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1946

  “禀侍学,船舱之中食物和淡水充足……”
  “很好,放手去追吧。”唐寅升座之后,气定神闲地道:“对方的舰船自外海而来,淡水和给养,定已消耗了大半,不必追的太急,先慢慢的消耗他们,再将其一举全歼。”
  “遵命。”
  “侍学,倘若这些倭寇是回他们的巢穴,我们怎么办?”
  唐寅将手搭在了案牍上,接着看了一眼胡开山和戚景通,才道:“你们如何看呢?”
  胡开山扑哧扑哧的,如拉风箱一般,毫不犹豫的道:“那就将其巢穴一并铲除!”
  一并铲除,说来……真是容易啊。
  可要做到……
  唐寅却是咬了咬牙道:“那就一网打尽!”
  ……
  留下来的人,开始数尸首。
  其实早有书吏负责计算人头的。
  可留下来的水兵们不放心,他们受了一些伤,虽然极想出海追击倭人残寇,可实在放心不下这一地的人头。
  那书吏数了一遍。
  水兵们则将尸首全部陈列在一起,然后自个儿逐个来数。
  他们的计算水平,实在不太高明,数了几次,数目都对不上,那书吏要哭了:“真是三百九十二个啊,不信,你们再数数?”
  水兵们瞪着他,又回头去数,可又不放心。
  取了算盘珠子,多一个人便拨动一下,如此一来,数目终于对了,他们也乐了。
  而在此时,漫山遍野前来接应的庄户俱都来了。
  看着这满地的尸首,一个个倭寇打扮之人,而且整整齐齐的排在一起。
  他们还看到,一群水兵开始搜索尸首衣里藏着的碎银,他们甚至拿着钳子将尸首的金牙掰下来,似乎一丁点都不肯浪费。
  无数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近四百倭寇,片刻之间,几乎诶杀了个干干净净……
  还好……当初没有招惹这些水寨里的水兵啊。
  温艳生激动的赶来了,看着这遍地的尸首,顿时眼眶红了。
  大捷,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大捷啊。
  大明这么多年来,对倭寇,几乎没有一场如此巨大的胜利,哪里想到,水寨不过区区三百人,片刻功夫,便摧枯拉朽,将这些人杀了个干干净净。
  温艳生倒吸着凉气,老脸在抽搐:“大捷啊,真的是大捷啊,镇国府备倭卫……此次立的,实乃汗马功劳。”
  这绝不是虚言,沿岸厂卫的糜烂,导致整个东南对倭寇而言,几乎是无险可守。
  人们擅长于将这渲染成了一群恐怖的怪物,可谁能想到呢,所谓凶残的倭寇也不过如此。
  由此可知,这些疯狂的水兵,可怕到了何等的地步。
  “立即……”温艳生激动的发出大吼:“立即取笔墨纸砚,要立即表功,这是大功一件啊,是社稷之福,这些肆虐了百年的倭寇,咱们大明,第一次,得到了一场大捷,立即奏报!”
第四百九十一章:奏疏
  温艳生很明白,眼前的一个个尸首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啊。
  自文皇帝之后开始,朝廷对于倭寇,已经失去了解决办法,尤其是海禁之后,索性就等同于是关起门来,假装这海外的倭寇不存在。
  只是,这些问题,怎么可能不存在呢?
  温艳生虽是河南人,可主政宁波,方知海患之严重。
  现在……终于,大明寻觅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
  他乐了。
  吩咐差役和庄户四处搜寻可能没来得及逃的倭人,一面命人将这些尸首取下首级,准备悬于城门处进行展览,不,是威慑,是威慑倭寇。
  他兴冲冲的回到了府衙,紧接着,命人温了一壶酒,用虾仁爆炒一番,取这虾仁下酒。
  不得不说,虾仁的味道很得劲。
  可他还是很遗憾。
  水寨很久没有出海捕鱼了,导致了海鱼价格涨了许多,至于市面上的腌鱼、鱼干,呵呵……那是什么玩意,我温艳生宁可饿着。
  喝了一口酒,顿时文思如泉涌,一面嚼着虾仁,虾仁万不可放其他的作料,只放些许盐即可,火候要足,爆炒一番,立即上锅,因而虾仁的肉带着几分嚼劲,却又不失鲜嫩。
  若是伴了黄酒喝下,那滋味,就真的美味极了。
  在江南做知府,就这么一点好,北方的酒辛辣,用来和人一起吃酒,倒还好,取得就是那种辣中带爽的一股劲。而南方的黄酒或是米酒,都讲究一个温和,最适合关起门来,小酌几杯,加上几道小菜,心里想着心事,那种柔和的热酒,加上微醉的状态,再配上几道下酒小菜,这滋味……
  温艳生提笔:“臣温艳生启奏……”
  他写的极认真,将宁波府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启奏。
  一气呵成之后,喝着酒,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忍不住摇头晃脑:“妙哉,妙哉。”
  一口黄酒下肚,舒服。
  突然,他一拍脑门……
  哎呀……
  “竟是忘了此等大事。”温艳生合上了奏疏,忍不住道:“这爆炒虾仁,若是放进饺子里做馅,岂不是人间美味?”
  ……
  南京。
  南京守备衙门。
  魏国公徐俌焦虑不安的看着一份来自于南京备倭卫送来的奏报。
  他皱着眉,显得很是焦虑。
  魏国公世代镇守南京,主要有两大职责,最重要的职责便是奉孝陵岁祀,这南京,乃是大明从前的都城,至今,亦是如此。
  因此,太祖高皇帝,便葬在南京紫金山,太祖高皇帝,乃大明开国之君,只是此后,大明朝廷北迁至北京城,历代皇帝无法亲自祭祀太祖高皇帝,自然而然,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世代的魏国公。
  就如英国公在北京一般,能代天子岁祀的人,自是最顶级的公候,魏国公徐氏,自然也在大明最顶尖的公候之列。
  徐俌和皇家的关系很密切,因为双方,几乎隔三差五,就会有密奏和密旨传递。
  当然,主要的信息是和孝陵有关,皇上,孝陵门口的碑石缺了一角,臣正在修葺。皇上,孝陵祭祀白肉已预备好,取自镇江。皇上,有祭祀官员祭祀时瞌睡,臣已处理了。皇上,南京皇城失窃了,臣万死。
  孝陵的一举一动,涉及到了太祖高皇帝英灵,因而,要时刻的汇报,哪怕及时针尖大小的事,也绝不可怠慢,无论皇帝爱不爱听,会不会认真对待,作为南京守备大臣,这是徐俌的职责。
  当然,徐俌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他还是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负有守备南京的责任,南京乃南直隶,和北京的北直隶规格相当,在这里,真正握有重权的就是三个人,一个是魏国公,一个是朝廷派往南京的中官,另一个,就是南京兵部尚书。
  南京也有六部,不过绝大多数,都是养老的职位,无论是吏部、礼部、工部,刑部,别看级别高,可实际上,权力都在北京六部,他们更像是朝廷架起来的另一套备用的班子,北京又没完蛋,他们只能闲着,颇有点儿像皇帝和太子的关系。
  可南京兵部尚书不同,为了应对南方的特殊情况,所以南京兵部尚书有节制南方各省兵马的权力,权力是和北京兵部等同的。
  徐俌焦灼的等待着,他背着手,忧虑重重。
  片刻之后,中官徐喜、兵部尚书吴煌到了。
  二人向徐俌见礼:“你们看看吧,中野二郎的消息。”
  “中野二郎……”徐喜一呆,和吴煌对视了一眼。
  徐喜忙是取了奏报一看,拉着脸道:“中野二郎,就是前些年,嵌入了南京的那个?”
  徐俌颔首点头,咬牙切齿道:“就是此人。”
  那兵部尚书吴煌忙是取了奏疏,低头一看,脸都绿了:“果然是他。”
  说起此人,三人不约而同,都有一个糟糕的记忆。
  数年前,一伙倭寇居然流窜至南京,南京是什么地方,自然官兵四处围堵,可这些倭寇,绝不恋战,且凶狠无比,杀散了数路官军,极为神勇,这一百多人的倭寇,竟硬生生在南京郊外一游,接着,不知所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