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16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0/1946

  “随着身边用我汉语说话的人越来越多,更多人在这耳濡目染之下,哪怕不愿学习,也大抵能够简单的交流。可只是让语言统一起来,这还远远不足,除此之外,还需让他们学到了三皇五帝和四书五经,为此,臣又从其中抽调出佼佼者,委以重任,命他们或为教授讲学,或在军中担任要职,又或将他们调入府衙,予以他们不菲的薪俸,只短短数月之间,效果就格外的显著,陛下万万不可小看这学中教师和衙中小吏,对于那些寻常的鞑靼人而言,这些人不但按月可领钱粮,而且还不需从事农务,实是再体面不过的事。”
  王守仁顿了顿,继续道:“正因如此,臣让这些寻常的鞑靼人看到了希望,在他们看来,或许他们只需努努力,就可和那些佼佼者一般,在乌拉尔苦寒之地种植土豆。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艰苦了,可鞑靼人和汉人没什么不同,都是血肉之躯,没有人愿意熬苦。若是臣在那里也开科举,对于他们而言,想要金榜题名,这几乎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可倘若是大肆招募小吏、教员,或是荐入医疗站里学医,对他们而言,却是有了希望。”
  “驾驭百姓,既要想让他们求得温饱,最紧要的是,要让他们怀有希望,而要让他们怀有期望,就要让他们深信,他身边的人可以做到,那么他们同样也可以做到。”
  “正因如此,学习的风气渐渐开始浓厚,臣在乌拉尔,从中挑选了优异者有三十七人,荐入了西山书院,除此之外,其他识文断字者,亦有千人之众,至于汉语,以及入学肯读书的,那就更多了。”
  弘治皇帝认真的听着,若有所思。
  所有人提及到教化,口气都很大,所谓的文风鼎盛,不在于这里有多少人读书,却盯着这里是否考出过状元,亦或者中过几个进士。
  可王守仁之言,却颇有意思,他是往小里去做,他从不去琢磨让人考进士,考状元,或者成为进士,却只求越来越多人能够识文断字才好……
  “希望?”弘治皇帝一脸诧异,觉得有些不解。
  对于弘治皇帝而言,这希望二字,实是无法理解的事。
  他是天子,他从呱呱坠地开始,一切都可得到满足,他有雄心壮志,却无法理解如此卑微的希望。
  这二字,印入了弘治皇帝的脑海里。
  随即……
  弘治皇帝看向王守仁,一脸认真的道:“这么说来,王卿家教化颇有成效了?”
  不等王守仁回答。
  萧敬此时咳嗽了一声,他知道该是自己出场了,他当初奉旨前往乌拉尔,就是办此事的嘛。
  他道:“陛下……奴婢这里有一份奏报,还请陛下过目。”
  弘治皇帝颔首,似乎期待已久,听了王守仁这么多的话,弘治皇帝自是想要知道萧敬的所见所闻了。
  弘治皇帝左右四顾,笑吟吟的道:“诸卿,不妨我们一同听听,且看看乌拉尔实情如何。”
  众翰林和院士纷纷颔首点头,也抱着不同的期待。
  萧敬会意,打开了奏疏,便道:“奴奉旨至乌拉尔,走访市集、牧场、农场,所过之处,各族混居,其安置的军民,多习汉言,除新附之鞑靼人,只需操持汉言,便可沟通无虞。”
  “……”
  这王守仁,竟真的没有吹牛?
  殿中顿时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人们不禁将目光聚焦在了王守仁身上,神色各异。
  王守仁则是依旧脸色平静,似乎对他而言,这本就是理应能做好的事,不值一提。
  又听萧敬道:“衙中书吏,竟有不少鞑靼人担任,又有少数其他各部族人,他们通晓汉言,明晓大义,戴纶巾,以着儒杉为荣,言行举止,与儒生无异,引经据典,信手捏来,奴所差遣校尉人等,暗中打探他们言行,他们多以大明子民自居,更是以能以明吏为傲,诸衙之中,多设天子坐像,其中各族官吏人等,对陛下画像,并无不敬,又有人刺探得出,在军中,更有鞑靼武人,以能奉皇命征讨罗斯为荣,军中语言,尽为汉语。”
  弘治皇帝原是以为,王守仁的政绩,多有夸张之处。
  可厂卫由萧敬亲自领着,开始细查,却发现这教化的深入,比自己想象中要深得多。
  这番结果,实是令人惊讶不已,殿中已是哗然起来。
  人们愈发敬佩的看向王守仁。
  便连方继藩也不禁朝王守仁投去了嫉妒的目光……
  方继藩不得不承认,王守仁这个家伙……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事实上,历史上的王守仁,当时的社会并没有给予他多少平台和机会,可他依旧凭着一丁点的机会,尚且成就了足以光耀数百年的功业,孤身平叛,领悟王学。
  而如今……当他有了一个更大的平台,有了更好的机会时,他所迸发出来的思想以及他的功业,只怕……就更加的深不可测了。
  只见萧敬又道:“奴命人详查,每月按时入学舍读书者,多为青壮,有近十万人次之多,蔚为壮观……”
  这是洋洋洒洒的千言书,都是萧敬在乌拉尔待了近一个月的心血,他是巴不得写得越细越好,将里头的所有见闻,恨不能一股脑的写出来。
  萧敬所言的,自是不掺杂半点虚假,他只忠于弘治皇帝,更没必要为任何人欺瞒弘治皇帝。
  从奉命开始,他就极清楚,陛下想要了解的,乃是乌拉尔的真实情况,唯有据实禀奏,才能讨得陛下的欢心。
  只是他这一番话,却是引得许多人啧啧不已。
  有的人甚至怀疑,这莫不是萧敬和王守仁串通好了吧?
  当然,也有不少人朝王守仁投去的是佩服之色。
  弘治皇帝动容,他细细的听着奏报,每一个字都不忽视,脑海里,乌拉尔的风土人情,以及牧场、农场分布,便渐渐的浮现出来。
  呼……
  当萧敬念毕,弘治皇帝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忍不住道:“朕自诩贤明,可现在,朕在想,若朕乃王卿家,可以做到这样吗?只怕……连王卿家的一成,也做不到。”
  翰林们顿时诧异。
  陛下居然将自己和王守仁相比,而且还自叹不如。
  这话……其实是有些诛心的。
  但凡皇帝要和你相比,还说远不如你,这个时候,任何臣子都会显出惶恐,而后瑟瑟发抖,拜倒在地,说一声万死之罪。
  可当大家看向王守仁……却突然窒息了。
  这个家伙,还是很平静的反应,似乎心平气和的接受了这一切。
  方继藩也脑子有点发懵。
  呃……这个弟子……
  哎……难怪在历史上,被人打压啊,我方继藩若是历史上的刘瑾,我也打压你,这情商……真是像极了我方继藩,同样的耿直啊。
  方继藩毕竟心里是维护自己这个弟子的,便道:“陛下……此言……实为不妥,你看,王伯安他都已经惊呆了。”
  可王守仁似乎读不到方继藩的用心良苦,却道:“回陛下,臣没有受惊!”
  “……”
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重大机遇
  方继藩有些无语。
  好在弘治皇帝对此没有过多的计较。
  他命萧敬取来了奏报,又细细的看过之后,敲了敲案牍:“这是大功,现在这乌拉尔,谁接任了王卿家的职责?”
  王守仁回道:“臣的弟子刘杰。”
  刘杰……
  刘健站在班中,面无表情,心里只是唏嘘不已。
  此事,他早就知道。
  刘杰又走了,对于刘健而言,这个儿子……虽是年纪不小,却依旧少年如故。
  他要走,刘健没有去阻拦。
  大丈夫建功立业,有什么好阻拦的呢?刘健固然不舍,可终究还是开明的人。
  只是……就算是自己的儿子,刘健心里也忍不住有一个疑问,刘杰当真可以在乌拉尔独当一面吗?
  弘治皇帝听到刘杰二字,别有深意的看了刘健一眼,随即颔首:“朕知道他,他在黄金洲功勋卓著,此番回来,是千疮百孔,朕几次询问过他的伤势,只是……他伤势才刚好,就要跋山涉水,哎……”
  虽是一声叹息,却没有继续再说什么,对此安排算是表态了,没有任何异议。
  此时,弘治皇帝精神抖擞起来,笑了笑道:“方卿家的弟子,都令朕开了眼界,朕得卿等,是朕的福气。王卿家有大功,且先歇息几日,朕有任用。”
  王守仁行礼:“遵旨。”
  弘治皇帝又看了方继藩一眼:“方卿家桃李满天下,这教化的功劳也有方卿家的一份,朕左思右想,若是乌拉尔的鞑靼人,尚且可以教化,我大明子民岂有不可教化之理,此事,方卿家上一道奏疏来吧。”
  弘治皇帝对于方继藩的教育能力,是极佩服的。
  太子从前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
  还有他的那些弟子,那些徒孙,无一不是独当一面,文武双全的人才。
  科举到了如今,已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西山书院的模式,能否走通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0/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