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1946

  “朕知道。”弘治皇帝一副很理解他的样子:“可以让刘卿的儿子来西山嘛,这西山的确很好,到哪里,男儿没有功名呢?”
  刘健老脸一红,眼角的余光扫了扫谢迁等人,正色道:“臣的儿子也在备考,读书人,最紧要的还是读圣贤书。”
  谢迁等人纷纷点头,都说刘公果然持重,这是对的,西山这儿……有点怪,据说在这里还折腾出了个新学,很不妥,别误了人子弟,刘公的儿子刘杰,虽是运气不好,屡屡不中,可有其父必有其子,嗯……会有前途的。
  弘治皇帝似乎也能理解他们,他们都是正经出身的读书人,便只点了个头。
  突然这时,爆竹声响了。
  一个力士狂奔而来,口里边道:“千户,千户……吉时到了……到了……”
  “到了……”
  所有人顿时都打起了精神。
  要开始收土豆了。
  张信的眼睛发光,虽然此前已收了几亩,可是密植的几亩地,却一直没有动,就想看看效果呢。
  方继藩也打起了精神,不过他先看向了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自也是急切的,他站了起来,用手拍了拍自己后臀上的泥泞。
  朱厚照一直盯着父皇的手,看他在‘臀部’拍了拍,手上也沾了‘泥’,下意识的,朱厚照打了个冷颤,他决定,要好好保守一个秘密,这辈子,打死都不说出来。
  弘治皇帝道:“收吧,朕要看看,此物能产几何!”
  “遵旨!”
第三百零四章:干得漂亮
  终于到了见真章的时候了!
  其实方继藩的心里是有些紧张的,虽然这土豆已经经过了一轮育种,可方继藩却知道,这时代的土豆,显然比后世相差甚远。
  方继藩亲自捋起了袖子,一干校尉们亦是个个龙精虎猛的样子,磨刀霍霍。
  张信神色肃然,亲自命人拆了暖棚,一亩土豆田便绽露眼前。
  弘治皇帝看着这绿油油的一片田地,目中深处带着深邃。
  身后有人窃窃私语,似乎对这土豆田带着几分怀疑。
  这……当真是主粮?
  此时,已有人搬了大秤来,一边有千户所的书吏专门预备记录。
  万事俱备,方继藩倒没有打算做旁观的大爷,亲自蹲下,自地里刨出了第一株土豆。
  这是一串比鸡蛋还大的果实,轻轻刨出之后,一旁的校尉立即自方继藩手里接过,双手捧着,徐徐到了另一边。
  书吏开始落秤:“三斤六两!”
  接着,十几个校尉一同下地,开始在地上刨出一串串的土豆,而书吏报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很多来不及上秤的,则堆砌在一旁。
  “三石……”
  当书吏报到了三石时,弘治皇帝的瞳孔已经开始收缩了。
  主粮……三石……这意味着,它的产量已经开始超过了南方的稻米了。
  岂不是说……有了红薯,有了土豆,大明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缺粮的问题?
  而今天下的人口,朝廷黄册中所统计的,不过是两千万户罢了,若是加上隐户,至多也不过三千万户,人口不会超过万万之数。
  现在,单凭稻米和麦子那可怜的亩产,确实已经捉襟见肘,而若能在大漠以及辽东种出三石的主粮,又可养活多少人口啊。
  只是显然……还没有结束。
  一旁还有堆砌着的许多土豆,地里的土豆也在继续刨挖。
  “五石!”
  报到了这个数目时,弘治皇帝和刘健等人几乎感觉自己要疯了,头皮发麻。
  五石……是五石啊……
  这产量,已超过了整个南方稻米的一倍,这样的亩产量,已经堪称恐怖了。
  这可是主粮啊。
  弘治皇帝不由自主的踩着泥泞,踏步向前走去,而后走到了方继藩的身后,接着微微的弓着身子,似乎想要瞧清楚方继藩是怎么将这一个个土豆刨出的。
  只见方继藩用手轻轻地拨出了一层层的浮土,接着一枚果实出现,连着根茎,接下来是第二颗、第三颗,一大串的土豆轻轻的被方继藩拔了出来。
  弘治皇帝已觉得自己的脑子彻底的乱了。
  陛下目瞪口呆,而刘健诸人,却也好不到哪里去,当书吏报到了十石的时候,空气中,直接是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十石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在现有的土地之下,大明的粮产可以直接翻上三倍。
  三倍啊。
  这倒还罢了,最重要的是,辽东和大漠若是也能种上,那么又可增多少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人口?
  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事,红薯足以使大明不再有灾荒,而土豆,则是可以使天下人都能饱食。
  刘健按捺住了心里的激动,一直目不转睛的盯着秤,生怕有人动了手脚。
  可是,收土豆的程序还在继续,旁边小山一般的土豆,一个个上秤,源源不断,让人目不暇接。
  “十五石!”
  那翰林学士,已是捂住了自己的心口,觉得自己的心跳动得太厉害了。
  他满脑子嗡嗡的响,这……算是大治之世吗?糟了……糟了,他脸色一变。
  在这转念间,他想到了一件极可怕的事。
  得修书,得赶紧的修书回乡啊,沈家乃是大族,是乡中一等一的大户,有良田千顷,这是沈家的祖业,是根本。
  自成化年开始,随着天下太平,人口愈来愈多,人多而地少,导致地价不断的攀升,短短二十年间,粮田的价格增加了三倍有余。
  士绅们,都在急着眼的兼并土地。
  为何?
  因为可以预见,未来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而土地……终究是有限的,地里长出来的粮食也是极其有限,谁有地,谁有粮,就意味着,别人饿肚子,自己不必饿肚子,饿肚子的人为了吃粮,他们可以甘愿付出一切,因为你不吃粮,你就得死,你想活,就得卖儿卖女,卖掉一切值钱的东西换来粮食。
  在大明,兼并土地,乃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沈家就有很多地,很多很多。
  只是现在……
  这位翰林学生,听着那书吏一次次的报出的数字,直感到心惊胆跳,使得他的脑海里很大胆的冒出了一个念头……那么多的地,得卖。
  当粮食越来越多,人们就不必担心挨饿了,地价肯定会大跌。
  倘若再有吃不饱的流民往辽东,往大漠去,那里有的是的土地,只要肯开垦,那么……这地价还怎么涨得起来?
  他心里真是百感交集,此时此刻,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亩产十五石,这是砸人饭碗,可又是救济了天下人啊。
  道德和利益,在他脑海里不断的摇摆着,摇得头晕脑胀,他的脸上不由自主的浮出了苦笑。
  “二十石。”
  这个数目自书吏口中报出来的时候,沈文的脸已麻木了。
  十五石和二十石有分别吗?
  有个蛋的分别,大明的人口就算是再增长一倍,也养得活。
  在另一边,弘治皇帝凝视着方继藩收着土豆,他已忘了书吏的报数,他只专心致志地看着方继藩的手在地里翻飞,变得越来越熟练。
  不可遏制的,弘治皇帝居然也蹲了下去。
  你方继藩可以。
  朕也可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