
唐毅满脸羞惭,说道:“弟子无能,只运来了八万石粮食,有负先生所托。”
王崇古眼圈泛红,用大手狠狠拍着唐毅的肩头,差点把他拍散架子了。
“不少,不少啊,行之是个干才。”
不怪王崇古失态,原来他此前说自己有把握弄来二十五万石粮食,很不幸,牛皮吹破了。
唐毅刚走,陆续消息传来,已经定好的都变了卦,还有些在路上就因为各种原因被卡住了,运不到苏州。最重要的十万石粮食,从江北走运河到苏州,竟然被漕帮给扣下了。人家也不说扣下,只说生意繁忙,抽不出人手搬运。那你要派外人来搬,对不起,漕帮有规矩,不入漕口,就别想碰运河的生意。
弄来弄去,所谓的二十五万石,只有不到五万石运到了苏州,还不如唐毅呢!
好在唐毅还算厚道,要不然王崇古都有心拿块豆腐撞死算了。
“唉,有了这八万石粮食,又能撑些日子,只是老夫这心里头还是没底儿啊。”王崇古拧着眉叹道:“今天中午的时候,粮店的售价已经突破了十两银子,老夫连着抓了粮价囤积居奇的,靠着血淋淋的脑袋,才把粮价压回到了九两银子。亘古以来,哪怕是兵荒马乱的年月,粮价何曾到过这个地步,他们想逼死老夫啊!”
难怪王崇古上火,换成别人,只怕早就跑路了,根本就干不下去。
唐毅眼珠转了转,笑道:“先生,虽然粮食弟子没弄到太多,但是别的东西不用愁。”
“怎么说?”
“弟子此番回太仓,和交通行的几位主事商量,我们一致认为要维持平稳物价,不能任由破坏市场的行为出现。所以,我们调集了二十万匹棉布,二百万斤木炭,其余丝绸瓷器,锅碗瓢盆,生鲜蔬菜若干,都在运往苏州的路上。明天早上开始,粮价依旧要限售,其余的东西,全都敞开供应,谁敢囤积居奇,我把他们都打爆了!”唐毅霸气十足地说道。
听完唐毅的话,王崇古可真的傻了,这么多物资,就算是赵旭掌控的那些大家族也没有办法迅速调集,唐毅竟然有如此号召力,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行之,你没有骗老夫吧?”
“学生可不敢欺师灭祖!”
“好,好,好!为师要好好和你喝两杯!”
第254章
逼上梁山
唐毅成立交通行,最自豪的不是控制了多少银子,而是建立起产业和金融的完美联结,这玩意放在工业革命之后,就叫做财团。
作为把历史课本背的很好的乖乖宝,唐毅一直以为工业革命是个神圣的东西,是天才的哈格里夫斯在上帝的指引下,发明了神奇的珍妮机,从此之后,一架纺车能织出两根、四根、八根……纱线,纺织效率呈现几何倍数增加。
在珍妮机的带动之下,伟大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
真正到了明朝之后,唐毅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神奇的东方大地,老早就出现了能同时纺织多根纱线的机器,就在太仓,有二个人当八人的搅车,有的地方还使用水力纺纱车。
观察一圈下来,唐毅彻底打消了当发明家的冲动,大明的工匠已经足够优秀。制约他们的难题不是发明什么,而是如何利用。
就拿纺织机械来说,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是织出来的纱线粗细不均,经常断头,质量不能保证。再有很多纺织作坊原料有限,而人工却非常便宜,使得他们必须走精品路线。空有机器,也没法大规模推广。
代表大明纺织工艺最高水平的织造局,下属的作坊还都用相对原始而稳定的纺车。
弄清楚这些之后,唐毅就把自己的重点放在整合力量,进行商业模式革新上。
比如他采取加盟制,吸纳作坊加入,订立统一的标准,规范质量。同时又以整体出击,去谈棉花供应,去谈市场开拓。
有了充足的原料,加上广阔的市场,多生产就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再把最优秀的工匠集中起来,让他们设计最高效,最标准的织机,卖给各个作坊。
技术和商业的双重突破,带来是整体利润增加。不管是作坊主,还是普通织工和工匠,也不管是上游的棉商大户,以及普通的百姓,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一个项目成功,彻底说服了交通行背后的世家和商人,他们鼎力支持,利用交通行的资本,全力推动产业整合。
可以说,交通行虽然资本未必赢得过晋商四大钱庄,可是战斗力,动员力,组织力,都遥遥领先世界……
自从唐毅预感到苏州的危机之后,就果断下令,停止出货,全力增加库存,几个月下来,交通行已经准备了丰厚的弹药,可以和赵旭等人一决雌雄了。
遮天蔽日的船队从盐铁塘进入吴淞江,送到了苏州码头。
百姓们翘首以盼,好多人都以为是粮食来了,急忙冲了上去,挤得人山人海。船只靠岸,搭好了跳板,苦力扛着布匹走到了岸边,随意地堆积,很快就变成了小山。
百姓一见是布匹,大大失望,忍不住抱怨道:“别往苏州运这些玩意了,连饭都吃不上,谁有闲钱买布啊!”
妇人扭头离开,可是其他人心思活络,苏州城不只是缺粮食,布匹,煤、木炭,什么都不够,好些人家连婚事都推迟了,要是价格公道,买一点也不错。只是大家都不抱希望,这段日子以来,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商人能有良心。
有个老妇仗着胆子问道:“布多少钱一匹?”
“呵呵,老太太,棉布四两八钱,要是十匹以上,还能便宜。”
“多少?”
所有百姓都吓了一跳,刚刚离去的妇人又挤了回来。
开玩笑,苏州的粮食都突破十两,布匹更是更是到了十七两,十八两,丝绸突破三十两,直奔着四十两去了。
这边只卖四两半,别是开玩笑,逗大家伙玩吧!
看着大家怀疑的目光,一个大胖子不乐意了,他大步走到百姓的中间,大声说道:“乡亲们,昌文纸店知道吧?自从开张以来,我们卖的笔墨纸砚,家具用品,哪一样不是最便宜的?告诉大家伙,囤积居奇,挣黑心钱,不是我们的作风。布匹比往年是贵了些,可是没有办法,那帮生孩子没屁眼的孙子把棉花价格炒的老高,我们也是没办法。不过我钱胖子可以告诉大家伙,我们不会多赚一个子!”
听到昌文纸店,有不少书生都知道鼎鼎大名,他们的文具就是在那里买的,也的确以物美价廉著称。
有几个文人打扮的家伙挤出来,拿起布匹看了看,厚实柔韧,织得很密。唯一的缺陷就是线头很多,可是这种时候,还有什么抱怨的。
“我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