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951

  另一派则是以交通行为核心,形成的实业集团。
  交通行是从盐铁塘发家,改善交通状况,带来丰厚的回报,使得交通行的决策层更愿意依靠实实在在的东西发财,比如家具、酒、丝绸、造船、文具等等,另外他们还喜欢革新商业模式,比如推行加盟制,比如订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比如建立大型市场,比如鼓励技术创新……
  虽然交通行论起整体实力,远逊于苏州的世家豪商,但是单独任何一个世家都没法和交通行比拟。而且交通行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他们不拘于南直隶,触角已经蔓延到浙江,山东,京师,江西,湖广等地,好像八爪鱼一般。加入交通行系统的商贾士绅比不得顶尖豪门,但是胜在人数众多,涉及领域广泛,其中人才辈出,底蕴雄厚。
  构成了唐毅最大的本钱,正因为有这些人的支撑,唐毅才敢打晋商和苏州豪门的主意,进行火中取栗。
  “公子,最近几天各地的资金陆续调入,已经差不多有三百万两白银,另外还有二百余万在十天之内,就能调集过来。”周沁筠轻松地说道,貌似几百万的白银根本没看在眼里一般。
  倒是唐毅欣喜异常,“这么多?大家伙不是挺担心的吗?”
  “大家当然担心,不过他们更愿意相信公子!”周沁筠甜甜一笑,“您狙击茶叶,狠捞了一笔,他们都羡慕不已,盼着吃香的喝辣的。”
  还是自己鼓励了他们!
  唐毅摇摇头:“承担的希望越大,责任就越大,到时候出了问题,可就万劫不复了。”
  “不会的!”
  周沁筠笃定地说道:“公子,您不会输的!”
  “对,我当然不会输!”唐毅霸气地说道:“告诉他们,银子不要汇过来,从各地多多采购物资,囤积起来,给我准备着。”
  “都要囤积什么?”周沁筠追问道。
  “两白一黑。”唐毅笑道:“能决定价格的就是大宗商品,粮食、棉布、煤炭,只要握住这三样,我们就赢定了!”
  周沁筠沉默一下,用力点头。
  ……
  棋子已经都落下去,唐毅又收敛锋芒,安安心心做他的才子兼宅男,每天三篇八股,有空捧着朱子集注,苦心研读。
  要说起来,唐毅这辈子是心学弟子,上辈子是三好学生,对于禁锢思想的程朱理学没有任何的好感。可是真正耐下性子,仔细思索,唐毅渐渐品味出理学的味道。
  两宋是漫长中国历史的特殊节点,一方面宋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文明,文治达到了历代的顶峰,他们骄傲,自豪。
  可是文治的兴旺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尊严,宋代的版图是历代大一统王朝中最可怜的,别说西域,辽东,就连幽州都没了,还要不停掏出岁币,奉送给蛮夷。
  屈辱和荣耀同时扛在了宋人的肩头上,使得士大夫们不得不反思国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在所有人苦闷求索的时候,有人站了出来,说我们之所以失败,是私心作祟,是人心不古,所以我们要尊奉天理,要革除人欲,要超脱自我,追求先贤的脚步……
  漫长的历史对中国来说,是一笔财富,更是一种负担,每每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就习惯于反思历史,从古人的智慧找出答案。
  理学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排斥人欲,王政复古,追求所有人的同一,以达到用最小的成本,治理最庞大国家的目标。
  说到底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不敢面对未来,才会不停回首过往。
  在这一刻,唐毅突然明白了心学的可贵。不再追求虚无缥缈的天理,把目光放在人的身上,重视自己,才有了希望,有了勇气,有了追求,对未来不会恐惧,对海洋不会排斥,对君王不再匍匐……
  轻轻合上了书本,唐毅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这就是他的心学,或者说这就是他希望心学走的方向。
  虾米须的门帘挑起,徐渭探头往里面一看,突然觉得唐毅和以往不一样了,身上笼着一层神圣的光,尤其是嘴角淡淡的笑容,简直和庙里的神仙一般不二,吓得徐渭连忙甩了甩头,瞪大了眼睛,又什么都没有了。
  “行之,你在搞什么鬼?”
  “哈哈哈,文长兄,刚刚阳明公出现在了小弟的面前,他冲着我的额头一点,小弟立地成圣!怎么,见了本尊还不下跪吗?”唐毅气势十足的一喝,徐渭的双膝鬼使神差的一弯,随即挺直了。
  三步两步,冲到唐毅面前,气急败坏道:“装什么大尾巴狼!我是来告诉你的,粮价开始涨了!”
  “当真?”
  “嗯,是蒋月泉派人来通知的,他说本该亲自过来的,可是实在抽不开身。”
  比起悟道成圣,唐毅更在乎眼前,他急匆匆换了一身长衫。
  “走,咱们去看他。”
  从家里走出来,闷热的天气险些让唐毅呼吸艰难,没走多大会儿,浑身都湿透了,徐渭呢,这家伙更惨,顺着脖子流水,总算在汗水流感之前,赶到了蒋月泉的点心铺,离着老远,就看到不少百姓排着队伍,焦急地等待。
  每烤出一炉点心,顷刻之间,就被扫荡一空。
  唐毅驻足看了一会儿,默默摇着头,绕到了后院,宽敞的后院一边放着面粉、红豆、绿豆一类的原料,另一边是五个烤炉,师傅们脱光膀子,不停地劳作。
  小伙计把唐毅请到了客厅,奉上了凉茶。两个人不停往肚子里灌水,喝得徐渭肚子里都发出了水声,和老牛一个德行。蒋月泉才从外面匆匆跑进来,擦了把头上的汗。
  “唉,你总算来了,要不然我的肺叶子都漂起来了!”
  蒋月泉急忙拱手抱拳,连连说道:“都是小人的错,还请青藤先生不要怪罪。”
  “算了,说正事吧。”唐毅沉着脸说道。
  蒋月泉急忙躬身,一脸担忧,向着唐毅说道:“公子,自从前天开始,粮食就往上涨,今天天不亮的时候,小人去买面粉,价格一下子提高了三成,我和他们理论,说没有这么涨价的,可是那帮人根本不听,说看在老交情的面子上才卖给我,要不然有更多人抢着买呢!”
  徐渭不解地问道:“蒋老板,既然价格涨起来,怎么还有那么多人百姓排队抢购点心啊?”
  蒋月泉长长叹口气,愁得泪都快流出来了。
  “青藤先生,我就为了此事发愁啊,他们买点心不假,多数都用以往卖出去的券兑换,我每卖一盒点心,就要赔十文钱,卖的越多赔的越多,我现在就是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
  “蒋老板那你还能撑多久?”徐渭问道。
  “这个不好说。”蒋月泉压低了声音,在唐毅和徐渭的面前说道:“二位公子,给你们交个底儿,小的这些年的积累都拿出去买面粉了。现在全靠着往外买券撑着,券只要一直涨价,只要比点心的价钱贵,我就能撑住,可是我怕啊,这能一直维持下去吗?”
  唐毅微微冷笑,那还用问吗,肯定撑不下去,一盒点心十几文,几十文或许还有人要,可要是超过了一百文,都顶得上一顿酒席钱,谁会傻乎乎的继续买券。停止买券,资金链就断裂了,商铺一旦露出了疲态,老百姓就会捧着券前来挤兑,瞬间沙漠上的城堡就会轰然崩塌。
  唐毅都能看到千千万万愤怒的百姓冲过来,将无数个蒋月泉撕成碎片,偌大的苏州城,一下子从天堂爹到地狱。
  这个双输的结果究竟是谁造成的,唐毅意味深长地看了蒋月泉一眼,他扑通跪倒,抱住唐毅的双腿。
  “公子,赏小的一条活路吧!”
  ……
  问计的人不知蒋月泉一个,苏州府衙,王崇古正脸色铁青,在他的对面,就是晋商四大票号的掌柜,正战战兢兢地垂手侍立。
  “到底是怎么回事?三天时间,粮价突破二两五一旦,布匹过了七两,还在不停往上涨,其余蔬菜瓜果,锅碗瓢盆,凡是老百姓用得着的,都往上涨。老夫一下子坐到了火坑上面,亏你们还是多年的掌柜,连这点风声都看不出来,真是没用,废物,饭桶!”
  王崇古越骂越气,前些日子唐毅就提醒过他,他也和这几个家伙说过,几十年都白活了,竟然比不上一个小孩子,真他娘的丢人!
  为首侯记钱庄的东家侯运来脸色凄苦,连连作揖,“鉴川公,我们这些日子帮着收购茶叶,光盯着茶价,茶价才涨了不到一成,和往年差不多,我们也……”
  “呸!”王崇古狠狠啐了侯运来一口,侯运来也不敢动作,只能唾面自干。
  “还糊涂着呢!”王崇古气呼呼说道:“人家故意不动茶价,就是麻痹你们,咱们晋商这么多年,还没吃过这么大的亏呢!”王崇古痛苦地揉着脑袋,怕什么来什么啊!
第247章
问策
  唐毅觉得让文征明那种半仙般的人物为了柴米油盐费心,太过残忍了。他准备了足够用半年的大米、白面、腊肉、木炭,就连花椒大料都有,亲自送到了文家。老先生去听戏并不在家,老先生的侄子收下了东西,千恩万谢,临走还拿出一本书,说是老先生特意嘱咐的。
  欣欣然回到了家中,唐毅满怀期待,文征明啊,没准是什么古籍珍本,那可值钱了。
  洗了洗手,小心翼翼揭开包在外面的布,两个大字赫然出现。
  “孟子”
  唐毅急忙翻了翻,果然是老先生手抄的《孟子》,蝇头小楷无可挑剔,还有文征明的印章,只是离着唐毅的预想差了太多,烂大街的玩意,就算过了几百年,也未必值钱啊!
  看着一脸失落的唐毅,徐渭捂着嘴,嘿嘿直笑。
  “笑什么,不管如何都是文老先生亲笔抄的,我留下当传家宝了,你可别想偷走!”
  徐渭一听笑得更欢了,走到桌子前,把《孟子》拿在了手里,看了两眼,鄙夷地看着唐毅。
  “我笑你不识真佛,你看看这和平时看的孟子一样吗?”
  “能有什么不一样的。”唐毅接了过来,貌似有些厚,也有些重,猛地惊醒,“这,这是完整本啊!”
  “没错。”徐渭叹道:“说起来孟老夫子也够倒霉的,历代流传的经典到了本朝竟然被砍了一刀,就好比完整的一个人,突然变成了太监,你说悲哀不?”
  好吗,把孟老夫子送进宫了,要是别人听到,非治徐渭一个欺师灭祖的罪不可……这是一段著名的公案,朱元璋出身寒微,夺得天下之后,非常努力学习,忽然有一日读到了《孟子》的一句话,朱皇帝不高兴了。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子南征北战,辛苦驱逐北元,打下偌大的江山,到你老东西的嘴里,竟然轻了,简直可杀不可留。
  朱元璋耐着性子看下去,越看孟子的论调越生气,看来看去,看到了:“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老朱爆发了。
  好大的狗胆,这不是教唆臣子造反吗,那还了得,别看你死了两千多年,朕一样办了你!
  朱元璋当即下令把孟子逐出文庙,还下令毁禁《孟子》一书。
  这下子可触及到了所有读书人的命根子,刑部尚书钱唐高呼“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朱元璋终于明白有些事情不是光靠着权力就能解决的,孟子重新回到了文庙,只是老朱是执着的,终于在洪武二十七年,刊发《孟子节文》,删除了“异端邪说”85章,足足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
  从此之后,大明的官方考试用的都是删节版。如今文征明突然送了本“禁书”,唐毅不由得吓了一跳,文老才子不会想陷害自己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