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581

  张恪单刀直入,范文生哈哈一笑:“张大人果然快人快语,不同凡响,我们若是不能代表,也就不来了!”
  “好!”张恪满意点点头,笑道:“咱们不妨就把事情都放在台面上,我张恪不是找死的人。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你们逼的!”
  大胖子黄德禄脸上的肉跳了两下,冷笑道:“张大人,你的话未免不讲理了。我们几时惹到你了,反而是你杀到了大同。”
  “哼,用我把话说明白吗?你们救走硕托,从我的治下逃走。这不是惹了吗?你们为什么救硕托,还不是想和老奴打通关节,卖更多耳朵东西给老奴吗?别忘了。辽东可是张某的老家,野猪皮杀过来,死的可是我的家乡父老,兄弟亲人,还没有惹到张某吗?”
  三个人快速交换眼神,显然都读到了强烈的惊恐,张恪知道的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多。
  翟福拱拱手,陪着笑脸说道:“张大人,我们也有苦衷,是是非非先放在一边,眼前的事情您要怎么了结?”
  “痛快,我只有三个条件,停止对老奴的贸易;交出王家谢罪;再赔偿两百万两!”
  疯了!
  三个人心头浮出了同一个念头,关外走私的暴利仅次于两淮盐业,他们岂能轻易让出去,其余两条更是不能答应!
  “张大人,王家和我们同气连枝,至于赔偿,我们也经营困难,手边实在是没有银子。”
  张恪站了起来,绕着三个人走了几圈,每到一个人的背后,他们就忍不住冒白毛汗。
  “谈判要看筹码,王登库和鞑子贸易的罪证在我手里,他给东林党那么多银子,恐怕不光是他一家的,你们全都有份儿。这要是大白天下,嫉恨东林党的人会竭尽全力攻讦你们。就算你们根基深厚,势力庞大,斗下去也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翟福在三个人里面,年纪最大,经验也最丰富。
  “张大人,你说的有理,只是条件我们实在没法接受。这样吧,我们出一百万两银子,咱们两厢和解,您看如何?”
  “哈哈哈,朝廷派了五位钦差,声势浩大,你们只出一点银子,就能摆平吗?我张恪好说话,可是黄克缵都准备拼命了,此番不拿下一两位阁老,绝对不能罢休!”
  翟福顿时倒吸一口冷气,试探着问道:“张大人,王家和我们过从甚密,若是王登库胡攀乱咬,我们不好办啊!”
  张恪笑道:“我已经替几位考虑了,王登库必死,不过可以给他王家留下血脉,再给五十万两银子,远走他乡,依旧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翟福他们也推演过,王家肯定保不住,若是按照张恪所说,也算是有个交代。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王家完蛋了,他们说不定还能得到点好处。
  “张大人,不知能不能让小老儿见见王登库?”
  “没问题,本官随时可以安排。”张恪同意了。
  谈到了这里,最核心的问题就剩下走私一项了,这也是张恪志在必得。
  “三位,有句话谁都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们给老奴粮食铁器,老奴连战连捷,倘若有一天老奴把大明的江山都夺了,会放过你们吗?”
  “胡说八道!”范文生黑着脸说道:“我们就做一点小生意,大明朝这么大,又岂会亡国,张大人莫要危言耸听!”
  张恪摇摇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人也未必会料想到大明会亡国!
  “自古没有三百年的盛世,两百多年的大明朝已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野猪皮就是一群野蛮人,给他们当从龙功臣,搞不好就被吞的一点不剩!”
  张恪的双眼仿佛洞穿历史一般,不带感情的声音落在三个人的耳朵里,他们不仅低下头若有所思。
  “三位,其实想要赚钱,未必靠走私!”
第231章
被出卖的东林
  圣人门前卖字画,关公面前耍大刀,晋商面前讲生意经……
  天底下还有比他们更会赚钱的人吗,区区黄口孺子居然要指点他们,翟福只觉得荒唐到了极点,老头嘴角挂着淡淡的笑。
  “张大人,你有什么高招赐教,小老儿洗耳恭听!”
  “先请教三位,你们觉得什么最容易赚钱,当然了,走私生意不算。”
  黄德禄脸色通红,喘着粗气说道:“天下间最赚钱的,要数食盐,不过这是朝廷垄断的。再有就是海外贸易。江浙的丝绸,福建的茶叶,江西的瓷器,一船货出去,就能换来半船银子。不过东南的海贸多数都被东南大族把持着,我们是能看到吃不到。”
  “你们资助东林党,就是想把手伸到江南吧?”
  三个人没有吱声,算是默认了。
  “东南海商经营这么长时间,又近水楼台先得月,想要虎口夺食,不啻于登天下海。其实……何必舍近求远呢,北方就有赚钱的东西。”
  范文生皱着眉头,疑惑地问道:“张大人,还请明示。”
  “很简单,就是羊毛!”
  张恪说完,翟福和范文生互相看了几眼,顿时哈哈大笑起来。黄德禄更是笑得浑身肥肉乱晃。
  “张大人,我还当您有什么高见呢!羊毛纺出来的毡毯,帽子寻常百姓都嫌粗劣,又怎么能卖出钱?”
  “哈哈哈,亏几位还是商人,你们难道不知道西洋已经纺织出了柔软耐磨,厚实保暖的呢绒?”
  “这个……”范文生尴尬咳嗽了一声,说道:“我听传教士说过,也见过所谓呢绒,不过那东西似乎不适合大明的需要……”
  “糊涂!”张恪冷笑道:“不适合难道不会宣传吗?呢绒虽然没有丝绸飘洒,但是胜在保暖耐磨。做出的衣服笔挺有型,又岂会没有市场,我已经准备给部下士兵每人制作一套。试想一下,得胜之师,一身笔挺的呢子军装,披红戴绿,鼓乐喧天,向太庙献俘。你们说会不会引起一股风潮,人人争相穿着!”
  “会,当然会!”大胖子黄德禄商业神经最敏感。顿时觉得有些门道。
  “张大人,纺织呢,呢绒,可是要羊毛的,大明哪有那么多的羊毛?”
  “大明没有,难道鞑子也没有吗?”张恪笑道:“他们有大量的牛羊,羊毛基本上就是废物,我们买过来,织成呢绒。再卖出去。初期按照每年二十万匹计算,每一匹十两银子,扣除成本,至少能赚一百五十万两。本官在锦州还有码头。能够卖到朝鲜和日本,往返之间,又能赚一笔。你们每年靠着走私能赚多少,可有这个来钱容易?”
  张恪早就琢磨过毛纺。账目也算得明明白白,这时候抛出来,翟福等人顿时眼前一亮。
  “张大人果然心思机巧。小老儿佩服,只是朝廷禁止和鞑子贸易,只怕……”
  “怕什么,你们不是天天做生意吗?”张恪笑道:“炒花部已经答应归顺大明,到时候我们就让炒花部充当中间人,在山西和辽东建造纺织作坊,这块暴利就由我们平分,几位意下如何?”
  三个人面色严峻,到了墙角,嘀咕了几句,范文生冲着张恪拱拱手。
  “张大人,我们还有选择吗!只要作坊运作起来,我等保证绝不向草原卖一点东西!”范文生咬牙切齿说道,仿佛割肉一般。
  “不,你们理解错了。张某不反对和鞑子,甚至是野猪皮贸易。但是要有个规范,丝绸、茶叶、瓷器随便卖,粮食和铁器就必须精打细算,不能让鞑子吃着咱们的粮食,拿着咱们的铁器铸成的兵刃,回过头杀我们自己,几位说是也不是!”
  张恪的目光格外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一般,三个人都是老江湖,但是也觉得浑身不自在,老脸通红。
  “张大人教训的是,我等谨记在心。”
  见三个人十分恭顺,张恪从桌案上拿来一份文书,送到了翟福的手里。
  “这是我亲自撰写的计划,分析了兴办毛纺作坊的种种,你们拿回去看看吧。”
  翟福如获至宝地塞进怀里,小老头脸上也带着笑容。
  “张大人不光领兵打仗天下一绝,就连做生意都是如此厉害,真是让人敬佩。没说的,从此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张大人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就是。”
  “哈哈哈,话说到这里,我也退一步,二百万两赔偿的银子我可以不要。不过你们要借我三百万两,半年之后,如数奉还。”
  “借钱啊!”
  范文生面色凝重,突然说道:“张大人,您可是有办法半年赚二百万两?”
  “差不多吧,还要看运气!”
  范文生若有所思地说道:“张大人,小人斗胆问一句,大明皇家银行是怎么回事?”
  “哈哈哈,没错,那就是我的主意!”
  天啊!
  范文生失声惊叫出来,看着张恪的眼睛全都是小星星,恨不得立刻磕头拜师。
  “老范,有病啦?”
  “你才有病呢!”范文生白了黄德禄一眼,冷笑道:“老黄,你虽然懂得赚钱,可是和张大人比起来,就是天上一颗星星。”
  “那不是挺亮的吗?”
  “我的意思是有你没你差不多!”范文生抖了抖衣袖,躬身施礼,恭敬地说道:“张大人,学生想请教大人一些要紧的事情,还望大人不吝赐教。”
  平时心高气傲的范文生面对张恪,就像是学生一般老实,其他两个人对张恪越发好奇了。
  “哈哈哈,我对自己人一贯是大方的,不过……是不是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了,你们鼓动那么多乱兵来找麻烦……”
  “对,对,对!”
  翟福急急忙忙起身告辞,带着人一溜烟儿前往范家的宅子,晋商的真正领袖。范永斗正等在大堂。
  几位顶盔挂甲的副将参将正在摇头晃脑,喷着唾沫星子。
  “范先生放心,张恪才多少人马,只要有我们一出手,保证杀得鸡犬不留。不过,范先生,张恪可是钦差,杀了他后果可不小,您看……”
  “嗯,几位安心就是了。范某会……”
  “慢!等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