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校对)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581

  “遵命!”
  卫兵们急忙去办,不多时取来温水,仔细浇在两具尸体中间,渐渐的把尸体分开。就在尸体分开的一刹那,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就算是孙得功和汤辉这种老江湖,都呼吸急促,拳头攥得咯咯响。
  王在晋眼圈发红,只觉得喉咙里仿佛堵了一块东西,什么都说不出来……
  尸体的正面,明军用牙齿咬着鞑子的咽喉,已经鲜血模糊,一大片的糜烂,在烂肉之中,有牙齿,也有鞑子的血管,气管,脆骨,再看看他狰狞疯狂不甘的神情,显然愣是被咬死的。
  至于那个明军士兵,在腹部一大片黑红,鞑子的左手拿着一柄短匕首,狠狠插进了他的腹部,伤口足有六七处,腹中肠子都流了出来!
  不管是鞑子先刺伤士兵,士兵再咬断他的喉咙,还是士兵先咬住了鞑子的喉咙,然后鞑子拿出匕首刺伤他……
  这个士兵都是当之无愧的勇士!让无数人汗颜的勇士!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文人穷尽笔墨,也写不出战场残酷的一分一毫。眼前这个明军,看起来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在家中,或许还有白发高堂,还有新婚妻子,还有牙牙学语的幼童。在他和敌人生死相搏的时候,可曾想过亲人不得而知。可是他依旧没有吝啬大好年华同归于尽,生死相搏。
  壮哉!
  煌煌五千载中华沃土,有多少志士仁人,每当这个国家到了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笑着面对生死……
  “我不如也!”
  王在晋面对着年轻的士兵,竟然生出一股惭愧之感,多人文人从小念着圣人的微言大义,每逢朝议,他们慷慨陈词,意气风发,高喊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可是真正到了生死关头,他们能不能有这个士兵从容,能不能如此勇毅果敢?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从来读书人!
  王在晋冲着士兵的尸体,深深一躬。
  站起身来,缓缓说道:“把所有殉国将士的名单给老夫,老夫一定奏请朝廷,给他们建庙祭祀。谁要是敢拦着,老夫去找他拼命!”
  几句话掷地有声,在场的士兵感动异常,不由得偷偷擦着眼泪。
  王在晋领着人马入城,城中的民房多半都拆了打鞑子,只剩下一些作坊还在运转。没有住的地方,带来的一千骑兵不得不在城外找块空地露营,娇贵跋扈的骑兵和家丁很难得,谁也没有抱怨一句,都老老实实听从安排。
  “部堂,下官迎接来迟,还请部堂赎罪。”
  “永贞,免礼,免礼。”王在晋亲自起身,拉着张恪,和他对面而坐。
  别看张恪身为少保,可是按照大明的规矩,经略才是真正的统帅,往常商量事情,王在晋和王化贞对面而坐,张恪只能坐在下面。
  看似不大的变化,其实暗示着张恪在王在晋眼中的地位已经是平起平坐,寻常的武夫不过是文人眼中奴婢,张恪能做到这一步,的确不容易。
  话说回来,面子也是自己挣来的,要是有人能立下张恪一般的功劳,保证待遇更加优厚!
  “部堂远路而来,不知有什么指点,还请部堂示下!”
  “永贞,咱们之间不要这么客气了,你这一仗打得太好了,打出了大明的安全,打出了大明的威风。有了千里草原,辽东就有了迂回之地,京城也有了屏障。自从老夫到了辽东,就日夜惊恐,最担心的就是鞑子绕路偷袭京城,甚至老夫有心思退守山海关,节约出来的财力用在九边上。可是营州一战,攻守逆转,非但不用担心鞑子偷袭,反而能偷袭老奴,永贞你居功甚伟啊!”
  王在晋第一次向张恪吐露他的打算,张恪并不意外。
  其实平心而论,王在晋的收缩主张对大明更有利,明朝的问题不在建奴,即便是杀了野猪皮,还有野狼皮,野狗皮……不解决财政,不解决吏治,不解决水旱灾害,大明一样要被拖垮。
  百病缠身的明朝,急需的是好好休养,而不是靠着兴奋剂和强心针,同新生的满清跑马拉松,作死也没有这么折腾的……
  当然张恪眼下也是辽东的将门,他是绝对不会放弃辽东根据地的,好在进军草原这一步走赢了,套在明朝头顶的紧箍咒已经撬开了一条缝。
  王在晋算是大名少有的战略级人物,他敏锐察觉到了这一战的重要。
  “永贞,老夫已经上本,要求朝廷恢复大宁都司,选派枪兵猛将,守住这块宝地!”
  王在晋嘴里的猛将当然是张恪,但是张恪早就想好了,要把草原交给大哥镇守。他还要专心经营老巢。不过他也没有必要当面驳斥王在晋的好意,毕竟内阁和司礼监都有盟友,一定会帮着张恪把事情办妥。
  “多谢部堂栽培。”张恪云淡风轻地说道。
  王在晋对张恪的表现很满意,不骄不躁,有大将之风。
  “永贞,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根据老夫所知,林丹汗已经派出精兵复仇,另外西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的蒙古人也要东进,攻击营州。永贞,你还有把握打退十几万的鞑子吗?”
  “当然没有。”张恪一摊双手,笑道:“不过我有办法让他们打不过来!”
第315章
捅了马蜂窝
  “计将安出?”王在晋笑着问道,看他的神情分明把张恪当成了诡计多端的诸葛亮,全然忘了他才是文官,理论上出主意的那个……
  “部堂大人,林丹汗其实徒有其表,手上不过是插汉部八大营而已,人马不过十万,其他部落根本控制不住,而且还要面对野猪皮,他的处境比大明难很多,要是他稍微有点脑子,就不该派兵,和大明结怨。”
  王在晋对张恪的判断还是认同的,可是还有些疑问。
  “林丹汗桀骜不驯,这一次他弟弟粆图又被你给打败了,难保不会发疯,要真是倾巢南下,也是十几万人啊!”
  “没错!”
  张恪笑道:“所以不能让他南下,眼前最要紧的就是选派一个舌辩之士,前去会见林丹汗,向他陈说厉害,他不投靠大明,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可以许诺扩大互市,不愁林丹汗不上钩。”
  “这倒是个好主意!”
  王在晋站起身,不由自主地走了起来,和林丹汗谈判可不是一个小事情,绝对不像张恪说的那么简单。
  首先必须经过朝廷准许,要不然一个里通外国的罪名,谁也受不了。
  第二,还要说服朝廷的那一帮老顽固,同意夸大互市,有着庞大的利益引诱,才能迫使林丹汗就范。
  至于第三,那就是要找出够分量,有胆魄,不能给大明丢人的谈判代表。
  “部堂大人,用得着那么麻烦吗,在军中随便选几个就行了。比如杜擎,比如熊若光,还有沈岳,他们都是不错的人选。”
  “不不不!”王在晋连连摇头,说道:“大明以礼治国,林丹汗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不派身份足够的人怎么行!不还要年轻,才能承受长途跋涉,要有胆魄,不能在林丹汗面前丢人,最好是两榜进士出身,未来的宰相……”
  每说一条,张恪的脸色就苦了一分,那些两榜进士都养尊处优,怎么可能跑到草原冒险,就算他们愿意。朝廷也不敢让一帮书呆子丢人。老王多半是白做梦了,张恪一杯一杯喝茶,也不吱声。
  或许王在晋也感到了难度,他在地上转了一刻钟,猛地看到了张恪,突然大笑起来。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人选找到了!”
  张恪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苦笑道:“部堂大人,您不会让我去吧?”
  “想什么呢!”王在晋笑道:“老夫怎么敢放张少保过去。不过。人选和你的确有点关系?”
  “谁?”
  “邓文通!你姐夫!”
  “啊!”比起让张恪自己去,还要吃惊。
  “我姐夫倒是年轻,也懂得边务,不过只是个举人。还没官职,能行吗?”
  “那是老黄历了,令姐夫可是新科进士,刚刚入选庶吉士。可是朝中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
  进士?
  张恪急忙抓起桌上的月份牌,仔细一看,终于是恍然大悟。
  原来就在打仗的这段时间。天启二年的春闱已经结束了,姐夫邓文通超乎想象,竟然中了二甲第十三名,把一甲三个人加起来,也就是说姐夫在全国排了第十六名!
  全国啊!
  这是何等惊人的成绩,放在东南不算什么,可是偏偏出在文化荒漠的辽东,简直让无数人跌破眼镜,不敢置信。
  很多人都怀疑邓文通走了门路,实际上的确如此,张恪向魏忠贤打过招呼,希望留几个进士给辽东。
  当然张恪没敢指望头两甲,能像老师洪敷敎一样,弄到三甲同进士,榜下即用,就很不错了。
  可是万万想不到,邓文通竟然冲得这么靠前!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不少落榜的士子就把矛头对准了邓文通,指责他耍手段,花银子,是人情进士。甚至有人向朝中大官陈情,要求取消邓文通的资格。
  当这些人闹得正欢的时候,突然朝廷明发邓文通的文章,宛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京城一下子就乱了起来,几乎人人都在讨论这篇文章……
  什么文章能有这么大的威力?
  其实也不复杂,天启小朋友登基之后,就面临内外交困,财政枯竭的问题,他在殿试之中,提出了理财的问题,邓文通按着规矩,做了一篇八股。
  考官看后,差点被气死,满纸荒唐言,投机取巧,离经叛道……碍于有人打过招呼,只给低低打入了三甲行列。
  可是向皇帝禀报的时候,小皇帝突然提到了邓文通,说此人有大才,指名要看他的卷子。本来只有前十名才有福气让天子过目,可是考官也不敢违拗,只能把卷子拿来。
  几百字的文章,天启竟然看了半个多时辰,最后一拍桌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