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社(校对)第1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8/1242

  在亘古时期是没有皇这个称号的,只有帝。
  所谓三皇,只是将有资格称为皇的众多始祖,挑选其中三个高人气的出来罢了,令其世代传颂,以显尊崇。
  那么三皇最早的说法是什么呢?
  最早的说法是《庄子》: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
  没错,什么伏羲神农,一个也没有。发明造屋、生火、生产工具的三位无名老祖,就是庄子定义的三皇。
  是谁呢?不知道,这三个名字的意思其实是:肯定有第一个造屋的人,定义他叫有巢氏。肯定有第一个生火的人,定义他叫燧人氏。肯定有第一个制造工具的人,定义他叫知生氏。
  可以看得出来,庄子没有儒家那么多的政治目的,他也没有从人气上面来考虑,直接选了最朴质的三个,列为三大最尊之皇。可以理解为皇冠军,皇亚军,和皇季军。
  不过庄子的冠亚军,儒家当然不会用。
  东汉班固,就列了个‘伏羲、女娲、神农’,至此这成了最主流的三皇。
  神农指的是炎帝,所以先不说。
  女娲在《山海经》中,只有一句:“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
  《山海经》里就这么多,没了。
  《山海经》还不是直接描述女娲,而是只说了女娲之肠,化为了十神,出现在庄稼地里。
  只写女娲之肠,不写女娲本尊,只有两个原因。一种是山海经关于女娲的定义和描述,被我以前说的‘刘歆修书’时删掉了。
  还有一种原因是,哪怕对于山海经最早作者而言,‘女娲’二字,也是个常识,是个人就该知道,不需要多言。
  类似的‘常识’,还有很多,比如说人,比如说犬、羊、牛、蛇、鱼、鸟,以及……‘龙’。
  山海经通篇没有关于龙本身的定义,没有‘有兽焉,名为龙’之类的说法。
  反而是在描述各种动物、异兽甚至神时,直接写‘龙首’、‘龙身’、‘龙尾’之类的字眼。
  用词之随意,就好像龙是个常识,与‘日’、‘山’、‘海’、‘狗头’、‘人面’、‘鱼尾’之类的词一样。
  难道还要在经中解释什么是人吗?倘若读者连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作者怎么写?
  所以,如最初作者根本不打算对‘人’做出解释一样,他根本就觉得不需要对‘龙’、‘女娲’这种词汇,做出任何解释!
  不解释!因为它们是常识。
  也就是说,女娲是早在尧舜禹时期,亘古以来,便是人们眼中,耳熟能详,常识级别的存在。
  那么除了山海经以外,最早对于女娲描述的文献,是什么呢?
  在学术界,公认最早描述了女娲的是西周时期的《史籀篇》,虽然这本书本身不存在了,但它的内容化在了很多后来的其他书中被引用。
  这是考证过的,我就不解释了,总之‘娲’这个字,有籀文,意思为‘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这就是女娲最早的传说,从古至周朝,她都是化生万物的神。
  不是造人,是造万物!
  女娲造人传说的最早记载,是在宋朝,那已经太晚了。
  炼石补天的传说,则可信度高很多,最早出自西汉《淮南子》,而这本书源于先秦时期的传说。关于女娲,还有一日七十化,人面蛇身,发明笙簧、瑟、埙等记载。
  所谓一日七十化,意思是她每天都在衍化出各种事物出来。
  其实就是和西周时期的‘化万物’对上了,结合山海经,也是这个意思,女娲之肠化为神了。连肠子都如此,更别说其他了。
  可以想象,山海经时期的人眼中,女娲可能全身上下,一切都化为世间万物了。随便一个神,都可以被视为女娲的无数化身之一。
  也就是说,女娲我们已知的最早传说形象,就是一个创造了神、创造万物的这么一个存在。
  至于炼石补天,山海经里没有写,我就不说了。《淮南子》说的那么详细,大约有艺术加工。但天塌了这么大的事,写女娲去搞定,也侧面说明,女娲就是先秦时期,乃至一直上溯到上古五帝时期,都是人们常识性中的至高神!
  一个身化万物,众神之母的存在。
  有人可能会问,女娲身化万物,衍生众神,那么盘古呢?盘古哪去了?
  盘古实在是出现的太晚了,是在魏晋时期才有他的传说。而且是吴国文人,大概是通过南方百越民族的传说,而记述的。
  汉以前没有任何文字,提到过盘古。汉代也没有任何墓穴,绘画过盘古……
  反倒是汉朝墓穴之中,我们现在挖掘了有女娲伏羲图,有嫦娥奔月图,西王母的图……
  连嫦娥奔月都有,却没有盘古开天,足以说明,盘古从来都不是诸夏的创世神。
  女娲才是创世神!是炎黄一系自古以来的至高信仰。
  在上古时期,女娲的地位是最高的!没有之一。
  证据很简单,战国屈原《天问》就写:“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这句话有两种解读,第一种:女娲的身体那么奇怪,是谁设计的?
  第二种:女娲竟然有身体?谁创造的?
  第一种解读下,屈原是在疑惑女娲为何是人首蛇身这么奇怪?
  其实我倒是更好奇,屈原为何不写炎帝有体呢?炎帝牛角难道不奇怪了吗?
  第二种解读下,屈原疑惑的点就变成了,天地万物不都是女娲所造的吗?那么女娲的身体又是谁造的呢?
  但不管是哪一种解读,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在屈原的认知中,女娲就是最高的了,她上面不存在其他神。
  假如盘古存在,或者其他任何比女娲地位更崇高的神存在,那么屈原就不会问出这句话了。
  而是应该问,盘古有体,孰制匠之。
  屈原问女娲的潜台词,就已经表明,女娲的神格封顶了。
  然而秦朝之后,汉代独尊儒术,导致了另一个皇者,取代了女娲的地位。
  他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
  接下来我要说的,可能对某些人来说,会比较颠覆。
  因为你们理解的伏羲,其实是不存在的。
  这么说可能不贴切,换个说法:原型还是有的,真的有伏羲,也确实是有功绩的始祖,可他在上古不那么重要,更没有后世所传的那么伟大。
  既然是聊山海经,那么山海经里有伏羲吗?
  答案是:零。
  记载传说人物,古代帝王最多的《山海经》,没有关于伏羲的哪怕一个字!
  那么战国以前的考古文物有关于他的东西吗?答案是:零。
  那么春秋战国以前的典籍,有关于他的记载吗?答案是:零。
  堂堂三皇之首,百王之先,西周没有任何典籍提到他,后来的墨子、孟子都没有提他。包括我一直喜爱的屈原的《天问》,也没有提到伏羲。
  你们肯定很好奇,伏羲到底是怎么成为三皇之首的。
  答案当然是因为孔子……
  孔子《易经·系辞》里提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后面还有,我就不贴了,意思是描述他结绳作网、教人打渔的功绩。
  总之,孔子意思是说,古代的包牺氏之所以能成为王,是因为他创造了八卦……顺带还有制作网的功劳。
  但主要还是八卦,包牺氏死了,神农氏继续衍化,神农氏死了,黄帝衍化……到了现在,成了易经。而我最爱的周公,对此怎么怎么的……
  以上,这就是最早关于伏羲的描述。
  孔子的影响力,当然是很大的。之后战国中后期陆陆续续,也开始有些贤人在自己的典籍中提到伏羲了,并且开始出现了他的事迹。
  比如战国后期的文物——楚帛书,就是最早描写了伏羲传说的实体文物。说他和女娲创造了世界,这也说明女娲真的就是个至高创世神。
  不过这件国宝在国外,国内只有摹本。
  还有战国后期的《庄子》也有提及,原文就不贴了,也就提个名字而已,跟各种造物件,搞发明的上古始祖,放在一起提及,地位并不高,甚至还很低。几十个始祖中,伏羲排倒数第二……
  由此可见,伏羲的传说故事,实则在孔子开始歌颂他,然后战国中后期才陆续出现他的传说的。
  并且在那个时候,伏羲的名字都不确定,有叫庖牺,有叫包牺,有叫风牺,有叫伏戏……
  而女娲,则一直是叫女娲。
  由此我觉得,战国中后期,伏羲的传说才刚刚兴起,正在被人加工整理中……
  直到西汉,独尊儒术,伏羲的名字才被确定,而且其传说才突然丰富细节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8/12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