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罚恶令(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1137

  “撒仙子过奖了,既然魔宗飘渺,那其余的圣地呢?又当如何?”
  “南海慈航为大日佛宗之分离,我们两派同根同源。至于社稷学宫……创建于神话时代末期,诸子百家鼎盛时期。
  说起来,他们也是受道祖思想影响的一批人,在神话时期,道祖在天地各处名胜绝迹之地埋下机缘。有些人误入偶得,得道祖遗留经书密卷得以悟道创立思想学说。
  百家齐鸣之后,相互冲突争辩了数千年。最终,儒家夫子登高一呼创立社稷学宫,而后广邀百家学说在社稷学宫说法布道。
  社稷学宫就成了诸子百家传世授业的学府,经过数万载变迁,百家学说渐渐彼此交融,你家有我我家有你再也难分彼此。而社稷学宫,也慢慢的超脱了凡俗成为了圣地之一。
  如果说我们佛道两家立世之根本是功法本源的话,那诸子百家就是那些道祖留下的思想,还有一些神妙的法器。”
  “立世之根本?镇压气运之物么?”陆笙好奇的问道。
  “阿弥陀佛……陆大人,方才牛鼻子已经说了,若非圣地出生,单凭一介凡人就算再惊才绝艳也无法在短短数十年之内踏足超凡的领域。天道无穷尽,人力有穷时。若非超凡入圣之物,如何能助人脱胎换骨?这便是立世之根本,想来陆大人也是身怀这类东西,否则陆大人岂能精进如此神速?”
  “原来是所谓金手指这类东西吧。那社稷学宫位于何处?”
  “终南山!”这一次,青玄道人却没再说什么不可知之地来敷衍,而是直接明确的指出了终南山的地点。
  “社稷学宫在终南山?在下听闻终南山常有仙迹出没,想不到就是社稷学宫。”
  “是也不是!终南山为洞天福地,又有阴阳家布下弥天大阵,故而社稷学宫虽坐落于终南山数万年但却独立于尘世之外。凡人若非得到许可,几乎不可能发现社稷学宫之踪迹。能够误入社稷学宫者,皆是大机缘大气运者。终南捷径,此径不仅不捷,反而怕是穷极一生都走不到尽头。”
  “那除了社稷学宫的,昆仑圣地,无始洞天,轩辕村?”
  “原本我们都以为你是出自轩辕村,却不想你并不是。轩辕村应该是圣地之中最为神秘强大的一个。但数万年来,轩辕村极少出现。
  有时候,就连我们都曾怀疑过轩辕村是否真的存在。但更有意思的是,每次我们以为轩辕村不存在了,只是先辈杜撰的圣地的时候,轩辕村的人就会出现。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挥手间就拨动天地格局让天机回归混沌飘渺……
  所以轩辕村真的存在,但我们对其却是一无所知。
  而昆仑圣地和无始洞天就比较好理解了,既然有圣地洞天之名,他们的立身之本便是因为这圣地,洞天。
  昆仑圣地位于兰州,在兰州西隅,传说中的圣山之巅。此山数十年才出一次,其余时间隐匿何处无人得知。昆仑圣地说是一番势力,但其实他原本是个武林世家。
  七大圣地之中,唯独昆仑圣以家族代传方式延续。”撒云芸说到这里突然间顿住了话语,脸色也显得有些凝重。
  陆笙疑惑的看着撒云芸,“看撒仙子的表情,似乎对这个昆仑圣地有些不待见啊?”
  “这倒不是什么待不待见的。”青玄道人捋着胡须笑了一声,“世人皆将七大圣地并称,但并称的时候却下意识的认为我们七大圣地有什么关联。
  实际上,除了大日佛宗和南海慈航有联系之外,其余的关联并不算紧密。
  就好比昆仑圣地,与我们其余圣地几乎没有联系,而且他们行事很是神秘古怪。”
  “若仅仅是神秘古怪就算了,贫僧感觉他们似乎已经走上了魔道。”法因和尚双手合十的诵了一声佛号。
  “圣地,是世人对我们的尊称,代表着我们在世人心中的地位。我们虽然有着超凡脱俗的实力,但我们本质还是凡间之人而已。就连陆大人这个谪仙也自称是凡夫俗子,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自认为超凡脱俗。但这昆仑圣地不仅仅真当自己是圣人了,更是以神明自居。陆大人,改日遇到昆仑圣地之人要多加小心。若无底气,避而远之吧。”
  “多谢大师提醒。原始洞天呢?”
  “原始洞天应该是一处洞天福地,但具体在哪说起来还真的没人知道。只知道每次千年大劫,原始洞天弟子就会出现行走天下。他们从何处来,去往何处无人知晓,唯一知晓的是,每一个原始洞天弟子都是惊才绝艳之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遁甲五行八卦无所不精。”
  “还真是神秘的紧啊!何为千年大劫?”陆笙再次问道。
  “这话陆大人竟然问我们?千年大劫不是天数所定的么?陆大人既然是谪仙,应该早已知晓了。”撒云芸疑惑的问道。
  “咳咳咳……”陆笙轻轻的咳了声,“我能说从未有过什么千年大劫你信么?”
  “没有?”三人脸色都齐齐的变得凝重了起来,一个个对视着交流着眼神,“为何自神话时代以来,经历了数十个皇朝。几乎每一个皇朝……都在千年左右天下大乱而后被新的皇朝更替。大乱之后,必然是大治之世,数万载以来一直如此?”
  “为何你们一直将人为之乱定为天数,如果我说巧合,你们一定不信,那我们分析分析你就明白所谓千年大劫并非是天数而是自然的规律。太古皇朝,立国一千一百年,覆灭的原因是什么?奴隶爆发的起义,太古皇朝的覆灭宣告了持续数万年之久的奴隶制度终结。诸位以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阿弥陀佛,佛祖曰,众生平等!同样是人,本不应该将人还分成上等人和奴隶之区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诸位应该不能说太古皇朝的覆灭为天意所为吧?”
  “此乃人心所向。”
  “大工皇朝,立国九百八十八年,因一场毁天灭地的洪水而断了根基最终走向覆灭。”
  “此洪水古来相传为天神惩戒大地,为天授之劫难。陆大人,此劫为何因缘?”
  “那我敢问诸位,诸位只记得那一次毁天灭地的巨大洪水是不是没有想过在洪水暴发之前,神州大地持续了近百年的大旱?
  百年大旱,早已将百姓折磨的苦不堪言,大工皇朝苦苦维系但却无力回天。而百年大旱非仅仅是我神州大地,几乎整个天地间皆是如此。
  而后,突然之间,几乎把上一百年所欠缺的雨一同下了下来,这才是那场巨大洪水的由来。上天早有预警,法因大师,佛宗讲究因果,不知您可看到其中的因果?”
  “阿弥陀佛……所谓因果便是大旱之后的暴雨么?虽可自圆其说,但因果却过于牵强……”
  “就算上天早有预警,这不也是苍天所降下的劫难么?百年大旱,突逢暴雨,百姓安能承受?”撒云芸急忙问道。
  “如大旱之后既是暴雨,两者结合为果,其因便是天地轮回流转。”陆笙无比认真的说着玄之又玄的话。
  “先民不体天心,故而措手不及。但这一饮一啄,难道不是自然规律?其实在大工皇朝覆灭之前,天地一直按照他的规律在运转,只是没有人去发现总结才酿成大祸。
  我曾经翻看从神话时代以来的历史,全部都熟记于胸,从这些历史之中我发现,每隔两千五百年,天地会进入一个轮回周期。
  这就是由热转冷,而后又由冷转热。冷时,一年十二个月中有八九个月处于冰天雪地。热时,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月酷热难耐而全年没有冰雪寒潮温暖如春。
  这由热转冷到由冷转热,这是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大工皇朝,就处于由热转冷的节点之上。而大明帝国的覆灭,却在由冷转热的节点之上。
  千年覆灭,或是因为人为,或是因为气候,或是人为天灾人祸。但万事皆有因果,而这个因,已经酝酿了很长的时间,这个果才会突然之间的出现。
  但现在,纵观大禹皇朝到如今,朝廷没有让百姓离心离德,四海升平没有天灾人祸,大地温暖宜人且风调雨顺。
  怎么就一个千年大劫,灭世之兆了?”
  陆笙说着此话的时候,脸上仿佛荡漾的某种光辉,别说步非烟听着动容,就连一边的风无雪看着陆笙的侧脸露出了满脸迷醉的神情。
  魅力,在这一刻与天地辉映。
  “阿弥陀佛——”
  “善哉,善哉!”
  “无量天尊——”
第四百零二章
再出事端
  “如果真如陆大人所言,那真是众生之幸事。贫僧也是心中欣喜……”
  “每逢千年大劫,道庭玄宗皆会出无数先辈扶大厦于将倾,道宗讲究避世修行,但每逢乱世道宗却屡屡跳入这红尘漩涡之中。
  如果我辈道人是趋吉避凶的话,何苦乱世先辈却要一头撞死在漩涡之中,只为了救这个已经无药可救的天下。
  原本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头撞死的准备,却不想在陆大人这里听到了这番震耳发聩的话语。如果陆大人之志乃是卫天下之安,道庭玄宗愿为陆大人驱使,只求救下天下苍生。”
  “善哉,善哉!愿苍生得以安宁,愿四海得以生平,为此宏远,我等敬陆大人一杯如何?”
  “善!陆大人,请共饮此杯!”
  “好,诸位请——”
  一杯饮尽,四人突然相视一笑。虽然陆笙不知道他们三人背后的三大圣地是否真心真意,但三大圣地结伴而来为和自己结盟倒是真的。
  否则,为何来的是此三大圣地,也为何他们会在这个契机而来。
  至于扯虎皮,拉大旗的效果如何,陆笙只能听天由命。再者说,陆笙自己已然可以在此世安身立命,就算扯大旗不成陆笙也不惧任何人。
  撒云芸的酒杯轻轻放下,一道波纹流荡漾而出。被定格的时间再一次恢复了正常。寂静的宴会,再一次突然间人声鼎沸了起来。
  甚至被定格的这段时间,宾客们都没有半点记忆,唯一感觉方才似乎恍惚了一瞬,而后又回归正常了。
  接下来,自然是宾主尽欢,等酒足饭饱宾客散尽,余下的就是陆笙和步非烟的娱乐时间。
  苦等三年,虽没有经历什么波折磨难,但也饱受了三年相思之苦。所有的思念,化作春江水,今日!
  这一年,楚安侯,楚州玄天府总镇陆笙大婚。这一年,楚州迎来了第一个真正暖冬,这一年,楚州的百姓没能见到落雪,这一年,春江水暖不是鸭先知道,这一年,楚州数十年来第一次来不及种下春麦。
  “贴公告了!大家快去看看公告上写的是什么?”
  “皇恩浩荡,皇上念去年楚州蝗灾之疾苦,特赦楚州今年无需缴纳皇粮。”
  “谢皇上恩典——”
  “愿吾皇万岁——”
  百姓们兴奋的争相告走,这个公告仿佛是一针强心剂一般将楚州百姓都振奋了。浑身上下有着使不完的劲,走在路上都感觉身轻如燕。
  日出日落,日复一日。这句很污,但确实是陆笙现在生活的写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11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