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1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4/1946

  之所以朱厚照痛斥自己的父皇糟蹋银子,便是因为此前的雕版几乎都作废了,这雕版制起来难度极高,选材自不必说,还需先进行设计,设计之后,再让匠人们进行雕刻,还必须得使用上显微镜,一个巴掌大的宝钞,上头的线条就超过了数千上万条,在当下的技术条件之下,想要进行完全的仿制,几乎不可能,若是在西洋,那就更不必说了,哪怕是举国之力,也绝对制不出同样的雕版来。
  这不但需要最优秀的匠人,还需借助许多当下世上最高端的仪器,更不必说里头还暗藏着防伪了。
  方继藩看了此前的几个雕版,太子殿下果然没有让他失望,里头全他娘的是太子自己。
  方继藩不禁龇牙道:“殿下,你这不厚道啊,为何我只出现一次,且还是和你同时出现,其他的全是你。”
  朱厚照脸一红,眼眸闪过尴尬,口里道:“本宫近来灵感比较多嘛,灵光频现,不用上去,可惜了。”
  方继藩便默默的看着朱厚照,脸上表情是大大的质疑。
  朱厚照似也觉得不好意思,笑了笑,掩盖下自己的不自然,拍拍方继藩的肩道:“现在的新版,就肯定有你了,父皇说了,当下印制的,只有十两、五两、一两,还有五分、一分,俱都是以银为基。除此之外,还有金钞……这十两,非要用太祖高皇帝不可,五两则为文皇帝,一两才是父皇,本宫只好是五分了,至于一分,就给你了,咱们是兄弟嘛,父皇也说了,这西山钱庄,你是创始,没有你在上头,也不合适……”
  安慰了方继藩一通,方继藩想了想,罢了,自己是宽宏大量的人,也懒得理会这个。
  一个月之后,第一批的宝钞终于印制了出来,而后送入宫中。
  方继藩和朱厚照同时入宫,弘治皇帝将每一种宝钞看了看,脸色稍稍缓和,他怕又闹出什么幺蛾子。
  好在这一次,太子还算是老实,倒不敢造次,乖乖按着自己的想法行事。
  弘治皇帝便微笑道:“如此甚好,到时再交内阁,让内阁诸卿议定一下。既是大明宝钞了,就不再是从前的银票了,涉及到的,乃是国计民生,不可不小心仔细。”
  方继藩道:“陛下说的是。”
  弘治皇帝想了想,又道:“刘文善和刘瑾成行了吗?”
  “回陛下,已经动身了。”方继藩道。
  弘治皇帝诧异道:“卿家认为他们有把握吗?毕竟这有一点仓促,这郁金香,居然能让整个佛朗机乱成一锅粥,也算是让朕开了眼界,可是……他们在西洋,会怎么做呢?”
  弘治皇帝是个对国家大计很重视的人,郁金香之后,弘治皇帝方知经济竟可关系到国家的危亡,近来可没少花心思看刘文善的书。
  方继藩道:“二人十几日前,就已出海了,想来用不了多久,就可抵达西洋,不只如此,四洋商行已经开始谋划布局,请陛下放心,想来……他们一定会不辱使命。”
  弘治皇帝脸色舒缓:“朕就等他们的好消息了。哼!”
  说着,他又冷哼一声:“那真腊国,果然勾结了佛朗机人,这两日又有最新的奏报来,他们居然准许了佛朗机人,开辟了一处港口,希望借此,引佛朗机的舰船来贸易。”
  “还有……”弘治皇帝拿起一本奏疏:“真腊国王还特意送上来了一份奏疏,将此事报知了朕,说是受了佛朗机人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还请朕见谅。”
  弘治皇帝揉了揉太阳穴,感慨道:“这哪里是要朕谅解,不过是生米煮成熟饭,山高皇帝远,谅朕也不能拿他怎么办,来了个先斩后奏啊。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作势我大明与佛朗机两虎相争,他们是想要做渔翁,从中牟利。”
  朱厚照听着大怒,绷着脸道:“既如此,不妨就拿下真腊,将他们的国王拿来京师治罪。”
  弘治皇帝摇摇头:“世上的事,哪里有这般容易,拿下真腊王容易,可这真腊上下岂不是同仇敌忾,其他诸国呢?我大明现在舰队未成,而佛朗机人依旧在西洋有所盘踞,此时大动干戈,实为不智,太子,你什么都好,就是冲动易怒,这世上的事,哪里有这般的简单,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这些老祖宗的道理,你是一句都听不进去,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
  朱厚照咋舌,只好点点头:“儿臣知道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甘之如饴
  弘治皇帝见朱厚照沮丧,却又笑了:“朕看你在顺天府操心劳力,比从前清瘦了。”
  “怎么……”弘治皇帝凝视着朱厚照:“近来,顺天府又在弄什么玄机?”
  朱厚照道:“父皇,顺天府这里,倒是一切都好,不过……却在等吏部那儿,订立选吏为官的细则呢。吏部那边没有章程出来,儿臣这边也就没有底气了。”
  弘治皇帝颔首。
  欧阳志掌吏部之后,已经开始草拟关于选吏为官的细则了。
  在新政的区域,选吏为官的效用很强。
  要知道,官吏二字,前头那个官字,人数稀少,正因为稀少,他们几乎是难以体察到下情的。
  整个大明王朝,当真接触到了具体事务的,往往都是吏。
  这些小吏,几乎的官府与百姓接触的桥梁,是真正将皇帝的旨意和官府的政令传达到最底层的媒介。
  可问题就出现了。
  小吏居然没有定员,没有编制,什么都没有。
  他们不但受人歧视,且随时可能被开革出去,甚至……没有一丁点的标准。
  就这么一群人,有的不过是上官带上任的家奴,有的呢,则是本地的泼皮,有的是朝廷的徭役,从民间征调上来的。
  成分复杂,没有规章,甚至……没有定额的钱粮,靠着这些人,朝廷和官府能够解决问题吗?
  因此……欧阳志在吏部上任之后,就打算采取当初在保定的经验,对所有的官吏进行规范。
  太祖高皇帝做了皇帝之后,这位平民出生的天子,一切都以省钱为原则,军队哪里来?朝廷能省就省吧,不必养了,给他们一块地,让他们自己种地,自己吃自己。
  做官的薪俸……哪里来……省吧,能省就省,别看人家是金榜题名,可实际上,俸禄低得令人发指,没钱,自己不会想办法?
  而至于小吏,大抵也是遵循这个方针。
  可现在……今日不同往日了啊。
  国库已经有银子了,至少在京师、保定、江南一带,税赋是充裕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完成吏员的编制,解决他们向上提升的途径,让他们安安心心的办公,是当务之急。
  因为官府要管的事,已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细化,若没有一批精干的吏员,根本是无从解决接下来五花八门的矛盾的。
  吏部这边,将南直隶、北直隶这两地,为暂时试点的方向。
  而今,就等欧阳志拟出一个万全的章程来,而后推行了。
  弘治皇帝点头道:“顺天府这里……太子有什么看法?”
  朱厚照凝了凝神道:“儿臣已经预备好了,等章程一出,父皇颁布了旨意,儿臣便立即开始着手吏选,继藩的意思是,选吏,还得通过考试,只是和科举不同,这考试的内容要变,应该更接近实际的学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招考的额员多,因此这考试,也会比科举容易的多。所有考上的吏员,顺天府要给予他们一定的保障,同时……还要拟定出一个政绩的标准。当然,现在吏部还没有拿出章程来,顺天府这里也不敢轻举妄动。”
  弘治皇帝默默的听完朱厚照的话,才叹口气道:“那么此前的吏员呢?”
  “照样考。”朱厚照道:“当然,难度可以降低一些,若是他们能通过考试,便依旧留任,若是这样简单的考试都通不过,就只好让他们另谋高就了。”
  弘治皇帝的脸上露出了几许忧色,道:“可是现下最难的,不是这些旧吏,而是此前的科举,该怎么办?这么多的读书人,都读了四书五经,有人寒窗苦读了半辈子,现在却突然在北直隶、南直隶也推广选吏为官,只怕这些人……是不肯依的。”
  弘治皇帝顿了顿,眉头皱得更深,继续道:“国朝优待士人,并非只是因为他们四书五经读得好。其根本的缘由就在于,这些读书人的背后,是一个个乡绅哪,现在科举虽还同时进行,也明眼人,也可看出大势了,他们为了自己的前途,怎么甘心一辈子读了无用之书呢?”
  方继藩听到此处,倒也理解弘治皇帝的担忧。
  围绕着科举,其本质就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理念,现在选吏为官甚嚣尘上,哪怕还没有波及各省,科举照旧进行,读书人和士绅们想来也知道,这天下只怕和从前不太一样了。
  这在他们的眼里,已不啻是改朝换代了啊。
  任何人利益受了损害,岂会听之任之。
  这新政的本质,既是让一批新兴的人得利,可与此同时,也让旧有一批没有跟上时代的人失去他们一直享有的好处。
  他们肯……善罢甘休吗?
  方继藩想了想道:“陛下,欧阳志那里,一定会考虑到这个情况的。总还会给予他们一些让步,儿臣在想,他们平时总是说要以天下为己任,要效忠朝廷,他们一定能体谅陛下的苦衷吧。陛下不必担忧,他们不会闹事的。”
  “嗯?”弘治皇帝看向方继藩:“何以见得?”
  方继藩咳嗽,看了朱厚照一眼,不好意思的道:“他们敢闹,太子殿下就打死他们。”
  朱厚照腰杆子挺得笔直,脸上顿时带着神采。
  顺天府现在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方继藩这番话,可不是空穴来风。
  朱厚照日盼夜盼着,就是有人造反呢。
  出来一个打死一个,不是一般的爽。
  弘治皇帝却是摇了摇头,道:“此事,朕自会和内阁商榷,你们啊……”
  后面没继续说,又摇摇头,似乎觉得年轻人们,总是不知愁滋味。
  朱厚照和方继藩告辞出宫,方继藩一路上都依旧想着弘治皇帝的担忧。
  选吏为官,乃是欧阳志在吏部最大的举措,这等于是拿着无数读书人的前程来开刀,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他的恩师,方继藩很想分担一点他的压力。
  方继藩若有所思的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坐下,唤了人来,耳语一番。
  那人点点头,去了。
  等方继藩吃过了几盏茶,那人便带来了七八个附近的士绅来。
  这些士绅们一个个脸色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犹如受惊的小鸟,一脸无辜的模样看着方继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4/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