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社(校对)第1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1/1242

  这里的‘生’,就是指衍生,指始均的一支后裔衍生出了北狄这个部族。
  山海经:“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
  这里的‘生’,才是生孩子,后稷是个人。周人认为他是自己的始祖,周人祭祖不可能祭错的,他一定是个人的名字,而不是一族。
  就是因为容易搞错的问题,导致后世人在描述‘生子’的时候,用‘产’来代替。
  比如《帝系》里就写:黄帝产昌意,昌意产高阳,是为帝颛顼。颛顼产穷蝉,穷蝉产敬康,敬康产句芒,句芒产蟜牛,蟜牛产瞽叟,瞽叟产重华,是为帝舜……
  毫无疑问,用‘产’这个字,就没有歧义了,一定是生孩子。
  那么,舜生的宵明烛光,到底是物品,还是女儿?
  第一种可能,女儿。
  后面都写了‘二女之灵’。
  那么这句记载,就是指二女有神异,站在大湖上,光耀百里。
  也有可能,是两个女儿死了,化为灵光烛照。
  接着,第二种可能,发明。
  这就跟我以前说的精卫女娃类似了,是把帝发明创造的东西,或者其导致的现象,延伸为了帝之女。
  那么宵明烛光,从字面上理解,不就是灯笼、蜡烛吗?
  但是,我不认可。
  灯笼蜡烛太扯了,有什么好惊讶的?古人没见过火把吗?有必要吹嘘蜡烛能光照百里吗?
  说是探照灯,或者是大型照明设施,我都信,至少没有侮辱古人智商。
  能值得这么记载下来,一定是一种,古人夜晚时完全没见过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明亮。
  至少得跟火把、篝火这种东西,有明显的差异。
  那么,到底是哪种可能呢?
  首先,搞清楚宵明、烛光的字义。
  宵,夜晚八九点,‘昏’之后就是‘宵’。指吃完晚饭到睡觉期间的时间段。
  所以宵明,字面上就是指,晚上八九点钟像白天一样亮的意思。
  烛光呢?不要误解,烛不是蜡烛的意思,大篆字形为‘燭’,蜀的象形就是葵虫。
  在周朝时期,释义为火炬。
  现在的学者解释,象形火和虫子,是指灯芯那个灯草像虫子。旁边有火,不就是油灯的那种灯芯吗?所以是烛。
  但是对烛字定义,最早也只是周朝的,有没有更早?
  甲骨文呢?甲骨文有没有烛字?
  很抱歉,有类似的,但是字太抽象了,是个长长的虫子,上面有火。
  跟后来【火和蜀】的字形,差距有点大……
  到现在,古文字学者们,都没有一个定论,还在争执那到底是不是‘烛’字。
  因为按照他们的说法,商朝烛字就应该是火炬、火把这样的象形,金文、大篆像虫子,还可以解释为从‘蜀’这个发音。
  甲骨文的烛,怎么会完全是一条着火的,长长的虫子?
  所以现在,官方也并没有给出,烛字的甲骨文到底是哪一个。
  不过,我有我自己的理解。
  因为解读山海经,站在山海经的时代去想,我们只要找,山海经里其他提到其他‘烛’字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
  有吗?有,大家都知道,烛龙……‘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关于烛龙,太复杂,牵扯太多,我只能单独一章去解释,这里不多说了,直接告诉你们我的想法。
  那就是烛字在上古时代,并不是指火把,而是单指烛龙。
  烛龙又叫烛阴。那条‘龙’,就是烛的本体,在上古时期,提到‘烛’,没有别的意思,就只特指一个对象,特指那‘烛龙’。
  烛在甲骨文里,乃至更早文字里的象形,不是象形别的,就是象形那条龙。
  龙乃鳞虫之长,一条头上有火的长虫,这就是烛龙的象形体。
  ‘烛’这个字,特指它。
  烛光意义为:仿佛烛龙直目正乘般的光。
  再白话一点,也就是又长又直的光柱。
  在夜晚,强烈的光源如果朝一个方向传播,并且周围很黑,而空气中粉尘、雾气较多,则会散射,形成明显的光柱。
  在山海经里,光柱,这才是烛光的意思。
  在上古漆黑的夜晚,除了月光和火把,就没有其他光源的时代。
  人们看到横在半空中的光柱,是极为震撼的。
  不亚于我们,看到一发龟派气功波。
  宵明指一个把晚上照的通明的一个东西。烛光指一道光柱。
  搞清楚这两个名字背后所代表的现象,才好理解山海经里的记载。
  “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
  首先不可能是灯笼、火把那么简单,必然是如探照灯,大型光源般的状况。
  在夜晚,超出了当时人们的认知,是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光。
  通照百里,还有又长又直的光柱。
  我想以你们搞事情的心态,第一反应是有UFO……
  夜晚,大湖上,两颗发光体悬飞着,照亮方圆百里。
  一道划破天际的光柱,可能是横着,也可能是竖着,不知道在干吗。震惊了舜所管理的部落人民。
  舜的两个女儿,就这么被带走了……
  哈哈哈,这恐怕是最直观的理解了。
  但即便是支持外星人的我,也要质疑。
  首先如果是UFO,那么说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就很牵强。
  为何跟二女有关?没道理啊,除非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二女升天了,被UFO带走了。
  光柱把舜的两个女儿带走了,对于旁观者而言,自然是二女之灵,通照百里。
  但这太牵强,我都不信。
  另一种稍微好一点,是舜刚好生了两个女儿,或者刚好死了两个女儿,夭折了,结果大湖上就出现UFO。
  那么人们才会将其对应起来。将舜的女儿,一个叫宵明,一个叫烛光。
  这可以解释,毕竟古人刚出生,是不取名字的,一般等大了,过了最容易夭折的一两岁,三四岁的期间,才会取个小名。之后等成年了,才会取个大名。
  在最早的时候是这样的,后来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婴儿成活率提高,取名字的时间才越来越早。
  现代才刚出生,或者还没有出生,就把名字取好了。古代其实取名都很晚的。
  回到主题,因为刚好死了女儿,或者生了女儿没几天,就目击了UFO事件,所以才根据现象,一个取名宵明,一个取名烛光。
  有女儿还没名字,正好出现不能解释的事件,所以联系起来,这是说得过去的,但我觉得太巧合。
  而且,依旧是没有直接证据。
  你们看我总是在解读山海经时,引入外星人的概念,但我要解释一下,那其实是无奈之举。
  是没有办法,除了超级科技,则无法解释,我才会引入外星人,或者上古科技的概念。
  凡是能正常解释的,我都尽量给出正常解释。
  那么,通照百里,又长又直的光柱,以上古的条件,能不能解释呢?
  可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1/12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