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581

  洪敷敎顿时笑骂道:“你小子身体比牛还壮,少和为师装蒜。”
  “弟子当然不敢和您老装蒜,只是弟子要和那些人装蒜。”张恪笑道。
  洪敷敎捻须大笑,十分开怀,说道:“永贞,查有无暗害陛下之人,只是防守而已。你领兵多年,肯定知道光靠防守。是打不赢战争的。”
  “恩师的意思是?”
  “还要进攻。”
  “从哪里下手?”
  “就从京营!”洪敷敎笑道:“改朝换代,没有兵权可不行,京营虽然废物,但是好歹有十多万人,捏住了京营,手上的筹码就多了。”
  ……
  张恪和洪敷敎谈了大半夜,把一切要注意的都谈过了。张恪对京中的局势也了然于心,送走了老师之后,张恪并没有急着动作,而是老老实实泡病号。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离着年关也越来越近。这个冬天还算是热闹,先是光复辽东,接着午门献俘,又册封张恪为安东王,热闹一个接着一个。
  朝廷为了庆祝胜利,下令大赦天下,减免赋税徭役,老百姓能喘口气。大家都说这是安东王带来的福气,不出意外。光复辽党的戏码又成了戏台子的猪脚,大有唱着过年的架势。
  除了张恪之外,还有几项重要的任命,崔呈秀以阁老的身份。出任辽东经略,王化贞被任命为辽东巡抚兼任左布政使,李之藻出任右布政使,杨廷筠出任按察使。张海川因为擒获多尔衮有功。破格授予辽国公的爵位,署理辽东大都督。
  这套班子用的还是张恪的旧人,可是明显按照内地省份。设置了三司,只等水到渠成,就进一步分化张恪的权力。对此安东王没有一丝的反应,完全逆来顺受,老实养病,让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
  很快大家伙就不关心张恪了,原因很简单,到了年关,朝廷发不出俸禄了!
  都说当官发财,可是京里大大小小的官吏也不都是肥的流油。比如都察院的御史,六科廊的给事中,还有翰林院,国子监,詹事府等等清水衙门,一年到头,得不到多少孝敬,百官就指着一点俸禄过日子。
  前几年,欠俸是常事,最近两年,魏忠贤秉政,老魏还算不错,最少也会发八成的俸禄。
  九千岁说的明白,官员俸禄本来就不够,若是拖欠,等于是逼着他们去贪污,与其让他们祸害老百姓,倒不如把俸禄发齐了。
  老魏还算明白人!
  腊月二十三,又是百官发俸禄的时候,大家早早等在了储济仓前面。顶着凛冽的寒风,终于开始发放俸禄了。
  大家乐呵呵接过东西,仔细一看,全都傻眼了。
  上至六部九卿,下至末品小吏,全都一视同仁,三升陈米,两斗花椒,一千贯宝钞……
  轰!
  顿时所有人都炸锅了,没有银子,没有丝绸布匹,难道让大家伙喝西北风吗!
  百官鼓噪,户部的官员一个头两个大,只能出来解释。因为光复辽东,要犒赏有功将士,银子和布匹都拨到了辽东,只能委屈在京的官员忍耐一下,明年一切都会好的……
  这番说辞下来,不少官员都冷静下来,一想到那位刚刚晋封的安东王,都不免心虚。
  就在此时,有个给事中站了出来,冷笑道:“扯你娘的臊!安东王给陛下上了折子,犒赏三军,奖掖有功,安顿退伍老兵,这些银子都从战争债券里面出。至于朝廷的赏赐,只有一百万两白银和五万匹丝绸细布。何来把东西都给了辽东之说,我看是有人给贪污了!”
  一块石头落到了厕所,激起了公愤!
  这些京官们把给的东西全都扔在了地上,分头跑回衙门,仔细查看公文。
  果然按照所说,根本没有给辽东。大家仔细一查,总算是找到了毛病,朝廷的确拨付了大量的犒赏三军的银子,只是没有落到辽东,而是到了京营和九边其余诸镇!
  看到这里,文官都炸庙了!
  好啊,给辽东我们没说的,竟然给了京营,他们干了什么?
  “年兄,年弟,别客气了,大家弹劾朱纯臣,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
第506章
决战紫禁城
  “永贞兄,大恩不言谢,就看老崔往后怎么报答吧!”
  崔呈秀说完,竟然双膝跪地,给张恪磕了三个头。不怪崔呈秀如此,他觉察出京城波诡云谲,不是久留之地,就向张恪求助,结果张恪爽快的答应,让他出任辽东经略。
  没有多长时间,张恪果然做到了,让他能够脱离苦海,逃出生天。
  可是让崔呈秀有些过意不去的竟然是张恪一脚踏了进来,一出一进,更显得张恪仗义,够朋友!
  “崔兄,以后辽东的事情还要多多仰仗你。”
  “没说的,我是萧规曹随,遇到事情,我会多请教王化贞,请教张世叔,让他们给我掌舵!”
  “哈哈哈,崔兄客气了。”张恪笑道:“我举荐你去辽东,一来是咱们关系不差,二来你是个干吏,眼界也比他们宽。你以后做事情,务必要维护辽东的利益,对辽东有利的事情只管做!”
  话说到这份上,再明白不过,潜台词就是朝廷有意见,也让朝廷滚一边去。
  “永贞兄放心吧,老崔一定按照你的吩咐办。”崔呈秀拍着胸脯保证,又交代几句,张恪就准备送客,他现在是病号,会客时间太久不好。
  崔呈秀犹豫再三,说道:“永贞兄,这一次京官闹俸禄,你可知道钱到哪去了?”
  张恪眉头一皱,储济仓数百官员和户部的人差点打起来,早就是人尽皆知。张恪不动声色,笑道:“听说是让京营和九边给瓜分了,不少官员要弹劾朱纯臣。”
  “呵呵,永贞兄,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朱纯臣有多大的本事,能截留朝廷预算。能够中饱私囊!”
  张恪顿时来了兴趣,急忙问道:“崔兄的意思是背后有人?”
  “嗯,我直说了,是魏公公干的。”崔呈秀道:“魏公公的侄子魏良卿当了宁国公,魏公公有意让他接手京营,另外他想把兵部尚书的位置给太常寺卿田吉。”
  田吉这个名字张恪不陌生,外面都称他是魏忠贤手下的五虎,名列第三,至于第一位就是面前的崔呈秀,只是如今已经成了他张恪的人……
  “田吉掌握兵部。魏良卿掌控京营,如此一来,兵权都落到了他九千岁的手里,魏公公端得好算计!”张恪轻蔑一笑。
  崔呈秀继续说道:“魏良卿论起才略,别说比永贞兄,就算是给我提鞋,老子都不用他,神马玩意!”又骂道:“魏公公许是也知道他没本事,就想着用钱砸。收买人心。因此拿出了二百万两银子,加上二十万匹丝绸,名义上是拨付辽东奖励三军,实则暗中扣下。想要把京营掌控在手里。”
  听到这里,张恪也不由得对魏忠贤有些敬佩,老太监眼光不错,知道要抓军权。只是想靠银子就拿下京营。未必有些痴心妄想了……
  崔呈秀看着张恪面带思索,顿时就不废话了,该怎么应付。让张恪出招就是了。他乖乖退出了王府,急匆匆赶赴辽东,京城这个龙潭虎穴,他是一分钟都不想多待。
  ……
  大明废除了御史台,将左都御史置于和六部尚书平级的地位,同时又创造性的设置了六科廊,结果却是造就出一帮无人能约束,也无人敢惹的一个群体……言官!
  就在小年领俸禄之时,百官大闹,冲突中有三位六科的给事中被打了,其中一位还昏迷不醒。
  六科的其他人急忙找来马车,送同伴回家。一路走来,小巷子越发幽深,地面上坑坑洼洼,行进艰难。
  到了胡同最里面,一个狭小的院子出现在眼前,破败不堪,走进去之后,只见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妇人从里面出来,看到车上的男子,顿时惊得扑过去,嚎啕痛哭。
  吏科给事中宋权急忙安抚女子,让人把同伴送进屋子。
  进了矮小的屋子大家才猛然发现,里面家徒四壁,只有几张好友送的对联画作,炕上的被褥都破旧不堪,米缸里没米,柴房里没柴,连饭都吃不上,更遑论请大夫了。
  妇人趴在丈夫身上,不停地追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啊?不是领俸禄吗?粮食呢,银子呢?朝廷什么都不给,还把人打成这样,这个官不做了还不成吗,我们不做了!”
  哭声杜鹃啼血,不忍听闻。
  在场的几位给事中纷纷落泪,宋权从怀里拿出了一锭银子,挥着泪说道:“大家伙别看着了,有什么都拿出来,给蔡兄请大夫,买柴买米!”
  下人急忙去忙活,几位给事中看着家徒四壁,寒冷逼仄的小屋,悲从中来。
  这就是言官,这就是清流!
  朝廷的脊梁骨,大明的良心,从太祖设立六科廊以来,多少给事中奋不顾身,用一腔热血,勇斗权奸!
  无论是刘瑾这般的阉宦,还是严嵩一般的奸臣,哪一个不是铁骨头的言官,一波波发起飞蛾扑火的攻势,生生用弹章击倒的。
  二百多年,言官甘守清贫,赤心报国,竟住着如此简陋的房子,食不果腹。朝廷竟然还敢克扣俸禄,试问当道掌权诸公,良心何在?
  “科长,弹劾,一定要弹劾!我们这就上折子,不是为了蔡兄鸣不平,而是要问问他们,到底是如何治理大明的?以往推说辽东建奴作乱,可是如今建奴已经平定了,外患除去,可是内忧仍然日甚一日,要还闭口不言,对得起咱们的职位吗?”
  “没错,文官绣着飞禽,武将绣着走兽,唯独咱们,胸前绣的是明辨是非的神兽獬豸。国家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不得不言!”
  宋权看着众人同仇敌忾的神情,他豁然站起,说道:“诸位同僚,到了咱们匡扶社稷的时候。不过做事也要讲究分寸,我们这一次只弹劾户部,只弹劾兵部,只弹劾京营,问问他们,把朝廷的钱都弄哪去了!”
  ……
  腊月二十九,足足迟来了一个多月的雪飘飘洒洒,紫禁城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临近中午时分,突然大街上多了无数人影,仿佛是约会好了,六科的给事中,十三道的御史,翰林院,国子监,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寺,六部郎中主事,大大小小数百位官员手捧奏折,昂首阔步,向着左顺门而来。
  魏忠贤的亲信太监李朝钦正守在左顺门,看到面前汹涌而来的百官,竟然吓得手足无措。
  “快,锦衣卫的校尉,拦住这些目无圣上的乱臣贼子!”
  就在此时,有人高声断喝道:“阉竖,张开狗眼看看,有手无寸铁的乱臣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