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1946

  好嚣张,按编制而言,那家伙不过是个千户。
  和总兵官相比,连芝麻绿豆都不算。
  可是……
  金子中脸色惨然,他一屁股瘫坐在椅上,看着朝他森森笑着的中官,老脸羞红:“命人立即点验战果,要快,这里的功劳,大同都司上下,谁也别想伸手贪占,这俱是镇国府的功劳,别怪老夫没有提醒,谁在这个时候,想要占这便宜,别怪老夫不客气。至于飞球队那儿,他们不肯来,不来便罢,命人多带一些时新的蔬果,还有酒肉,前去犒劳吧。”
  说出这句话时,金子中释然了。
  这本就不是自己的功劳,方才真是有些猪油蒙了心,差一点点,就可能给自己遭来大祸。
  现在他算是想明白了,这功劳,不要便罢,与其如此,不如顺水推舟,乖乖将所有功劳都让给原主,自己再想办法,为飞球队润色一番,虽然没有功劳,可说不准,能给镇国府那儿,卖个好呢。
  金子中摇摇头,感慨道:“今时不同往日了啊,现在连太子,都亲自将兵了。”
  语气酸酸的。
  ……
  傍晚时分,有书吏疾步至大同都司总兵官行辕,将一份造册的功劳簿子送上。
  金子中看着那厚厚的簿子,心里忍不住有些难受,翻开功劳簿子,他瞳孔一收缩,这难受的情绪,更加的蔓延开,他……想死。
  验明身份的人有不少。
  这都是鞑靼的俘虏一个个去认人的。
  但凡是那些衣甲不凡的鞑靼人,都会被俘虏去认人。
  除此之外,许多尸首里,还有一些可供辨明身份的刀剑或者是弓矢。
  第一个,是鞑靼二太子格鲁台。
  接着,是三太子……
  之后……是鞑靼丞相。
  还有……
  当然,鞑靼人承袭的乃是北元的法统。
  而北元的法统又来自于元朝。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学习了汉制,弄出了许多的汉名官。
  比如丞相、比如司马、比如太师、太傅之类。
  不过他们显然对于这些官职,认识不深。
  因而丞相、司马、太师、太傅很泛滥。
  当时的元朝,那金贵的丞相,就分封了不少人。
  而到了北元和鞑靼部,这丞相、太师就更多了。
  譬如在这本簿子里,丞相的首级就有两个,太师一个,太保三个,其他各种显赫官职,这放在了大明,至少也都是一品、二品大员的人,在这里,出现了三十人之多。
  再之下。
  还有各部的王子六十多个。
  有万户三人。
  金子中看的心惊肉跳,眼睛都红了。
  哪一个给自己,自己都发迹了啊。
  以后的日子,可怎么活啊。
  想想看,人家一次性,就一万五千多首级,斩杀了这么多的鞑靼贵人,以后还让边军们吃什么,好不容易杀死了几个鞑靼人,这是大功吧,要知道,能得几个首级,绝对是可以去朝廷报功的,甚至可能皇帝都要亲自御批赏赐的。
  在历史上,明武宗,也就是现在的太子朱厚照,曾在大同和鞑靼小王子作战,双方调动了十几万人,杀的昏天暗地,可当时明军的斩首记录是十六个。朱厚照因为亲手斩首了一个鞑靼人,高兴的不得了,四处跟人嚷嚷。
  十几万的军队,打了几天几夜,是不可能单纯的杀敌十六人的,唯一的解释就是斩首十六人,这十六人是取了首级的。
  就这,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认为是一场大捷。
  至于边镇里寻常小打小闹的战斗,能拿多少首级,就可想而知了。
  金子中心很痛。
  因为他发现,飞球队让他们无路可走,往后,即便是斩首二三十个,还好意思去朝廷报功吗?
  就算是一场了不起的大胜,斩首三百五百,怕也拿不出手了吧。
  莫非在这大同都司,飞球队出击之后,再无功劳?
  他继续朝下看过去,看着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官职,甚至还有许多较为熟悉的人名,有一些鞑靼人,因为常年在边镇袭扰,所以明军也听说过他们的名字,而这些人,俱都成为了一个个被斩杀的名字,不过几道笔墨罢了。
  良久,他倒吸了一口凉气,抬起头来,他发现额上大汗淋漓,身躯也不自觉的颤抖。
  飞球队……真他娘的让人无路可走了啊。
  他将簿子合上,看着前来奏报的书吏,沉默了片刻,才道:“这功劳簿子,还有所有的首级,统统装箱,捷报你来写吧,本官,就不动笔了……”
  “立即飞马报至京师。还有,得记着,捷报里,除了飞球队,任何一个千户所,一个营,哪怕是一个大同都司的官兵,都不必写进去,这功劳,和咱们一丁点关系都没有,昨夜发生了什么,今日得了多少首级,该有多少报多少,如实即可,既不给飞球队吹嘘,也不可有什么遗漏。”
  还吹?当然不能吹了。
  再吹,这捷报都要成神话故事了。
第五百四十五章:知音难觅
  人的心都是肉长的。
  总兵官金子中也是一样。
  看着这么多功劳,不能据为己有。
  他的心,便疼。
  像扎心一样的疼。
  可有啥办法呢。
  唏嘘了一番,便不再去想这伤心的事。
  而此时京师里,一场讨论却还在继续。
  是否派京营前去驰援大同,这已成了所有人交锋的争论点。
  现在众人各持一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刘健等人认为,不应该驰援,事到如今,大同一但有事,驰援就迟了,甚至还可能,让驰援的大军,直接暴露在鞑靼人的铁骑之下。
  这可能会使另一场土木堡之变重演。
  可也有人振振有词,认为刘健等人,不敢与鞑靼人交战,不驰援大同,就是放纵鞑靼大军入关劫掠。
  多少百姓将要颠沛流离,多少百姓,要死在鞑靼人的乱刀之下。
  所有人为此,争论不休,朝中清流们,转而开始对当前的军政不满起来。
  认为这一切,都源于朝廷对马政的疏忽,因而,兵部尚书马文升便又被吊了出来。
  马文升也算是服了,多事之秋啊,可他能说啥?只能缩着头,暂避风头。
  弘治皇帝为此恼了很久,他甚至想过,太子监国,自己御驾亲征,事情到了这个份上,遵循祖宗们的传统,御驾亲征,似乎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可很快,便在群臣的坚决反对之下,打消了这个念头。
  弘治皇帝回到了暖阁。
  待招翰林欧阳志侧立左右。
  弘治皇帝沉默了很久,才突然道:“大同关突然坍塌了城墙,这城中并没有鞑靼人,想来,是汉人所为,可他们为何如此,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欧阳志沉默了片刻,才淡淡说道:“陛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即便是龙生九子,九子尚且各有不同。”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是啊,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朕只有一子,哎……可他到底是龙呢,还是饕餮呢?”弘治皇帝失笑摇头:“上一次,他在殿中拂袖而去,确实很不应该,你说是不是?”
  欧阳志想了想,认真回答道:“殿下性情似火,不是什么坏事。”
  “为何不是什么坏事?”弘治皇帝疑惑的凝视着欧阳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