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校对)第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8/581

  张峰的额头被砸得青紫一片,他气冲冲跑了过来。
  “老二,就是你事多。要是咱们早点走,不就避过去了吗!”
  张恪不理大哥的责怪,而是叹口气:“俗话说千里桑干唯富涿鹿。宣府能够屯田养兵,只怕大同是不成了。”
  听到张恪的叹息,大家都猛然一惊,原来王爷不是在发神经,而是在考察情况?
  “你们都看看,这一片荒地应该是以往的屯田,看样子是荒废了很久。究其原因。应该是降水不够,加上风沙过大,不得不放弃。”
  没想到王爷还懂得农耕,不过一想张恪在辽东培育出了水稻。也就没有什么诧异了,只是让人不停感叹,恐怕除了生孩子,张恪不懂的事情真不多!
  其实张恪所说在后世不过是一些常识。经过几百年的生息繁衍和不停的征战,长城一线的植被破坏严重。就拿明军来说,在秋冬的时候。经常放火焚烧荒草,省得蒙古人喂养牲口。而蒙古人同样经常抢掠村镇,焚烧山林农田。
  等到小冰河期,深处内陆的大同比起辽东降水更加稀少,农业耕种变得更加艰难。想要复制在辽东的经验,就变得不现实了。
  此时,工兵已经把坑挖好了。
  张恪带着大家过来,他亲自跳了下去,仔细观察着底层的土壤。
  在距离地表二尺左右,全都是颗粒极细的沙石,再往下看,则是黄土淤泥,还有些腐烂的植被,土壤有些发黑。
  土层的情况验证了张恪的判断,这里本是一个水渠的所在地,年久失修,供应的水量越来越少,几近于无。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抛弃了祖辈生存的土地。等到百姓离开之后,黄沙快速侵占了土地,几十年的功夫就成了眼前荒凉的模样。
  卢象升和张峰都亲自跳下土坑,按照张恪所说,细心观察,又找来附近的村民询问,果然和张恪推测的一般不二。
  “王爷,您可真神了!”卢象升忍不住伸出大拇指,赞道:“卑职真没有想到,就凭简简单单的手段,就把百十年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
  “看清了又如何。”张恪叹口气,苦笑道:“没有来钱的路子,想在大同驻军,除了向朝廷要,就要辽东填补。”
  张峰道:“朝廷?户部的仓库还没有永贞的钱袋子深呢!我看担子多半还要落在辽东的头上。”
  卢象升还不服气,说道:“王爷,以前能种田,现在也能种,卑职以为大不了就把灌溉的沟渠修建起来呗!”
  “谈何容易!”张恪摇头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天爷下雨少了,沟渠修上了也没水。”
  张恪一时也想不出主意,只能笑道:“走吧,先去大同驻扎下来,办法总比困难多。”
  ……
  “启禀中丞大人,还,还没看到安东王的仪仗。”
  “什么?”张宗衡额头都冒汗了,算起来吉时都过了半个时辰,安东王不是带着骑兵过来,为何这么慢?
  “路上有没有意外?”
  手下的士兵一愣,还是说道:“大人,应该没有。”
  “什么叫应该?”张宗衡大声咆哮道:“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连回话都不会,就给本官滚家去!”
  “是是是,大人小的遇到了龙摆尾。”
  “龙摆尾?”
  张宗衡的脑袋里迅速出现了可怕的画面,难道安东王被龙卷风刮上了天,这可要了命了!
  “快,前面带路,本官要去迎迎安东王。”
  没等张宗衡动身,东边大路上骑兵开路,黑旗飘扬,张恪带领着大队人马出现在了眼前,张宗衡总算是长出一口气,急忙领着人迎上来。
  “下官大同宣府张宗衡拜见安东王,王爷一路辛苦,下官备下了接风酒宴,还请王爷进城稍事休息。”
  张恪骑在马上,上下打量一下张宗衡,他早就听说张宗衡是有名的老狐狸,典型的谁都不得罪。
  不妨先来个敲山震虎,张恪暗暗想到。
  “是张中丞,咱们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
  张宗衡急忙陪着笑脸,谦卑地说道:“诚如是,是下官天大的福气。”
  “呵呵呵,祸根儿也没准。”张恪突然俯身笑道:“就是在接风宴上,本王把熊廷弼拿下,张中丞以为如何?”
  瞬间,张宗衡的脸色一变,后背冒出了冷汗。
  强作镇定,笑道:“王爷开玩笑了,熊廷弼是罪有应得,下官不敢说兢兢业业,可是也绝无问题。”
  “噢,张中丞挺有信心的,那本王可要祝愿你禁得住考验了。”
  张恪打马,后面士兵跟随,从张宗衡身边经过,张中丞浑身都湿透了,仿佛从水里捞出来。
  “珍儿啊,珍儿,你可不能坑了你爹啊!”
  愣了半晌,张宗衡咬牙跺脚,转身跟着大队人马进入了大同。
  一进入城中,情况和外面迥然不同,城外是荒凉一片,几十里未必能见到一个村镇,还在坚守的百姓多半都是老人,青壮都跑光了。
  到了城中,商贾云集,街边店铺林立,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甚至不少奇装异服的西域商人,往来不断,吆喝声此起彼伏,如此繁华的景象,比起辽东等地一点不差。
  光看到农村的衰败,没想到城里竟如此繁华,毕竟作为晋商的聚集地,太穷了也不现实。
  张恪不停观察思考着,把地盘治理好才是他真正的任务,其余的斗争不过是佐料。
  来到了巡抚衙门,张恪在张宗衡的带领之下,进入了府邸,十几桌的酒宴已经摆好,张恪他们进城的时候,大师傅就在动手,此时刚刚好,新出锅的菜肴摆满了桌子,酒坛飘出浓郁的芳香。
  张恪坐在了主位,没急着吃东西,而是笑着问道:“张中丞,你治理地方多年,本王想知道,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同兴旺起来吗?”
  “这个……”
  张宗衡稍微一愣,想去昨天和珍儿的对话,他猛然站起,跪在地上。
  “王爷,要想复兴大同,唯有开中法,唯有恢复商屯,才有一线生机,不然大同民尽商绝,就在眼前!”
第548章
简单粗暴
  所谓开中法,就是盐商向九边运输粮食,换取朝廷盐引,然后再去盐场领取食盐,到指定地区销售。如此一来朝廷不花一分钱,就供养了九边的百万大军。
  而商人由于运费太高,他们索性就在九边招募百姓,屯田收粮,此之谓商屯。极大地促进了边疆的繁荣。有人总结明朝的盐法,称开中法最善!
  只是好的制度却没法完善,自从成化之后,逐渐崩坏,后来更是直接向朝廷纳银就能换取盐引,九边的盐商内迁,造成边地越发空虚衰败。
  换成别人,张宗衡绝对不会提的,毕竟恢复开中法难度太大,谁也没有这个实力,说了也等于白说。
  可是唯独张恪,手握强兵,权倾天下,在辽东就大刀阔斧,想来恢复开中法,他绝对感兴趣。
  张宗衡满怀信心像张恪提议,只要张恪能采纳他的主意,自己的身价也能水涨船高,与日俱增。
  正在盘算着好事呢,可是谁知道张恪竟然一言不发,似乎对这个极具建设性的提议一点都不感兴趣。
  是他不明白什么是开中法,还是害怕得罪盐商?
  张宗衡的心里头不停打鼓,正当他有些冒汗的时候,张恪突然说道:“张中丞,你的提议不错,只是想要恢复开中法怕是不太现实了。”
  语气淡淡的,透着一丝遗憾,张宗衡略微有些遗憾,心中暗道就算是强如安东王,竟然也忌惮盐商的力量,真是可悲可叹啊!
  谁知张恪接下来却笑道:“商屯荒废多年,想要重新恢复,要修建农庄,要开垦土地,要招募百姓。近年来北方灾害不断,田地产量极低,就算恢复开中法,没有十几年的功夫,也别想有所成效。本王以为有更容易,更快速的方法,能让大同繁荣起来,何必缘木求鱼呢!”
  “什么!”
  张宗衡简直不敢相信他的耳朵,他不敢说是才智过人,也是多年的循吏。深知大同,乃至整个九边,除了辽东之外,就两个字:空虚!
  商屯荒废,百姓逃亡,百姓少了,没法供应军队,军户逃亡,军户逃亡。部队减少,各级将领争相豢养家丁,吃空饷,喝兵血。简直就是个恶性循环。无论怎么看,都是无解的题,实在是不知道这位王爷能拿出什么好招数。
  张恪微微笑道:“张中丞,你是骑马找马。捧着金饭碗要饭啊!”
  “哦?王爷您的意思?”
  “大同乃是商贾云集之地,西通西域,北上大漠。商人每年走私多少违禁货物给了鞑子,又捞了多少油水,损公肥私,无恶不作,如此蛀虫,难道让他们交点商税过分吗?”
  天雷滚滚啊!
  张宗衡狠狠掐了一把大腿,真疼!
  没在梦里,可是怎么听着都像是做梦,征收商税,倒不是没人提出过,可是难度何其之大,简直势比登天。
  别看名义上商人地位低下,可是他们靠着手里的银子和士绅集团紧密结盟,盘根错节。想要征税,想要从他们身上割肉,要知道,那可是一群比洪荒巨兽还要恐怖的家伙,谁敢轻易招惹。
  张宗衡猛然惊醒,在张恪来之前,就有晋商找到他,想来那些鼻子灵敏的老西儿已经窥见了张恪的想法,可笑自己还想靠着进献开中法,获得张恪的好感,哪知道人家早有更火爆,更狠辣的主意了。
  怎么有点头晕啊?
  小心了一辈子,到了如今竟然陷入了两头猛兽的战场,这不是要了老命吗!
  张恪看到张宗衡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凝眉瞪眼,浑身哆嗦的德行,心中暗笑。
  “张中丞,你的身体不舒服吧,本王就不多打扰,告辞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8/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